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1.(2023七下·台州期中)“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答案】C【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C。2.(2023七下·台州期中)常见的避孕方法中,有一种是男性输精管结扎。当两侧结扎后,该男性出现的情况是( )A.第二性征正常,无法产生精子 B.第二性征正常,可以产生精子C.第二性征消失,无法产生精子 D.第二性征消失,可以产生精子【答案】B【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精子是由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解答】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器官,因此输精管被结扎仅能说明不能排出精子,不会影响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性激素,因此也不会影响男性的第二性征,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2023七下·台州期中)猴面小龙兰因长着猴脸被形象地称之为“猴脸兰花”。能够在任何季节开花,培育可采用播种、分株等繁殖方式,也可以选择嫩芽在营养液中进行组织培养。下列有关猴面小龙兰的生殖描述错误的是( )A.猴脸兰花属于生殖器官 B.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生殖C.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组织培养不易保持品种的性状【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解答】A. 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所以猴脸兰花属于生殖器官,A正确;B. 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种子是胚珠发育而来的,种子中的胚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B正确;C. 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C正确;D.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易保持品种的性状,且繁殖速度快,D错误;故答案为:D4.(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分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BD正确,故C错误。故答案为:C。5.(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是哺乳动物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扩散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脐带中的血管 B.②表示胎盘C.②表示母体中的血管 D.④可以代表氧气【答案】B【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把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给母体排出体外;【解答】营养从血管①到血管③,说明血管①是母体的血管;②是胎盘;③是脐带中的血管,④是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故答案为:B6.(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哪条曲线能表示人的生殖器官生长发育过程( )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及转变,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发育、体格发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每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和时期都因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解答】生殖器官的发育主要在主要在青春期,前面的发育非常的缓慢, 所以属于生殖器官发育的是D;故答案为:D7.(2023七下·台州期中)一张圆形纸片上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区域(如图),在黑暗房间内用红光照射,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乙白色,丙、丁黑色 B.甲、乙红色,丙、丁黑色C.甲、丙红色,乙、丁黑色 D.甲、乙黑色,丙、丁红色【答案】B【知识点】光的色散【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解答】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当在黑暗房间内用红光照射时,甲可以反射红光,为红色;丙、丁不能反射红色,为黑色。又因为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乙可以反射红光,为红色。故最终呈现:甲、乙红色,丙、丁黑色。故答案为:B。8.(2023七下·台州期中)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A.a端变细,b端变细 B.a端变粗,b端变粗C.a端变细,b端变粗 D.a端变粗,b端变细【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而当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解答此题。【解答】因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a端变细,b端变粗。故答案为:C。9.(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在A、B、C、D 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B.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A的音调最高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答案】A【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A、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故A的音调最高,故A正确。B、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故B错误。C、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故D的音调最高,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周围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1可表示卵生、体外受精B.若D表示为家蚕的受精卵,则其发育过程为D→A→CC.若D表示为蝗虫的受精卵,则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时期是CD.若图乙D→A→B→C表示青蛙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成蛙【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解析】【分析】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纲与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两栖类的变态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如青蛙: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蛙的幼体和成体的根本区别是呼吸方式不同。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也能辅助呼吸。昆虫纲的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蛾、蝶蝇的变态,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蝼蛄等。【解答】A. 图甲中1可表示卵生,家蚕和蝗虫是体内受精,青蛙是体外受精,A错误;B. 若D表示为家蚕的受精卵,则其发育过程为D→A→B→C,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C.若D表示为蝗虫的受精卵,则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时期是C 成虫期,正确;D. 若图乙D→A→B→C表示青蛙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C是成蛙,D错误;故答案为:C11.(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B.烛焰像的大小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无关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变,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光屏上能两次成像。【解答】A、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变小,故A错误。BC、由题意可知,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大小与蜡烛距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故BC错误。D、图中,蜡烛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u>2f,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在f<u<2f还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故D正确。故答案为:D。12.(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的行驶方向为( )A.向东行驶,向右拐弯 B.向北行驶,向左拐弯C.向南行驶,向左拐弯 D.向西行驶,向右拐弯【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故是向北行驶,向左拐弯。故选B。13.(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纸板由可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纸板上的直线ON始终垂直于镜面。小金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BO是AO的反射光线B.经过该次实验,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C.倾斜纸板使ON不垂直于镜面,无法证明光的反射定律D.以ON为轴向后旋转纸板F,反射光线将消失【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a.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b.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A.BO是反射光线;B.多次试验才能得到普遍结论;C.ON不垂直于镜面时,反射光线往外面了,无法再观察;D. 以ON为轴向后旋转纸板F,反射光线不消失,只是观察不到。故答案为:C14.(2023七下·台州期中)每年的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提醒全球人类注意爱护自己的耳朵。下列生活中有关对耳朵的保护措施及其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游泳时戴上泳帽盖住耳朵预防耳内进水,防止①外耳道发炎B.减少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和减小音量,保护②鼓膜免受损伤C.谨慎用药,防止药物破坏③,使其不能接受刺激,导致耳聋D.上呼吸道感染后及早治疗,防止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答案】C【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 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耳是听觉和位觉(平衡觉)的外周感觉器官。耳由外耳、中耳构成的传音器和内耳感音、平衡器所组成。外耳露于体表,中耳和内耳埋藏在颞骨岩部内,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器官,内耳有感受声音和位觉的感受器,是听、位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鼓膜和听小骨传到内耳,使内耳的感音器官(柯蒂氏器官)发生兴奋,将声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听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解答】A. 游泳时戴上泳帽盖住耳朵预防耳内进水,防止①外耳道发炎,A正确;B. 减少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和减小音量,保护②鼓膜免受损伤 ,B正确;C.谨慎用药,防止药物破坏④耳蜗(是听觉感受器),使其不能接受刺激,导致耳聋,C错误;D. 上呼吸道感染后及早治疗,防止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D正确;故答案为:C15.(2023七下·台州期中)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答案】B【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1)(4)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解答】A、酒中明月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阻挡了光的传播,在其后边形成的一个黑色的区域,故B正确。C、月亮本身并不发光,不是光源,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故C错误。D、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亮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看见了明月,不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错误。故答案为:B。16.(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 。【答案】振动;音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解答】 “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7.(2023七下·台州期中)2017年4月25日,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生物袋(如图所示)成功孕育早产羊羔。生物袋内充满人工配制的“羊水”,袋外配置了机器“胎盘”,“胎盘”的“血管”与小羊的脐带相连。该生物袋与外置“胎盘”取代了母体内 的功能,为胎儿提供发育的场所。【答案】子宫【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相遇,形成受精卵;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卵巢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解答】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生物袋内充满人工配制的“羊水”,袋外配置了机器“胎盘”,“胎盘”的“血管”与小羊的脐带相连。该生物袋与外置“胎盘”取代了母体内子宫的功能,为胎儿提供发育的场所。故答案为:子宫18.(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 αC。(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等于【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根据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可知折射光线方向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在结合折射规律判断。【解答】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B=αc。故答案为:等于。19.(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分别是绿色植物的植株、种子、花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①是由图乙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的。(2)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物油,它主要来自图乙中的[ ] 。(3)大豆种子的胚通常包括 (选填图乙中的标号)。(4)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如图丙中,传粉就是花粉落到[ ] 上的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 。(5)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来自于植物种子的____。A.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B.胚乳、子叶、子叶、胚乳C.胚乳、子叶、于叶、子叶 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答案】(1)②(2)④;子叶(3)①②③④(4)①;柱头;胚(5)A【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芽的发育;花的结构【解析】【分析】图一①是叶;②是茎;③是根;图二: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图三:①是柱头,②是花药,③是花丝,④是花柱,⑤是子房,⑥是胚珠;【解答】(1) 图甲中的①是叶,它是由图乙中的②胚芽(填序号)发育而来的。(2)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都在子叶中,所以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物油,它主要来自图乙中的[④] 子叶;(3) 大豆种子的胚通常包括 ①②③④ ;(4) 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如图丙中,传粉就是花粉落到[③] 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种子中的胚;(5)大米,面粉是单子叶植物,营养在胚乳中;大豆,花生是双子叶植物,营养在子叶中;故答案为:(1)②(2)④;子叶(3) ①②③④ (4)①、柱头、胚(5)A20.(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入射角为 (填角度)、折射角为 (填角度)、MN的右方是 (填物质名称)。【答案】60°;40°;空气【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已知MN是界面,则EF为法线,由图知∠AOE=∠BOE=90°-30°=60°,说明在MN右侧发生了光的反射,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局在法线的两侧,可以确定OB和OA分别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入射角∠AOE=90°-30°=60°,折射角∠COF=90°-50°=40°,比较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左面是玻璃,右面是空气。故答案为:60°;40°;空气。21.(2023七下·台州期中)温籍博士生陈松灿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上发表了关于乙烷厌氧微生物氧化的研究论文,微生物通常指细菌和真菌,请回答:(1)酵母菌与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酵母菌细胞内有 。(2)酵母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 。生活中将“干酵母”与“干面粉”混在一起,面粉不会“发”起来,此现象说明酵母菌的生活需要 。(3)某科研人员取不同浓度大蒜汁对大肠杆菌、酵母菌、曲霉进行“抑菌效果对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已知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分析可知大蒜汁对 的抑菌效果最好。【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2)出芽生殖;水分(3)酵母菌【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解答】(1)酵母菌属于真菌,与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酵母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2)酵母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生活中将“干酵母”与“干面粉”混在一起,面粉不会“发”起来,此现象说明酵母菌的生活需要水分;(3)某科研人员取不同浓度大蒜汁对大肠杆菌、酵母菌、曲霉进行“抑菌效果对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已知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分析可知大蒜汁对酵母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故答案为:(1) 成形的细胞核 (2)出芽生殖、水分(3) 酵母菌22.(2023七下·台州期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宝,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如图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一些重要阶段的3D模型图,请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____。A.多个精子的细胞核与一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B.一个精子的细胞核与多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C.一个精子的细胞核与一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D.一个精子的细胞质与一个卵细胞的细胞质相融合的过程(2)妊娠期间,孕妇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一般在怀孕12周进行第一次产检,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孩子心跳情况,用B超观察孩子的四肢、五官等发育情况。请结合上述材料,解释一般选在第12周做第一次检查的原因 。(3)大自然对每一个生命诞生的环节都极度用心。例如在分娩前期胎儿会转为头朝下的姿势,头部早于身体先出来的现象在灵长类动物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有助于 。【答案】(1)C(2)孕12周胎儿已经逐渐进入到稳定阶段(合理即可)(3)胎儿娩出【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胎儿发育的郭过程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传递给母体排出体外;【解答】(1)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一个精子的细胞核与一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 ;(2) 一般选在第12周做第一次检查的原因 :孕12周胎儿已经逐渐进入到稳定阶段;(3) 大自然对每一个生命诞生的环节都极度用心。例如在分娩前期胎儿会转为头朝下的姿势,头部早于身体先出来的现象在灵长类动物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有助于胎儿娩出;故答案为:(1)C(2) 孕12周胎儿已经逐渐进入到稳定阶段(3) 胎儿娩出23.(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毫秒。(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均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猜想“温度越高,声速越小”。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如果的确是“温度越高,声速越小”,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0(2)不变(3)变大【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解析】【分析】注意铜铃所在的位置,如果铜铃在甲左侧,则铜铃到甲和乙的的距离差不变。结合速度时间路程关系求解。【解答】(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信号的时间差, 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时间差为零,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2)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均在一条直线上,虽然铜铃离甲距离变远远,但铜铃到甲乙的距离差不变,则时间差也不变,所以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3) 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则铜铃到甲乙的距离差不变, 温度越高,声速越小 ,加热空气导致速度变小,距离差不变,所以时间变大, 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变大。24.(2023七下·台州期中)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①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装在纸板上,小波在A处时看到纸板上的字如图甲所示。②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从B位置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写序号)。(2)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试验次数 1 2 3 4像距v/cm 10.0 15.0 20.0 25.0像高h/cm 2.2 3.3 4.4 5.5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答案】(1)2(2)h=0.22v;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2)算出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可以看出比值是一个定值,由此得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解答】(1)能用光屏承接的为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小波在A位置看到纸板上的字,如图甲所示,则光源图像应为F左右颠倒后的形状,小波从C位置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与光源上的形状上下左右颠倒,故选2。(2)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即h=0.22v。利用控制变量法可知,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故答案为:(1)2;(2)h=0.22v;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25.(2023七下·台州期中)小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的中心呈现一个清晰的像。(1)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2)若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大于四倍凸透镜的焦距且保持不变,仅向左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像的性质是 。(3)若此时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A.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B.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C.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近视眼镜D.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远视眼镜(4)小明接着用此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除了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外,还需将光屏换成 。【答案】(1)上(2)倒立、放大的实像(3)A;C(4)等大的、未点燃的蜡烛【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当物距小于像距成实像时,应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2)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物远像近像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1)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则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若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40cm大于四倍凸透镜的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仅向左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2f>u>f,那么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若此时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相当于物距变大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小,所以应使像距变小,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或屏不动将光线向后发散一些,即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近视眼镜,故AC正确。(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需要光屏,需要一个跟物体等大的蜡烛,且不点燃。故答案为:(1)上;(2)倒立、放大的实像;(3)AC;(4)等大的,未点燃的蜡烛。26.(2023七下·台州期中)小明利用保温箱、玻璃杯、蒸馏水、优良的豌豆种子来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组别 种子数量/粒 实验条件 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的种子数量/粒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甲 50粒 室内25℃,干燥 0 0 0 0 0乙 50粒 室内25℃,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12 29 48 50 50丙 50粒 室内25℃,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8 16 29丁 50粒 保温箱内4℃,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0 0 0(1)该实验判断豌豆种子萌发的依据是 ;(2)设置丁组实验组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请解释丙组3天后种子也能够萌发的原因: 。【答案】(1)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2)温度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或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玻璃杯敞开口,3天后,水分蒸发了一部分,该组种子能够获取足够的空气,因此可以萌发【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解答】(1) 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豌豆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结合题干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判断豌豆种子萌发的依据是: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2)乙组(25℃温度适宜)和丁组(4*C温度太低)对照,变量是温度。通过这组实验结果“温度适宜的种子萌发数量50粒,温度不适宜的种子萌发0粒”,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可见,设置丁组实验组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温度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或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结合题图可知,请解释丙组3天后种子也能够萌发的原因,丙组装有种子的玻璃杯是敞开口,3天后,水分蒸发了一部分,该组的种子可能露出水面,从而获取了足够的空气,因此可以萌发。故答案为:(1)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2)温度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或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玻璃杯敞开口,3天后,水分蒸发了一部分,该组种子能够获取足够的空气,因此可以萌发。27.(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L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和主光轴OO'成45°,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答案】【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①平面镜和凸透镜的关系是:平面镜和主光轴相交45°角放置,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②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③对于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5度角;根据以上内容和图示完成光路图。【解答】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由图知,该折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5度角射到平面镜上,先作出法线,在法线的右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8.(2023七下·台州期中)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隔着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观察事物,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同学们进行了实验,记录下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写有字母F的白色卡纸、装满水的圆柱体透明水杯、装满水的长方体透明水杯、凸透镜。【实验过程】(1)根据上述记录的信息,你发现了哪些现象?(2)凸透镜是指 的透镜,对比凸透镜和圆柱体水杯的形状如果用一块凸透镜替代该圆柱体水杯,调整字母F到凸透镜的距离,判断是否能重现上述实验1、实验2的现象,并请做出解释。 【答案】(1)使用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能看到倒立的像,使用长方体水杯能看到正立的像。(2)中间厚、边缘薄;不能;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则会看到上下、左右都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竖直放置时,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左右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水平放置时,竖直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水平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上下倒立的像。【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2)根据水杯的厚薄特点分析成像的特点;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解答】(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使用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能看到倒立的像,使用长方体水杯能看到正立的像。(2)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竖直放置时,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左右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水平放置时,竖直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上下倒立的像;如果用一块凸透镜替代该圆柱体水杯,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则会看到上下、左右都倒立的像,所以不会出现图中的情况。故答案为:(1)使用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能看到倒立的像,使用长方体水杯能看到正立的像。(2)中间厚、边缘薄;不能;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则会看到上下、左右都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竖直放置时,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左右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水平放置时,竖直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上下倒立的像。1 / 1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1.(2023七下·台州期中)“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2.(2023七下·台州期中)常见的避孕方法中,有一种是男性输精管结扎。当两侧结扎后,该男性出现的情况是( )A.第二性征正常,无法产生精子 B.第二性征正常,可以产生精子C.第二性征消失,无法产生精子 D.第二性征消失,可以产生精子3.(2023七下·台州期中)猴面小龙兰因长着猴脸被形象地称之为“猴脸兰花”。能够在任何季节开花,培育可采用播种、分株等繁殖方式,也可以选择嫩芽在营养液中进行组织培养。下列有关猴面小龙兰的生殖描述错误的是( )A.猴脸兰花属于生殖器官 B.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生殖C.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组织培养不易保持品种的性状4.(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分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5.(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是哺乳动物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扩散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脐带中的血管 B.②表示胎盘C.②表示母体中的血管 D.④可以代表氧气6.(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哪条曲线能表示人的生殖器官生长发育过程( )A.A B.B C.C D.D7.(2023七下·台州期中)一张圆形纸片上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区域(如图),在黑暗房间内用红光照射,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乙白色,丙、丁黑色 B.甲、乙红色,丙、丁黑色C.甲、丙红色,乙、丁黑色 D.甲、乙黑色,丙、丁红色8.(2023七下·台州期中)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A.a端变细,b端变细 B.a端变粗,b端变粗C.a端变细,b端变粗 D.a端变粗,b端变细9.(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在A、B、C、D 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B.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A的音调最高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10.(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1可表示卵生、体外受精B.若D表示为家蚕的受精卵,则其发育过程为D→A→CC.若D表示为蝗虫的受精卵,则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时期是CD.若图乙D→A→B→C表示青蛙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成蛙11.(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B.烛焰像的大小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无关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12.(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的行驶方向为( )A.向东行驶,向右拐弯 B.向北行驶,向左拐弯C.向南行驶,向左拐弯 D.向西行驶,向右拐弯13.(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纸板由可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纸板上的直线ON始终垂直于镜面。小金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BO是AO的反射光线B.经过该次实验,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C.倾斜纸板使ON不垂直于镜面,无法证明光的反射定律D.以ON为轴向后旋转纸板F,反射光线将消失14.(2023七下·台州期中)每年的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提醒全球人类注意爱护自己的耳朵。下列生活中有关对耳朵的保护措施及其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游泳时戴上泳帽盖住耳朵预防耳内进水,防止①外耳道发炎B.减少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和减小音量,保护②鼓膜免受损伤C.谨慎用药,防止药物破坏③,使其不能接受刺激,导致耳聋D.上呼吸道感染后及早治疗,防止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15.(2023七下·台州期中)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16.(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 。17.(2023七下·台州期中)2017年4月25日,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生物袋(如图所示)成功孕育早产羊羔。生物袋内充满人工配制的“羊水”,袋外配置了机器“胎盘”,“胎盘”的“血管”与小羊的脐带相连。该生物袋与外置“胎盘”取代了母体内 的功能,为胎儿提供发育的场所。18.(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 αC。(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9.(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分别是绿色植物的植株、种子、花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①是由图乙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的。(2)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物油,它主要来自图乙中的[ ] 。(3)大豆种子的胚通常包括 (选填图乙中的标号)。(4)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如图丙中,传粉就是花粉落到[ ] 上的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 。(5)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来自于植物种子的____。A.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B.胚乳、子叶、子叶、胚乳C.胚乳、子叶、于叶、子叶 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20.(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入射角为 (填角度)、折射角为 (填角度)、MN的右方是 (填物质名称)。21.(2023七下·台州期中)温籍博士生陈松灿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上发表了关于乙烷厌氧微生物氧化的研究论文,微生物通常指细菌和真菌,请回答:(1)酵母菌与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酵母菌细胞内有 。(2)酵母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 。生活中将“干酵母”与“干面粉”混在一起,面粉不会“发”起来,此现象说明酵母菌的生活需要 。(3)某科研人员取不同浓度大蒜汁对大肠杆菌、酵母菌、曲霉进行“抑菌效果对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已知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分析可知大蒜汁对 的抑菌效果最好。22.(2023七下·台州期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宝,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如图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一些重要阶段的3D模型图,请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____。A.多个精子的细胞核与一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B.一个精子的细胞核与多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C.一个精子的细胞核与一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D.一个精子的细胞质与一个卵细胞的细胞质相融合的过程(2)妊娠期间,孕妇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一般在怀孕12周进行第一次产检,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孩子心跳情况,用B超观察孩子的四肢、五官等发育情况。请结合上述材料,解释一般选在第12周做第一次检查的原因 。(3)大自然对每一个生命诞生的环节都极度用心。例如在分娩前期胎儿会转为头朝下的姿势,头部早于身体先出来的现象在灵长类动物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有助于 。23.(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毫秒。(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均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猜想“温度越高,声速越小”。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如果的确是“温度越高,声速越小”,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2023七下·台州期中)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①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装在纸板上,小波在A处时看到纸板上的字如图甲所示。②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从B位置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写序号)。(2)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试验次数 1 2 3 4像距v/cm 10.0 15.0 20.0 25.0像高h/cm 2.2 3.3 4.4 5.5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25.(2023七下·台州期中)小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的中心呈现一个清晰的像。(1)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2)若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大于四倍凸透镜的焦距且保持不变,仅向左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像的性质是 。(3)若此时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A.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B.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C.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近视眼镜D.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远视眼镜(4)小明接着用此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除了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外,还需将光屏换成 。26.(2023七下·台州期中)小明利用保温箱、玻璃杯、蒸馏水、优良的豌豆种子来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组别 种子数量/粒 实验条件 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的种子数量/粒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甲 50粒 室内25℃,干燥 0 0 0 0 0乙 50粒 室内25℃,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12 29 48 50 50丙 50粒 室内25℃,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8 16 29丁 50粒 保温箱内4℃,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0 0 0(1)该实验判断豌豆种子萌发的依据是 ;(2)设置丁组实验组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请解释丙组3天后种子也能够萌发的原因: 。27.(2023七下·台州期中)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L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和主光轴OO'成45°,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28.(2023七下·台州期中)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隔着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观察事物,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同学们进行了实验,记录下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写有字母F的白色卡纸、装满水的圆柱体透明水杯、装满水的长方体透明水杯、凸透镜。【实验过程】(1)根据上述记录的信息,你发现了哪些现象?(2)凸透镜是指 的透镜,对比凸透镜和圆柱体水杯的形状如果用一块凸透镜替代该圆柱体水杯,调整字母F到凸透镜的距离,判断是否能重现上述实验1、实验2的现象,并请做出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C。2.【答案】B【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精子是由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解答】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器官,因此输精管被结扎仅能说明不能排出精子,不会影响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性激素,因此也不会影响男性的第二性征,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解答】A. 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所以猴脸兰花属于生殖器官,A正确;B. 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种子是胚珠发育而来的,种子中的胚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B正确;C. 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C正确;D.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易保持品种的性状,且繁殖速度快,D错误;故答案为:D4.【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BD正确,故C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B【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把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给母体排出体外;【解答】营养从血管①到血管③,说明血管①是母体的血管;②是胎盘;③是脐带中的血管,④是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故答案为:B6.【答案】D【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及转变,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发育、体格发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每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和时期都因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解答】生殖器官的发育主要在主要在青春期,前面的发育非常的缓慢, 所以属于生殖器官发育的是D;故答案为:D7.【答案】B【知识点】光的色散【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解答】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当在黑暗房间内用红光照射时,甲可以反射红光,为红色;丙、丁不能反射红色,为黑色。又因为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乙可以反射红光,为红色。故最终呈现:甲、乙红色,丙、丁黑色。故答案为:B。8.【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而当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解答此题。【解答】因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a端变细,b端变粗。故答案为:C。9.【答案】A【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A、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故A的音调最高,故A正确。B、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故B错误。C、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故D的音调最高,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周围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解析】【分析】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纲与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两栖类的变态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如青蛙: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蛙的幼体和成体的根本区别是呼吸方式不同。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也能辅助呼吸。昆虫纲的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蛾、蝶蝇的变态,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蝼蛄等。【解答】A. 图甲中1可表示卵生,家蚕和蝗虫是体内受精,青蛙是体外受精,A错误;B. 若D表示为家蚕的受精卵,则其发育过程为D→A→B→C,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C.若D表示为蝗虫的受精卵,则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时期是C 成虫期,正确;D. 若图乙D→A→B→C表示青蛙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C是成蛙,D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变,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光屏上能两次成像。【解答】A、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变小,故A错误。BC、由题意可知,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大小与蜡烛距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故BC错误。D、图中,蜡烛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u>2f,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在f<u<2f还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故D正确。故答案为:D。12.【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故是向北行驶,向左拐弯。故选B。13.【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a.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b.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A.BO是反射光线;B.多次试验才能得到普遍结论;C.ON不垂直于镜面时,反射光线往外面了,无法再观察;D. 以ON为轴向后旋转纸板F,反射光线不消失,只是观察不到。故答案为:C14.【答案】C【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 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耳是听觉和位觉(平衡觉)的外周感觉器官。耳由外耳、中耳构成的传音器和内耳感音、平衡器所组成。外耳露于体表,中耳和内耳埋藏在颞骨岩部内,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器官,内耳有感受声音和位觉的感受器,是听、位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鼓膜和听小骨传到内耳,使内耳的感音器官(柯蒂氏器官)发生兴奋,将声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听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解答】A. 游泳时戴上泳帽盖住耳朵预防耳内进水,防止①外耳道发炎,A正确;B. 减少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和减小音量,保护②鼓膜免受损伤 ,B正确;C.谨慎用药,防止药物破坏④耳蜗(是听觉感受器),使其不能接受刺激,导致耳聋,C错误;D. 上呼吸道感染后及早治疗,防止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D正确;故答案为:C15.【答案】B【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1)(4)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解答】A、酒中明月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阻挡了光的传播,在其后边形成的一个黑色的区域,故B正确。C、月亮本身并不发光,不是光源,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故C错误。D、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亮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看见了明月,不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错误。故答案为:B。16.【答案】振动;音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解答】 “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7.【答案】子宫【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相遇,形成受精卵;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卵巢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解答】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生物袋内充满人工配制的“羊水”,袋外配置了机器“胎盘”,“胎盘”的“血管”与小羊的脐带相连。该生物袋与外置“胎盘”取代了母体内子宫的功能,为胎儿提供发育的场所。故答案为:子宫18.【答案】等于【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根据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可知折射光线方向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在结合折射规律判断。【解答】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B=αc。故答案为:等于。19.【答案】(1)②(2)④;子叶(3)①②③④(4)①;柱头;胚(5)A【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芽的发育;花的结构【解析】【分析】图一①是叶;②是茎;③是根;图二: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图三:①是柱头,②是花药,③是花丝,④是花柱,⑤是子房,⑥是胚珠;【解答】(1) 图甲中的①是叶,它是由图乙中的②胚芽(填序号)发育而来的。(2)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都在子叶中,所以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物油,它主要来自图乙中的[④] 子叶;(3) 大豆种子的胚通常包括 ①②③④ ;(4) 植物结果前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如图丙中,传粉就是花粉落到[③] 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成功后受精卵将会发育成种子中的胚;(5)大米,面粉是单子叶植物,营养在胚乳中;大豆,花生是双子叶植物,营养在子叶中;故答案为:(1)②(2)④;子叶(3) ①②③④ (4)①、柱头、胚(5)A20.【答案】60°;40°;空气【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已知MN是界面,则EF为法线,由图知∠AOE=∠BOE=90°-30°=60°,说明在MN右侧发生了光的反射,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局在法线的两侧,可以确定OB和OA分别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入射角∠AOE=90°-30°=60°,折射角∠COF=90°-50°=40°,比较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左面是玻璃,右面是空气。故答案为:60°;40°;空气。21.【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2)出芽生殖;水分(3)酵母菌【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解答】(1)酵母菌属于真菌,与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酵母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2)酵母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生活中将“干酵母”与“干面粉”混在一起,面粉不会“发”起来,此现象说明酵母菌的生活需要水分;(3)某科研人员取不同浓度大蒜汁对大肠杆菌、酵母菌、曲霉进行“抑菌效果对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已知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分析可知大蒜汁对酵母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故答案为:(1) 成形的细胞核 (2)出芽生殖、水分(3) 酵母菌22.【答案】(1)C(2)孕12周胎儿已经逐渐进入到稳定阶段(合理即可)(3)胎儿娩出【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胎儿发育的郭过程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传递给母体排出体外;【解答】(1)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一个精子的细胞核与一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 ;(2) 一般选在第12周做第一次检查的原因 :孕12周胎儿已经逐渐进入到稳定阶段;(3) 大自然对每一个生命诞生的环节都极度用心。例如在分娩前期胎儿会转为头朝下的姿势,头部早于身体先出来的现象在灵长类动物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有助于胎儿娩出;故答案为:(1)C(2) 孕12周胎儿已经逐渐进入到稳定阶段(3) 胎儿娩出23.【答案】(1)0(2)不变(3)变大【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解析】【分析】注意铜铃所在的位置,如果铜铃在甲左侧,则铜铃到甲和乙的的距离差不变。结合速度时间路程关系求解。【解答】(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信号的时间差, 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时间差为零,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2)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均在一条直线上,虽然铜铃离甲距离变远远,但铜铃到甲乙的距离差不变,则时间差也不变,所以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3) 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则铜铃到甲乙的距离差不变, 温度越高,声速越小 ,加热空气导致速度变小,距离差不变,所以时间变大, 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变大。24.【答案】(1)2(2)h=0.22v;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2)算出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可以看出比值是一个定值,由此得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解答】(1)能用光屏承接的为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小波在A位置看到纸板上的字,如图甲所示,则光源图像应为F左右颠倒后的形状,小波从C位置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与光源上的形状上下左右颠倒,故选2。(2)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即h=0.22v。利用控制变量法可知,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故答案为:(1)2;(2)h=0.22v;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25.【答案】(1)上(2)倒立、放大的实像(3)A;C(4)等大的、未点燃的蜡烛【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当物距小于像距成实像时,应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2)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物远像近像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1)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则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若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40cm大于四倍凸透镜的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仅向左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2f>u>f,那么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若此时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相当于物距变大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小,所以应使像距变小,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或屏不动将光线向后发散一些,即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近视眼镜,故AC正确。(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需要光屏,需要一个跟物体等大的蜡烛,且不点燃。故答案为:(1)上;(2)倒立、放大的实像;(3)AC;(4)等大的,未点燃的蜡烛。26.【答案】(1)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2)温度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或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玻璃杯敞开口,3天后,水分蒸发了一部分,该组种子能够获取足够的空气,因此可以萌发【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解答】(1) 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豌豆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结合题干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判断豌豆种子萌发的依据是: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2)乙组(25℃温度适宜)和丁组(4*C温度太低)对照,变量是温度。通过这组实验结果“温度适宜的种子萌发数量50粒,温度不适宜的种子萌发0粒”,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可见,设置丁组实验组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温度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或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结合题图可知,请解释丙组3天后种子也能够萌发的原因,丙组装有种子的玻璃杯是敞开口,3天后,水分蒸发了一部分,该组的种子可能露出水面,从而获取了足够的空气,因此可以萌发。故答案为:(1)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2)温度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或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玻璃杯敞开口,3天后,水分蒸发了一部分,该组种子能够获取足够的空气,因此可以萌发。27.【答案】【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①平面镜和凸透镜的关系是:平面镜和主光轴相交45°角放置,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②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③对于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5度角;根据以上内容和图示完成光路图。【解答】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由图知,该折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5度角射到平面镜上,先作出法线,在法线的右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8.【答案】(1)使用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能看到倒立的像,使用长方体水杯能看到正立的像。(2)中间厚、边缘薄;不能;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则会看到上下、左右都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竖直放置时,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左右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水平放置时,竖直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水平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上下倒立的像。【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2)根据水杯的厚薄特点分析成像的特点;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解答】(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使用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能看到倒立的像,使用长方体水杯能看到正立的像。(2)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竖直放置时,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左右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水平放置时,竖直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上下倒立的像;如果用一块凸透镜替代该圆柱体水杯,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则会看到上下、左右都倒立的像,所以不会出现图中的情况。故答案为:(1)使用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能看到倒立的像,使用长方体水杯能看到正立的像。(2)中间厚、边缘薄;不能;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则会看到上下、左右都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竖直放置时,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左右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水平放置时,竖直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上下倒立的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