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震荡天星”是一颗代号为2016 HO3的天体,科学家估计,这颗星体距离地球最近时也有521万千米,自转周期约28分钟,环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大约为366天。如图示意“震荡天星”运行轨道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震荡天星”属于( )
A.卫星 B.小行星 C.星云 D.恒星
2.“震荡天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木星的卫星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距离地球约6亿千米,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表面温度-160℃,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还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拥有磁圈的卫星。如图示意木卫三内部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木星在太阳系中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
A.公转方向特殊 B.公转轨道倾角大
C.公转轨道扁长 D.体积和质量巨大
4.科学家认为木卫三可能存在生命物质,主要依据包括( )
①有含氧大气层 ②有液态水 ③有磁场 ④地表温度适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①
日珥是在太阳色球层上发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如图),一般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日珥的数目和面积同太阳活动周期紧密相关。据此完成5~6题。
5.与日冕层相比,色球层的太阳大气( )
A.温度高 B.密度大
C.亮度低 D.厚度大
6.日珥数目和面积的变化周期( )
A.与黑子寿命周期一致 B.与耀斑寿命周期一致
C.与日寿命周期一致 D.随黑子相对数而变化
石炭纪大约从3.59亿年前开始,持续到2.99亿年前结束,由于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因而得名“石炭纪”。石炭纪末期,大量煤炭的燃烧造成了该时期46%的物种灭绝。据此完成7~8题。
7.石炭纪时期( )
A.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B.陆生生物飞跃发展
C.被子植物极度繁盛 D.哺乳动物蓬勃发展
8.石炭纪末期燃煤事件导致生物灭绝,可能是因为短期内( )
A.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植物光合作用显著增强 D.全球气温下降
如图示意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相关关系。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④代表(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
10.④圈层( )
A.是地球的特有圈层 B.在各纬度分布均匀
C.诞生在陆地环境 D.不能改变岩石圈的成分
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下表为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据此完成11~12题。
干洁空气 甲 乙 丙 丁 臭氧等其他气体
体积/% 78 21 0.93 0.038 0.032
11.工业革命以来体积不断增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臭氧的主要作用是( )
A.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B.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C.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 D.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2024年7月,我国北方某地的研学小组自制可控气象气球飞行器并进行飞行试验,将一个气球送上3万米高空,并成功回收。据此完成13~14题。
13.可控气象气球上升过程中( )
A.气温先递增后递减 B.气温一直递增
C.气温先递减后递增 D.气温一直递减
14.当气象气球上升至3万米高空时,可观测到( )
A.氧气含量高 B.大气能见度高
C.极光现象 D.温度极高
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为35%。如图为某海域12月海水密度(千克·性质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海域( )
A.位于中高纬度 B.表层海水高温低盐
C.垂直方向温度变化小 D.温度与盐度呈正相关
16.该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全年降水多 B.潮汐势力强
C.全年蒸发弱 D.海冰融水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科学家主要通过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图示意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1)说明纵波与横波的传播状况异同。(6分)
(2)指出①②分别代表的地球内部圈层,并说明二者的共同特征。(6分)
(3)判断③圈层组成物质的相态,并说明理由。(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伊犁河谷位于天山西部,呈向西的“喇叭口形状”,特殊地形与局地热力变化对河谷降水产生显著的影响。如图示意伊犁河谷山谷风风向变化,箭头表示风向,箭头越长表示风力越大。
图1
图2
(1)指出图1、图2与山谷风的对应关系,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分析伊犁河谷山谷风形成的原因。(4分)
(3)分析山谷风对伊犁河谷谷地夜间降水的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金宝河位于广西阳朔,流域内岩层裂隙发达,久大水库是金宝河流域最大的水库。如图为金宝河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1)指出金宝河流域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4分)
(2)描述金宝河流域与海洋之间的水循环过程。(10分)
(3)指出久大水库建成后库区水循环环节发生的明显变化。(4分)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解析】“震荡天星”环绕太阳运行,有自转和公转周期,应属于小行星。
2.B【解析】“震荡天星”环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行,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
3.D【解析】木星属于巨行星,体积和质量巨大。
4.A【解析】有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含氧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三个必要条件:木卫三表面温度一160°℃,不适宜一般生物生存。
5.B【解析】与日冕层相比,色球层温度偏低,密度大,亮度高,厚度小。
6.D【解析】日珥的周期性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具有一致性。
7.B【解析】石炭纪属于晚古生代,联合古陆逐渐形成;由于海域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气候干旱,动物由水生向陆生演变,鱼类向两栖类和爬行类演变。
8.A【解析】由于大量煤炭的燃烧,短期内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这可能是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燃烧使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植物数量减少,光合作用会减弱;燃烧短时期内会使大气温度升高。
9.B【解析】④圈层分布于①②③三个圈层的接触地带,即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接触地带,应为生物圈。
10.A【解析】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匀,生物诞生在海洋环境中,能改变水圈和大气圈的组成,也能改变岩石圈的成分。
11.D【解析】结合各大气成分体积占比可知,甲是氮气,乙是氧气,丙是氩气,丁是二氧化碳。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体积不断增多。
12.B【解析】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地表生物起到保护作用。
13.C【解析】可控气象气球先后经历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温先递减后递增。
14.B【解析】3万米高空属于大气平流层的范围,平流层水汽和杂质少,大气能见度高;平流层氧气含量低,温度较低;极光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
15.B【解析】据图可知,该海区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偏低,应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在深度约50米处存在温跃层;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
16.A【解析】据图可知,表层海水高温、低盐、低密度,可能是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的海域,虽然温度高,蒸发量大,但降水丰沛,表层海水盐度低,基本无海冰分布。
二、非选择题
17.(1)差异: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每点2分,共4分) 相同:均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2分)
(2)①为地壳,②为岩石圈。(每点2分,共4分) 共同特征: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分)
(3)固态(呈熔融状态,能缓慢流动)。
(2分)理由:横波和纵波均能通过,说明不是液态;横波与纵波传播速度均有所降低,说明组成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每点2分,共4分)
18.(1)图1对应谷风,图2对应山风。(2分)理由:图1中风从中部河谷向四周山坡吹,为谷风;图2中风从四周山坡往中部河谷吹,为山风。(每点2分,共4分)
(2)白天山坡受到太阳辐射加热增温,温度高于周围同高度大气,暖而不稳定的空气由谷底沿山坡爬升;夜间山坡辐射冷却降温,温度低于周围同高度大气,冷空气沿山坡下滑。(每点2分,共4分)
(3)降水增多。(2分)原因:夜晚,受山风下沉气流影响,(2分)谷地中心气流被抬升冷却凝结,形成夜雨。(2分)
19.(1)海洋水汽输送(或太平洋和印度洋);
当地的水分蒸发和蒸腾。(每点2分,共4分)(2)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大气运动输送到金宝河流域上空: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海洋;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并最终回到海洋。(每点2分,共10分)
(3)库区下渗量增加;库区地下径流增加(地下水水位升高);库区蒸发量增强;库区降水(概率)增加。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