安徽省六安市六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六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六安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60分。)
1.2024年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河南八里桥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遗址南侧有祭祀坑,出土有陶器、玉器、绿松石器等遗物; 中部坑有大量黑土堆积,出土有铜炼渣与炉壁等遗存。八里桥遗址是豫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二里头文化聚落,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新线索。由此可见( )
①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
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
④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数字资本主义是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信息网络技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人认为,随着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必将从“工作压榨”中被“解放”出来。工人阶级被“解放”出来,这种观点( )
A.有效地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B.说明了信息时代资本家放弃了剥削工人的念想
C.信息时代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得以调和
D.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工人的被剥削地位消失
3.明朝施耐庵在他的《赤日炎炎似火烧》中这样写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在封建社会里,造成农夫和王孙的生活状况差距的根本原因是( )
A.王孙没有生产积极性 B.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
C.生产力得到发展 D.封建土地所有制
4.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设计,也是一种实践设计。马克思、恩格斯搭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则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不断探索。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探索中要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
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决定着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
④巴黎公社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科学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5.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列宁强调:“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同样,在中国既不同于西欧,也不同于俄国。这是基于( )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必须要中国化 ②中国的国情具有更大的特殊性
③中国的智慧能为世界提供借鉴 ④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 )
①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认识不到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④不能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发表演说,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策。他指出,参议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亦即革命的三民主义的中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理解准确的是( )
A.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革命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C.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D.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8.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岁月中艰辛地探索,证实了一个结论( )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
②辛亥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④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1921年,最具开天辟地历史意义的大事件,非中国共产党成立莫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就像后来毛泽东主席所说,自此“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对象
②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③使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席卷全国。1月21日,嘉兴市人民委员会宣布批准全市63个行业的947户私营工商业全部公私合营。当天,全市工人、手工业者、农民、工商业者冒着大雨敲锣打鼓地向嘉兴市的党政机关领导人员和嘉兴地委、专署机关的领导人员报喜。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生产力只有适应生产关系才能发展
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④三大改造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可见,毛泽东思想(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
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具有重要作用
④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下列做法符合此论断的是( )
①将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②借鉴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照搬苏联模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从1978年的改革,到2013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又行进到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再次释放“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这一信号。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一招
④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闯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根据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①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
③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④长城汽车借中国加入WTO 东风,真正打开了海外出口布局的闸门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改革举措要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要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的责任清单。这是基于( )
①维护人民利益是科学推进改革的根本追求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解决人民的急难愁盼才能提高改革精准性
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决定了改革实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金牌数与美国并列第一,创造我国境外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从四十年前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如今的奥运强国,中国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主要得益于( )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
②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
③坚定文化自信,一代代奥运健儿展现了中国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
④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4年8月22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为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新中国作出卓越贡献,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下列属于邓小平作出的卓越历史贡献的是( )
①带领党和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④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从“两弹一星”到三峡大坝,从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到“夸父一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实现了诸多历史性跨越。对上述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和发展的制度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19.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实力跃升,GDP 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超级计算机、大飞机制造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①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②是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
③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为人类科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 这些成就表明( )
①新时代需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现状,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国共产党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28年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打开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天地。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密码”。(1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科学擘画与战略部署。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要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勇于攻难关、聚共识、解难题,善于啃硬骨头,驾驭复杂局面,蹄疾步稳持续攻坚。要坚定深化改革信念不动摇,让人民从改革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激发活力、抢抓机遇、挖掘潜力、放大合力,创造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业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等。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1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将赴京建立新中国比喻成“进京赶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巨大的胜利面前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忧患的意识及强烈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永远在路上。建党百年之际,党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新征程上,9100多万名党员应继续以“赶考”的精神努力奋进,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争取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我们党要有充分的自信,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担当,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去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华章!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华章。(12分)高一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60分。)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号 B A D D C B C B D C
答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题号 A B D D A B C A C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①圣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国情,为革命胜利开辟了正确道路。
③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党总接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答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推动体制改革。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顾应新时代实践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推动制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调动各方积极性,挖掘潜力,放大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①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②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③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验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豪国土上继续书写十四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