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月亮什么样》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月亮什么样》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月亮什么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围绕“月亮什么样”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以及月亮在夜空中的位置变化。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月亮,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具体内容包括:
1.《月亮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变化,认识月亮的不同形状,如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
2.《月亮的颜色》:让学生观察月亮的颜色,了解月亮的颜色会随着天气、时间等因素而变化。
3.《月亮的大小》:通过比较月亮和其他物体的大小,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相对大小。
4.《月亮的位置》:观察月亮在夜空中的位置变化,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
二、整体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月亮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结合2022新课标要求,强调跨学科融合,将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认识月亮的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
(2)了解月亮在夜空中的位置变化和变化规律。
(3)初步了解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对地球有重要影响。
2.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月亮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
(1)能够用多种方法观察月亮,如用肉眼观察、用望远镜观察等。
(2)能够记录和描述月亮的形状、颜色、大小和位置变化。
(3)能够与同学合作进行观察和实验活动。
4.态度责任
(1)对月亮和宇宙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科学态度。
(3)了解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月亮的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
2.了解月亮在夜空中的位置变化和变化规律。
五、教学难点
1.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规律。
2.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月亮的特征和变化。
六、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月亮之旅”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用肉眼、望远镜等工具观察月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如用球和灯模拟月亮的形状变化等,帮助学生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月亮和宇宙。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月亮的图片、视频等。
(2)望远镜、球、灯等实验器材。
(3)月亮观察记录表。
2.学生准备
(1)彩色铅笔、画纸。
(2)课外观察月亮的工具,如望远镜等(有条件的学生准备)。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视频或音乐,如《月亮之上》等,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月亮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月亮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月亮的印象,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认识月亮的形状
(1)观察月亮: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时间月亮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月亮的不同形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3)教师讲解: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月亮的不同形状,如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系统地认识月亮的不同形状,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4)模拟实验:教师用球和灯模拟月亮的形状变化,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认识月亮的颜色
(1)观察月亮: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天气、不同时间月亮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月亮的颜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月亮的不同颜色,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月亮颜色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3)教师讲解: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月亮的颜色会随着天气、时间等因素而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月亮颜色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4.认识月亮的大小
(1)观察比较: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亮和其他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比较月亮和其他物体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月亮的相对大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月亮大小的感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3)教师讲解: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月亮的实际大小以及在夜空中看起来大小不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实际大小和视觉大小的区别,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5.认识月亮的位置
(1)观察月亮:教师组织学生在晚上观察月亮在夜空中的位置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月亮的位置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记录位置:学生用画图或文字的方式记录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和科学态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月亮位置变化有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4)教师讲解:教师结合学生的观察记录,讲解月亮的运动规律以及在夜空中位置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6.拓展延伸
(1)科学故事:教师讲述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历程,如嫦娥奔月的传说、人类登月等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精神。
(2)创意绘画:组织学生用彩色铅笔或画纸画出自己心中的月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美术相结合。
(3)课外观察: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形状、颜色、大小和位置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科学态度,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