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房山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三校联合期中检测 2.种业企业A.①培育基地内作物一年三熟 B.②以培育杂交水稻良种为主高三地理 C.③主要培育牧草、药材的良种 D.②培育种子比①更耐寒耐旱3.“南繁”期间,下列关于海南岛叙述正确的是本试卷共 10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长 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 A.白昼时间先变短后变长 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地球的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务 图 2 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5分) 4~5小题。必本部分共 15题,每题 3分,共 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将要求的一项。答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每年立冬到春分前后,海案 南岛就会聚集大批育种专家,他们将全国各地的种子带到这里种植,以加速种子的世代繁答 育,这被称作“南繁”。图 1 为我国局部区域农作物主产区及种子行业代表性企业分布。读图,完成 1~3题。在答图 2题4.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卡 A.① B.② C.③ D.④上 5.该地最可能位于A.江西省 B.福建省 C.吉林省 D.甘肃省图 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6题。6.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图 1 B.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增加1.图中区域 C.可吸入颗粒物减少,会使③减少A.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甲地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使②减少C.乙地水、热、土配置条件好 D.乙地比甲地光照条件更优越 图 3高 三 地 理 第 1 页 ( 共 1 0 页 ) 高三地理第 2页(共 10页){#{QQABKIYYw2Q4gwgCIQgkAghTBAACAQ5gLCAAUQFVQwCCEEgIQkkpgGhAJCUYggkGhUgAENAIqsAwAjByIiFAAFBAIBAA=A}#=}}#}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如图 4为 2023年 11月 6日 02时和 20时天气图。读图,完成 7~8题。 10.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图中A.③岩石晚于断层形成B.④岩石晚于页岩形成C.①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D.②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断裂带,其特征是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图 6)。岩墙形成于距今 18 亿至 15 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因下层岩性较软易崩塌,岩墙多呈阶梯状。图 7示意“嶂石岩地貌”务地质结构。据此,完成 11~12题。必图 47 将 .天气系统MA.使甲地从东北风转为西北风 B.使甲地气温不断降低 答C.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 D.向东北移动且势力减弱案8.11月 6日 02时到 20时,乙地A.台风登陆,出海渔船回港 B.暴雪预警,加固蔬菜大棚 答 图 6 图 7C.风和日丽,适宜户外运动 D.冷锋过境,适当添加衣物 11.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原因是 在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图为某学生绘 A.北方地区降水量大,受流水作用形成 答制的该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 5,完成 9~10题。 B.是褶皱山的背斜部分,受挤压成块状题C.由石英砂岩组成,抗风化、侵蚀能力强D 卡 .由火山岩和变质岩组成,坚硬、抗侵蚀12.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上A.地壳断裂→海洋抬升→岩层出露→风化、侵蚀、崩塌B.海洋入侵→地壳断裂→岩层崩塌→风化、侵蚀、堆积C.地壳抬升→海水下降→风化、侵蚀、堆积→固结成岩图 5D.海洋沉积→地壳断裂抬升→风化侵蚀→部分岩层崩塌9.图中A.甲处形成受向斜影响 B.乙处适宜建大型工程C.丙处适宜寻找水源 D.可在丁处选择发展村落高三地理第 3页(共 10页) 高三地理第 4页(共 10页){#{QQABKIYYw2Q4gwgCIQgkAghTBAACAQ5gLCAAUQFVQwCCEEgIQkkpgGhAJCUYggkGhUgAENAIqsAwAjByIiFAAFBAIBAA=A}#=}}#}图 8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据此,完成 13~14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5分)13.乍得湖流域本部分共 5道大题,共 55分。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1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图 10为我国北方某山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C.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D.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务 1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流域面积缩小必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将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答 D.1963年湖底东南高,西北低案图 8 图 10答15.图 9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分析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任务一:绘制地图辨地形。在 两个小组分别在甲、乙两地进行实地考察。答 (1)判断甲、乙两地的同学是否相互可见,沿甲乙坡面线绘线剖面图并说明理由。(4分)题卡 (2)该地计划修建一座水库,经勘测拟出 A、B两处建设方案,简述最终水坝选址于上 A处的主要原因。(4分)任务二:智能光伏“太阳花”(图 11),是一款可移动、可调节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它形如花瓣,昼开夜合,“花瓣”能自9 动跟踪太阳、自动调节角度、自动清洁。作为试点,“太阳花”图A.生物圈是大气中碳进入地球内部圈层的纽带 已在该山区完成调试,开始并网发电。B.水圈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3)若光伏太阳花用于该地区路灯照明,仅考虑昼夜长短状C.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升温 况,说明一年中路灯开启时间的变化。(4分) 图 11D.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高 三 地 理 第 5 页 ( 共 1 0 页 ) 高三地理第 6页(共 10页){#{QQABIKYYw2Q4gwgCIQgkAghTBAACAQ5gLCAAUQFVQwCCEEgIQkkpgGhAJCUYggkGhUgAENAIqsAwAjByIiFAAFBAIBAA=A}#=}}#}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17.(13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11分)黄土高原以连续分布的巨厚黄土地层、显著的沟壑侵蚀特征而出名。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黄土粒度是了解黄土搬运和沉积过程的重要依据。中值粒径是将颗粒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颗粒大小,用于表示土壤整体颗粒大小。图 13为黄土高原地区部分地区黄土中值粒径的空间变化。务必将图 12 答(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3分)案答有着“匈牙利海”之称的巴拉顿湖是中欧最大的湖泊。它位于包科尼山(最高峰海拔704米)东南侧,呈狭长条状,平均水深为 3.3米,每年 5~10月天气温暖,阳光充足。 在夏天温度在 24~28℃,冬天湖面结冰,厚达 20厘米。图 13 答(2)分析巴拉顿湖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形成原因。(4分)(1)概括黄土中值粒径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4分) 题卡(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6分)在地貌学概念中,沟谷由间歇性水流形成,当沟谷继续发育时,则可能形成稳定的水上流,即发育河流。(2)推断沟谷发育形成河流的过程。(4分)渭河平原沃野千里,农业发达。(3)说明河流冲积平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高三地理第 7页(共 10页) 高三地理第 8页(共 10页){#{QQABIKYYw2Q4gwgCIQgkAghTBAACAQ5gLCAAUQFVQwCCEEgIQkkpgGhAJCUYggkGhUgAENAIqsAwAjByIiFAAFBAIBAA=A}#=}}#}19.(12分)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 20.(7分)台风“杜苏芮”于 2023年 7月 21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杜苏芮”于 7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月 29 日在安徽省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停编后的残余环流仍继续北上并对我国北方多地产生影响。2023年 7月 29日至 8月 1日期间,京津冀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部分区域最大累计降雨量达到 1000 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超 100毫米。此轮灾情累计造成北京市 13个区 44673人受灾,持续降雨引发洪水、山洪等次生风险,门头沟和房山两区人员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灾害发生之初,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抢险救灾。务图 15(a)为“杜苏芮”路径和气压变化图。图 15(b)为京津冀极端降水成因示意必图。将 图 14答 (1)描述珀斯降水特征及成因。(4分)案(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4分)答(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4分)在答题卡 图 15结合图文资料写一段关于“杜苏芮”的科普材料,更深入地了解台风“杜苏芮”的成上因、危害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提高公众对台风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从成因、移动路径、危害形成原因、应对措施等角度展开说明)(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高 三 地 理 第 9 页 ( 共 1 0 页 ) 高三地理第 10页(共 10页){#{QQABIKYYw2Q4gwgCIQgkAghTBAACAQ5gLCAAUQFVQwCCEEgIQkkpgGhAJCUYggkGhUgAENAIqsAwAjByIiFAAFBAIBAA=A}#=}}#}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