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信阳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政治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在指定的答题区城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被发明,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下列对私有制的出现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②个体劳动的出现是私有制产生的标志③私有制出现是剥削社会产生的前提④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分化的决定因素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 在夏朝,石制工具效率很低,稀缺的青铜主要用于铸造武器,奴隶的粮食产出与消耗相去无几,圈禁奴隶几乎无利可图。商朝建立后,随着种植和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奴隶的生产多于消耗,奴隶成为有价值的剥削对象了,对外征战获得有价值的俘虏成为社会共识,也催生了震慑奴隶叛乱逃亡的人祭制度和鬼神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②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③不适合生产关系的生产力阻碍社会生产发展④奴隶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 H校高一年级学生在学校举办的“政治学科节”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总结。以下事件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4. 2020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2周年。在人类浩瀚的思想宝库中存储着各种各样的“宣言”,但很少有一部能像《共产党宣言》那样熠熠生辉、震撼全球。这一宣言(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③使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②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④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豪迈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的工作”指的是( )A.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 根本变革生产关系C.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D. 完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7.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8. 下图为1978——1982年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这一时期我国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党的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的落实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9.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②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鲜明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 )①全景展示了党治国理政新成就、新经验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③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④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引领作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1.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航天器的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之旅。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采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样品,同时开展科学探测,完成采样封装后,最终携带珍贵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我国载人航天成绩举世瞩目,主要得益于( )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之路——坚定道路自信②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是制度保障——坚定制度自信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④一代代航天人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坚定理论自信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②实现发展模式向依靠要素投入转变③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④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 近年来,中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 )①表明我国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伟大斗争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④体现了中华民族正在向着强起来的伟大目标飞跃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4. 近些年,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一批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开拓创新意识强的“新农人”,他们积极投身大有可为的农业天地,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这启示当代青年应( )①不断增强自身本领,肩负起民族复兴使命担当②将个人理想融入伟大梦想之中,积极投身伟大事业③把服务乡村作为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④怀揣家国情怀,以创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先进制造业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据此可知( )①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②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动力支撑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④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现光明前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6. 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让中国人民不断过上更好生活,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这里的“底气和信心”来自于( )①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改革开放这一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④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学习“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这一内容时,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观点:甲同学: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乙同学: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丙同学: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阐明你的理由。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从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后,中国人又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思想武器,最终也宣告破产了。这就需要新的思想理论对中国革命进行指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我国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从根本上消灭了绝对贫困。党带领人民探索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人间正道”。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踏上“人间正道”的。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要看清其历史源头和文化根基。深受中华文明滋养的中国式现代化,从文明基因上就具有整体观念、奉献精神、包容思维、和平底色等明显特征和深厚底蕴,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走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中国没有沿着这一过程亦步亦趋,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独特的历史和基本国情,走过了“并联式”过程,通过叠加发展,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长久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现代化话语霸权,将现代化同西方、西方文化、资本主义等固定身份标签画等号,给其他所谓“异类国家”在思想意识层面戴上了现代化的“紧箍咒”。中国式现代化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它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开辟了非西方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的新路,对尚被挡在现代化门外的广大国家产生多重示范意义。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走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因和意义。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3月2日,中央团校举行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央团校校长强调,要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笃信笃行者,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千百年来,青春力量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近代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在向着这一梦想迈进的壮阔征程中,青年成为生力军和突击队,以智慧和汗水谱写激昂的青春乐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某校高一(15)班拟开展以“让青春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绽放光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拟写一份演讲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④总字数在300字以内。信阳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政治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B2.【答案】A3.【答案】A4.【答案】D5.【答案】C6.【答案】A7.【答案】D8.【答案】C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D13.【答案】D14.【答案】A15.【答案】C16.【答案】A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①原始社会因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实行以氏族为单位的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人们共同劳动,形成了朴素的道德观念,私有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私有观念产生,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表现,甲同学观点是正确的。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观念出现的根本原因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不能归结为人的主观原因。乙同学观点是错误的。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私有观念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人所固有的。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私有制会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也会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亡。认为私有制“会永远存在”是错误的。因为进入阶级社会后,私有制成为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根源,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自身的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生产力的要求时,社会发展会进入公有制社会。丙同学观点是错误的。18.【答案】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国情及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催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我国踏上“人间正道”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我国踏上“人间正道”提供了领导核心。③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踏上“人间正道”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奠定了我国踏上“人间正道”的物质基础。19.【答案】原因:①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体现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根据自身的基本国情,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而非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意义:①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探索了本民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答案】①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广大青年与党同心、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建立了重要功勋。②青年是党的未来和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担,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培养本领、增长才干,放飞青春梦想。③新征程上,我们青年一代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PAGE第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