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北六校期中学情调研八年级科学试题卷考生须知: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地球上的水循环主要包括陆地内、海洋内、海陆间三种类型,这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2.2024年7月26日,第33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如图为这天巴黎的部分气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雨 19~22℃ 北风:2级 湿度:99% 气压:101A.这一天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气候 B.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人体最舒适的气温C.这一天的气压值为101毫米汞柱 D.这一天的风是从正南方向往正北方向吹3.“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通电也能产生氧气,说明“超临界水”中含有氧气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C.它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超临界水”和普通水是不能互相转变的4.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孔明灯内部空气密度比外部空气的密度小B.图乙所示,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的过程中,浮力变大C.图丙所示,良种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次种所受浮力大于重力D.图丁所示,潜水艇下沉过程中,重力不变,浮力变小5.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海上吹来,而晚上的风从陆地吹去,这叫海陆风。陆风和海风通常在炎热晴朗的天气产生,这是由于陆地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 注射器用来注射药物是利用了大气压B.乙图中, 发现自制气压计的细管内水柱升高, 表明外界大气压减小C.丙图中,“拔罐” 时, 局部皮肤向罐内突起, 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D.丁图中, 选用不同直径的马德堡半球, 拉开半球时所用的力大小相等7.下列操作中,能增强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是( )A. B. C. D. 8.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除去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要使青蒿溶液沸腾但又不破坏药物的方法是( )A.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B.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9.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是我们所学的净化水的最彻底方式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A→BC.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10.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不相等D.木块的密度为0.4克/厘米11.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室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U形管的两侧液面相平。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增多 B.木块下沉一些C.木块上浮一些 D.U 形管的液面左高右低12.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X Y Z① 溶质 溶液 溶剂② 易溶 微溶 可溶③ 饱和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④ 悬浊液 乳浊液 混合物A.① B.② C.③ D.④13.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 分离物质的原理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B 用活性炭将红糖脱色制白糖 活性炭能与色素发生化学反应C 分离酒精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酒精和水的溶解性不同D 加热蒸发食盐溶液分离食盐 利用食盐和水的熔点不同A.A B.B C.C D.D14.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15.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表中所示:0℃ 10℃ 20℃ 30℃氯化钠 35.7 g 35.8 g 36.0 g 36.3 g碳酸钠晶体 7.0 g 12.5 g 21.5 g 38.8 g分析表中数据,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30℃之间,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在0℃~30℃之间,同温度下,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都是不相等的C.将含水各100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D.欲从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可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6.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1)将少量①橄榄油、②醋、③钡餐、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冰这七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 (填序号,下同)形成悬浊液, 形成溶液。(2)夏季雷雨前,水中的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 ,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17.观察下面的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如果在C处加热,则回形管中的红墨水将向 (填“左”或“右”)运动。(2)图乙,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大气的 层。(填“序号”)。(3)图丙是水循环示意图,其中环节③表示的是 。(4)图丁所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B端为电源的 极。请书写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18.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所示是对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以及同一小球在三种溶液中的浮沉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Ⅰ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A.降低温度 B.加入硝酸钾 C.加水(2)②③两个烧杯中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从②到③,烧杯底析出硝酸钾晶体10克,水恒温蒸发了40克,可知②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9.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海拔高度每上升100 米,气温下降0,6℃。现测得A地气温为-6℃,则B地气温约为 ℃。(2)C地和D地相比, 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 坡,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冷凝成云。20.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水,一个小球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弹簧处于伸长状态)。设想当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时,则图中的小球受到的重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浮力大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球 (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21.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2)小科在劳动课上学到很多厨艺技能。如图所示,将鸡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矿泉水瓶,然后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压强差就会使蛋黄“跑进”瓶内,使蛋黄和蛋清分离;根据思维模型,瓶口对准蛋黄时是通过 的方式减小瓶气压。22.如图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打开阀门,水流经该装置时,可观察到、两管口均有水喷出,且 管口喷出的水柱更高,原因是 。23.如图是自来水的净化过程。(1)在步骤2中,往沉淀池中加入凝聚剂使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这一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以下效果能借助过滤实现的是 。A.水中溶解氧增加了B.固体颗粒被除去了C.水中的细菌杀死了(3)经过以上步骤处理得到的自来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混合物”)。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24.如图甲是快递空气袋,空气袋可以防止产品之间碰撞,起填充以及缓冲保护作用。小慧同学好奇,运输过程中挤压时,袋内气压如何变化?他作出猜想: 猜想一:袋内空气质量变大,气压变大;猜想二:空气袋体积变小,气压变大(1)仔细判断猜想一肯定不正确,理由是 ;(2)小慧所在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猜想二,他们打算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请你帮助小慧他们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用手 ,同时观察 ;(3)做完验证实验,小明同学提出了新问题:冬天和夏天空气袋的硬度有何不同?①小慧将两个大小不等的空气袋甲、乙(如图丙)分别放在阴凉处和制暖的空调房中②10min后,小慧用手挤压空气袋甲(图丙左侧),小明用手挤压空气袋乙(图丙右侧),感知空气袋硬度,请评估这个实验方案中不足之处(填一点) 。25.如图所示,小亮在做探究“圆锥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和某种液体,请你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1)由图中步骤A、B、C可得结论: 。(2)由图中步骤A、C、D可知,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并增大所处深度时,浮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3)如果在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则由此所计算出的浮力大小将 (填“偏大”或“偏小”)。(4)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能大致反应圆锥体所受水的浮力F浮的大小与物体进入水中的深度h深关系的图象是下列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A. B.C. D.2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是甲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上面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2)以上实验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至少写出两点)(3)第④步骤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要采取 (填字母)的操作。A. 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 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4)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①⑤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15%氯化钠溶液。(5)用天平称取7.5g提纯得到的精盐,再用量筒量取42.5mL的水进行溶液配制,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 ⑤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第27、29题各6分,28题8分,共20分)27.杭州亚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在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来自中国队的杭州桐庐姑娘邹佳琪与搭档邱秀萍发挥出色,成功夺得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开门红(图甲)。图乙是两位运动员准备出发时的情景,此时赛艇排开水的体积为(忽略桨排开水的体积)。(,)(1)赛艇受到的浮力为多少?(2)若赛艇和桨的总质量为30kg,则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多少kg?28.咸鸭蛋是中国特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腌制过程如下: (1)第一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如表一、鸭蛋的新鲜情况与其密度变化如图一、分析图一和表一信息,应选用表一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新鲜鸭蛋。表一: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对照表溶质质量分数 2% 6% 10% 15%溶液密度 g/cm3 1.01 1.03 1.07 1.10(2)第二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现配制2000毫升质量分数为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多少克?需要水多少毫升?(3)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15%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二所示。浸泡20天左右,美味的咸鸭蛋就做好了。29.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己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限压阀的质量为70g。(g取10,大气压值取)(1)高压锅是根据 的原理工作的。(2)求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写出计算过程)(3)根据图乙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 ℃。详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B陆上内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及植物蒸腾、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陆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所以三类水循环共有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2.B这一天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天气,A错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人体最舒适的气温,B正确。这一天的气压值是101千帕,C错误。风向表示风的来向,当天吹北风,说明风是由北往南吹,故D错误。故选B。3.CA 、它通电也能产生氧气,是因为水通电分解产生氧气,不是 “超临界水” 中含有氧气, 错误;B、“超临界水” 仍然是水,只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不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错误;C、“超临界水” 也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正确;D、“超临界水” 是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和普通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变的,错误。故选C。4.AA.当孔明灯内部空气密度比外部空气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孔明灯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孔明灯才上升,故A正确;B.轮船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的过程中,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错误;C.良种沉底,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次种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C错误;D.潜水艇在水面以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下沉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潜水艇通过改变重力实现沉浮,故D错误。故选A。5.C①图为海风,风向应该由海洋吹向陆地,故①错误;②③陆地受热膨胀上升,气压低;海洋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故②正确,③错误。④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海洋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 洋,形成陆风,④正确。 综上所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6.BA.甲图中,用注射器注射药物,依靠活塞对药液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A错误;B.乙图中,根据p内=p水+p大气可知,当水柱升高时,水柱产生的压强增大,此时大气压强减小,故B正确;C.丙图中,“拔罐”时,局部皮肤向罐内凸起,说明人体内也存在压强,故C错误;D.丁图中,直径不同的半球,则受力面积不同,根据F=pS可知,半球受到的大气压力不同,即拉开半球用的力大小不同,故D错误。故选B。7.C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使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强只能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不会增大蔗糖的溶解性。故选C。 8.CA.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此方法是不可行的,故A不符合题意;B.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摄氏度,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C.减小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此方法是可行的,故C符合题意;D.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摄氏度,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BA、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因此蒸馏是我们所学的净化水的最彻底方式,说法正确;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冷凝效果,说法错误;C、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说法正确;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说法正确。故选B。10.DA.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水的密度一定,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木块所受浮力不变;故A正确;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处于上浮过程中,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故B正确;C.因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木块浸没时水的深度大于木块漂浮时水的深度,则根据p=ρ水gh可知,木块浸没时水对烧杯底的压强较大,故C正确;D.木块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则根据漂浮条件可得F浮=G木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ρ水gV排=ρ木gV木所以故D错误。故选D。11.C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增大,硝酸钾固体继续溶解,导致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减少,该选项不正确;B、硝酸钾继续溶解,导致溶液密度增大,木块上浮,该选项不正确;C、木块上浮一些,该选项正确;D、瓶内气体膨胀,气压增大,导致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12.DA、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所以溶液包含着溶质和溶剂,溶质和溶剂是并列关系,故错误;B、易溶、微溶、可溶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C、稀溶液、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D、悬浊液、乳浊液属于并列关系,都属于混合物,故正确。故选D。13.A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是因为氯化钠能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依据的是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正确;B、用活性炭将红糖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不是活性炭能与色素发生化学反应,错误;C 、分离酒精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是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不是溶解性不同, 错误;D 、加热蒸发食盐溶液分离食盐,是利用食盐和水的沸点不同,不是熔点不同,错误。故选A。14.C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①④⑤,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错误;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错误;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③中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正确;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错误。故选C。15.DA、由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表,在0℃~30℃之间,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错误;B、由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g,大于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30℃时,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为38.8g,氯化铵与氯化钠溶解度在20℃-30℃能相等,错误;C、3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为38.8g,则含水各100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解的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别是36.3g、38.8g;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g,碳酸钠的溶解度为7g,则从30℃降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相等,错误;D、碳酸钠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从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可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6.(1) ③⑥##⑥③ ②④##④②(2)减小(1)①橄榄油不溶于水,是不溶性的液体小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②醋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③钡餐中硫酸钡不溶于水,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④白糖能溶于水,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⑤肥皂不溶于水,是不溶性的液体小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⑥面粉不溶于水,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⑦冰块与水是同一种物质,冰水混合得到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形成悬浊液的是③⑥,形成溶液的是②④。(2)氧气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夏季雷雨前,水中的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减小,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17.(1)右(2)③(3)水汽输送(4) 正(1)在C处加热,则C处的水受热膨胀上升,横管D处的水流过来补充,则回形管中的红墨水将向右运动形成顺时针环流圈。(2)①是中间层,②是平流层,③是对流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大气的对流层③。(3)环节③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表示的是水汽输送环节。(4)电解水,是指水被直流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电流通过水时,于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氢气生成量大约是氧气的两倍,所以D管产生的是氧气,则B表示电源正极。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18.(1)BC(2)等于(3)20%(1)A、降低温度,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形成饱和溶液后,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不可能上浮,错误;B、加入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变大,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小球上浮,正确;C、蒸发水,溶液的密度变大,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小球上浮,正确。故填BC。(2)小球始终漂浮,则F①=F②=F③=G球=ρ液gV排,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②、③是同温下的饱和溶液,三个烧杯中密度不同,ρ液①<ρ液②=ρ液③;则三个烧杯中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①、V排②、V排③的大小关系可能是V排①>V排②=V排③。故填:等于。(3)②为饱和溶液,恒温蒸发40克溶剂形成溶液③,③仍为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10克,40g水与10g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即50g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含10g硝酸钾,则②中的溶质质量分数=。19. 18 C 迎风坡(1)[1]读图知AB两地相差4000m,高度每上升100 米,气温下降0.6,A地气温为-6,则AB两地相差:0.6=24,则B地气温约为+24=18;(2)[2][3]C地是迎风坡,水汽被抬升,上升过程中易成云致雨,将水较多,D为与背风坡,以下沉气流为主,不易形成降雨,所以C地和D地相比,C坡降水较多。20. 减小 减小 向下[1][2][3]由G=mg和可知,当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时,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均减小一半,弹簧弹力不变,原来整体保持平衡有G+F弹=F浮当引力减半后,可得则小球将向下运动。21. 密闭 增大体积(1)[1]思维模型中,通过减小空间内气压,可以使空间内外存在气压差,所以构建的是一个密闭的空间。(2)[2]先捏一下矿泉水瓶,瓶口对准蛋黄后松手,矿泉水瓶恢复原状,瓶内体积增大,瓶内气压减小,蛋黄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跑进”瓶内,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瓶气压。22. b b管下端管道横截面积大,水流速小,压强大打开止水阀门,水流经该装置时,由于水的流量一定,a管下端管道横截面积小,b管底部管道横截面积大,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a管下端水流速大,b管下端水流速小,所以a管下端产生的压强小,b管下端产生的压强大,所以,b管口喷出的水柱更高。23. 物理变化 B 混合物(1)在步骤2中,往沉淀池中加入凝聚剂使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固体颗粒,但不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和杀死水中的细菌;故答案为:B;(3)经过以上步骤处理得到的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24. 空气袋密封,袋内空气质量不能增加 挤压橡皮膜 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见解析(1)[1]由于是密闭袋子,不与外界连通,袋内空气质量不发生变化,故猜想一错误。(2)[2][3]压强计是利用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橡皮管内压强的大小,橡皮管内气压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大,所以,为了验证猜想二,即空气袋体积变小、气压变大,可以用手挤压压强计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若高度差变大,说明橡皮管内气压增大。(3)[4]要探究冬天和夏天空气袋的硬度有何不同,需要将两个大小相同的空气袋分别放在阴凉处和制暖的空调房中,而题中小慧用两个大小不等的空气袋甲、乙做实验,10min后,应该由同一个人分别挤压甲、乙两空气袋,感知空气袋硬度,而题中是小慧用手挤压空气袋甲,小明用手挤压空气袋乙;故题中的不足之处为:甲、乙两个空气袋大小不等空气的质量不等,没有让同一个人感知空气袋的硬度,感觉不准确。25.(1)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不变(3)偏大(4)B(1)由图中步骤A可知圆锥体的重力大小,B、C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根据F浮=G-F示可知,B、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结论: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拉力相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相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3)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F浮E=G-FE=4.4N-3.4N=1N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偏大。(4)在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在完全浸没前,随着深度的增加,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没后,深度增加,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26. ⑥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促溶、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和引流 B ②③⑥④ ④(1)由图可知,上面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⑥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填⑥中缺少玻璃棒引流。(2)由图可知,③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促溶,④为蒸发,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⑥为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促溶、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和引流。(3)④为蒸发,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要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填B。(4)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出粗盐,称取一定质量的粗盐,再将称量好的粗盐放到烧杯中,加入量取好的水,搅拌溶解,然后过滤,再蒸发滤液,称量精盐并并计算产率,即①⑤②③⑥④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故填②③⑥④。(5)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③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烧杯中水有残留,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即倒入的水的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正确;⑤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错误,故填④。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第27、29题各6分,28题8分,共20分)27.(1)1400N;(2)110kg解:(1)赛艇受到的浮力为(2)赛艇、船桨和运动员的总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两位女运动员的总重力为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解:(1)赛艇受到的浮力为1400N;(2)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110kg。28.(1)15%(2)由图可知,溶质质量分数15%对应的溶液密度为1.10g/cm3,此时溶液的质量m=pV=1.10g/cm3× 2000cm3=2200g,则需要食盐的质量-2200g × 15%=330g。答:需要食盐330克。(3)水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200g-330g=1870g,。答:需要水1870毫升。(1)由图一可知,只有当鸭蛋密度大于1.08g/cm3时,鸭蛋才新鲜,在表一中只有盐水密度=1.10才满足条件,其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2)见答案;(3)见答案。29.(1)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2)见解析(3)115(1)高压锅是根据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的原理设计工作的。(2)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F=G=mg=70×10-3kg×10N/kg=0.7N出气孔的横截面积s=10mm2=10×10-6m2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强锅内气压p'=1×105Pa+0.7×105Pa=1.7×105Pa(3)从沸点-气压图像上得出高压锅内温度t=1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