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命题分析与解题技巧目录一、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考点统计二、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命题分析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2021年、2022年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考点分布情况:题号 考点 模块 板块1 先秦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文化 中国古代史2 西汉初年的政治 政治 中国古代史3 西晋至唐朝的土地制度演变 经济 中国古代史4 唐朝中后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政治 中国古代史5 南宋的农业耕作制度 经济 中国古代史6 清朝的民族交融 政治 中国古代史7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经济 中国近代史8 辛亥革命的背景 经济 中国近代史9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文化 中国近代史10 抗日战争 政治 中国近代史11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经济 中国现代史12 罗马法的演变 经济 世界古代史13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文化 世界近代史14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经济 世界近代史15 美国的民主政治 政治 世界现代史16 二战后的日本 文化 世界现代史一、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考点统计题号 考点 模块 板块1 百家争鸣的影响 文化 中国古代史2 汉武帝的农本思想 经济 中国古代史3 隋唐科举制的背景 政治 中国古代史4 南宋的世俗文化 文化 中国古代史5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政治 中国古代史6 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文化 中国近代史7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 中国近代史8 抗战时期中共的扫盲活动 政治 中国近代史9 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经济 中国现代史10 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 文化 中国现代史11 雅典的民主政治 政治 世界古代史12 卢梭的思想主张 文化 世界近代史13 美国与德意志的联邦制对比 政治 世界近代史14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经济 世界近代史15 二战后走向联合的欧洲 政治 世界现代史16 大卫的绘画作品所属流派 文化 世界现代史题号 考点 模块 板块 教材链接1 新石器时代及其文化遗存 文化 中国古代史 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 春秋战国时期的举荐和军功爵制 政治 中国古代史 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政治 中国古代史 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4 宋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政治 中国古代史 选必一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5 明清时期的朝贡体制 政治 中国古代史 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道清军入关》6 近代中国的外交认识 政治 中国近代史 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7 《辛丑条约》的内容 政治 中国近代史 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8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 经济 中国近代史 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9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经济 中国现代史 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 中国现代史 纲要上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1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政治 世界古代史 选必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2 大化改新及日本的封建化进程 经济 世界古代史 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13 文艺复兴核心 文化 世界近代史 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14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政治 世界近代史 选必一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5 近代英国的政治制度发展和完善 政治 世界近代史 选必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6 农业生产机械化 经济 世界现代史 选必二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2023年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考点分布情况:一、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考点统计2024年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考点分布情况:题号 考点 模块 板块 教材链接1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特点 政治 中国古代史 选必一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 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政治 中国古代史 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 豪强势族的膨胀 政治 中国古代史 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4 两税法的影响 经济 中国古代史 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5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条件 政治 中国古代史 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6 元朝文化对明朝的影响 文化 中国古代史 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道清军入关》7 晚清官制改革的影响 政治 中国近代史 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8 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的表现 文化 中国近代史 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9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策略制定的背景 文化 中国近代史 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影响 政治 中国现代史 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1 经营体制改革的影响 经济 中国现代史 纲要上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2 中古时期罗马法的新变化 政治 世界古代史 选必一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13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内在联系 文化 世界近代史 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14 工业革命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经济 世界近代史 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15 十月革命的世界性影响 政治 世界现代史 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6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与殖民统治的崩溃 政治 世界现代史 纲要下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考点统计二、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命题分析2021-2024年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考点分布占比情况“政治”占比较高“经济”占比波动较大“文化”占比较稳定三道主观题主要考查经济方面主观题政、经、文各一道二、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命题分析2021-2024年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内容占比情况内容占比较为稳定,分布较为均匀。(6:5:5)具体板块 设置数量先秦史 1秦汉史 1魏晋南北朝史 1隋唐史 1辽宋夏金元史 1明清史 1晚清史 1民国史 2新中国史 1改革开放以来 1世界古代史 1世界近代史 2世界现代史 2考情动态1 在立意上,强调价值立意,注重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五史”考查2 在考点上,侧重考查新课标规定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偏重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出现一些高频考点3 在情境上,注意将地域文化特色与教材主干知识结合考查,命制出富有地方特色的、贴近考生生活的试题4 在题设上,运用多元史科,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同时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解题运用二、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命题分析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基本思路审题基本要素:时空前提、人物、其他表象词题目设问:原因、变化、特点、影响、本质等逻辑:链接词+标点符号+题意结构:并列;递进;转折;观点+例子分析选项知识:联系书本(主干知识+阶段特征)运用:核心素养的渗透及解题能力:阅读理解、分类、对比、归纳、逆向等合理选项常见错误选项过度延伸不符合时空前提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未体现偷换概念因果倒置无必然因果联系知识性错误表述精准,紧扣材料,符合题意曲解题意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一) 教材基础知识运用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命题和组考总体情况2024年高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坚持改革创新、稳中求进,坚持回归课标课堂、适配学情教情。各地考试部门精心组织,规范施考,努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全力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6月7号上午已经顺利开考。这里简要介绍今年高考命题和组考工作的总体情况。······第二,坚持考教衔接,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发展素养。今年高考命题深入调研教情学情,加强与高中教育教学的衔接,积极推动教考评一体化,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和协同育人功能。在夯实知识基础方面,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设计命题内容,引导中学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聚焦高校人才选拔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打牢发展的根基。(一) 教材基础知识运用(2023年湖南卷)7.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北方有些地方没有开科举考试(2024年湖南卷)7.清朝新科进士任职意愿向来“以吏、户二部为优选”,而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进士的选择已大相径庭,最终仅有三人流入吏部,担任主事。这一变化A.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 B.体现了统治集团的分裂C.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 D.反映了官制改革的影响传统六部任职不受欢迎,新科进士喜欢去新设部门。《辛丑条约》:“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解题技巧:利用教材基础知识排除易错干扰选项或直接得出正确答案(2023年湖南卷)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教材表述:“即将迈入”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二)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学科素养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培养形成,既是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效、精准。(快速、准确得出正确选项)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2018年全国Ⅱ卷)31. 如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史料实证:画中人物性别:均为女性小花猫:母猫奶奶的尺:为了小家阿姨的尺:为了大家(国家)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二)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阅读理解能力没有概括到“小家”解题的多角度核心素养的渗透及高效精准解题利用核心素养排除易错选项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二)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定义: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课程目标: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二)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2024年新课标卷)34. 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成立,由13名布尔什维克、6名社会革命党人和3名孟什维克组成,布尔什维克党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也取得了主导地位。这A.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B.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C.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D.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时空观念:二月革命之后,十月革命(俄历十月,公历十一月)即将爆发符合时空前提二月革命(1917.3),不符合时空前提二月革命(1917.3)之前,不符合时空前提尚未爆发十月革命(1917.11),两个政权并存,不符合时空前提时间定位到“月”紧密贴切教材基础知识利用时空前提排除三个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二)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唯物史观(2022年湖南卷)13.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美国:独立战争,各州联合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地位平等。德国:王朝战争,普鲁士邦国居于主体地位。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美国1787年与德国1871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并不明显,1871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其经济发展水平甚至高于1787年的美国,所以D选项解释不了材料中的现象,不能牵强附会作为此题的正确选项。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命题一处孙熙隆:破除固化思维,灵活运用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居于引领地位,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近年来,天津等级考历史学科试题设计,均坚持将唯物史观贯通一脉。而在关于教情学情的调研中,仍有个别学校教师存在片面理解唯物史观、固化认识历史事物的问题,如将“经济决定论”等同于唯物史观,错误指导学生但凡见到“根本原因”的设问均从经济原因进行分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史学理论素养的提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减少片面理解,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从而形成对历史全面、客观的认识。 解题技巧: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唯物史观。(二)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2022年湖南卷)12. 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卢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认识到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认识具有超阶级性但没有否定财产私有制:阶级局限性(阶级本质属性)卢梭: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二)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学说批判继承了以往的阶级斗争理论,用生产的发展来解释阶级的起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就是要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当作一个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观察、分析和研究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要有发展的观点,并且把问题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联系具体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把阶级分析和历史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二)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解题技巧:把握材料人物的身份、阶级,正确认识各阶级的属性及各阶级之间的关系。二、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二)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2023年湖南卷)10.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史料来源:官方媒体,代表了官方。(传递政府的政策讯息)(2024年湖南卷)8.图1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A.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C.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D.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史料性质:商业营销的手段/方式命题有一定的规律,注重史料的多元化。二、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二)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题技巧:准确区分史料的类型,认识材料中史料的来源及史料的性质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三)正确区分、使用名词概念“名词解释”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题型之一。在历史学统考中,名词解释的分值是80分,占总分300分的近30%。这也是广大考生重视名词解释的重要原因。我连续多年参加“历史学基础”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阅卷工作,从历史学统考的阅卷情况看,大多数考生在名词解释上失分较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对名词解释的复习方法不对路、解答方法不准确造成的。具体说,一是不知道复习哪些名词,二是不知道如何解释名词。——仝晰纲主编《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编写说明(二)服务选才高考必须坚持服务选才。立足于服务国家、服务高校选才这一基本点,高考要为国家和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新生。因此,高考要紧密围绕科学选才、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目标,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评价人才的方法,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全面、方式更科学;要保证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保证适宜的考试区分度,促进人才合理分流、配置,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三)准确区分、使用名词概念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2021年湖南卷)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2024年湖南卷)1.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这说明西周A.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国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一般指周族的自由民,和统治者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统治阶级;既是国人又是族人)人性论: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天道观: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人文意识:以人为本的意识“天”的地位在下降,“人”的地位在上升。(四)抓住关键词三、新高考湖南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2022年湖南卷)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南书房: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2024年湖南卷)14. 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优势:缝纫机能够实现统一化、标准化的生产。个人看法:新高考历史命题和解题的三要素教材知识是前提;逻辑思维是关键;核心素养是灵魂。感谢您的观看!注:本课件为湖南省临武县第一中学张吉仓老师原创制作,只是个人的看法和理解,仅供教学交流与参考,请勿剽窃或用作商业用途;课件内容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