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学习评估 202411卷面分值:30分 答卷时间:45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030年前后,中国将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实验,开展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计划。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一极小概率、极大危害事件,我国将对一颗数千万千米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结合太阳系行星分布图(非实际比例),完成下面小题。1.我们生活的家园位于图中的( )A.b位置 B.c位置 C.d位置 D.e位置2.地球是太阳系中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原因是地球( )①距离太阳位置适中②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③有大量液态水存在④有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我国开展近地小行星防御,采取的措施是( )A.抵御外星人入侵 B.挖掘地道进行躲避C.改变小行星轨道 D.组织人类逃离地球把地球仪上的地图像剥橘子一样“剥开”,可展开为12瓣橘子一样的平面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每一瓣地图的经度跨度为( )A.10° B.20° C.30° D.40°5.下列大洲在所有橘瓣上都有分布的是( )A.南极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6.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是陆地 B.南极地区是海洋C.地球表面29%海洋,71%陆地 D.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下图为四个图幅相等的地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8.四幅地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由详细到简略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麦哲伦船队的勇士们回到西班牙后,得到的许多礼物中就有一件是地球仪。在地球仪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你首先拥抱了我! ”图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及模拟最近环球航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你首先拥抱了我”是指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经过了地球的每个角落 B.证实海水往低处流淌C.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D.证实地球是运动的10.图中模拟最近环球航行路线中,①-④对应地理事物表述正确的是( )A.①英吉利海峡——非洲、欧洲分界线 B.②白令海峡——亚洲、非洲分界线C.③苏伊士运河——亚洲、大洋洲分界线 D.④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11.麦哲伦船队途中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阅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四点海拔最高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图中四点位于山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甲河流的流向(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15.沿MN绘制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下图)是( )A. B.C. D.二、解答题(每小题每空0.5分,共15分)16.读地球公转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0.5分,共5分)(1)图中,地球公转到甲、丙时的节气分别是:甲 ,丙 。(填“春分”“夏至”“秋分”或“冬至”)(2)图中,当地球公转由甲位置到乙位置时,海安市正由 季向秋季过渡。(3)地球公转至甲时海安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4)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公转至图中的 或 点(填“甲”“乙”“丙”或“丁”),太阳直射在 。(填“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或“赤道”)(5)当地球公转至丙时,为每年的 (日期)前后,南极地区将会有 现象(填“极昼”或“极夜”),此时,北半球的季节是 。17.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某考察团沿图示虚线对该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以提出乡村旅游规划,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每空0.5分,共3分)(1)考察团进入甲村考察时,发现甲村所在区域的地形类型为 ,乙村在甲村的 方向。(2)考察团从a点到b点所经过的山体部位丙为 。(3)考察团要在①②③④四地中布局旅游设施,若要布局攀岩项目,应布局在 地,若要设置一个海拔高且视野好的观景台,应布局在 地。(4)考察团要在A、B两条河中选择一条流速较快的河流开发漂流项目,应该选择其中的 河。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0.5分,共3分)材料一:纬度越低,卫星发射的初速度越大,越节省燃料.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文昌发射基地成功发射。材料二: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示意图”。(1)从纬度位置看,文昌位于 纬度、 带。(2)从经度位置看,文昌经度大约为 ,位于 半球。(3)文昌位于西昌的 方向。(4)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0.5分,共4分)资料一:某中学的同学做了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他们通过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资料二:日晷是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面和晷针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 (1)同学们观察到,地球自转演示示意图中,图示时刻北京是 (白天/黑夜)时,新德里是 (白天/黑夜),他们判断北京的时间比新德里 (早/晚),推论出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地理现象)。(2)再过几个小时,新德里将进入 (白天/黑夜),同学们判断地球自转产生了 (地理现象)。(3)日晷计时示意图中,根据晷针朝向推断拍照时的时间最接近 (黎明/正午/黄昏)。(4)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____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短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C A D A C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A D B A二、非选择题,(每空0.5分,共15分)16.(每空0.5分,共5分)(1) 夏至 冬至(2) 夏(3) 昼长夜短(4) 丁 乙 赤道(5)12.22 极昼 冬季17.(每空0.5分,共3分)(1) 平原 西南或南(2) 山脊(3) ④ ①(4) B18.(每空0.5分,共3分)(1) 低 热(2) 110°E 东(3)东南(4)纬度低,节省燃料/交通运输便利(海运便利)/靠海,便于搜救和回收工作(任答一点)19.(每空0.5分,共4分)(1) 黑夜 白天 早 时差(2) 黑夜 昼夜交替(3)正午(4)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海安市初中教学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习评估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海安市初中教学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习评估地理试题答案20241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