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第一节 人口分布第一章 人口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结合人口分布图或资料,说出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差异。2.结合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课程标准】【学习目标】3.结合我国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归纳我国人口分布规律,说明产生的原因。你相信吗?图中圆圈所示范围的人口数量比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口总数还多!其中人口过亿的国家有8个,总人口数量超过了40亿,占全球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里居住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体有怎样的规律?导入本节知识结构人口分布分布特点全球尺度大洲尺度国家尺度地方尺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人口分布不均世界人口的分布一1.人口分布概念人口密度:是指某一时间的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反映了人口分布疏密程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人口密度=(人/km2)人口分布: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衡量指标: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计算公式:2.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读图1.2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总体规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北纬10°—50° 地带最为集中读图1.5,说出世界人口大致的分布规律。2.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从半球和纬度位置来看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人口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地区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面积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人口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2.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从距海远近来看读下面表格,说出世界人口大致的分布规律。海拔越高,人口越少。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2.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读图1.6,说出世界人口大致的分布规律。从海拔高度来看小结: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半球分布:90%分布在北半球,尤以20°N—60°N最集中.海陆分布:60%分布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海拔分布:8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结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欧洲西部南亚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历史悠久;北美、西欧经济发达东亚北美东部(1)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区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亚洲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东部日本南部朝鲜半岛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东亚、南亚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部北美洲人口密度分布图欧洲人口密度分布图欧洲西部、北美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人口稀疏区 主要原因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区 气候严寒,不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南极洲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 气候湿热,不适宜居住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沙漠地带 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人口稀疏区: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2)各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匀读图,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3)世界各国人口分布不均匀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6个,人口总数达46.4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47%。截至2023年10月7日,全世界23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总数为80.86亿。其中印度以 14.26亿人位居第一,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以 14.25亿人位居第二,全球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6个。印度、中国、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埃及、刚果(金)、越南。读图,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课堂总结:【难点突破】如何描述人口的分布特点宏观: 空间分布是否均匀微观: ①哪儿多哪儿少②变化趋势③极值④特殊分布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上的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沿海多,内陆少;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德国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先总后分述特点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活动(P6)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濒临芬兰湾,人口约550万(2015年)。首都赫尔辛基是芬兰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也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口约为140万。根据上述资料和图1.8,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图1.8a,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芬兰人口分布不均衡;整体来看,南部人口较多,北部人口较为稀少;赫尔辛基及周边地区人口密度最大。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平原高于山区 ②沿海高于内陆③东北高于华北 ④青藏高于西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条件好 ②土地面积广③开发时间早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AD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3~4题。课堂练习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5~6题。5.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C.亚洲 D.欧洲下图为全球及各大洲人口分布平均高度图。读图,回答7题。7.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A.亚洲、欧洲、非洲B.亚洲、非洲、欧洲C.非洲、欧洲、亚洲D.非洲、亚洲、欧洲解析 非洲热带地区面积大,低地不适宜居住;欧洲海拔最低且纬度较高,适宜在低地居住。D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二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活动(P6)2.阅读图1.8b,并与图1.8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气温: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气候较温暖,适合居住;降水:南部降水量可达500mm以上,较为丰富。3. 阅读图1.8c,并与图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北部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口较为稠密。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活动(P6)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赫尔辛基及周边是芬兰重要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濒临芬兰湾,海陆交通便利,便于与欧洲大陆联系;开发历史较早,基础设施完善。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活动(P6)复习回顾1:世界人口的分布从全球来看90%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从距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从海拔来看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世界人口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布规律?说明了什么?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等。世界人口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布规律?说明了什么?复习回顾2:世界人口的分布各大洲、各个国家人口分布不均匀。世界人口的分布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01人口稀疏区高纬度地带—寒冷沙漠、戈壁—干旱热带雨林地区—湿热1.气候人口密集区: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湿热地区雨林地区气温过高、雨量过多,土壤肥力难以保存,细菌易滋生,疾病易流行。干旱地区戈壁、沙漠由于降水量极少,无法耕种,生存环境恶劣,往往形成无人区和人口稀少区。高寒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气候寒冷,成为人口稀少区。人口稀疏区:寒冷地区高纬度地区(南北两极附近)气候过于寒冷,人迹罕至。如: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如: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如:南北美洲、亚洲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如:南极洲、北冰洋沿岸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原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2.地形:【思考】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人口一定稠密吗?热带地区的人口多分布在高原和山地,原因:高原山地气候相对凉爽,降水适中,排水条件好。雨林气候区不适于居住的原因:气候湿热,丛林茂密,自然环境恶劣。四大洲人口密度不同海拔人口密度分布图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海拔为2—3千米,欧洲人口密度最大处的海拔为0—1千米,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两地的纬度差异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思考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分布与水源有什么关系?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及河流沿岸。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夏季高山冰雪融水,水源最丰富的地区集中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水源决定了城镇的分布。3.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优势,人口较为密集长江沿岸3.水源: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对人口分布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到人口分布。如: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高。东北黑土地 “ 中国粮仓”4.土壤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例如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开发矿产资源吸引人口聚集。例如,大型油田的开发,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崛起新的城市(大庆、克拉玛依、攀枝花、鹤岗等)。①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②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等。③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④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山东招远、约翰内斯堡等(南非)。⑤以木材加工为基础的—伊春等。⑥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黄山、张家界等。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城市夜间灯光地图人文因素Humanistic Factors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02农业社会时期,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工业社会时期,人口集中在工业发达的城市。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1.生产力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2.经济发展水平美国人口分布图3.历史因素东亚南亚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政府的人口政策、战争等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某地的人口分布政策:政府政策可在短时间或较长时间内影响人口的分布。eg.设立经济特区后,深圳人口快速增长。政治:政治中心有利于城市建设。eg.巴西迁都巴西利亚。4.社会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交通、军事、文化等对人口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军事战争使人口大量流失文化唐人街是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交通便捷的地区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利于人流、货流的集散。交通本课小结从全球看从距离海洋远近看从地形看世界人口的分布四大人口稠密区人口的分布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生产力经济历史其他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其他人口稀疏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与胡焕庸线胡焕庸,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的发起人和首届理事,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东南半壁面积占比43.8%人口占比94.1%地形地貌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以农耕为经济基础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西北半壁面积占比56.2%人口占 %地形地貌以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为主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城镇化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平均值。我国人口分布特点:1.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自然原因: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能养育的人口多人为原因: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开发时间长(历史);3.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更加明显的原因:人口迁移自然因素课堂练习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BD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平原高于山区 ②沿海高于内陆③东北高于华北 ④青藏高于西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条件好 ②土地面积广③开发时间早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