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政治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今年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遗址公园里有一个数智体验馆,可以通过5G+8K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了解新时器时代良渚先民的生活。游客体验的场景可能有( )
①磨制骨针②学刻甲骨文③制作陶器④制作金属工具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 从生产关系看,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直接原因是( )
A. 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C.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D. 等级森严的君主专制制度
3.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 工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D. 生产结构严重失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4.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
①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②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
③无产阶级政党建立④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社会性质不同,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任务也会有所差异。下列能正确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内部三者关系的是( )
A. 半殖民地——民族矛盾——推翻地主统治——争取人民解放
B. 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C. 半封建——民族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D. 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6. 某校高一同学,在探究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课题时,搜集到以下图片,下列图片与解说对应正确的是( )
①图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图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
③图三——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图四——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7. 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 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 适应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C. 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 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状况
8.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历经曲折但仍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大量财富。以下对这些财富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制度确立——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②物质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理论准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
④宝贵经验——总结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9. 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事件是(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这说明( )
①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改革的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④实行改革是人民群众的选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我国的改革开放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条脉络,下列关于对外开放进程排序符合事实的是( )
①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②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③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⑤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 ①→②→③→④ B. ①→⑤→④→③ C. ③→①→②→④ D. ③→⑤→①→②
1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推动化解主要矛盾,是新时代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
A. 全面推动改革开放 B. 大力发展生产力
C.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D. 走共同富裕之路
1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A. 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 是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的依据和遵循
C.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D.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14. “厉害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唱响新时代,生活更精彩”……人们通过感悟“新时代”,寄托美好祝福。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5. 浙江省高质高效推进“浙江味”第二批主题教育。各地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难题,推进主题教育不断深入群众、见行见效。这体现了中国梦的_________本质。( )
A. 国家富强 B. 民族振兴 C. 人民幸福 D. 天下大同
16. 从1932年刘长春“单刀赴会”洛杉矶的“一个人的奥运”,到今天,巴黎夏季奥运会我们不仅派出了405名运动员,还创造了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中国人民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这说明中国梦( )
A. 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 B. 是中国人民奉献世界的梦
C. 是每个中国人梦想的总和 D. 就是要建设体育强国的梦
17.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青年需要勇挑重担,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的各项任务中。为此,青年人要( )
①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推动强国建设
②做到增强忧患意识,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③要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立足梦想实现人生华章
④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体系科学完整,是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典范。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
A. 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D.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9. 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
A. 雇佣工人对资本家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 资本家在商品市场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
C. 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D. 工人毫无人身自由,在资本家强制下劳动
20. 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的这一观点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仅仅停留在个人的想象中
②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③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④未能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运行的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1.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从材料中可知(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B.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C.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前途相同
D.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2. 李华同学在学习“改革开放的意义”时,造句续写了以下内容:你要写改革开放,就不能只写改革开放。你要写农村的田野如何从荒芜到丰收;你要写浦东的那片芦苇荡如何变成了高楼林立的金融中心;你要写中国共产党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如何劈波斩浪、愈发坚韧。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改革开放( )
①使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②基本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④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 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研究,同学们展示了两则材料。
资料卡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责不敖贱”“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资料卡二
对于二者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的价值支撑
②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 某班学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开展探究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一位同学绘制出了如右思维导图,请你写出①②对应的文字内容。( )
A. 社会建设和制度建设 B. 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
C.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D. 组织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25.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下列分析与守正创新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全面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守正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守正
③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创新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非选择题部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3分)
26. 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集理论、运动、制度和理想于一身的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某班同学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议题,探究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请你参与。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标志性事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①
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其中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1)请你在上述表格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材料中提到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重大发现,是指什么?请简要说明这两大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所产生的影响。
27.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民族复兴前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历史的长镜头,记录奋进征程。
材料一:
镜头一 1935年1月,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召开,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镜头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上空的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
材料二: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经过十年发展,到1966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并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判断镜头一、镜头二中反映是我国什么历史时期的情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分析上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科学擘画与战略部署。某班研究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搜集到以下素材。
【思想引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改革开放的推进与思想理论的发展成熟相伴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中不断取得新进展。
【制度建设】
材料二: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的实际成效,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
【实践赋能】
材料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环境之复杂前所未有,肩负的改革发展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如何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迎难而上、接续奋斗,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更加艰深的考题。
【民生为基】
材料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浙江嵊州以“村越”作为主线,串起了越剧文化惠民、复活古戏台、百戏百校越乡行等八大越剧文化系列活动,“村越”作为由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衍生的新业态,在推动城市文旅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新的飞跃。
(2)有人认为,只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3)结合材料三,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为关键词,运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知识,对于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写出你的感想。
(要求:①围绕关键词,观点明确,逻辑清晰: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4)分析材料四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些基本方略。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政治试题
1.
【答案】C
2.
【答案】A
3.
【答案】D
4.
【答案】B
5.
【答案】D
6.
【答案】B
7.
【答案】D
8.
【答案】D
9.
10.
【答案】C
11.
【答案】B
12.
【答案】B
13.
【答案】B
14.
【答案】D
15.
【答案】C
16.
【答案】A
17.
【答案】B
18.
【答案】D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9.
【答案】C
20
【答案】D
21.
【答案】D
22.
【答案】B
23.
【答案】A
24.
【答案】C
25.
【答案】C
非选择题部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3分)
26.
【答案】(1)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影响: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7.
【答案】(1)镜头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镜头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2)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②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④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28.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此观点有一定合理性。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道路、理论、文化地位各1分,共3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③所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示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面对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党要勇于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伟大革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4)浙江嵊州以“村越”为主线,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城市文旅融合,体现了坚持新发展理念;嵊州“村越”坚持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开展“村越”活动,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