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政治(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政治(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
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思想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C
2.
【答案】D
3.
【答案】D
4.
【答案】D
5.
【答案】B
6.
【答案】D
7.
【答案】C
8.
【答案】D
9.
【答案】C
10.
【答案】B
11.
【答案】C
12.
【答案】A
13.
【答案】D
14.
【答案】A
15.
【答案】D
16.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答案】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终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8.
【答案】①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或一化三改),有利于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顺利过渡。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党的八大指明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长期奋斗,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也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作出重要的理论指导。
19.
【答案】(1)对中国的意义: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对世界的意义:①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提供了无限机遇和可能。②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
【答案】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
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航天人通过不断推进太空空间站的新的实验探索,将更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国人民的航天强国梦。
③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航天梦的实现,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中国航天人矢志奋斗、实干创新,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民族梦想,汇聚成强大力量,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④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息息相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对人类航天探索的巨大贡献,有利于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世界梦。
21.
【答案】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接续奋斗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物质基础。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仅遵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把小我融入大我中,坚定理想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奋斗中变为现实。
PAGE
第1页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思想政治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动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美国学者丹·席勒指出:“在扩张性市场逻辑的影响下,因特网正在带动政治经济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变。”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信息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表征的网络社会已经到来。关于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数字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②数字技术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将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进程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依然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下列对该学说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列宁称之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列宁还说:“《宣言》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由此可见,《宣言》( )
①奠定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
②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弊端
③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谋利益的经典著作
④一般原理的运用必须和各个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23年7月,中国国家话剧院“红色演出季”演出剧目———《红色的起点》在“七一”档期隆重上演,该剧改编自作家叶永烈的同名长篇纪实作品,通过1919年至1921年这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小威同学通过观看此话剧,得出以下结论( )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偶然
③五四运动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2024年7月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西电影集团承办的“光影颂华章·同心庆华诞”江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在南昌启动。假如你参与了该活动,你可以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为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中国财税博物馆陈列着一张印着“公私合营浙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字样的老股票。这张股票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重大经济变革。这场变革(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指明了方向 ②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完成了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④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中国化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促进了1956年以来国家一系列计划目标的完成。刘少奇在党的八大上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党的八大( )
①明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③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起锚到雄安崛起,从长三角一体化到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正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历史轴线,串连起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③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④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时间节点进行排序( )
①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②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共发展
③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④民心思变,顺应时势开国门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④-③
11. 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并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着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下列时代课题与党的指导思想对应正确的有( )
①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邓小平理论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通过的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和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
③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4. 从“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视角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现为若干个“变”和“没有变”,对这些变与不变解读正确的有( )
①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改变,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②产生了新的理论成果和理论体系,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我国综合国力和凝聚力发生改变,但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④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已经改变,但发展仍然是我国当前国家的第一要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探寻“禾下乘凉梦”,我们把粮仓筑得更牢、饭碗端得更稳;航天工作者追逐“九天揽月梦”,我们迎来“神舟”问天、“嫦娥”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求索“实业振兴梦”,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建成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由此可见( )
①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 ②中国梦的实现只能依靠科技创新
③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是相通的 ④实现中国梦需要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
A.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B.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两大对立着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掠夺无产阶级的劳动获取利益,集聚财富,却相对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工人的工作和其本身都已被异化,生产力发展得越快,工人就被剥削得越严重。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分析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中欧班列”,倡导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催生了新的需求。中国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的理解。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旨在进一步宣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激发汇聚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千千万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拼搏历史。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历了发展导弹、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几个阶段,现已形成体系和规模。今天,中国已经步入科技创新的快速轨道,一些科技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人类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应怎样实现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十四载披荆斩棘,七十四载扬帆奋进,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
新时代以来,神舟飞船“苍穹会师”、中国太空站翱翔寰宇,浩瀚宇宙留下更多中国人身影;C919大飞机逐梦蓝天,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世界见证更多中国创造;北京冬奥盛会非凡卓越,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国际社会听到更多中国声音。从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到激荡人心的东方传奇,再到举世瞩目的大国荣光,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
踏平坎坷成大道,接续奋斗开新篇。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对“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