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期中考试卷
高一思想政治
考试模块:必修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浦江上山遗址入选了“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该遗址出土了万年稻米,堪称世界稻作农业文明的重要源头。还发现了不同形式的灰坑、灰沟、柱洞及由柱洞构成的木构建筑遗迹。据此,可以推断出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 )
①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②处于新石器时代,开始定居生活
③开始出现社会贫富不平等的现象 ④人类社会已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断暴露,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开始爆发,为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种种构想。其构想的缺陷在于( )
①不敢直面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未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没有把理想设计付诸实践 ④没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评》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两个绝不会”原理( )
①揭示了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表明资本主义灭亡时,社会主义才会产生
③强调了社会形态的稳定性和变革的条件性 ④从生产力视角强调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强调说:“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必然产生两极分化,工人与农民将重新回到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中去。”此外,他认为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他意在说明( )
①解放农村生产力已成为当前迫切任务 ②调整生产关系,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要推进农业互助生产,要对农业进行改造 ④农业合作化要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开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图中事件反映的时代变革的成就及意义是( )
①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②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195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围绕以苏联为鉴、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的基本思想,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该报告( )
①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②避免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失误
③没有充分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和缺陷 ④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应正确处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下列对四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
历史事件 评价
① 1956年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③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④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稳步推进。请对以下历史事件进行排序( )
①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②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③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
④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9.在改革开放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晶
②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
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④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4年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
①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③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④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某校高一学生准备做“进入新时代,站在新方位”宣传展报,下列符合这一宣传内容的是( )
①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这是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③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显著进步出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②规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
③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 ④说明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逐步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伟大的中国梦,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这说明( )
①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
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世界各民族的梦、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③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④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个中华儿女都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创新创造,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这段话对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启示是( )
①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工程
②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③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主体作用
④实现中国梦需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①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我国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提供具体方案
②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③习近平经济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六个必须坚持”。下列对四者的地位或其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②“十四个坚持”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③“十三个方面成就”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④“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对“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多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地超过了旧中国100多年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胜利完成的重大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4年6月4日至6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商议政。与会常委、委员指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需要对内破除制度约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以及配套性政策;对外要全面加强与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条款在规制、管理、标准方面的对接。这将有助于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制度优势,提升我国经济开放水平和发展质量。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材料二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5周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弘扬五四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6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阐明观点;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150字以上。
期中思想政治答案
1.A 该遗址出土了万年稻米,说明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①符合题意。还发现了木构建筑遗迹,说明处于新石器时代,开始定居生活,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贫富不平等的现象,③不选。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不选。
2.D 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在于未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没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②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者并非不敢直面资本主义的弊端,①不选。空想社会主义也付诸了实践,③不选。
3.D “两个绝不会”原理强调了社会形态的稳定性和变革的条件性,从生产力视角强调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前提,③④符合题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①不选。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就进入了社会主义,②不符合我国发展历史。
4.C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必然产生两极分化,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说明要调整生产关系,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要推进农业互助生产,要对农业进行改造,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调整生产关系,而非强调解放生产力,①不选。材料只是强调农业合作化,并未强调适应国家工业化,④不选。
5.A 图中事件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①③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不选。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④不选。
6.B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应正确处理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不能避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失误,这夸大了《论十大关系》的作用,②不选。围绕以苏联为鉴、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的基本思想,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可见该报告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③不选。
7.A 1956年中共八大胜利召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①符合题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②符合题意。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③不选。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④不选。
8.B 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2003年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2012年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成立,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②→③→①,B符合题意,A、C、D不选。
9.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②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晶,①不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④不选。
10.A 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①③符合题意。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改善民生,②不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④不选。
11.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②④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①不选。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而不是可复制的模式,③不选。
12.A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规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①②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并没有发生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不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说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日益提高,而不是物质文化需求在减少,④不选。
13.B 中国梦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也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这说明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①符合题意。伟大的中国梦,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这说明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个中华儿女都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④符合题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但不是世界各民族的梦,②不选。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③不选。
14.B 应该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①不选。应该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③不选。②④符合题意。
15.D 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②符合题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形成的,④符合题意。习近平法治思想能为我国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提供具体方案,①不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不选。
16.B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①符合题意。“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④符合题意。“十三个方面成就”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②不选。“十个明确”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③不选。
17.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4分)②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但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4分)同时,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扩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所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18.①形成比较独立的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3分)②初步改变了中国的落后农业国形象,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3分)③巩固了政权,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3分)④推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3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19.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利于破除制度约束,增强改革动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4分)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利于全面加强与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条款在规制、管理、标准方面的对接,增强国际竞争力。(4分)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利于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制度优势,提升我国经济开放水平和发展质量。(4分)
20.(1)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2分)坚持和平发展理念,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分)中国式现代化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一代代中国青年应秉承时代的五四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干,在担当使命中历练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3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