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思想政治试题(A)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1.B 2.A 3.D 4.C 5.B 6.A 7.C 8.D9.B 10.D 11.A 12.D 13.B 14.A 15.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题,共 55分。16.(6 分)①“两个必然”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生产资料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3 分)②“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条件性。只有资本主义以私人占有为根本特征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制约着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资本主义才会宣告灭亡,社会主义才会最终胜利。(3 分)17.(15 分)(1)①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 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2 分)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 分)④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 分)(2)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华民族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3 分)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虽然也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2 分)③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变更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措施答出一条即得 2 分,最多不超过 2 分)18.(16 分)(1)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 分)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 分)③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 分)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 分)高一思想政治答案(A)第 1 页(共 2 页){#{QQABLYQUogAoQAIAAAgCAQ3QCgAQkhGAAYgGxBAAsAIBSQNABAA=}#}(2)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3 分)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分)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3 分)19.(18 分)(1)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新中国 75 年的历史启迪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9 分)(2)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展,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以中国式现代化,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民族复兴构筑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9 分)【评分参考】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水平 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主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7~9分) 开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水平 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主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4~6分) 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水平 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主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1~3分) 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水平 1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0分)高一思想政治答案(A)第 2 页(共 2 页){#{QQABLYQUogAoQAIAAAgCAQ3QCgAQkhGAAYgGxBAAsAIBSQNABAA=}#}保密★启用前4.某班同学在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内容时,看到如下一个故事:爸爸和儿子的对话中充满了底层产业工人的无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孩子:我们家为什么这么冷?高一思想政治试题(A)父亲: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孩子:为什么没有煤了?2024.11父亲:因为我失业了,买不起煤了。注意事项:孩子:那你为什么失业了呢?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父亲:因为煤太多卖不出去,工厂倒闭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下列对“父子对话”的认识正确的是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进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①说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②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③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④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社会,是历史的倒退1.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等地的藏族地区大约有100万人口保留着奴隶制度,西藏、云南西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版纳等地区大约有400万人口保留着封建农奴制度。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大都依附于5.恩格斯指出,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封建领主、大贵族、寺庙或奴隶主,没有人身自由。新中国为了保障人权,于20世纪50年代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西藏等地区进入了社会主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资本家却想把工人工资之外的全部收益都收归己有…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义社会。他们的发展历程表明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这说明①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①无产阶级革命的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私有制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③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道路是一模一样的④直接走向更高级社会形态不符合人类社会基本规律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④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最高方式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朝诗人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居易的《卖炭翁》采用鲜明的形象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6.《共产党宜言》中的一段话:“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深切同情,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从经济基础角度看,下列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下列对著认识正确的是名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构成了阶级剥削的基础①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B.地主以收取地租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②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斗争观C.为维护封建统治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③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统治者通过“君权神授”钳制农民的思想④指出了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争取民主3.马克思在《现代殖民地理论》中转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叫皮尔的资本家自认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非常有远见,他把价值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了澳大利亚,并同时带7.从嘉兴的红船到新中国的礼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百余年来,中国共去了3000名工人、女仆和童工,企图在那里赚取高额利润。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富饶、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版图广阔的澳大利亚,就纷纷四散离开,结果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实现了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关于这些伟大仆人也没有了。这个故事说明了成就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②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在澳大利亚是不适用的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木政治前提③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④资本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下掩盖的种社会关系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高一思想政治试题(A)第1页(共8页)高一思想政治试题(A)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11高一政治A期中答案.pdf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