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生物学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5章第2节。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血浆是构成人体内环境的重要部分。下列人体内的物质中,不属于血浆组成成分的是( )A.血清蛋白 B.尿素 C.生长激素 D.解旋酶2.人体内环境中,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铁含量降低会引起贫血 B.乙中生活着大量的淋巴细胞C.丙中的物质都能够被重新吸收进入甲中 D.健康人体内丙的生成与回收保持动态平衡3.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B.都经过导管汇集到体液中C.都不能口服 D.都具有微量但作用效果显著的特点4.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结构,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如图所示,其中M表示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M的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 B.③中含有神经递质,④是突触前膜C.⑤是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 D.一个神经元往往有多个突触小体5.在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健儿们在比赛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多种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副交感神经调节占优势使得心跳加快B.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C.长跑过程中,胰岛素发挥作用使肝糖原的分解加快D.运动后大量出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多6.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淋巴细胞,二者共有的特点是( )A.均参与特异性免疫 B.均在骨髓中成熟C.均能识别并裂解靶细胞 D.均能吞噬病原体7.免疫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机体通过免疫监视功能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C.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D.多数情况下,病原体与细胞因子结合形成沉淀8.下列免疫细胞中,在机体内不能识别“非己”的是( )A.巨噬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浆细胞 D.记忆T细胞9.人体激素调节的模式如图所示,其中a、c分别表示分泌细胞、靶细胞,b表示血管。下列选项的设置与该模型不符的是( )A.若c为性腺细胞,则a可能是垂体细胞B.若a为骨骼肌细胞,则c可能是胰岛B细胞C.若a为下丘脑细胞,则c可能是肾小管细胞D.若c为垂体细胞,则a可能是甲状腺上皮细胞10.某同学早餐过后血糖浓度发生波动,如图所示。在9~11时,发挥调节作用的主要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11.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寒冷刺激到产生寒冷感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图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息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C.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D.寒冷刺激下,机体增加产热是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12.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既可激活T细胞又可激活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疫苗的RNA进入细胞后才能发挥作用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活化C.细胞毒性T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记忆T细胞D.注射特定的RNA疫苗可对多种病原体起到预防作用13.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制成类毒素。实验小组为了解破伤风外毒素和类毒素的毒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破伤风外毒素毒性高,会导致小鼠死亡B.乙组注射的免疫血清中含有抗外毒素的抗体C.丙组注射类毒素会引起机体产生相应抗体D.抗类毒素的抗体不能与破伤风外毒素结合14.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单侧光下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也可诱导细胞分化D.生长素作用于受体,经过信号转导过程诱导基因表达15.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植物甲,记录植物甲的芽生长1cm所需时间,结果如图所示,将a~e视为生长素浓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B.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为a~cC.c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D.b、d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芽生长的效果相同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某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将一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坐骨神经表面Ⅱ、Ⅲ两处,在坐骨神经Ⅰ处、腓肠肌处分别给予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坐骨神经Ⅰ处,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神经元导致电位发生逆转B.刺激坐骨神经Ⅰ处,电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可双向传导C.刺激腓肠肌,因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故电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D.刺激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均会引起腓肠肌收缩,两者引起的变化都不属于反射17.抗利尿激素(ADH)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受体X结合后,经一系列信号转导,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增加,从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DH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定向运输至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B.ADH与受体X结合可使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增加C.水通道蛋白以囊泡的形式被转运至管腔膜,从而加快对水的重吸收D.受体X不敏感或受损时,尿量会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增加18.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等,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IL-10还能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及其功能,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IL-10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某些条件下会抑制T细胞活化B.调节性T细胞会抑制树突状细胞接触与裂解肿瘤细胞C.调节性T细胞可降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反应强度D.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后,免疫监视功能会降低19.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疱等症状。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如图所示,其中a~d表示细胞。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B.细胞d是浆细胞,一种细胞d可分泌多种不同的抗体C.再次接触过敏原后机体才会出现过敏症状主要与细胞c有关D.细胞a、b间的信息交流有细胞膜的接触,也有信息分子的传递20.草莓果实成熟通常经过绿果期、白果期和红果期等阶段,果实成熟过程受多种植物激素调节。科研人员利用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草莓果实成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果实的激素种类,对照组用等量的清水处理B.果实成熟由多种激素共同发挥作用,果实接近成熟时,IAA的作用更大C.在对草莓果实成熟的影响效果上,ABA和IAA表现为相互促进D.若剔除草莓绿果期果实的种子,则可推测果实由绿果转为红果的时间将延迟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10分)乙酰胆碱(ACh)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神经元主要起到兴奋作用,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传递信号,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肌肉的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____________大量内流而出现动作电位。ACh发挥作用后即被______。与正常人相比,给予电刺激后,重症肌无力患者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会______。(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中存在肌样细胞,肌样细胞受损后会分泌物质a。物质a会作为______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a抗体与ACh竞争AChR,使ACh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疾病被称为______。(3)结合以上信息,试提出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的1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1分)新型冠状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主要有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等。正常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内病毒及检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的免疫系统,机体将发挥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从而出现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2)在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初期(甲时期),免疫系统通过______等过程杀灭病毒。曲线③④的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______。(3)能产生抗体的细胞为______细胞,在病毒抗原的刺激下它可由______分化而来。(4)接种疫苗是实现群体免疫的有效手段。某些疫苗(灭活病毒疫苗)至少需要接种2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0分)科研人员在某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图1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图2为脑一脾神经通路调节体液免疫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光敏蛋白接受光刺激使下丘脑CRH神经元兴奋后,膜内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2)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电信号,其传导特点是______(填“单向传导”或“双向传导”)。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能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研究上述信号通路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切除了小鼠的脾神经并对小鼠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小鼠产生的浆细胞和抗体数量明显减少。该实验采用______(填“加法”或“减法”)原理控制变量,检测浆细胞和抗体数量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脑一脾神经通路对B细胞的应答具有______作用。24.(12分)糖皮质激素(GC)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下图为GC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示意图,其中CRH和ACTH分别为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GR为GC的受体。GRE是DNA分子上GR结合的DNA序列。回答下列问题:(1)惊吓等应激刺激通过______信号从感受器传递至下丘脑,从而使下丘脑释放C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ACTH通过______运输至肾上腺皮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2)图示过程中,GC的分泌调节机制既有利于______(填“放大”或“缩小”)激素的调节效应,又有利于______。GC受体的分布场所是______。GC主要调控靶基因的______过程,从而影响靶细胞的代谢。(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主要与体内的TSH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水平升高有关。甲巯咪唑是治疗甲亢的一种药物,泼尼松龙是一种GC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为研究泼尼松龙片辅助甲巯咪唑片治疗甲亢的效果,医务人员收治70例甲亢患者,分为人数相同且性别比例、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的Ⅰ、Ⅱ两组。Ⅰ组:服用适量甲巯咪唑片,Ⅱ组: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相应的生理指标。结果如表所示:结果组别 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关抗体水平/(IU·mL-1)FT3/(mmol·L-1) FT4/(mmol·L-1) TSAb TRAbⅠ组 治疗前 8.78 41.25 55.71 28.31治疗后 5.29 33.19 40.16 23.85Ⅱ组 治疗前 8.72 41.18 55.34 28.67治疗后 3.47 20.64 28.23 19.13注:FT3和FT4是血液中游离形式的甲状腺激素。由实验结果推测,泼尼松龙片可通过______来增强甲巯咪唑片治疗甲亢的效果。25.(12分)脱落酸(ABA)具有诱导基因表达、使气孔导度变化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ABA同时具有细胞内和细胞膜上两类受体。为探究ABA调节气孔导度开放通过哪类受体完成,某同学以清水浸泡过的紫露草叶片为材料,做了如下表所示实验(表中“—”表示未处理,“+”表示进行了相应处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别 同位素标记的ABA涂抹 显微注射同位素标记的ABA 放射性位置 实验起始气孔导度/μm 实验结束气孔导度/μm一 — — — 7.1 6.5二 + — 保卫细胞表面 7.4 2.3三 — + 保卫细胞内部 7.0 6.4注:保卫细胞呈半月形,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形成气孔。(1)ABA的主要作用是______细胞分裂,______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______以及维持种子休眠。(2)实验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和实验三检测放射性位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组实验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ABA与保卫细胞的受体结合后,促进了保卫细胞的K+外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保卫细胞进一步______(填“吸水”或“失水”)使细胞收缩,气孔关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