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姓名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
山西省2024—2025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地理(晋教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15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024年8月29日是第21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一点也不能错”。下图示意我国的疆域。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 B.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C.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 D.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其所在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我国地域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将行政区域基本划分为( )
A.省、市、县 B.省、县、乡 C.省、县、区 D.省、市、区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们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1%。下图为2015~202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4~6题。
4.2015~2023年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上升 B.先升后降 C.持续下降 D.先降后升
5.2015~2023年间,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2016年 B.2018年 C.2020年 D.2021年
6.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老龄化加剧 B.人口数量过少 C.人口分布不均 D.人口素质低
祖国山川壮丽,各种地形交错分布,气象万千。下图示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①所代表的山脉是( )
A.横断山脉 B.祁连山脉 C.昆仑山脉 D.太行山脉
8.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其位于( )
A.地势第一级阶梯 B.地势第二级阶梯
C.地势第三级阶梯 D.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9.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有( )
①使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②地势向海洋倾斜,东部地区降水丰沛
③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④在阶梯交界地带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东部雨带每年都进行有规律的南北移动,移动规律为“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东北、华北)七八,九回头”。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雨带移动路线。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中A线是我国(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分界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11.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是( )
A.全年多雨 B.全年少雨 C.春夏多,秋冬少 D.夏秋多,冬春少
12.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时间的早晚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引发( )
A.旱涝 B.台风 C.寒潮 D.沙尘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图示意黄河流域。据此,完成13~15题。
13.下列关于黄河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昆仑山脉 B.是我国第二长河 C.最终注入黄海 D.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14.“一碗水,半碗泥”是对黄河的生动写照,其泥沙主要来自(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5.治理黄河下游“地上河”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固黄河大堤 B.上游修建水库 C.中游水土保持 D.清理河道淤泥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
16.(12分)【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极端高温天气
课题资料:
资料一 2024年8月以来,四川盆地受到高温天气影响,最高气温可达36~39℃,一天当中高温的在线时间基本能达到10小时以上,甚至接近15小时。高温和干旱给当地的农业、工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峻挑战。
资料二 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课题思考:
(1)四川盆地大部分位于四川省内,该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行政中心是______。
受地形的影响,导致该地热量不易散发,加剧了高温天气的影响。(2分)
(2)说出图中A、B、C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3分)
(3)简要归纳我国的气候特征,并归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5分)
(4)为减轻干旱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请举例说明防范应对的办法。(2分)
17.(11分)【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绘长江生态画卷
探究资料:
资料一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美称,并且水生生物众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长期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珍稀濒危物种的自然栖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急剧衰退的趋势。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长江的开发和治理,在国家战略引领下,长江流域各地积极筑牢长江生态屏障,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资料二 长江流域示意图。
探究思考:
(1)说出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域。(2分)
(2)说出长江流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3)简要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4分)
(4)为更好地保护长江流域珍稀濒危物种的生态环境,请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18.(12分)【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秋粮丰收在望端牢“中国饭碗”
探究资料:
资料一 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我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亿亩,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资料二 2024年秋粮丰收在望,我们面对风险挑战底气十足。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
资料三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1)和我国耕地减少的影响因素构成图(图2)。
图1 图2
探究思考:
(1)说出图1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归纳导致①②土地利用类型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6分)
(2)结合图文资料,简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分)
(3)简析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原因。(2分)
(4)请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献计献策。(2分)
山西省2024—2025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地理(晋教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B D A D B B A D A B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
16.(12分)
(1)川(或蜀) 成都(每空1分,共2分)
(2)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每个1分,共3分)
评分说明:顺序颠倒不得分。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每点1分,共2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每点1分,共3分)
(4)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和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节约用水;等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17.(11分)
(1)发源地:唐古拉山脉。(1分)注入的海域:东海。(1分)
(2)上游河段。(1分)长江上游流经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2分)
(3)自然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流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水流缓慢;气候温暖,无结冰期,中下游四季通航;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纵贯南北,利于发展航运,沟通内地和沿海的广大地区;等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社会经济原因:长江流域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对航运需求量大。(2分)
评分说明: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作答。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捞;在长江流域内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工业污水防治,保护长江水质;加强宣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人们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意识;等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18.(12分)
(1)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每点1分,共4分)气候(或气温和降水)。(2分)
(2)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区域差异显著;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比例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评分说明:从数量、类型、利用比例等方面作答。
(3)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灾害损失;等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4)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土地利用的违法行为;加强管理和保护,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注重耕地的环境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防治土地荒漠化;加强宣传,提高保护土地的意识;等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说明:主观试题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地理事物名称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