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样卷)+自研报告(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样卷)+自研报告(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考样卷(2025)“自研”报告
教师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自 研 中 考 样 卷 (对比) 1.2025 年河北中考语文样卷总分值、考试时长均无变化,全卷总题量增加 1 道,题型上非选择题增加1道。 2.“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与“第三部分 写作”在题量、分值上均无变化。 “第二部分 阅读”在题型、分值、题量上均有明显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①“古诗文阅读”总题量增加1道,总分值增加1分,“(二)阅读”题型调整为 “(二)古代诗歌阅读”和“(三)文言文阅读”,与 2023 年中考题型一致。 ②“现代文阅读”总题量减少1道,总分值减少3分,其中“非连续性文本读” 题量增加1道,分值增加1分;“文学作品阅读”题量减少2道,分值减少4 分。 ③“整本书阅读”题量增加1道,分值增加2分 3.2025 年样卷新考法试题总结:整卷无新增题型,相比2024年中考,语言 文字运用中字义推断新增思维导图形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新增图文转述 考点,写作新增漫画作文。(1)2 题考査字义推断(思维导图形式),为河北中考常考考点的新形式,但为 全国前沿省市中考已考形式,如2023、2019年浙江杭州。(2)13 题考查图文转述,2024 年河北中考首次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 此次样卷新增图文转述考点,为全国中考常考考点,如2024年陕西、安徽。(3)21 题考査漫画作文,河北历年中考未出现,为全国中考已考形式,如 2024 年山西。
自 研 样 卷 收 获 首先知识点的考察与2024年相比较并无较大变化。 其次在题目的设问形式上有了改变。更加重视无情境不设题。除此之外,设问角度虽然委婉含蓄,但是在题干已知信息中扔能找到破题的关键点。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字义推断新增思维导图形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新增图文转述考点,写作新增漫画作文。最后在整体试卷的结构分布和分值分配在宏观上有细微变化:“文学作品阅读”题量减少2道,分值减少4 分;“整本书阅读”题量增加1道,分值增加2分
措 施 及 改 进 首先,在日常教学过程重视联系教材,分析教材,重视拓展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重视群文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文本与文本之间关联性分析的思维能力。 其次,重视夯实基础知识,优化做题习惯,规范答题格式,养成依据分值答题的良好习惯。减少死记硬背,传授解题的方式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后,重视情境化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重视书写规范,基础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牢固性。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卷(样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8页,总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
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一 部 分
(1~2题 14分)
1.学校开展“了解河北的山”主题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 12分)
河北的山地主要由太行山和燕山两大山脉组成。
八百里太行,上接燕山,下衔.秦岭,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对于华北
平原而言,太行山不仅是一道屏障,也是这片沃土的物质来源。发源或流经其中的河流,
横切山脉,(guǒxié)着泥沙冲.出山口,形成太行山山前平原,这是河北大平原中最早
形成的部分。巍巍太行,不是以山峰的高耸取胜□而是以崖壁横向展开、绵延不断的气
势撼人心魄。太行山最独特的 甲 (景况/景观),要数分布在中南段的嶂石岩地貌。
尤其是赞皇县嶂石岩景区,六七百米高的一道长墙,南北向伸展约 20公里,就像太行
山的(suōyǐng)。
燕山横亘在河北北部,它是滦河和潮白河等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和太行山不同,燕
山展现出了极其复杂的一面:山连着山,山套着山, ① 有盆地、谷地,大多 ② 很
狭窄。燕山岩性复杂多样,山地因岩性不同而形态各异,形成 乙 (千姿百态/仪态
万千)的奇峰异石。
燕赵大地上的人们,骨子里似乎都移植着一种开山破壁的天性,他们在群山中留下
了奋斗的足迹。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guǒxié) ②(suōyǐng)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下衔.秦岭(xuán) 冲.出山口(chōng)
B.下衔.秦岭(xuán) 冲.出山口(chòng)
C.下衔.秦岭(xián) 冲.出山口(chōng)
D.下衔.秦岭(xián) 冲.出山口(chòng)
语文试卷 第 1页(共 8页)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不管 都 B.即便 也 C.因为 所以 D.只要 就
(5)请在文段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巍巍太行,不是以山峰的高耸取胜□而是以崖壁横向展开、绵延不断的气势撼
人心魄。
(6)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2.根据下图,推测“睚”字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上。(2分)


〔崖〕山石陡立的侧面。
厓 + 涯氵
〔厓〕山边。 〔涯〕水边。


〔睚〕 。
第 二 部 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 6分)
3.下面是小冀同学为宣传河北旅游撰写的一段推介词,请你帮助他补全内容。(6分)
燕赵大地,人杰地灵;大河之北,慷慨悲歌。登上幽州台,陈子昂俯仰古今,不禁
感伤“ ① ,独怆然而涕下”;东临碣石山,曹操极目远眺,壮怀激烈,写下
“ ② ,若出其中; ③ ,若出其里”的壮美诗句。李贺描绘战事之悲壮,
高吟“半卷红旗临易水, ④ ”;杜牧感慨历史风云变幻,咏叹“ ⑤ ,
铜雀春深锁二乔”。诗文中解读河北人文精神,行走间领略燕赵大好河山。“ ⑥ ,
不亦乐乎?”河北欢迎您!
语文试卷 第 2页(共 8页)
(二)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 4~6题。(6分)
野望 村行
王绩 王禹偁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4.诗人常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描写景物。《野望》中诗人主要从视觉
角度描写景物,《村行》中诗人则从视觉、 、 等角度描写景物。(2分)
5.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傍晚的景色,而且用到了相同的意象,请举出一例。(2分)
6.《村行》中诗人的心情由悠闲到惆怅,请结合诗句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7~10题。(共 13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列子·汤问》)
[乙]生而眇③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④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⑤,以为日
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节选自《日喻》)
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盂:盛物的器皿。③眇:目盲。④扪:抚摸。⑤籥:古代一种管乐器。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1)问其故. 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
(3)或.告之曰 或:
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B.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C.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D.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语文试卷 第 3页(共 8页)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2)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10.甲乙两文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讲出来,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1~14题。(共 9分)
学校组织开展“知家乡·爱家乡”主题宣传活动,小冀同学搜集了“赵州桥”的相关
资料用来制作展板。请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
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节选自茅以昇《中国石拱桥》)
材料二:
①为何这桥是独孔,而非多孔呢?洨河虽非巨川,但河道并非狭窄,按当时的桥梁传
统,大概是应当用多孔桥的,因为孔多则每孔“跨度”小,每一跨度的桥梁就不需过大,
易于选料和制作。但孔多则水中桥墩也多了,不但挤占河道,抬高上游水位,而且每个桥
墩要能抵抗水的冲击,能起中流砥柱的作用。洨河平时水小,但至夏秋霖涝,山洪暴发,
则“惊涛拍岸,势不可当”。如果河中有墩,年年受洪水冲击,而墩为石块砌成,石块之
间,无防水的粘结材料,最后必致坍塌。赵州桥所以是独孔,就是为了避免水中筑墩;不
是怕施工困难,因为当时有多孔桥,已有这种经验,而是怕筑成后终于坍塌。何以知道会
坍塌呢?必是有鉴于“前车之失”。可见在现存的赵州桥以前,洨河上必然有过桥梁,因
桥墩一再坍塌,而一再重修。当地有一种传说,“现存的赵州桥是隋代重修的,远在战国
时代,洨河上就有桥”,虽无文献证明,但在隋代以前就有桥,是可以肯定的。也许将来
出土文物,可供资料,如果隋代造的是洨河上的第一座桥,为何不造一般的多孔桥,而造
独特的长跨度的独孔桥呢?
②为何这桥的石拱是扁弧形,而非半圆形呢?在隋代重建赵州桥时,石拱桥这种结构
形式,已开始普遍。因为石拱可用块石拼砌,而石梁则非整块大石不可。遇到大跨度的桥,
石拱更是当时唯一的形式。其初,石拱多是半圆形,如西晋时的旅人桥,即是“下圆以通
水”。其后逐渐变化,有椭圆、五角、蛋尖等形,但扁弧很少,赵州桥可能是首创。这桥
跨度,长达 37.02 米,如用半圆形,则“拱高”将达 19 米。载重车辆如何能上桥呢?而且,
造石拱,先要在河中搭“木拱架”,在架上砌石拱,拱架过高,难期稳定,而在架上施工,
亦较危险。唯一出路,就是将拱顶降低,降低到便于现在施工、将来行车的程度,这就自
然而然的将拱形变成一个扁弧了。好在洨河上船不大,石拱高度虽只有 7.23 米,并无妨碍。
按照现在力学理论,扁弧比半圆更好,因可增加强度及稳定性。再有一个随之而来的优点,
就是所需石料和人工,扁弧比半圆大大减少了。
(选自茅以昇《桥梁史话》,有改动)
语文试卷 第 4页(共 8页)
11. 小冀同学搜集了“材料一”后,为什么选择“材料二”与其搭配呢?请分析原因。(3分)
12. 小冀同学在用电脑录入“材料二”时,感觉第②段中“赵州桥可能是首创”中的“可
能”赘余,想删除它,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13. 根据上面材料,小冀同学从网上搜集到下面的四幅石桥图片,与“现存的”赵州桥对
应的图片应该是 。(2分)
甲 乙 丙 丁
14. 小冀同学还搜集到了始建于唐代的著名石拱桥——苏州宝带桥的一些资料。如果他想用
来证实“材料二”中画线句的观点,你认为合适吗?请简述你的理由。(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5~18 题。(共 13分)
战 位
飞石。洪水。泥石流。穿越横断山脉的铁路线,十面埋伏,一触即发。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看守工章显容盯着山崖,盯着溪沟,盯着包藏祸心的风吹草动。
火车从一个山洞钻进另一个山洞。章显容收起信号旗,看守点“K246”回归到山高海
深的宁静。章显容要么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要么对背着小青蛙的大青蛙美言几句,要么
感叹一朵无名小花无声无息地开放与消逝,要么盯上看守屋旁那株碗口粗的香樟树好一阵
发呆:一生待在这被人忽略的小山坳里,你可觉得寂寞?
女儿出生后,章显容心里又挤满了苦涩和思念。一年到头,见不到女儿,长此以往的
结果是,明明章显容有一个女儿,女儿却说她没有妈。这句话是女儿对同学说的,她记在
日记本上,当妈的凑巧看到。
被女儿嫌弃的章显容嫌弃起了自己。自己太平凡,太普通,平凡得不如道床上的铁轨,
山崖上的石头。是的,铁轨还能供火车通过,石头还有人成天守着盯着,自己有什么用?
这样的活着算不算活着?这样的存在是不是存在?章显容越想越自卑,越后悔没有在十八
岁那年在离两条铁轨越远越好的地方,放飞理想和人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何况这个士兵,连战场都没有上过。
章显容当然不是盼着敌人把亮晃晃的匕首架在自己脖子上。她只是想,如果敌人突然
发起袭击,她希望披挂出征的机会留给自己——那是一个战位的价值,一个士兵的荣耀。
这一天真的来到了“K246”。
2008年 5月 12日 2时 28分,看守点的小屋骤然摇晃起来。地在动,山在摇,山上的
石头雨点般掉落,砸在屋顶的留下了窟窿,砸中铁轨的碎成了石片,砸进河中的掀起了浪
花。万幸的是,火车已被叫停在其他区间,这次地震,没有直接伤害到列车和旅客。章显
容虽是欣慰,也有隐隐的遗憾:自己错过了拼刺刀的机会。
语文试卷 第 5页(共 8页)
抛进水中的炸药会激起浪花,而它延时引爆,掀起的才是冲天巨浪。章显容没想过这
个,正如没想到,地底蹿出的魔鬼,一年后才露出最为狰狞的面目。
那两块箩筐大的石头,地震时就已动摇了根基。或许一秒钟后就能下定俯冲下山的决
心,就是那时,地震停了。两块石头临时改了主意:先不凑这热闹,假以时日,再给对手
一个措手不及。
是几天前的那一场雨唤醒了它们的阴谋吧,又也许是这个日子雨雾蒙蒙,消解了它们
的耐心。2009年 7月 26日,那两块石头从五十多米的高处冲下悬崖,趾高气扬地立在了道
床中央。那一刻,时间指向 16时 10分。
章显容没想到自己能这么快镇静下来。单块三四百斤的石头非她所能撼动得了,而上
行的 86986次列车很快就要从这里经过,这是真正的千钧一发、十万火急!
章显容紧急呼叫柏村站:“重大险情,K246!请立即封锁区间,叫停 86986!”
电话里传来回音:“86986两分钟前通过金口河,已经驶入区间!”
金口河站和“K246”之间还有一个“K250”。章显容紧急呼叫 K250看守点:“重大
险情,K246!请立即封锁区间,叫停 86986!”
电话里传来回音:“86986刚刚通过!”
正常情况下,列车从“K250”到“K246”只要四分钟。章显容身子在抖,拿着对讲机
的手在抖,用尽全力喊出来的声音也在抖:“86986,K246看守点发现险情,立即停车!”
接连喊了两遍,对讲机回应章显容的,都是断断续续的电流声。
最多还有三分钟 86986次列车就要到达“K246”。如果司机临近洞口才发现险情,一
起重大安全事故将不可避免。章显容忘记了紧张害怕,不知哪里来的一股力量,推着她在
路肩上奔跑起来。
看守点小屋距 86986次列车驶来的大火夹 1号隧道一百五十多米。日常巡线,感觉上,
三五步也就到了洞口。但是今天,又湿又滑的路肩,如同一根被拉长了三倍不止的橡皮筋。
左手挥舞着红色信号旗、右手紧握对讲机、不停高声呼叫着 86986次列车司机的章显容,
怀疑隧道口长出了脚,而她在后面追。
章显容泪流满面,但她没空去擦。
章显容摔倒在地,但她爬了起来。
章显容双腿疲乏,但她不停追赶。
章显容气喘如牛,但她没有放弃呼叫。
86986次列车在距离巨石二十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松开闸把,司机的手仍不由自主颤抖。
章显容立功受奖,成了英雄。“K246”被命名为“章显容看守点”,是她意想不到的
荣耀。更意外的收获,是女儿为妈妈感到的骄傲。那天她领奖归来,女儿捧着大红奖状说:
“我要专心读书,争取和你一样,得很多很多奖状!”
章显容又回到了“K246”,她的心态,大部分也回到了从前。有所变化的那一部分,
神奇又微妙:她越来越执着地相信,看守点不仅是自己的战位,也是女儿的娘家。她也不
再觉得,只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的士兵才算合格。她想,一个战士,只要像个战士的样,
时刻准备着,已然足够优秀。
(根据陈果《我是你的眼》改编)
语文试卷 第 6页(共 8页)
15.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6.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那两块石头从五十多米的高处冲下悬崖,趾高气扬地立在了道床中央。
(2)但是今天,又湿又滑的路肩,如同一根被拉长了三倍不止的橡皮筋。
1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独句成段,请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3分)
1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战位”为标题,与文章的内容、主题巧妙联系,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通过讲述一个普通铁路看守工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
C.文章写女儿一开始对妈妈“嫌弃”到最后为妈妈“骄傲”,这是从侧面描写章显荣。
D.文章运用大量的外貌、语言描写,将主人公章显荣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三、整本书阅读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 19~20题。(共 9分)
19. 阅读下面两首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礁 石
热铁烙在胸脯上,
艾青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
凉水灌进鼻孔, 一个浪,一个浪
电流通过全身…… 无休止地扑过来
人的意志呀,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在地狱的毒火中熬炼。 被打成碎末,散开……
……
铁的棍子, 它的脸上和身上
木的杠子, 像刀砍过的一样
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用刺刀来切剖胸腹吧,
挖出来的——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选自《红岩》)
甲 乙
(1)《红岩》原著中刘思扬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甲诗?(2分)
(2)《红岩》中的刘思扬和《红星照耀中国》中的 都“背叛”了自己的家
庭,投身革命,后者被埃德加·斯诺称为“造反者”。(1 分)
(3)两首诗抒发的思想情感有共同之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分)
语文试卷 第 7页(共 8页)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材料中的统计数据和 19 题中的甲诗,请你围绕“信仰”这一主
题,写下自己的感想。(要求:不少于 70 字)(4分)
关于长征的一种统计的摘要述说,是非常动人的。平均几乎每天有一次小的战斗,有
十五个整天用在重大的决战。在路上的三百六十八日,有二百三十五日,花费在白日行军
中,有十八日,花费在夜间行军中。在停留的一百日(有许多是用在作战上的)之中,有
五十六日是在四川西北部度过的,其余的四十四日,走了五千里路。平均所走的里数,每
隔一百一十四英里停歇一下,平均每天走七十一华里——即二十四英里。如此大军以此平
均速度走过许多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带,这真是一种惊人的行走。
(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0字
▲100 字
第 三 部 分
(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取 暖
这幅题目为“取暖”的漫画,形象地揭示了读书的意义。请根据你的理解,选择
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
抄袭;⑤不少于 600 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语文试卷 第 8页(共 8页)2025 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样卷)参考答案
第 一 部 分
1.(1)①裹挟 ②缩影
(2)C
(3)景观 千姿百态
(4)B
(5) ,
(6)示例:将“移植”改为“根植”。
2.示例:眼角
第 二 部 分
一、
(一)
3.①念天地之悠悠 ②日月之行 ③星汉灿烂 ④霜重鼓寒声不起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 ⑥有朋自远方来
(二)
4.听觉 嗅觉
5.示例一:夕阳 示例二:树 示例三:马 示例四:山
6.示例:诗人因蓦然发现村庄里的桥、原野上的树和家乡的景物一样,产生了思乡之情,心
情由悠闲变为惆怅。
(三)
7.(1)原因 (2)距,距离 (3)有的人
8.A
9.(1)示例:谁认为你有很多智慧呢?
(2)示例:有一天听到钟声,(盲人)把它当作太阳。
10.甲文
示例一:知识无穷尽,即使像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因此,我们不应该讥
笑别人。
示例二:“两小儿”敢于探索,以孩子的童真、率真发表看法,值得我们学习。
乙文
示例一: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示例二:没有直接观察,只靠道听途说,难以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
(一)
11.材料一介绍了赵州桥石拱的特点,材料二解释这样设计的原因。这样搭配符合认知的规
律。
12.不同意,“可能”表示不确切的推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3.丙
14.示例:我觉得不合适。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代,而唐代晚于隋代,因此它的资料不适合
证明这一观点。
(二)
15.交代铁路线所处横断山脉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后文发生险情作铺垫。
16.(1)示例: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两块石头冲下悬崖落到道床中
央的情景,突出了险情大,排险难。
(2)示例: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刻章显荣跑在湿滑路肩
上的感受,表现了章显荣内心的急迫。
17.强调章显容拼尽全力奔向洞口,突出她的坚毅勇敢和高度责任感;简短整齐,节奏急促,
渲染了紧张气氛,增强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
18.D
三、
19.(1)示例:江姐在被捕后遭受酷刑,刘思扬心潮澎湃,创作了这首诗。
(2)周恩来
(3)示例:表达对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
20.示例:真实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不断突破人类身体极限的壮举;《红岩》中
的各种酷刑,让我们感受到革命者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正是信仰为他们提供了
精神支撑,注入了革命斗争的动力源泉。
第 三 部 分
21.写作: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