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政治期中测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经历了高潮与低谷、发展与曲折,但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这是因为(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B.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永无止境的C.社会主义的发展一帆风顺 D.全人类都在追求实现社会主义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出现了以下哪些现象。( )①城市的出现 ②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明朝时期,民间流传一首歌谣,歌词为:“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民谣是一定时期历史的真实反映。造成民谣中反映的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残酷的地租剥削C.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D.封建土地所有制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试图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以改变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和劳动群众的悲惨境地。在他看来,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但是,圣西门最终失败了。圣西门失败的原因有( )①他始终站在资本家立场上来设想未来社会 ②他未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规律③他没有迫切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愿望 ④他不知道依靠无产阶级的斗争去实现理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八大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①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④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7.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解决……”据此,我国近代社会基本国情决定了( )A.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阶级矛盾重要性次于民族矛盾C.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 D.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8.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关于共同富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B.建设高福利国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C.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D.共同富裕会随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自发实现9.习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B.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C.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D.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0.从“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从粮票、布票承载一个家庭的苦辣酸甜,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琳琅满目的展品,人们的生活日益美好说明( )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③我国已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④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这一“已变”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点。与此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针对“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①顺应“已变”,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②顺应“已变”,把改革作为新时期的中心工作③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立足“未变”,努力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下列解读我国改革开放的诗句正确的有(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我国进入新时代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实践创新的先导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改革使我国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②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课题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成果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判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以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 )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②决胜总体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胸怀“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下列关于“四个伟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③伟大事业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只要进行伟大斗争就能实现伟大梦想A.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济中的典型形式。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形式。基于人身占有和隶属关系的无偿劳役,是奴隶主的主要剥削手段,奴隶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奴隶主进行耕种,同时全年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还要为奴隶主服劳役,生活苦不堪言。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分析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在生产关系上有哪些变化。(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5月1日,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被关闭,由银行业监管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自3月以来,以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所引发的银行危机不断发酵。据《今日美国》报道,美国近190家银行面临倒闭的风险。早在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人们就经历了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而资本家宁肯将牛奶倒进河里都不分给饥寒交加的居民。在时隔90年后,这一幕再次出现在美国。类似的一幕也在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上演,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愈发激烈。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要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及其爆发的根本原因。(13分)18.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35.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36.5亿元人民币。数据持续增长,彰显了中国市场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成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果说,当年的改革是“增量改革”,绝大多数人都能从中受益;那么,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更多是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改革开放带来澎湃动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我们责无旁贷、重任在肩!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12分)19.◆继往开来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18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