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2024七上·和平期末)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生石花在阳光下生长B.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真菌C.岩洞里的钟乳石慢慢长大D.青蛙入冬后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2.(2024七上·和平期末)下列是生物圈中的一些常见的生物,其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A.月季和蜜蜂 B.蝗虫和玉米C.水稻和小麦 D.流感病毒和香菇3.(2024七上·和平期末)我国人脸识别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控制人脸部特征的遗传信息主要来自于细胞中的( )A.线粒体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4.(2024七上·和平期末)“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5.(2024七上·和平期末)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空间站的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的天宫课堂,当有学生问在太空中能看到几种地球颜色?蔡旭哲老师作了回答说,当有太阳照射的时候,能看到白色、蓝色、黄绿相间的颜色,那么黄绿相间颜色的部分属于生物圈的( )A.岩石圈 B.大气圈C.水圈 D.大气圈和岩石圈6.(2024七上·和平期末)为改善番茄果皮细胞显微观察效果,下列提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A.有气泡——盖盖玻片时应规范B.果皮有重叠——材料应完全展平C.取材过厚——应重新取材D.视野过暗——改用小光圈7.(2024七上·和平期末)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基础都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8.(2024七上·和平期末)小新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解读正确的是( )A.结构①是细胞壁B.结构②是液泡C.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D.细胞的生活只需要水和营养物质即可9.(2024七上·和平期末)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的范围 B.主要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C.制订合理和科学的调查方案 D.归类和整理调查记录结果10.(2024七上·和平期末)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 D.生物圈11.(2024七上·和平期末)沙漠中某些植物叶特化成刺,影响叶片形态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土壤12.(2024七上·和平期末)张小明喜欢喝果汁,经常用榨汁机榨果汁,请问果汁来自水果的A.细胞质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13.(2024七上·和平期末)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常见于腐败的植物及果子周围,其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数量变化的规律是( )A.n→n→n B.n→2n→n C.n→2n→4n D.2n→n→2n14.(2024七上·和平期末)小敏取宝圣湖水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生物,此方法属于( )A.比较法 B.观察法 C.分析法 D.调查法15.(2024七上·和平期末)买回家的水果的皮损坏后,水果很快会腐烂,由此可以推断水果皮所属的组织及作用是( )A.保护组织;保护 B.上皮组织;保护C.输导组织;保护 D.薄壁组织;营养16.(2024七上·和平期末)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大约含有30个细菌,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吃43000个细菌,由此可见草履虫可以在哪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A.疾病防治 B.鱼类养殖 C.污水净化 D.食品发酵17.(2024七上·和平期末)桫椤喜欢阴湿环境,植株高大且有根、茎、叶等器官,没有花、果实和种子,据此判断桫椤属于(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种子植物18.(2024七上·和平期末)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B.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C.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19.(2024七上·和平期末)小红在参加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利用相关材料制作黄瓜叶肉细胞模型,若模拟此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最合理的材料是( )A.绿色太阳能电池板 B.褐色橡皮泥C.装满水的透明塑料袋 D.透明玻璃板20.(2024七上·和平期末)米粉是我市的地道美食。米粉的主要成分来源于水稻种子的(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子叶21.(2024七上·和平期末)下列古诗词中描写裸子植物的是( )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22.(2024七上·和平期末)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具有(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23.(2024七上·和平期末)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果回答“你说的不错,但我知道,任何一个果实都曾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变成果实”。下列有关花和果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完成传粉后就能结出果实B.能结出果实的花都有雌蕊和雄蕊C.花和果实都属于器官D.果实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24.(2024七上·和平期末)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下列物质属于无机物的一组是( )A.糖类、水、脂类 B.水、氧气、无机盐C.脂类、蛋白质、糖类 D.蛋白质、核酸、脂类25.(2024七上·和平期末)下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和乙是目镜,丙和丁是物镜,若要放大倍数最大,应选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26.(2024七上·和平期末)为验证新鲜蔬菜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小明在甲袋内装入新鲜蔬菜,乙袋中不放任何材料,接着密封两袋袋口,放黑暗处24h后取出,分别将两袋内的气体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如图,实验结果说明植物呼吸产生(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有机物 D.淀粉27.(2024七上·和平期末)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活动与观察现象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反光镜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通常观察不到细胞膜D.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物像在视野左方,应向右方移动玻片28.(2024七上·和平期末)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关于水的吸收、运输和散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尖伸长区根毛吸收,再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各处B.植物吸收的水分,小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C.叶片表皮上的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仅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而且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29.(2024七上·和平期末)劳动是知识源泉,很多生活生产经验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轻重量C.合理密植是利用了光合作用原理,能提高农作物产量D.人工授粉可以弥补传粉不足的问题,可以提高作物结果率30.(2024七上·和平期末)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引起地球温室效应B.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C.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源31.(2024七上·和平期末)“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图一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二为兔的结构层次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结构①是 ,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2)萝卜细胞除具有图一中结构①②③外,最外层还具有 ,该结构的功能是 。萝卜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它的能量转换器有 (填结构名称)。(3)图二中a和b表示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a表示细胞的 过程,细胞经过b过程形成了C中不同的 。(4)白菜没有图二中的结构层次E 。兔的个体是由多种不同的E构成的,其中肺属于 系统。(5)小白兔以萝卜和菜等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 ,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 气体等物质。32.(2024七上·和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资料一 2022年11月5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资料二 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资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1)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微生物属于 。除资料二中提到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 ”。鹭鸟和鱼都以虾为食物,那鹭鸟与鱼的关系是 ,鹭鸟获取的能量最终来自 。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由资料三可知,人类应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的这种能力 (填“较强”或“较弱”),这与其内的生物种类 (填“较多”或“较少”)有关。33.(2024七上·和平期末)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等我国多家科研团队于2021年在我国天津种植出了海水稻,并获得了大丰收,其亩产量达到756.48公斤,超过普通水稻的全国平均亩产水平。实现“亿亩荒滩变农田”,请分析回答:(注:[ ]填写字母,横线上填写文字)。(1)图一是水稻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在水稻种子萌发时,主要由图中[ ] 提供营养物质,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中的[f] 。其中c、d、e、f组成 ,是新植物的幼体。(2)为了检测水稻种子发芽情况,挑选400粒饱满、大小相近的水稻种子,将4个玻璃瓶放倒,在每个玻璃瓶下放两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方放100粒水稻种子,分四组进行如图二处理:①过一段时间后,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瓶。②对比b、c瓶,可以研究 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本对照实验组中[ ]瓶是对照组。③实验中每瓶选择10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几粒种子的原因是 。(3)为验证“海水稻的亩产量超过普通水稻的全国平均亩产水平”,在设计实验时,我们如何提出问题: ?34.(2024七上·和平期末)宜昌“口袋公园”的打造让居民在家门口也有了“诗和远方”。小莉一家到小区的口袋公园游玩,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生命现象。(1)上图是小莉绘制的口袋公园部分区域示意图,该图所示还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之一是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 。(2)园内有很多植物、昆虫、蚯蚓和小型鸟类等生物,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绿化区有很多植物是移栽的,移栽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多选)。A.去掉植物部分枝叶B.傍晚阳光弱时移栽C.需带土移栽D.移栽后大量施肥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 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3)植物在开花结果时期,茎和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 作用;该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CO2),她查询了相关资料,知道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四种不同转移途径(下图),该图 (填序号)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4)工人师傅常给绿化区清除杂草、有的刚移栽的树木挂有“吊瓶”,这样做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选择其中之一作答)。口袋公园的野造,是政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采取的有力举措,作为个人,你有哪些“低碳”行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A.生石花在阳光下生长,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特性,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B.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真菌,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C.岩洞里的钟乳石慢慢长大,钟乳石是由水中的矿物质沉积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不属于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D.青蛙入冬后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体现了生物的冬眠特性,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小狗长成大狗等。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2.【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解析】【解答】A.月季是生产者,因为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蜜蜂是消费者,因为它们以花蜜和花粉为食,A错误。B.玉米是生产者,但蝗虫是消费者,因为它们以植物为食,B错误。C.水稻和小麦都是植物,属于生产者,C正确。D.流感病毒寄生生活,通常归类为消费者;香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故选C。【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循环的起点。消费者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而分解者则是将动植物遗体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如细菌和真菌。3.【答案】D【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解析】【解答】A.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负责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虽然线粒体也含有少量的DNA,但这些DNA主要与线粒体自身的功能相关,而不是控制人体的外部特征。不符题意。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环境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但不储存遗传信息。不符题意。C.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外的胶状物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但遗传信息主要不储存在细胞质中。不符题意。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DNA上的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包括人的脸部特征。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4.【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解析】【解答】A.稻虾田中不仅有水稻和小龙虾,还有水、土壤、空气等非生物环境,以及各种微生物、昆虫、青蛙等生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B.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残体,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C错误。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D正确。故选C。【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而生物富集是指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级积累的现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5.【答案】A【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在太空中观察地球时,不同颜色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不同部分:白色通常代表大气中的云层,蓝色代表海洋,而黄绿相间则代表陆地上的植被和裸露的岩石。因此,黄绿相间颜色的部分属于生物圈的岩石圈,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圈的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活着能够飞翔的鸟类和昆虫,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②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6.【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解析】【解答】 A、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不符合题意;B、将番茄果皮细胞浸入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防止果皮有重叠,影响观察,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如果取材过厚,重新取材,不符合题意;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视野过暗,应该改用大光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7.【答案】A【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解析】【解答】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见,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基础都是细胞。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①细胞: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8.【答案】C【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解析】【解答】A.细胞壁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起到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壁,如动物细胞就没有细胞壁。结构①是细胞膜,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错误。B.结构②是细胞核,有遗传物质,含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B错误。C.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C正确。D.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植物细胞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动物细胞主要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质是缓缓流动的,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9.【答案】B【知识点】调查法【解析】【解答】A、使用调查法进行研究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的范围。A不符合题意;B、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时,要如实记录看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和厌恶而有选择性地记录生物。B符合题意;C、使用调查法进行研究时,要制订合理和科学的调查方案。 C不符合题意;D、使用调查法进行研究时,对调查记录结果要进行归类和整理。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如人口普查属于全面调查;选取某学校或某区域内学生作为“样本”,调查学生的近视率属于抽样调查。2、调查法的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2)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3)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4)实施调查。(5)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6)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全班同学在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调查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10.【答案】D【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解析】【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D【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1.【答案】A【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解析】【解答】沙漠区别于其他环境的特点是缺水,沙漠中某些植物叶特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12.【答案】D【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解析】【解答】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13.【答案】B【知识点】细胞分裂【解析】【解答】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的DNA会进行复制,使得DNA数量从n增加到2n。随后,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核内的DNA会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每个子细胞的DNA数量恢复到n。因此,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数量的变化规律是n→2n→n。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14.【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解答】A、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不同对象或条件下的结果来得出结论的方法,通常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或条件下的差异。小敏的活动并不涉及比较不同样本或条件,因此,这不是比较法。B、观察法:观察法是直接或通过工具观察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以获取信息的方法。小敏取宝圣湖水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生物,这一过程正是通过显微镜这一工具来观察自然现象,符合观察法的定义。C、分析法:分析法通常涉及对数据或信息的深入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规律或模式。小敏的活动主要是观察,没有涉及数据分析,因此,这不是分析法。D、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方法。小敏的活动虽然涉及观察,但并没有涉及问卷、访谈等调查手段,因此,这不是调查法。综上所述,小敏取宝圣湖水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生物,此方法属于观察法。故选B。【分析】小敏取宝圣湖水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生物,这一过程涉及到了直接观察和使用工具(显微镜)来获取信息,这与科学探究中的观察法最为吻合。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或使用工具观察来获取信息,而不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或数据分析。15.【答案】A【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解析】【解答】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买回家的水果的皮损坏后,水果很快会腐烂,由此可以推断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16.【答案】C【知识点】单细胞生物【解析】【解答】根据题目信息,一只草履虫每小时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含有30个细菌,这意味着每小时草履虫能吞吃1800个细菌。一天24小时,草履虫能吞吃大约43200个细菌。这一数据表明草履虫在水体中具有显著的细菌清除能力。细菌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细菌,它们不仅影响水质,还可能传播疾病。因此,草履虫通过大量吞食细菌,对水体的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故选C。【分析】草履虫作为单细胞生物,其主要食物来源是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通过形成食物泡来消化这些食物,这一过程不仅满足了草履虫自身的营养需求,同时也对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了调控。因此,草履虫在水体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对水体中细菌数量的控制。17.【答案】A【知识点】蕨类植物【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桫椤具有根、茎、叶等器官,但没有花、果实和种子,且喜欢阴湿环境。这些特征与蕨类植物的定义相吻合。蕨类植物是一类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没有种子,且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A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孢子植物 藻 类 植 物(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苔 藓 植 物(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蕨 类 植 物(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种子植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18.【答案】C【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解析】【解答】植物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不同,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组合成植物体。因此,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19.【答案】A【知识点】制作细胞模型【解析】【解答】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看到绿色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制作植物细胞模型,适合模拟叶绿体的是绿色太阳能电池板。而褐色橡皮泥适合模拟线粒体,装满水的透明塑料袋适合模拟液泡,透明玻璃板适合模拟细胞膜,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20.【答案】C【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解析】【解答】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结构包含:种皮、胚、胚乳,内富含淀粉的结构是胚乳,因此米粉主要来自于胚乳。故答案为:C。【分析】对于种子来说,粉类一般来自于胚乳,油类一般来自于子叶。21.【答案】D【知识点】裸子植物【解析】【解答】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中的梅花属于被子植物,其种子被果皮包裹,形成果实,A错误。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莲和荷花都属于被子植物,种子被果皮包裹,形成果实,B错误。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桃花属于被子植物,其种子被果皮包裹,形成果实,C错误。D.“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中的松树属于裸子植物,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D正确。故选D。【分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裹。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则被果皮包裹,形成真正的果实。在古诗词中,通过描述植物的特征,可以判断其是否属于裸子植物。22.【答案】B【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解析】【解答】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是因为它们具有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形成其他组织。在根尖中,分生组织主要位于根冠下方的分生区;在芽尖中,分生组织主要位于芽的生长点。因此,根尖和芽尖的分裂能力主要来源于分生区。故选B。【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3.【答案】C【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解答】解:A、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才能结果实,不符合题意。B、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能结出果实的花都有雌蕊,不符合题意。C.、花和果实都属于器官,是生殖器官,符合题意。D、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以花中雌蕊、雄蕊的有无来分(1)两性花:一朵花中雌蕊和雄蕊都具有的花,如牡丹、桔梗。(2)单性花:仅有雄蕊或雌蕊的花,只有雄蕊的称雄花,只有雌蕊的称雌花。(3)无性花: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均退化或发育不全的花,如八仙花序周围的花。2、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细胞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24.【答案】B【知识点】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解析】【解答】A.糖类和脂类属于有机物,水属于无机物,A不符合题意。B.水、氧气以及无机盐属于无机物,B符合题意。C.脂类、蛋白质以及糖类属于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D.蛋白质、核酸以及脂类属于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25.【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越短放大的倍数越大;丙、丁有螺纹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大。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也就是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短目镜乙和长物镜丙,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26.【答案】A【知识点】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解析】【解答】实验中,甲袋内装有新鲜蔬菜,乙袋中不放任何材料。将两袋密封后置于黑暗处24小时,以确保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24小时后,将两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由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会释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如果甲袋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内的石灰水没有变化,这说明甲袋内的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根据实验结果,甲袋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内的石灰水没有变化,这表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因此,实验结果说明植物呼吸产生的是二氧化碳。A正确。故选A。【分析】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会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设计中,通过对比装有新鲜蔬菜的甲袋与不放任何材料的乙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袋内气体对澄清石灰水的影响,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因此,石灰水的变化可以作为检测二氧化碳存在的指标。27.【答案】C【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解析】【解答】A.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反光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不符合题意。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不符合题意。C.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所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通常观察不到细胞膜,C符合题意。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观察装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左方,应将装片向左方移动玻片,物像才向右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28.【答案】D【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解析】【解答】A.根尖的伸长区是根部生长最活跃的区域,根毛区是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而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故A正确。B.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只有极小部分(约1%)用于光合作用,其余大部分(约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B正确。C.气孔多分布在下表皮,是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C正确。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只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不能促进吸收无机盐,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故D错误。故选D。【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29.【答案】B【知识点】传粉及其类型;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解析】【解答】A.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部位,带土坨可以减少根系的损伤,提高移栽成活率,故A正确。B.剪去部分枝叶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提高成活率,而不是为了减轻重量。故B错误。C.合理密植是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故C正确。D.植物传粉以后才能受精结出果实,人工授粉可以弥补传粉不足的问题,达到增产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B。【分析】(1)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30.【答案】A【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所以,绿色植物不会引起温室效应,A说法错误。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B说法正确。C、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C说法正确。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能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且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蓄洪抗旱、减少噪音等,同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即保持碳—平衡。31.【答案】(1)细胞膜(2)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3)分裂;组织(4)系统;呼吸(5)有机物;二氧化碳【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解析】【解答】(1)图一中①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2)萝卜细胞属于植物细胞,除具有图一中的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外,最外层还具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细胞。萝卜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它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3)图中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叫做细胞的分裂,图中b的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4)白菜属于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兔的个体是由多种不同的E构成的,其中肺属于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5)小白兔以萝卜和菜等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有机物,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呼吸作用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物质。【分析】图一中: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图二中: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F个体、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人体或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1)图一中①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2)萝卜细胞属于植物细胞,除具有图一中的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外,最外层还具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细胞。萝卜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它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3)图中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叫做细胞的分裂,图中b的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4)白菜属于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兔的个体是由多种不同的E构成的,其中肺属于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5)小白兔以萝卜和菜等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有机物,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呼吸作用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物质。32.【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地球之肾;竞争和捕食;太阳能;能量(3)自动调节;较弱;较少【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产出有机物,因此它们属于生产者。微生物则主要负责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等,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所以微生物属于分解者。除了生产者和分解者外,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故填: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湿地生态系统因其强大的净化水质和储存水分的能力而被称为“地球之肾”。在资料二中提到的食物关系中,鹭鸟和鱼都以虾为食物,这构成了食物链的一部分。同时,鹭鸟和鱼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需要争夺虾这一食物资源。鹭鸟获取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这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故填:地球之肾;竞争和捕食;太阳能;能量。(3)由资料三可知,人类应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这是因为每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崩溃。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这主要是因为红树林内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对简单,因此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都较弱。故填:自动调节;较弱;较少。【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腐蚀性动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33.【答案】(1)b胚乳;胚根;胚(2)b;适宜的温度;b;避免偶然性(3)海水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吗?【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解答】(1)水稻的子叶只有1片,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b胚乳中,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中的f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其中c子叶、d胚芽,e胚轴,f胚根组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2)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过一段时间后,种子能萌发的是b瓶,因为b瓶的环境条件适宜种子萌发,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②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对比b、c瓶,变量是适宜的温度,其中b为对照组,可以研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③如果只用几粒种子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0粒种子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3)科学探究时,首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就是指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为验证“海水稻的亩产量超过普通水稻的全国平均亩产水平”,在设计实验时,我们提出问题:海水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吗?【分析】图一中:a果皮和种皮,c子叶、d胚芽,e胚轴,f胚根、b胚乳。(1)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或胚乳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1)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b胚乳中,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中的f胚根,发育成根。其中c子叶、d胚芽,e胚轴,f胚根组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2)①种子萌发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种子能萌发的是b瓶,因为b瓶的环境条件适宜种子萌发,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②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对比b、c瓶,变量是适宜的温度,其中b为对照组,可以研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③如果只用几粒种子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0粒种子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3)提出问题就是指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为验证“海水稻的亩产量超过普通水稻的全国平均亩产水平”,在设计实验时,我们提出问题:海水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吗?34.【答案】(1)太阳能(2)植物→昆虫→小型鸟类;ABC;导管(3)光合;②(4)清除绿植和杂草之间的竞争;为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乘坐公共交通;节约用水用电等【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是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小莉绘制的口袋公园部分区域示意图中,还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太阳能、光、光能)。(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园内有很多植物、昆虫、蚯蚓和小型鸟类等生物”,可写出如下食物链:植物→昆虫→小型鸟类。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去掉植物的部分枝条和叶片——降低蒸腾作用;在傍晚或阴天阳光弱时移栽——降低蒸腾作用。而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故选 ABC。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3)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可见,植物在开花结果期,茎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CO2(二氧化碳)。可见,题图②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图①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释放二氧化碳;图③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放出二氧化碳;图④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二氧化碳。(4)除草是为了减少杂草与绿化区的树木之间的竞争,同时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给移栽的植物打“吊瓶”,输入的液体中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作为个人,出门乘公交,不开私家车,节约用水、用电都属于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等;太阳能是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小莉绘制的口袋公园部分区域示意图中,还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太阳能、光、光能)。(2)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根据“园内有很多植物、昆虫、蚯蚓和小型鸟类等生物”,可写出如下食物链:植物→昆虫→小型鸟类。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去掉植物的部分枝条和叶片——降低蒸腾作用;在傍晚或阴天阳光弱时移栽——降低蒸腾作用。而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故选 ABC。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3)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可见,植物在开花结果期,茎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CO2(二氧化碳)。可见,题图②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图①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释放二氧化碳;图③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放出二氧化碳;图④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二氧化碳。(4)除草是为了减少杂草与绿化区的树木之间的竞争,同时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给移栽的植物打“吊瓶”,输入的液体中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作为个人,出门乘公交,不开私家车,节约用水、用电都属于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1 / 1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2024七上·和平期末)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生石花在阳光下生长B.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真菌C.岩洞里的钟乳石慢慢长大D.青蛙入冬后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A.生石花在阳光下生长,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特性,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B.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真菌,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C.岩洞里的钟乳石慢慢长大,钟乳石是由水中的矿物质沉积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不属于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D.青蛙入冬后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体现了生物的冬眠特性,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小狗长成大狗等。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2.(2024七上·和平期末)下列是生物圈中的一些常见的生物,其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A.月季和蜜蜂 B.蝗虫和玉米C.水稻和小麦 D.流感病毒和香菇【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解析】【解答】A.月季是生产者,因为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蜜蜂是消费者,因为它们以花蜜和花粉为食,A错误。B.玉米是生产者,但蝗虫是消费者,因为它们以植物为食,B错误。C.水稻和小麦都是植物,属于生产者,C正确。D.流感病毒寄生生活,通常归类为消费者;香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故选C。【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循环的起点。消费者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而分解者则是将动植物遗体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如细菌和真菌。3.(2024七上·和平期末)我国人脸识别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控制人脸部特征的遗传信息主要来自于细胞中的( )A.线粒体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答案】D【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解析】【解答】A.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负责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虽然线粒体也含有少量的DNA,但这些DNA主要与线粒体自身的功能相关,而不是控制人体的外部特征。不符题意。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环境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但不储存遗传信息。不符题意。C.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外的胶状物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但遗传信息主要不储存在细胞质中。不符题意。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DNA上的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包括人的脸部特征。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4.(2024七上·和平期末)“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解析】【解答】A.稻虾田中不仅有水稻和小龙虾,还有水、土壤、空气等非生物环境,以及各种微生物、昆虫、青蛙等生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B.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残体,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C错误。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D正确。故选C。【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而生物富集是指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级积累的现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5.(2024七上·和平期末)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空间站的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的天宫课堂,当有学生问在太空中能看到几种地球颜色?蔡旭哲老师作了回答说,当有太阳照射的时候,能看到白色、蓝色、黄绿相间的颜色,那么黄绿相间颜色的部分属于生物圈的( )A.岩石圈 B.大气圈C.水圈 D.大气圈和岩石圈【答案】A【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在太空中观察地球时,不同颜色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不同部分:白色通常代表大气中的云层,蓝色代表海洋,而黄绿相间则代表陆地上的植被和裸露的岩石。因此,黄绿相间颜色的部分属于生物圈的岩石圈,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圈的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活着能够飞翔的鸟类和昆虫,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②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6.(2024七上·和平期末)为改善番茄果皮细胞显微观察效果,下列提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A.有气泡——盖盖玻片时应规范B.果皮有重叠——材料应完全展平C.取材过厚——应重新取材D.视野过暗——改用小光圈【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解析】【解答】 A、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不符合题意;B、将番茄果皮细胞浸入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防止果皮有重叠,影响观察,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如果取材过厚,重新取材,不符合题意;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视野过暗,应该改用大光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7.(2024七上·和平期末)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基础都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答案】A【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解析】【解答】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见,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基础都是细胞。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①细胞: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8.(2024七上·和平期末)小新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解读正确的是( )A.结构①是细胞壁B.结构②是液泡C.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D.细胞的生活只需要水和营养物质即可【答案】C【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解析】【解答】A.细胞壁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起到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壁,如动物细胞就没有细胞壁。结构①是细胞膜,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错误。B.结构②是细胞核,有遗传物质,含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B错误。C.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C正确。D.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植物细胞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动物细胞主要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质是缓缓流动的,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9.(2024七上·和平期末)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的范围 B.主要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C.制订合理和科学的调查方案 D.归类和整理调查记录结果【答案】B【知识点】调查法【解析】【解答】A、使用调查法进行研究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的范围。A不符合题意;B、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时,要如实记录看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和厌恶而有选择性地记录生物。B符合题意;C、使用调查法进行研究时,要制订合理和科学的调查方案。 C不符合题意;D、使用调查法进行研究时,对调查记录结果要进行归类和整理。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如人口普查属于全面调查;选取某学校或某区域内学生作为“样本”,调查学生的近视率属于抽样调查。2、调查法的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2)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3)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4)实施调查。(5)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6)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全班同学在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调查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10.(2024七上·和平期末)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 D.生物圈【答案】D【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解析】【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D【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1.(2024七上·和平期末)沙漠中某些植物叶特化成刺,影响叶片形态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土壤【答案】A【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解析】【解答】沙漠区别于其他环境的特点是缺水,沙漠中某些植物叶特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12.(2024七上·和平期末)张小明喜欢喝果汁,经常用榨汁机榨果汁,请问果汁来自水果的A.细胞质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答案】D【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解析】【解答】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13.(2024七上·和平期末)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常见于腐败的植物及果子周围,其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数量变化的规律是( )A.n→n→n B.n→2n→n C.n→2n→4n D.2n→n→2n【答案】B【知识点】细胞分裂【解析】【解答】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的DNA会进行复制,使得DNA数量从n增加到2n。随后,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核内的DNA会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每个子细胞的DNA数量恢复到n。因此,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数量的变化规律是n→2n→n。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14.(2024七上·和平期末)小敏取宝圣湖水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生物,此方法属于( )A.比较法 B.观察法 C.分析法 D.调查法【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解答】A、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不同对象或条件下的结果来得出结论的方法,通常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或条件下的差异。小敏的活动并不涉及比较不同样本或条件,因此,这不是比较法。B、观察法:观察法是直接或通过工具观察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以获取信息的方法。小敏取宝圣湖水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生物,这一过程正是通过显微镜这一工具来观察自然现象,符合观察法的定义。C、分析法:分析法通常涉及对数据或信息的深入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规律或模式。小敏的活动主要是观察,没有涉及数据分析,因此,这不是分析法。D、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方法。小敏的活动虽然涉及观察,但并没有涉及问卷、访谈等调查手段,因此,这不是调查法。综上所述,小敏取宝圣湖水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生物,此方法属于观察法。故选B。【分析】小敏取宝圣湖水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生物,这一过程涉及到了直接观察和使用工具(显微镜)来获取信息,这与科学探究中的观察法最为吻合。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或使用工具观察来获取信息,而不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或数据分析。15.(2024七上·和平期末)买回家的水果的皮损坏后,水果很快会腐烂,由此可以推断水果皮所属的组织及作用是( )A.保护组织;保护 B.上皮组织;保护C.输导组织;保护 D.薄壁组织;营养【答案】A【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解析】【解答】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买回家的水果的皮损坏后,水果很快会腐烂,由此可以推断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16.(2024七上·和平期末)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大约含有30个细菌,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吃43000个细菌,由此可见草履虫可以在哪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A.疾病防治 B.鱼类养殖 C.污水净化 D.食品发酵【答案】C【知识点】单细胞生物【解析】【解答】根据题目信息,一只草履虫每小时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含有30个细菌,这意味着每小时草履虫能吞吃1800个细菌。一天24小时,草履虫能吞吃大约43200个细菌。这一数据表明草履虫在水体中具有显著的细菌清除能力。细菌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细菌,它们不仅影响水质,还可能传播疾病。因此,草履虫通过大量吞食细菌,对水体的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故选C。【分析】草履虫作为单细胞生物,其主要食物来源是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通过形成食物泡来消化这些食物,这一过程不仅满足了草履虫自身的营养需求,同时也对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了调控。因此,草履虫在水体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对水体中细菌数量的控制。17.(2024七上·和平期末)桫椤喜欢阴湿环境,植株高大且有根、茎、叶等器官,没有花、果实和种子,据此判断桫椤属于(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种子植物【答案】A【知识点】蕨类植物【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桫椤具有根、茎、叶等器官,但没有花、果实和种子,且喜欢阴湿环境。这些特征与蕨类植物的定义相吻合。蕨类植物是一类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没有种子,且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A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孢子植物 藻 类 植 物(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苔 藓 植 物(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蕨 类 植 物(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种子植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18.(2024七上·和平期末)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B.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C.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答案】C【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解析】【解答】植物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不同,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组合成植物体。因此,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19.(2024七上·和平期末)小红在参加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利用相关材料制作黄瓜叶肉细胞模型,若模拟此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最合理的材料是( )A.绿色太阳能电池板 B.褐色橡皮泥C.装满水的透明塑料袋 D.透明玻璃板【答案】A【知识点】制作细胞模型【解析】【解答】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看到绿色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制作植物细胞模型,适合模拟叶绿体的是绿色太阳能电池板。而褐色橡皮泥适合模拟线粒体,装满水的透明塑料袋适合模拟液泡,透明玻璃板适合模拟细胞膜,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20.(2024七上·和平期末)米粉是我市的地道美食。米粉的主要成分来源于水稻种子的(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子叶【答案】C【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解析】【解答】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结构包含:种皮、胚、胚乳,内富含淀粉的结构是胚乳,因此米粉主要来自于胚乳。故答案为:C。【分析】对于种子来说,粉类一般来自于胚乳,油类一般来自于子叶。21.(2024七上·和平期末)下列古诗词中描写裸子植物的是( )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答案】D【知识点】裸子植物【解析】【解答】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中的梅花属于被子植物,其种子被果皮包裹,形成果实,A错误。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莲和荷花都属于被子植物,种子被果皮包裹,形成果实,B错误。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桃花属于被子植物,其种子被果皮包裹,形成果实,C错误。D.“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中的松树属于裸子植物,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D正确。故选D。【分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裹。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则被果皮包裹,形成真正的果实。在古诗词中,通过描述植物的特征,可以判断其是否属于裸子植物。22.(2024七上·和平期末)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具有(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答案】B【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解析】【解答】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是因为它们具有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形成其他组织。在根尖中,分生组织主要位于根冠下方的分生区;在芽尖中,分生组织主要位于芽的生长点。因此,根尖和芽尖的分裂能力主要来源于分生区。故选B。【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3.(2024七上·和平期末)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果回答“你说的不错,但我知道,任何一个果实都曾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变成果实”。下列有关花和果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完成传粉后就能结出果实B.能结出果实的花都有雌蕊和雄蕊C.花和果实都属于器官D.果实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答案】C【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解答】解:A、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才能结果实,不符合题意。B、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能结出果实的花都有雌蕊,不符合题意。C.、花和果实都属于器官,是生殖器官,符合题意。D、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以花中雌蕊、雄蕊的有无来分(1)两性花:一朵花中雌蕊和雄蕊都具有的花,如牡丹、桔梗。(2)单性花:仅有雄蕊或雌蕊的花,只有雄蕊的称雄花,只有雌蕊的称雌花。(3)无性花: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均退化或发育不全的花,如八仙花序周围的花。2、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细胞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24.(2024七上·和平期末)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下列物质属于无机物的一组是( )A.糖类、水、脂类 B.水、氧气、无机盐C.脂类、蛋白质、糖类 D.蛋白质、核酸、脂类【答案】B【知识点】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解析】【解答】A.糖类和脂类属于有机物,水属于无机物,A不符合题意。B.水、氧气以及无机盐属于无机物,B符合题意。C.脂类、蛋白质以及糖类属于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D.蛋白质、核酸以及脂类属于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25.(2024七上·和平期末)下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和乙是目镜,丙和丁是物镜,若要放大倍数最大,应选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越短放大的倍数越大;丙、丁有螺纹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大。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也就是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短目镜乙和长物镜丙,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26.(2024七上·和平期末)为验证新鲜蔬菜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小明在甲袋内装入新鲜蔬菜,乙袋中不放任何材料,接着密封两袋袋口,放黑暗处24h后取出,分别将两袋内的气体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如图,实验结果说明植物呼吸产生(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有机物 D.淀粉【答案】A【知识点】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解析】【解答】实验中,甲袋内装有新鲜蔬菜,乙袋中不放任何材料。将两袋密封后置于黑暗处24小时,以确保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24小时后,将两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由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会释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如果甲袋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内的石灰水没有变化,这说明甲袋内的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根据实验结果,甲袋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内的石灰水没有变化,这表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因此,实验结果说明植物呼吸产生的是二氧化碳。A正确。故选A。【分析】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会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设计中,通过对比装有新鲜蔬菜的甲袋与不放任何材料的乙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袋内气体对澄清石灰水的影响,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因此,石灰水的变化可以作为检测二氧化碳存在的指标。27.(2024七上·和平期末)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活动与观察现象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反光镜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通常观察不到细胞膜D.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物像在视野左方,应向右方移动玻片【答案】C【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解析】【解答】A.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反光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不符合题意。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不符合题意。C.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所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通常观察不到细胞膜,C符合题意。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观察装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左方,应将装片向左方移动玻片,物像才向右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28.(2024七上·和平期末)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关于水的吸收、运输和散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尖伸长区根毛吸收,再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各处B.植物吸收的水分,小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C.叶片表皮上的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仅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而且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答案】D【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解析】【解答】A.根尖的伸长区是根部生长最活跃的区域,根毛区是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而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故A正确。B.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只有极小部分(约1%)用于光合作用,其余大部分(约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B正确。C.气孔多分布在下表皮,是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C正确。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只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不能促进吸收无机盐,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故D错误。故选D。【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29.(2024七上·和平期末)劳动是知识源泉,很多生活生产经验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轻重量C.合理密植是利用了光合作用原理,能提高农作物产量D.人工授粉可以弥补传粉不足的问题,可以提高作物结果率【答案】B【知识点】传粉及其类型;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解析】【解答】A.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部位,带土坨可以减少根系的损伤,提高移栽成活率,故A正确。B.剪去部分枝叶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提高成活率,而不是为了减轻重量。故B错误。C.合理密植是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故C正确。D.植物传粉以后才能受精结出果实,人工授粉可以弥补传粉不足的问题,达到增产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B。【分析】(1)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30.(2024七上·和平期末)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引起地球温室效应B.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C.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源【答案】A【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所以,绿色植物不会引起温室效应,A说法错误。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B说法正确。C、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C说法正确。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能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且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蓄洪抗旱、减少噪音等,同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即保持碳—平衡。31.(2024七上·和平期末)“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图一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二为兔的结构层次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结构①是 ,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2)萝卜细胞除具有图一中结构①②③外,最外层还具有 ,该结构的功能是 。萝卜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它的能量转换器有 (填结构名称)。(3)图二中a和b表示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a表示细胞的 过程,细胞经过b过程形成了C中不同的 。(4)白菜没有图二中的结构层次E 。兔的个体是由多种不同的E构成的,其中肺属于 系统。(5)小白兔以萝卜和菜等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 ,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 气体等物质。【答案】(1)细胞膜(2)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3)分裂;组织(4)系统;呼吸(5)有机物;二氧化碳【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解析】【解答】(1)图一中①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2)萝卜细胞属于植物细胞,除具有图一中的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外,最外层还具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细胞。萝卜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它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3)图中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叫做细胞的分裂,图中b的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4)白菜属于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兔的个体是由多种不同的E构成的,其中肺属于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5)小白兔以萝卜和菜等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有机物,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呼吸作用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物质。【分析】图一中: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图二中: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F个体、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人体或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1)图一中①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2)萝卜细胞属于植物细胞,除具有图一中的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外,最外层还具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细胞。萝卜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它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3)图中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叫做细胞的分裂,图中b的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4)白菜属于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兔的个体是由多种不同的E构成的,其中肺属于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5)小白兔以萝卜和菜等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有机物,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呼吸作用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物质。32.(2024七上·和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资料一 2022年11月5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资料二 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资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1)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微生物属于 。除资料二中提到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 ”。鹭鸟和鱼都以虾为食物,那鹭鸟与鱼的关系是 ,鹭鸟获取的能量最终来自 。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由资料三可知,人类应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的这种能力 (填“较强”或“较弱”),这与其内的生物种类 (填“较多”或“较少”)有关。【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地球之肾;竞争和捕食;太阳能;能量(3)自动调节;较弱;较少【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产出有机物,因此它们属于生产者。微生物则主要负责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等,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所以微生物属于分解者。除了生产者和分解者外,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故填: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湿地生态系统因其强大的净化水质和储存水分的能力而被称为“地球之肾”。在资料二中提到的食物关系中,鹭鸟和鱼都以虾为食物,这构成了食物链的一部分。同时,鹭鸟和鱼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需要争夺虾这一食物资源。鹭鸟获取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这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故填:地球之肾;竞争和捕食;太阳能;能量。(3)由资料三可知,人类应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这是因为每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崩溃。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这主要是因为红树林内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对简单,因此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都较弱。故填:自动调节;较弱;较少。【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腐蚀性动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33.(2024七上·和平期末)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等我国多家科研团队于2021年在我国天津种植出了海水稻,并获得了大丰收,其亩产量达到756.48公斤,超过普通水稻的全国平均亩产水平。实现“亿亩荒滩变农田”,请分析回答:(注:[ ]填写字母,横线上填写文字)。(1)图一是水稻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在水稻种子萌发时,主要由图中[ ] 提供营养物质,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中的[f] 。其中c、d、e、f组成 ,是新植物的幼体。(2)为了检测水稻种子发芽情况,挑选400粒饱满、大小相近的水稻种子,将4个玻璃瓶放倒,在每个玻璃瓶下放两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方放100粒水稻种子,分四组进行如图二处理:①过一段时间后,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瓶。②对比b、c瓶,可以研究 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本对照实验组中[ ]瓶是对照组。③实验中每瓶选择10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几粒种子的原因是 。(3)为验证“海水稻的亩产量超过普通水稻的全国平均亩产水平”,在设计实验时,我们如何提出问题: ?【答案】(1)b胚乳;胚根;胚(2)b;适宜的温度;b;避免偶然性(3)海水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吗?【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解答】(1)水稻的子叶只有1片,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b胚乳中,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中的f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其中c子叶、d胚芽,e胚轴,f胚根组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2)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过一段时间后,种子能萌发的是b瓶,因为b瓶的环境条件适宜种子萌发,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②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对比b、c瓶,变量是适宜的温度,其中b为对照组,可以研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③如果只用几粒种子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0粒种子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3)科学探究时,首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就是指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为验证“海水稻的亩产量超过普通水稻的全国平均亩产水平”,在设计实验时,我们提出问题:海水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吗?【分析】图一中:a果皮和种皮,c子叶、d胚芽,e胚轴,f胚根、b胚乳。(1)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或胚乳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1)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b胚乳中,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中的f胚根,发育成根。其中c子叶、d胚芽,e胚轴,f胚根组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2)①种子萌发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种子能萌发的是b瓶,因为b瓶的环境条件适宜种子萌发,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②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对比b、c瓶,变量是适宜的温度,其中b为对照组,可以研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③如果只用几粒种子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0粒种子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3)提出问题就是指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为验证“海水稻的亩产量超过普通水稻的全国平均亩产水平”,在设计实验时,我们提出问题:海水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吗?34.(2024七上·和平期末)宜昌“口袋公园”的打造让居民在家门口也有了“诗和远方”。小莉一家到小区的口袋公园游玩,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生命现象。(1)上图是小莉绘制的口袋公园部分区域示意图,该图所示还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之一是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 。(2)园内有很多植物、昆虫、蚯蚓和小型鸟类等生物,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绿化区有很多植物是移栽的,移栽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多选)。A.去掉植物部分枝叶B.傍晚阳光弱时移栽C.需带土移栽D.移栽后大量施肥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 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3)植物在开花结果时期,茎和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 作用;该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CO2),她查询了相关资料,知道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四种不同转移途径(下图),该图 (填序号)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4)工人师傅常给绿化区清除杂草、有的刚移栽的树木挂有“吊瓶”,这样做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选择其中之一作答)。口袋公园的野造,是政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采取的有力举措,作为个人,你有哪些“低碳”行为? 。【答案】(1)太阳能(2)植物→昆虫→小型鸟类;ABC;导管(3)光合;②(4)清除绿植和杂草之间的竞争;为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乘坐公共交通;节约用水用电等【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是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小莉绘制的口袋公园部分区域示意图中,还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太阳能、光、光能)。(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园内有很多植物、昆虫、蚯蚓和小型鸟类等生物”,可写出如下食物链:植物→昆虫→小型鸟类。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去掉植物的部分枝条和叶片——降低蒸腾作用;在傍晚或阴天阳光弱时移栽——降低蒸腾作用。而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故选 ABC。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3)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可见,植物在开花结果期,茎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CO2(二氧化碳)。可见,题图②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图①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释放二氧化碳;图③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放出二氧化碳;图④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二氧化碳。(4)除草是为了减少杂草与绿化区的树木之间的竞争,同时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给移栽的植物打“吊瓶”,输入的液体中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作为个人,出门乘公交,不开私家车,节约用水、用电都属于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等;太阳能是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小莉绘制的口袋公园部分区域示意图中,还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太阳能、光、光能)。(2)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根据“园内有很多植物、昆虫、蚯蚓和小型鸟类等生物”,可写出如下食物链:植物→昆虫→小型鸟类。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去掉植物的部分枝条和叶片——降低蒸腾作用;在傍晚或阴天阳光弱时移栽——降低蒸腾作用。而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故选 ABC。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3)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可见,植物在开花结果期,茎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CO2(二氧化碳)。可见,题图②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图①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释放二氧化碳;图③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放出二氧化碳;图④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二氧化碳。(4)除草是为了减少杂草与绿化区的树木之间的竞争,同时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给移栽的植物打“吊瓶”,输入的液体中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作为个人,出门乘公交,不开私家车,节约用水、用电都属于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