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三章 微生物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知识回顾1.鸟适于飞行的特征有:身体呈_______,可_____飞行中遇到的_____;体表覆___,前肢变成___;翼上生有成排的大型羽毛,展开呈_____,面积很大,适于扇动空气而飞行;骨骼___、___,可_________;胸肌_____,一端附着在_______上,另一端附着在前肢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___,消化能力___,以适应飞行时消耗大量能量的需要,有喙无___,直肠___,食物消化后很快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以减轻_____;具有与肺相通的____,可_________,呼吸方式为________,可供给鸟飞行时充足的_____;心跳频率___,血液运输_________和____的能力强,与飞行时消耗大量的能量相适应。流线型减小阻力羽翼扇形轻薄减轻体重发达龙骨突强齿大短体重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氧气高营养物质氧气知识回顾3.鸟的主要特征是:体温_____;体表覆___;前肢变成___;有___无___;有_____辅助呼吸。4.鸟的体温_____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_____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____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它们是_____动物。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_____能力,扩大了动物的__________。5.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___,体温_____;_____,_____;牙齿有_____、_____和_____等的分化。恒定羽翼喙齿气囊不会恒温毛恒定胎生门齿犬齿哺乳臼齿适应分布范围会变温情境导入大气污染空间站中的水资源极为珍贵。我国空间站设有冷凝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尿处理系统等,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但在使用回收水之前,航天员需要检测水样,其中一项是检测水中的微生物,并将结果作为判断水质的重要依据。此外,航天员还会检测空间站内空气、设备表面的微生物。情境导入大气污染阅读述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1.什么是微生物 说说你知道的微生物有哪些。2.航天员为什么要检测回收水中和空间站内的微生物 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关系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2.航天员通过检测回收水中和空间站内是否含有微生物或微生物含量是否超标,来判断回收水是否可以利用,空间站内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等。有些微生物会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导致人患病,危害人体的健康。3.空间站内的空气受到微生物怎么处理?学习目标1.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3.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新课释疑(1)概念: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细菌(2)种类:细菌、真菌和病毒等。(3)分布:空气、土壤、水中和动物身体表面及内部等。真菌病毒一、观察菌落新课释疑菌落细菌和部分真菌个体很小,为了方便观察和检测,可以在培养皿上加入适合细菌或真菌生长的物质,制成培养基来培养。在培养基上,它们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一、观察菌落新课释疑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1.菌落菌落细菌真菌新课释疑菌落细菌菌落真菌菌落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毛霉根霉青霉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一样吗?有什么区别?新课释疑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项目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大小 比较小 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形态 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 可呈白、黄、红等颜色 可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从菌落的形态、大小等方面,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新课释疑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提出问题生活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探究思路如果请你和小组成员帮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法,让小朋友们知道手上就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新课释疑实验·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新课释疑(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①配制固体培养基通常要加入琼脂,琼脂是一种煮沸冷却后能凝固的物质。例如,可以将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制成固体培养基。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丰富的有机物。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琼 脂牛肉汁培养皿培养基也可以用牛奶、鸡肉汁等其他营养物质。新课释疑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②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杀灭培养皿和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真菌及其孢子等,排除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待冷却后,就可以使用。(冷却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温度过高杀死接种的细菌或真菌。)新课释疑(2) 进行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作接种。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新课释疑(3)进行培养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恒温培养,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给细菌、真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恒温培养箱新课释疑各小组参照上面介绍的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各小组探究的侧重点可以不同,因此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也可以不一样。重点观察菌落的形成,并进行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每组两套)、无菌棉棒、标签纸、放大镜等。材料用具新课释疑提示:①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想一想,为什么要用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好处?为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等落在培养基上,所以在没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目的是设置对照。一套不做处理,为对照组;一套做处理,为实验组。②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或2号),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面。新课释疑提示:③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例如,在教室、操场、食堂、草地、林地等地方,打开培养皿,将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盖好。又如,用无菌棉棒蘸取池塘水、土壤或擦拭口腔内部、手心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④应考虑好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 两套培养皿都需要在恒温条件下培养。都需要在温度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⑤设计观察记录的表格,计划好观察的时间、次数。新课释疑探究过程⑴选择检测环境: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选择不同环境进行实验探究。可选择的环境有:教室、操场、食堂、草地、林地、池塘、口腔、手心等。⑵准备实验材料:每组准备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无菌棉,标签纸、放大镜等。⑶设置对照。对照组:不作任何如理;实验组:在选择的环境中采集细菌、真菌,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日期、编号,贴在培养皿上。实验时,应按照要求穿实验服、戴口罩。实验结束后,应将培养 物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新课释疑探究过程⑷采集细菌和真菌:①教室、操场、食堂、草地、林地等处的,打开1号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 5~10 分钟,再盖上,封好。2号不作处理。②用无菌棉签蘸取池塘水、土壤或擦拭口腔内部、手心等处,在1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2号不作处理。⑸把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或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一段时间,然后观察并将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内。暴露在空气中12不做处理1用无菌棉棒轻抹新课释疑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在土壤里、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新课释疑讨论 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对培养皿以及其中的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提示3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提示3中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新课释疑 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的情况是哪一种?为什么?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并密封的环境条件以及真空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若灭菌彻底且灭菌后保持密封状态,是有这种可能存在的。 根据各组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哪些基本条件?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讨论新课释疑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材料用具: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减少了吗?洗手前手上布满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减少。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每组两套),无菌棉棒, 透明胶带,标签纸, 放大镜。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和真菌分布情况新课释疑b.打开培养皿,请3名学生将5个手指分别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3个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按一下。c.请上述3名学生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在贴有“洗手后”标签的3个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用5个手指分别按一下。d.将2组培养皿放入37℃的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结果。e.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各培养皿中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求出各组的平均值。④制订并实施计划:a.将6个灭过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2组,每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新课释疑经过一段时间恒温箱培养后,会发现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皿中菌落较多,在培养基上呈现5个手指的形状;贴有“洗手后”标签的培养皿中菌落较少。⑤实验现象:洗手前洗手后新课释疑⑥得出结论:手上存在细菌和真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减少。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或者体育运动后要注意洗手。新课释疑大象粪便中长出的植物大象粪便中长出的植物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在空气、土壤和水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科学研究发现,在寒冷的极地,滚烫的热泉中也有它们的踪迹。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的生物。温泉南极小资料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详见本章第四节。新课释疑大象粪便中长出的植物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1)基本条件: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2)特定条件:有的细菌和真菌的生存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的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氧气,如酸酸菌;有的则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如乳酸菌;有的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如酵母菌。新课释疑大象粪便中长出的植物换季的衣物为什么要洗净后存放?为什么要放在干燥的地方生活链接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等。换季的衣物如果不洗净,容易携带有机物,在含水的较多的环境中容易滋生霉菌,使衣物发霉。好氧菌和厌氧菌好氧菌亦称需氧菌,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进行有氧呼吸。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得好的细菌,一般不能在空气中生存。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分布:真菌菌落:菌落概念:课堂总结微生物的分布观察菌落菌落较大,霉菌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还呈现不同颜色广泛分布细菌菌落:配制培养基:营养物质(如牛肉汁)+琼脂冷却、接种恒温培养生存条件基本条件:特定条件:有的需要氧气,有的不需要氧气等。高温灭菌:杀灭培养皿和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真菌及孢子冷却是为防止高温而杀死接种的细菌或真菌恒温箱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巩固练习1.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天天同学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下列为细菌菌落特征的是( )A.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 B.菌落小,呈绒毛状,絮状C.菌落大,呈现出红、褐等颜色 D.菌落大,呈现蜘蛛网状2.下列关于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表示正确的是( )A.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冰箱B.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冰箱C.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 恒温箱D.配制培养基→接种→恒温箱→观察3.在培养基上,细菌和真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是( )A.菌群 B.菌落 C.真菌 D.细菌ACB巩固练习4.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C.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是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下面属于它们生存所需的必要条件是( )①水分 ②空气 ③有机物 ④适宜的温度 ⑤阳光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DD新课释疑6.湘绣是湖南著名的民间艺术,然而湘绣作品的防霉很重要。你认为下面哪组条件下的湘绣作品最容易发霉?( )A.低温、干燥 B.低温、潮湿 C.常温、干燥 D.常温、潮湿7.生物兴趣小组欲“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在教室不同高度“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的步骤,这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A.制作培养基 B.消毒、灭菌 C.接种 D.培养8.下列有关菌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B.菌落是肉眼可见的细菌或真菌集合体C.可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D.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形成,大小一致DCD课后练习⑴ √1.食品腐败是由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真空包装的食品中缺乏氧气,一些需要氧的细菌或真菌无法生存,因此,真空包装的食品耐储存。日常生活中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以及其有的生物学原理如下表所示。一、概念检测⑵ ×二、拓展应用保存方法 原理 举例脱水法 脱去水分或控制食品中水分的含量,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干蘑菇、干面条晒制与烟熏法 腊肉类熟食渗透保存法 果脯腌制法 咸鱼冷藏法、冷冻法 低温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冷冻鱼类、肉类巴氏消毒法 高温灭菌 袋装、盒装牛奶真空包装法 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 袋装肉肠罐藏法 高温灭菌并密封,防止与细菌、真菌接触 肉类罐头防腐剂法 用防腐剂中的有效成分杀灭细菌和真菌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酱油、果酱课后练习2.实验现象说明手上有细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的数量减少。这对我们的启示是应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拓展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