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与太阳钟相比,水钟最大的优点是( )。
A.更先进 B.使用不受天气影响
C.更准确 D.更便捷
2.在同一个底部有小孔的瓶子中分别装入50毫升和100毫升水,刚开始时水流出的速度( )。
A.相同
B.装50毫升水水流出的速度快
C.装100毫升水水流出的速度快
3.“探究200毫升水流出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每组实验,反复多次操作 B.水位读数时,视线要平视
C.盛水瓶子应选择不透明的 D.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4.如下图所示,实验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受水型水钟。如果要为该水钟标注时间刻度,那么较为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5.( )在不断地侵蚀着地表。
A.风化
B.流水
C.气温
6.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的有( )。
①水 ②温度 ③风 ④植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B.沙漠中的岩石 C.沙漠中的狂风
8.吸水性最强的是( )。
A.花岗岩 B.砂岩 C.石灰岩
9.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龙、海藻、海螺和鱼类的化石,说明( )。
A.喜马拉雅山脉被海水上涨淹没过 B.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底
C.这些生物被捕食者带上山 D.龙卷风将海洋生物吹到山上
10.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平原、丘陵 B.平原、山地、高原
C.高原、盆地、平原 D.平原、盆地、山地
1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
A.蜡烛 B.太阳 C.木星
12.探探制作了一个潜望镜,她主要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制成的。
A.直线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13.在“光照射烟雾”的实验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线香被点燃前,用激光笔照射就能观察到清晰的光束
B.线香的烟充满水槽时,用激光笔照射能观察到一道清晰的笔直的光线
C.实验时,使用手机上的“手电筒”比用激光笔的效果好
D.我们观察到的“光路”是断断续续的,说明光不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4.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去森林里玩耍,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几个小光班,这些小光班是由( )而形成的。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1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落日透过云缝的光 B.队伍排直的时候,只能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
C.激光笔的光束 D.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浅一点
16.集合时,我们每个人都看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就能迅速排整齐。下列现象与该光学原理不一样的是( )。
A.手影游戏 B.小孔成像 C.海市蜃楼
17.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
A.位置保持不变 B.方向保持不变 C.长短、位置都发生变化
18.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
A.直线 B.曲线 C.波浪线
19.我们在进行光沿直线传播的小孔实验时,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几厘米,光点就不能落在最后一张卡纸上了。这是因为( )。
A.光只能传播这么长的距离 B.光沿直线传播,但被卡纸阻挡了光线 C.最后一张纸也被移动了
20.快速旋转彩色轮时,我们发现三种颜色变成了( )。
A.一种颜色 B.两种颜色 C.三种颜色 D.多种颜色
21.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可以得到( )。
A.黑光 B.白光 C.紫光 D.黄光
二、填空题
22.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 对光的反射。
23.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和物都会产生( )。
24.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 。
25.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 )传播的。
26.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了变化,叫光的 现象。
三、连线题
27.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根据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完成下列连线。
耕地 白色
冰川 绿色
沙漠 蓝色
海洋 黄色
四、综合题
下面是一条河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8.河流弯道处,甲、乙两岸中河水流速较快的是 岸,被侵蚀更明显的是 岸,乙岸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29.在河水对两岸长期的作用下,这条河流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越来越直 B.越来越弯 C.保持不变
30.图中C区域沉积物的成分主要是( )。
A.大石块 B.鹅卵石 C.细沙
31.图中最适合建房居住的区域是( )。
A.甲岸 B.A区域 C.B区域
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向张宇请教潜望镜的做法,张宇耐心地向他解释。
32.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面应( )放置。
A.相对、平行 B.相背、平行 C.随便
33.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碰到镜面上会 的原理。
34.张宇告诉他,生活中以下( )现象也和潜望镜的原理相同。
A.排队时张宇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队伍排直了
B.城市中镜面玻璃产生的“光污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B A C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C D C C A B A
题号 21
答案 B
22.两块平面镜
23.影子
24.初一
25.直线
26.折射
27.
28. 甲 甲 沉积 29.B 30.C 31.B
29.读图可知,在河水对两岸的长期作用下,一般而言,河流甲岸水流急,侵蚀作用较强,乙岸水流较缓,沉积作用强。分析由图可知,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快。在河水对岸的长期作用下,这条河流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越来越弯,所以B符合题意。
30.读图可知,图中C处河道变宽,水流速度缓慢,河流泥沙大量沉积,所以C区域沉积的成分主要是细沙,所以C发题意。
31.A.甲岸河流侵蚀速度较快,河岸不断后退,所以不适宜建房,错误;B.图中A区域地势较高,地形崎岖不平,不适宜建房,错误;C.图中B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河岸不断加宽,靠近水源,适宜建房,正确;所以B符合题意。
32.A 33.反射 34.B
33.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制作潜望镜时,用到了两面平面镜,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碰到镜面上会反射的原理。
34.城市中镜面玻璃产生的“光污染”与潜望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