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B2.A3.C4.C5.B6.B7.A8.B9.A10.C11.C12.A13.D14.B15.B16.A17.D18.D19.A20.C21. (1)组织液 血浆 蛋白质(2)组织水肿(3) 4(4)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吸水22.(1) 免疫防御 巨噬细胞、B细胞(2) 特异性(体液) T细胞(辅助性T细胞)激活B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细胞免疫(3) 不相同 接种疫苗预防的原理是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注射中药A的原理是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数量23.(14分) K+外流 低 Na+内流 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 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和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 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A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永荣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共计20题,每题3分,总分60分1.如图是小鼠肝脏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 甲、乙、丙表示三 种细胞,“→ ”表示液体流动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的细胞外液中②占比最多B.①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其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直接从④获取C.饥饿时,A 处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 B 处D.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存在,②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③2.信号分子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使,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分子,能实现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下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的激素X (脂质类激素)和激素Y 的作用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X 可表示性激素,其能促进动物和人生殖细胞的发育B.c→d 过程为翻译,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B→AC.激素Y 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故激素Y 一定是蛋白质类激素D.激素X 与a 的结合物可调节翻译过程3.下图表示大鼠在不同皮肤温度条件下,温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频率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觉感受器敏感的温度范围比冷觉感受器要小B.温觉感受器对皮肤温度变化速率更敏感C.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4.图示为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黏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①→②→胃黏膜壁细胞”途径促进胃酸分泌属神经调节B.通过“③→④→⑤→胃黏膜壁细胞”途径促进胃酸分泌反应速度较缓慢C.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D.幽门黏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需经体液运输5.当神经递质释放过多时,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数量和亲和力均会下降,称为受体的下调。人脑中的多巴胺能够传递愉悦信息,而毒品可卡因也可使人产生愉悦感并有“成瘾”性,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多巴胺,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是回收多巴胺,从而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C.可卡因可以阻止多巴胺回收,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维持较长时间的兴奋D.可卡因会导致多巴胺受体减少,需要吸食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兴奋,因而“成瘾”6.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接收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 脊髓→ ②的途径传导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尿意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无法完成排尿反射C.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存在反馈调节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7.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所示为突触结构,在a 、d 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 电信号 →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中b 、c 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兴奋的传递8.一个神经元通常有两种突起:树突和轴突。一般每个神经元有多个树突,但轴突却只有一个。我国科学工作者们发现了一种名为GSK 的蛋白激酶在神经元中的分布规律:在未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比较均匀;而在轴突中的活性比树突中的要低。如果GSK蛋白激酶活性太高,神经元会没有轴突;如果GSK 蛋白激酶活性太低,则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的有序传导与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关B.提高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利于信息的传递C.若能将某些功能重复的树突变为轴突,将有助于治疗神经损伤D.如果能改变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可能使一个神经元形成多个轴突9.人类 ABO 血型,即 A 型,B 型,AB 型,O 型由 IA、IB 和 i 控制,IA 对 i 显性、IB 对 i 显性、IA 与 IB 为共显性。一对血型为 A 型和 B 型的夫妇已有一个 O 型血女孩,此夫妻再生 一个 O 型血男孩的几率是( )A.1/8 B.1/4 C.1/3 D.1/210.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主要是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主要是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主要是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主要是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11.动物细胞在定向迁移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一种单层膜囊状结构——迁移体,其内部含有细胞因子、mRNA等物质。当迁移体被周围细胞吞噬后,其中的mRNA翻译形成蛋白质,进而改变该细胞的行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纤维素酶处理细胞骨架会导致细胞定向迁移减慢B.迁移体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C.降低温度可能会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细胞能定向迁移与基因无关,与迁移体内部的mRNA有关12.人肠道细胞中载脂蛋白B基因转录后,其mRNA上特定位置的碱基C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碱基U,造成该位置相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UAA,该终止密码子对应的DNA模板链序列为( )A.5'-TTG-3' B.5'-ATT-3' C.5'-GTT-3' D.5'-TTA-3'13.在某动物(2N=4))细胞分裂装片中,观察到下图所示的3个细胞图像,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可能来自同一细胞,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B.乙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分别是①②、③④、⑤⑧和⑥⑦C.甲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丙细胞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若乙细胞中②号染色体是X染色体,则丙细胞的基因型为bbXaXa14.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B.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a、b 、c 、d 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都正确C.图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D.当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15.叶绿体在光下把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为探究形成ATP的直接能量来源,科学家在黑暗中进行了如下实验。图中“平衡”的目的是让类囊体内部的pH和外界缓冲溶液pH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黑暗中培养瓶内只发生呼吸作用B.该实验不需要提供充足的CO2C.形成ATP的直接能量来源由ADP和Pi提供D.在叶绿体中合成ATP需要酸性环境16.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神经中枢,只能接受神经信号的刺激B.饱餐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D.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的含量下降17.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⑤表示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构A中含有大量光合色素,是进行光反应的场所B.B是叶绿体基质,在这里进行的反应需要CO2的参与C.用18O标记①,则可在②中检测到18OD.植物体的所有细胞均含有叶绿体,所以植物的任何细胞中都能进行图示生理过程18.下图表示爪蟾尾部退化消失过程中,尾部细胞内溶酶体组织蛋白酶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爪蟾尾部消失与细胞衰老、坏死有关B.爪蟾尾部细胞内溶酶体组织蛋白酶的浓度与尾部长度呈正相关C.爪蟾尾部消失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只与基因表达有关,与环境无关D.与爪蟾尾部消失密切相关的溶酶体组织蛋白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19.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图曲线走势的是( )A.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B.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C.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D.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人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20.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①②③④⑤A.3、3、2 B.4、3、3C.2、2、2 D.3、4、2二、非选择题,共计三大题,40分。21.(12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的含量不同。(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 现象。(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 层生物膜。(4)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 。22.(14分)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感染该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症状。新冠肺炎暴发后,我国科学家争分夺秒地进行疫苗和药物研制。下图表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 。在人体内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 (写出两种)等。(2)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 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人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 过程。(3)在新冠病毒的药物研发过程中,发现中药制剂A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A的作用,以年龄、体重等均相同的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注射药物A,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新冠病毒。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组别 相对浓度吞噬细胞 抗体细胞 毒性T细胞对照组 25 32 22实验组 56 41 22据此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A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原理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 。23.(14分)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一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 (填“高”或“低)。(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 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然后引起 ,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 。预测结果: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中考答案.docx 高二生物期中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