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中综合素养展示语立类考生1。全卷共8页,有三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须知·2.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答题卡上,一律用黑色字迹中性(签字)笔作答。一、积累与运用(21分)1,根据语境,补全下列古诗文名句。(8分)中华传统文化精深广博。半部《论语》治天下,仁爱礼义万古传:我们会以“有朋自远方来,一①”丧达欢边之情:也会以“三人行,②”表示善学之意:更会以“③一,不亦君子乎”表现君子之风。詹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字里行间透出人生百味;我们能从“峨眉山月半轮秋,④一”中,感受到诗人外出阅荡之幢憬与喜悦:绕从“⑤一,应傍战场开”和“不知何处吹芦管,⑥二”中感受到征人战争之苦与思乡之情:能从“正是江南好风景,⑦一”中惑受到个人身世之悲与时代落幕之叹:还能从“⑧一,江春入旧年”中感悟出新旧交替之酋理。2.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7分)生活之味,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那个儿子瘫hua(),整日小心翼曩的母亲,心中感慨(k)有谁诉?那个散步时面对分歧(】,想要一家人A(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的父亲,满满责任溢心间:那个变成金色花,躲在暗处(·笑的孩子,天真烂漫惹人爱;那个雨夜徘徊,著有诗巢《①一》《春水》的女子,以荷叶喻母亲,领伟大母爱:那个在井房被安妮·莎莉文老师启迪而忧然大悟的@人),求知欲望B(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生活之味,源于细节,伴以温情,辅以责任。其实,无论生活如何,我们都需寻找心中的那份“诗意”。(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①瘫huan(②ni.笑③感慨(A、klB、g(填选项)(2)·根据释义,请在文段的A、两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A(3).在文段的①②两处,填上合道的内容。2分)①②3.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助推自己成长的一些人和事,这带给你怎样的阅读体验?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6分)人物事件阅读体验(1)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少年时的读书生寿镜吾活充满温馨与惰趣。无常去勾魂的时候,看见一位母亲正悲伤地在哭泣死去的儿子,决定放她无常(2)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给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他偷让我觉得社会上这种自私自利、多母亲的首饰变卖。嘴多舌、喜欢使坏的人真可恶。二、阅读(69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7分)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4.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想要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诗作。B.《春夜闻笛》借大雁春来北飞,比托迁客欲归不得,寄喻得体,手法委婉,颇有新意。C.《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D.《春夜闻笛》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显得哀婉伤感,寄意深远。5.两首诗中主人公同样是闻笛,引发了不同的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加以阐述。(4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17分)(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术若柳究图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壁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①若令:如果。②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③瞳子:藏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