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思想政治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下列选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三大奴役形式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②三大奴役形式都是历史糟粕从而阻碍社会发展
③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④奴隶制形式的演变与生产力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如采用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唐朝的长安、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誉为封建时代的三大世界名城。由此可见( )
①封建制生产关系促使上层建筑的变化
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在封建社会社会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封建社会使人类迈入人类文明的门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个别人对土地的私有权,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有权一样,是十分荒谬的。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由此可见,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
①劳动产品在不同人之间平均分配
②土地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共所有
③生产力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④劳动者会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下列名言与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观点 名言
① 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② 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③ 实践的理论 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
④ 发展的理论 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结束,一批近现代企业家周学熙、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卢作孚……一反前代的陈腐观念,以学习西方、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抵抗外来侵略,希望实现救国、富国、强国的梦想。但商场沉浮,他们的实业救国梦最终暗淡收场。实业救国梦暗淡收场的原因在于( )
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没有看到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矛盾.
③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随着金秋脚步的悄然而至,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迎来了新中国75周年华诞,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新中国诞生后成就斐然。近日,多项新中国成就主题展览与观众见面,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浓墨重彩的祝福。假如去参观展览,你可能会看到( )
①“五四宪法”初稿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手稿
③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④介绍“两弹一星”精神的图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957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3700亿斤,比1952年增长20%;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6%。这主要得益于( )
①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③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④农业技术的根本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基础上,结合当时国情,初步规划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下列关于党的八大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③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④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主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读史使人明智,读党史、新中国史能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认识,提高政治觉悟,而重要的历史节点是读史通心的关键。以下选项符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重大历史节点正确解读的是( )
①a: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③c: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部署
④d: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一系列观念更新、制度变革、行动合力,使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④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出了简短概括。下列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⑤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①—② D.④—①—③—②—⑤
12.2024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和2.7个百分点;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等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1.6%、22.8%、10.9%,为经济发展积蓄了新动能。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开新局于伟大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社会革命
②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根本动力
③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走得通、走得稳,是因为其( )
①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③敢于直面风险挑战、艰难险阻 ④植根中国大地,深得人民拥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在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后,同学们对新时代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下列内容是他们对新时代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小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B.小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
C.小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时代
D.小赵: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某县的返乡大学生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无偿提供菌种和技术等,帮助村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人”,共同书写着心系乡村、逐梦田野的青春故事。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②中国梦能凝聚党心民心,实现乡村振兴
③把小我融入大我,就会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④“新农人”表达了人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二个结合”的提出( )
①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②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的最新概括
③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④是党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资本主义的诞生结束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带来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冲破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生产关系。科学技术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飞快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全面解放。
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广大劳动群众处于新的枷锁之中,仍然是政治上无权,经济上更加贫困。为改变这一现状,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他们鼓吹在劳动者和剥削者之间实行阶级合作,幻想有一个天才的人物出现来解救无产者于水深火热之中,来建立他们所设计的美好社会;他们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而且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
(1)资本主义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使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最终选择。结合材料,运用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空想社会主义。(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为适应工业化需要,在1953—1956年间通过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合作经济的途径,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改革。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群众动员,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获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53年12月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推动农业合作化发展。根据中国农村的特点,农业合作化运动采取了典型示范、分类指导、逐步过渡的办法,因此发展得很顺利。1955年底,全国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67万个。这段时期,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实践中遵循了自愿互助的原则,利用互助协作的力量来发展生产力,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拥护,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农业合作化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李伟民《金融大辞典》
根据材料,运用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相关知识,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回顾过去,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正是源于我们党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坚定自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跨越成就!“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对“四个自信”最有力最坚定的实践经验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先进的思想指引;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拥有不竭源动力;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四个自信”。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5年。75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徐徐绘就,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正接力谱写,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阔步走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所在。(12分)
(2)某高中准备召开主题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我为祖国作贡献”演讲比赛,请你结合实际,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撰写一份演讲提纲。(6分)
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②表述清晰,逻辑严谨;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180个左右。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1.B 无论是奴隶制、农奴制还是近代的雇佣制,都属于剥削制度,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都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①④正确。三大奴役形式在最初出现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②错误。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只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③错误。
2.C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耕作技术显著进步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正确。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都得到发展,体现了社会分工的发展,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上层建筑的调整,①与材料无关。奴隶社会使人类迈入人类文明的门槛,④错误。
3.C 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任何人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利用者,说明土地归社会公共所有,②正确。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正确。材料未涉及劳动产品的分配和人的发展,①④与题意不符。
4.D ①体现的是实践的理论,排除。③体现的是人民的理论,排除。②④对应正确。
5.D 实业救国梦暗淡收场的原因在于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③④正确。①是结论,不是原因,排除。实业家看到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矛盾,②错误。
6.B “五四宪法”“两弹一星”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符合展览主题,①④入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属于民主革命时期,即新中国成立之前,不符合展览主题,②③排除。
7.C 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了我国的生产关系,这极大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这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②③正确。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是在1978年,①错误。④与当时的实际不符,排除。
8.C 中共八大初步规划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②④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不选。党的八大是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后召开的,不是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标志,③错误。
9.C 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但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重大历史节点不相符,①排除。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②正确。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升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拓展,④正确。
10.B 材料体现的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①③正确切题。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②错误。④中“实现了……伟大飞跃”说法错误,应是“迎来了……的伟大飞跃”。
11.B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④排在第一位。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①排在第二位。1984年,我国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排在第三位。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③排在第四位。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⑤排在第五位。
12.D 2024年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正确理论的指导和正确道路的选择,③④正确。开新局于伟大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自我革命,①错误。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②不选。
13.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深得人民拥护,所以走得通、走得稳,②④正确。①是结果,不是原因。敢于直面风险挑战、艰难险阻不能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走得通、走得稳,排除③。
14.D 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这个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时代,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错误但符合题意。
15.B 返乡大学生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无偿提供菌种和技术等,帮助村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人”,共同书写着心系乡村、逐梦田野的青春故事,这表明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把小我融入大我,就会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①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农人”逐梦田野,未涉及凝聚党心,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中的“新农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④错误。
16.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①③正确。“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的最新概括,②错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④错误。
17.(1)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的状况,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分)题中观点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具有合理性。(1分)
②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被压迫、剥削,与剥削者的阶级斗争始终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各种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断激化,社会运行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1分)因此,资本主义并非人类社会的最终选择,从这点上看,题中观点又是不合理的。(1分)(本题总分8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1分)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1分)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1分)但其主张阶级调和,(1分)反对阶级斗争,(1分)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1分)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1分)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1分)(本题总分8分)
18.①农业合作化运动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②农业合作化运动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国家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农业合作化运动提供了正确的路线指引。
④中国共产党深入广泛动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农业合作化运动获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支持。(每点2分,总分8分)
19.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4分)
③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分)
20.(1)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为民族复兴指明了方向。
③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国家成绩的取得充分发挥了人民主体作用。
④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⑤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⑥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每点4分,只要答出其中任意3点可得1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祖国的强大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祖国的强大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3分)我们要练就过硬本领,热爱祖国,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砥砺奋斗,在推动祖国走向强大的路途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3分)(本题可以从“在推动祖国走向强大中青年的重要性”和“青年为推动祖国走向强大应作出怎样的贡献”等角度作答,每个角度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