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思想政治试题(A)2024.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等地的藏族地区大约有100万人口保留着奴隶制度,西藏、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区大约有400万人口保留着封建农奴制度。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大都依附于封建领主、大贵族、寺庙或奴隶主,没有人身自由。新中国为了保障人权,于20世纪50年代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西藏等地区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他们的发展历程表明()①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③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道路是一模一样的④直接走向更高级社会形态不符合人类社会基本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采用鲜明的形象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从经济基础角度看,下列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认识正确的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构成了阶级剥削的基础B.地主以收取地租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C.为维护封建统治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D.统治者通过“君权神授”钳制农民的思想3.马克思在《现代殖民地理论》中转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叫皮尔的资本家自认为非常有远见,他把价值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了澳大利亚,并同时带去了3000名工人、女仆和童工,企图在那里赚取高额利润。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富饶、版图广阔的澳大利亚,就纷纷四散离开,结果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这个故事说明了()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②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在澳大利亚是不适用的③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④资本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下掩盖的一种社会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某班同学在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内容时,看到如下一个故事:爸爸和儿子的对话中充满了底层产业工人的无奈。孩子:我们家为什么这么冷? 父亲: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 孩子:为什么没有煤了? 父亲:因为我失业了,买不起煤了。 孩子:那你为什么失业了呢? 父亲:因为煤太多卖不出去,工厂倒闭了。下列对“父子对话”的认识正确的是()①说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②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③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④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社会,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恩格斯指出,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资本家却想把工人工资之外的全部收益都收归己有……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这说明()①无产阶级革命的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私有制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④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最高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下列对著名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理解正确的是()①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②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斗争观③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④指出了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争取民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从嘉兴的红船到新中国的礼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实现了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关于这些伟大成就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建国初期,毛主席曾经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如今,我国制造彰显大国底气——总体规模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我国的这一巨大变化得益于()①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②我国民族资本家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互相促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年9月29日,在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和国以最高规格褒奖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人民幸福生活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表达对英雄模范最崇高的敬意。其意义在于()①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②以中国式现代化来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③弘扬英模精神,汲取不忘初心、勇毅前行的力量④为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是()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是完整继承传统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源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嫦娥六号探月成功返回、月壤中发现分子水、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我国科学家开发出可规模制造的光子芯片材料、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科技成就无数次证明,我国的各项事业,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忘初心、不惧困难,团结奋斗、勇往直前干出来的。由此可见()①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②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中国梦是世界人民梦的组成部分 ④伟大斗争对实现中国梦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一论述旨在强调()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②中国道路源自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④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拓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为此,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四个自信”中表述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整体,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总钥匙”。下列对“六个必须坚持”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坚持人民至上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总体要求②坚持胸怀天下是彰显大党担当的客观要求③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是推进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④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是推进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走进村民家中拉家常,一笔一笔算灾情损失和灾后生产发展、就业增收账;走进大棚向菜农详细询问大棚修复和蔬菜补种、销售等情况;深入农村和城市街区,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每逢佳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亲赴基层赴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祝福和问候。下列可以用作该通讯报道标题的是()①深入基层,汲取智慧 ②我将无我,不负人民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④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6分)材料一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材料二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理解。(6分)17.(15分)【艰苦的岁月辉煌的历程】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历经百年风雨,恰是风华正茂。今年“七一”建党节前,某中学高一学生走进当地革命历史博物馆研学,参观了“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展馆。(1)研学归来,请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题,写一篇社会实践总结,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列出写作要点。(8分)【虽遇挫折成就斐然】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30年时间里,我们在艰苦的探索中虽然经历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曲折,但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农业初步满足了国人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改革开放以前三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奋进历程进行评价。(7分)18.(16分)材料一75年风雨兼程,75年劈波斩浪,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民族复兴澎湃而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在续写“时代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对“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理解。(8分)材料二一枚印章,浓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效能。河北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8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枚印章管到底”,高效办成一件事。一条高铁,见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努力。作为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项目,杭温高铁不久前开通,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又添成功案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了社会活力。(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8分)19.(18分)历史的启迪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新中国75年的历史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迪。(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新中国75年的历史启迪”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9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据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伟大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时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9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据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高一思想政治试题(A)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B 2.A 3.D 4.C 5.B 6.A 7.C 8.D9.B 10.D 11.A 12.D 13.B 14.A 15.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6分)①“两个必然”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生产资料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3分)②“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条件性。只有资本主义以私人占有为根本特征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制约着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资本主义才会宣告灭亡,社会主义才会最终胜利。(3分)17.(15分)(1)①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2分)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分)④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分)(2)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华民族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3分)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虽然也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2分)③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变更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措施答出一条即得2分,最多不超过2分)18.(16分)(1)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分)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分)③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分)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分)(2)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3分)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分)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3分)19.(18分)(1)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新中国75年的历史启迪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9分)(2)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展,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以中国式现代化,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民族复兴构筑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9分)【评分参考】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水平4(7~9分)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主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水平3(4~6分)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主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水平2(1~3分)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主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水平1(0分)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