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试卷(B)地 理2024.11(考试范围:1~73页 满分: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二个大题,满分50分。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所在学校、姓名、考场、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20分)同学们调查发现,由于学校紧邻道路,车辆噪声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为此,学校准备安装防噪墙来减少噪声干扰。以下是手机软件显示的校园位置图。读图,完成1~3题。1.学校位于( )A.解放路与高新路的路口 B.解放路与建设路的路口C.人民路与高新路的路口 D.人民路与建设路的路口2.在手机上进行放大操作后,地图( )A.信息更为详细 B.比例尺更小C.显示范围更大 D.图幅会变大3.防噪墙应该安装在学校( )①东侧 ②南侧 ③西侧 ④北侧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2024年2月28日至3月3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英国专场推介会在伦敦举行。我国参会人员抵达伦敦时为当地时间15∶00,而此时北京时间为该日 23:00。读北京、伦敦两地位置示意图,完成4~6题。4.伦敦的经纬度位置大致为( )A.(50°N, 0°) B.(40°N, 0°)C.(50°S, 0°) D.(40°S,0°)5.伦敦和北京均位于( )A.北半球、高纬度 B.南半球、低纬度C.东半球、中纬度 D.西半球、中纬度6.造成北京、伦敦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海陆差异 B.文化差异 C.经度差异 D.纬度差异中国人基于季节的变化提出“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意思是人要遵循自然的变化,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7~9题。7.需要“早睡早起”时,地球位于( )A.甲附近 B.乙附近 C.丙附近 D.丁附近8.冬季适宜“早睡晚起”的原因是( )A.出现极昼 B.夜晚变短 C.出现极夜 D.昼短夜长9.影响人们一年中作息时间变化的原因是( )A.天气变化 B.人为规定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知,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10~11题。10.人类在探索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未被大气层包围 B.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C.地球表面陆地连成一体 D.海洋被陆地分割互不联系11.世界各半球海陆分布状况表现为(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C.东半球海洋面积大于西半球 D.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世界海洋最深处。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12~14题。12.马里亚纳海沟可能位于图中(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3.可能与海沟相伴而生的是( )A.岛弧 B.大陆架 C.大陆坡 D.洋盆14.图中丁地地形( )A.地质比较稳定 B.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C.是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的深洋底 D.可能产生新的海底考古学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附近的地中海海底发现几座淹没在水底的古城,研究表明这些古城约建于公元前6—7世纪。据此,完成15~16题。15.在地中海海底发现古城反映了( )A.古人类曾经适应海底生活 B. “桑田”变“沧海”C.人类遗迹建在海中 D.地震导致陆地分离16.材料中的地理现象作为证据,能证明( )A.大陆漂移 B.海陆分布 C.海底扩张 D.海陆变迁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差异很大。读世界人口分布密度图,完成17~18题。17.界人口密集区主要位于( )①非洲北部地区 ②北美洲东部地区③欧洲西部地区 ④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南极洲成为“无人定居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崎岖 B.气候酷寒 C.极端炎热 D.水源短缺塱头村现存很多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古屋。如镬(huò,古时的一种大锅)耳屋,一般为砖木结构,瓦顶建龙船脊压住中心瓦片,因其两边高耸的山墙顶端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读图,完成19~20题。19.镬耳屋的建筑特征为( )A.屋顶坡度较小 B.窗户开口较大C.砖石材料为主 D.建筑整体偏低20. 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气候酷寒 B.地势崎岖 C.炎热干燥 D.降水充沛二、综合题(4小题,30分)21.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诗中曾记载了皇家春游踏青的情景。西安某中学决定在2024年4 月开展“追寻古人足迹,感受春天气息”的野外踏青活动。读西安周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1)春游踏青之时,天气逐渐回暖,该地的昼夜变化情况是; 渐长, 渐短。(2)同学们先到达李村停歇,李村海拔位于 米以下,该村位于王村的 方向。(3)同学们想要体验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美景,应前往图中的 (填圈码)地,原因是 。(4)甲、乙两条线路,同学们爬山过程中为了节省体力应选择 线路,理由是 。(5)登上③地山顶后,①②两地能被其看到的是 地(填圈码)。22.2023 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为2 月6日土耳其两次7.8级地震。读2023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2023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 洋西岸地区。(2)图中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 (交界/内部)处,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原因: 。(3)土耳其位于 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处,属于 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B地中海——喜马拉雅)(填字母)。(4)板块在不断运动,改变着地表形态,下列与2023年2月土耳其地震发生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A.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B 珠穆朗玛峰海拔不断升高C.洪水淹没万顷农田 D.荷兰人围海造陆(5)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自救措施,如果你在室内,应如何自救(任答一点,1分)23.城市建筑碳排放量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城镇化率越高的城市,其人均建筑碳排放量越高。读全球碳排放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1)推测图中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 (均匀/不均匀),人口集中分布在 (中低/中高)纬度。(2)碳排放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人口密度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世界人口密度沿海 (高于/低于)内陆,山地 (高于/低于)平原。(3)①地区位于 (大洲),该地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4)2023年山东碳排放量全国最高,其次是内蒙古、河北、江苏、广东。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量巨大的原因。(任答一点,1分)24.在学习完“认识地球”一课后,小万和小唯对地球自转及经纬网产生了好奇,他们找到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进行了探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1)地球上总是一半黑夜一半白昼,小万觉得这是因为地球是 (透明/不透明)的球体所导致,地球绕 不停地自转。(2)小唯发现按时间先后顺序最先迎来日出的是 (A、B/C)地,地球自转一圈,经过的实地距离最长的是 (A/B/C)地。(3)小万发现C地的经、纬度坐标为 ,此时可以看到 (日落/日出)景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试卷(B)地理参考答案2024.11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2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A A C C C D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A D B D D B C D二、综合题(4小题,30分)21.(9分)(1)昼 夜 (2)200 西北 (3)④ ④地位于河流附近(4)乙 该线路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 (5)②22.(8分)(1)太平洋 (2)交界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亚欧 碰撞挤压 B (4)B(5)寻找墙角等安全位置躲避(意思合理即可)23.(7分)(1)不均匀 中低 (2)高于 低于 (3)非洲 沙漠广布(或气候炎热干燥)(4)东部地区城镇化率高(意思对即可)24.(6分)(1)不透明 地轴 (2)A B (3)(40°N,100°E) 日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