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教案 4.2 海水的性质与运动——海水的温度(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教案 4.2 海水的性质与运动——海水的温度(表格式)

资源简介

海水的温度教学设计
课题 海水的温度
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海水温度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2、结合舟山渔场水温分布资料,解释影响海水温度变化的因素。 3、结合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分布情况,分析海水温度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评价
1、能够说出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和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2、能够根据给定海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描述并分析该海域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3、能够根据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辩证的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海域保护的合理措施,优化海域开发利用的布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海水温度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影响海水温度变化的因素。 海水温度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影响海水温度变化的因素。 2. 海水温度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环节一:游一游——温度概念 通过海中游泳,以“今天的海水有点冷”引出海水温度的概念。 【预设】学生容易得到相关的生活经验,从而联想到海水冷、热等体感。 【预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93页第一段和阅读部分内容。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受太阳辐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高低,随空间和时间而变化。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易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带着问题观看可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出教学内容。 环节二:绘一绘——温度分布 课件展示“教材93页图4-11 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示意图。 思考:1、沿着180°经线作海水表层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剖面图。 2、描述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特征,并思考其原因。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绘制,并根据自绘图描述。 【预设】引导学生观察图,利用特殊点读值法(确定特殊点的纬度读出对应的温度数值)绘制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剖面图。 【预设】找出沿180°经线温度变化剖面图中表层温度最高区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极地地区的海洋表面温度最低,表层海水温度从赤道海区向南北两极递减。温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转绘剖面图的方式,使的学生的读图过程可视化,利于发现读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利于纠正和提升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掌握读图方法,形成专业的表达。 环节三:说一说——温度分布 课件展示“教材94页图4-12 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 思考:1、按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对甲乙丙三个海域排序。 2、描述世界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描述。 【预设】引导学生观察图,利用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从赤道海区向南北两极递减,对比可知丙为高纬度海域、乙为中纬度海域和甲为低纬度海域。 引导学生观察图,寻找总体变化趋势为:水温随深度的增加不均匀递减; 【预设】引导学生观察图,对比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三大海区温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寻找不同深度的变化特点:1、表层区水温均匀分布;2、1000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又称温跃层);3、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针对不同类型图能掌握多种读图方法灵活使用。 环节四:比一比——影响因素 课件展示“教材93页图4-11 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示意图。 思考:1、比较北纬30°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域海水温度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解答。 【预设】引导学生观察图,添加辅助线结合温度等值线得出北纬30°太平洋东侧海域海水温度低(小于 20℃ ),西侧海域海水温度高(大于25℃ )。 【预设】引导学生对比两侧流经洋流性质不同,分析两个海域水温出现差异的原因:北纬30°太平洋东侧海域(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降低水温;西侧海域(日本)暖流流经,升高水温。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能力,通过区域特征对比,从不同的条件出发寻找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 思考:2、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表层年平均水温分别是19.1℃、17.0℃和16.9℃。从热带和副热带海域面积、海洋开敞程度的角度比较三大洋海水温度差异的原因。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解答。 【预设】引导学生观察图,对比三大洋热带和副热带海域面积和海洋开敞程度: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宽广,北部地形狭窄;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水域面积小;大西洋北端地形开敞。 【预设】引导学生根据对比结果,分析三大洋海水温度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宽广,北部地形狭窄,北冰洋冷水对太平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小。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水域面积小,广大水域在南半球中高纬度。大西洋北端地形开敞,受北冰洋冷水和浮冰影响明显。 环节五:理一理——思维导图 思考:1、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海水温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分布规律(提示:①知识点尽量完整;②体现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理解梳理绘图。 【预设】思维导图要“整体性”和“关联性”并重,即有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又要体现出学生思维逻辑性,能构建起海水温度、温度的影响因素和世界温度分布等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知识类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堂习得,提升知识间的逻辑,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 环节六:练一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件展示“舟山渔场海域相关资料”。 问题1:描述舟山渔场海域水温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解答。 【预设】引导学生规范审题,根据题目要求获取材料信息并调用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预设】引导学生对比舟山渔场海域不同季节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水生地气土),结合影响温度的因素分析温度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夏(夏秋)季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海水温度高;冬(冬春)季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弱,海水温度低。 问题2:从水温的角度分析舟山渔场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解答。 【预设】引导学生规范审题,根据题目要求获取材料信息并构建渔业资源分布与海水温度的关系。 【预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舟山渔场海域温度的时空差异并由此联系形成特定渔业资源分布状况的原因:舟山渔场鱼类资源丰富,共有鱼类365种。其中属暖水性鱼类占49.3%,暖温性鱼类占47.5%,冷温性鱼类占3.2%;兼有冷水鱼和暖水鱼群,其中以暖水鱼群为主。舟山渔场纬度较低,位于浅海大陆架地区,全年水温较高,适宜暖水性和暖温水性的鱼类生存。渔场受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的交汇影响,同时提供了冷水鱼和暖水鱼生存的水温条件。 问题3:从海陆分布的角度分析舟山“气候宜人,冬暖夏凉”的原因。(4分)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解答。 【预设】引导学生规范审题,根据题目要求获取材料信息并联系自身体验分析。构建地面对大气温度的关系: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变化幅度比陆地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年较差)和日变化(日较差)均比内陆地区小。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舟山的海陆分布情况分析:舟山群岛四面环海,气温受海洋调节作用大,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 【设计意图】以舟山渔场海域情境为材料,以真实地理问题为任务,检测评价学生关于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的掌握情况,并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探讨新的问题(海水温度对渔业资源分布的影响,海水温度对气候的影响),提升人地协调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