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6届半期考试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8分)
1.二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促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重新审视。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撰写的序言中,两位作者指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①以开放的品质不断回应着新的挑战 ②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发展
③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④能够回答任何时代出现的新课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我国哲学家苗力田先生指出,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而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的特点恰恰相反,是“重超越、尚思辨,学以致知”。西方哲学的显著特点就是沉溺于纯粹思辨,喜欢追问事物背后的本质。由此,可以推断出()
①哲学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西方哲学侧重世界观,中国哲学侧重方法论
③中国与西方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不相同的 ④中国哲学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科研人员利用自动化、高通量的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自主搭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平台,对发育中的免疫细胞开展“解码”,并以这样的海量数据为基础绘制了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这项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疾病诊断、免疫治疗和新疗法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且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②意识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③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可以超越客观存在制约 ④认识工具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田忌赛马——郑人买履 ②太虚即气——心外无物
③塞翁失马——揠苗助长 ④吐故纳新——刻舟求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上述发展思路体现了()
①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统筹考虑,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美国白蛾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在美国,因其天敌的存在没有造成明显危害。在中国,本土天敌对这种入侵的害虫作用很小。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研究,我国科学家筛选出了其特优天敌周氏啮小蜂,解决了无污染无公害防治美国白蛾的难题。这说明()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③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④真理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漫画中主人公的错误之处在于:()
①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 ②脱离了孩子的客观实际情况
③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④没有看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年10月31日,超强台风“康妮”在台湾登陆,逼近浙闽沿海,福建省防指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气象专家提醒,台风“康妮”强度强,大风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需防范强风雨天气对城市运行、交通运输、渔业和近海养殖业等的不利影响,根据各地雨情、汛情发展,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山洪和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城乡积涝的防御和防风加固工作。由此可知()
①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应对极端天气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④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强风雨后城市运行难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昆明COP15大会开展了“碳中和”行动,实施绿色交通、绿色住宿、绿色会场、绿色宣传等一系列减排行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整个会议的筹备、举办全过程,并通过新建碳汇林等方式来抵消本次会议产生的温室气体,达到相对“零排放”。这告诉我们()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局部,使每个排放者完成自己的目标
②既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又要善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统筹考虑实现最佳效果
④要坚持系统优化方法,使各要素功能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深刻影响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首因效应反映了()
①人类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点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④第一次印象是认知的判断推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返回地面,带回月球背面土壤的宝贵样品。科学家通过对样品的分析,有望解开关于月球形成的历史以及为何月球正面与背面存在明显差异之谜,获取有关月球上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的时间基本信息,认识月球另一半的月壳组成,甚至可能认识月壳下面更深的月幔物质。据此可知()
①对月球的探索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②科学的月球探测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性认识
③世界是物质的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月球探测能推动认识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大水漫不过鸭子背”是一句中国民间谚语,形象地描述了鸭子在水中的生存状态。意思是尽管水可能很大,但它却无法淹没鸭子的背部,因为鸭子总是能从容应对,找到比水位更高的地方栖息。这句谚语启示我们()
①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
②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③要善于总结经验、提升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金扁担”,是指农业现代化。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从发展智慧农业,运用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智能灌溉、精准施肥以及水肥一体化控制等,传统的“镐锄镰犁”逐渐退场,智能化的农耕设备越来越有“科技范儿”,“金扁担”的科技含量越来越足。这说明“金扁担”()
①通过辩证否定,促使传统“镐锄镰犁”逐渐退场
②通过意识发展智慧农业,运用农业物联网提高农业现代化
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有利于系统整合,提高效率
④通过实现绝大多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推动农业性质的根本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注水树是油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可连接地层深处的油层和平台水下注水管道装置,通过最大压强约17兆帕的过滤海水驱油,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产量。2024年2月,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在广东湛江海域投用。这表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 ②任何认识都源于实践又最终回归实践
③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 ④任何真理性认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沥青滴漏”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久的物理实验。最初于1927年进行的这项实验,旨在证明看上去是固体的沥青,实际上是粘性极高的液体;虽然在室温环境下流动速度极为缓慢,但最终会形成一滴滴沥青。1944年7月11日开始进行的类似实验,直到2013年7月11日,实验者才第一次拍到沥青液滴的滴落。这一实验说明()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实践是以人的意识为对象的能动性活动 ④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新时代国务院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总结吸收国务院工作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特别是《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国务院工作规则》制定修改和实施过程中的成熟做法,以进一步健全国务院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这一修订过程表明()
①生产关系的正确变革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③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
④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就越复杂,涉及的体制机制问题就越深层,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就越多,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稍有松懈就可能半途而废。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目标、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突破改革瓶颈、化解改革难题、实现改革蓝图。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一致的是()
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④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恩格斯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的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是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的和不自主的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这段话说明()
①历史发展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其中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②不能因为在历史的结果中看不到个人所希望的因素,就否定个人的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涵
④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既不是“机械决定论”也不是“不可知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某地一养殖场主动引进中国首个乌骨鸡AI林下养殖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给出解决方案。在AI技术的帮助下,当地农民纷纷从零星散养转变为规模化、科技化养殖,收入大幅增长。由此可见()
①新技术的应用会带来生产和生活的变化 ②技术创新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传统养殖束缚 ④新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马面裙原来与马无关,而是因上身后与古代城墙外侧名为“马面”的防御结构相似而得名;蝴蝶扣、梅花扣、寿形扣、取其形、取其意,小小的盘扣也有这么多意蕴;唐制的雍容华贵、宋制的清雅含蓄、明制的端庄大气,折射不同时代气象……“新中式”的流行,就像是一扇窗,为人们开辟了解传统文化的新渠道。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意产业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②人民的生活是“新中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③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④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必须引入传统文化元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强调: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希望乡亲们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保护长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弘扬长城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长城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③长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④长城文化凝聚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艺术体操代表队凭借《共生共舞》《凤鸣凌霄》两套节目问鼎冠军。《凤鸣凌霄》以汉唐国风为主题,通过运用彩带模拟造型,表现古筝、琵琶等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韵味;《共生共舞》则演绎天地合气、四时流变、万物相生的规律,引发人们对世界环境的思考,更具国际化视野。这表明,中国艺术体操()
①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实现了融合发展 ②在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中实现了创新发展
③在艺术表现上超越现实性束缚追求唯美表达 ④在创作理念上强调节目的价值性服从技术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考古研究认为,三星堆出土的单翼铜铃,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单翼素面铜铃类似;三星堆青铜容器中最常见的尊、罍,造型与中原地区同类器物相近,不少容器中装有海贝,又与云南地区的贮贝习俗相似;玉璋、玉璧、玉琮等玉礼器,体现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夏商文化、良渚文化的联系。这反映出,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
①与同时期其他地区文明存在交流互通 ②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面貌
③全面展示了古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④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24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10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系列活动,现场来宾以茶为媒,以茶叙事,在茶香中感受东方韵味,共话文明交流互鉴。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有利于()
①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促进各国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繁荣世界文化
③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民心相通
④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以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20年来持续努力,不断迭代升级,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整体变革和全面振兴,重塑了城乡关系和乡村发展理念,开创了城乡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新模式,在“千万工程”的示范带动下,浙江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乡村实现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也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教材。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浙江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的合理性。(10分)
26.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的认识也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是劳动者以具体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来创造使用价值的物质力量。其中也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中国的落地开花,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提到新的高度,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
生产力理论发展过程 ◆在生产力1.0阶段,传统生产力: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在生产力2.0阶段,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各要素相结合: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在生产力3.0阶段,以新质生产力为具体表现形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组合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说明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
新和发展。(10分)
27.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六省经济总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河南、山西深度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湖北、湖南、江西积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安徽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转型升级……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不断走深走实。因此,要站在中部看中部,还要跳出中部看中部。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要站在中部看中部,还要跳出中部看中部”对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启示。(10分)
28.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10分)
29.2024年8月20日,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亮相,上线首日全平台累计销量超450万份,总销售达15亿元。随后,这款游戏迅速登顶全球热销榜单。《黑神话:悟空》游戏以中国神话《西游记》为背景,巧妙地将孙悟空这一经典角色与现代游戏元素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西游世界。为了再现原著中的古寺,技术人员走遍我国大江南北,建立了中国首个古建筑虚拟资产库,重庆大足石刻、杭州灵隐寺等在游戏中皆有惊鸿一瞥。游戏还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如儒家的积极入世的精神、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实效主义等,这些思想在游戏中得到了生动地体现和传承。游戏采用了业界顶尖的引擎技术,实现了细腻的画面表现、复杂的光影效果和庞大的场景细节,为玩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黑神话:悟空》全球爆火的积极文化意义。(12分)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6届半期考试
政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B C C A A C B A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C D A C B C C A A B
25.【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
②在中央共同富裕政策的指导下,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本省实际,大胆创新,创造性探索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3分)为全国其他地区建设和美乡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借鉴。(3分)
26.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正确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特点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科学指导。(4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立场,又结合实践发展特点,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理论创新。(3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生产力的认识不断深化,及时调整,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3分)
27.①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3分)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立足更新起点、着眼更大格局、谋求更高定位,形成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即要跳出中部看中部。(2分)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分)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中部地区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其作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作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服务和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即要站在中部看中部。(2分)
28.①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3分)新时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2分)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3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制度,推动建立了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2分)
29.①《黑神话:悟空》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将孙悟空这一经典角色与现代游戏元素相结合,有利于赓续中华文脉,融通各种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分)
②《黑神话:悟空》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出口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将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4分)
③《黑神话:悟空》使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快速走红,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