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9.1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9.1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框《增强安全意识》
一、教材解析 本框主要围绕是安全意识,风险意识,规则意识展开。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对各种各样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人们对风险的观念把握就是风险意识。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对风险现象所持有的理解与态度;二是人们对风险现象的理论认识与把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普遍年龄在12-13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好奇心强,对外界新鲜事物兴趣浓厚,但因缺乏生活经验,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不足。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开始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行动,但往往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或逆反行为。七年级学生在安全教育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在安全意识的形成、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家庭和学校的安全教育配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通过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三、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树立规则意识,增强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 健全人格:增强安全意识,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责任意识:知道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规则意识,增强风险意识; 教学难点:增强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小游戏:你认识以下标志吗? 出示本课学习任务:“护学岗达人”密室逃脱。 呈现学习主题,展示学习目标。 聆听教师言语,积极主动参与。 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环节一:安全重于泰山
教学内容:增强安全意识的原因。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关 生命过山车 出示规则:每组请一位代表上台参与游戏,跟随老师指令表演出相应表情、动作,以表示当下行为与心情。 教师声情并茂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表演。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强调生命安全重要性,。 第二关 车祸启示录 出示任务:情境续演。一人扮演被撞学生,一人扮演学生母亲,一人扮演班主任老师,一人扮演车主,请将车祸后的结局进行演绎。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教师多元化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基础点:增强安全意识的原因。 第一关 阅读规则,做好参与准备,积极举手。 跟随教师言语,认真生动表演。 在教师点拨下,初步感受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关 了解小组合作任务,做好讨论准备。 人人参与,积极讨论,组内分工,讨论完毕后进行演绎。 在师生共学下,理解基础知识点,明确增强安全意识的原因。
环节二:安全常在心中
教学内容: 如何增强安全意识。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三关 危险警报 1.出示规则:请你发挥自己的火眼金睛,以下哪些场所可以去?哪些不可以去?并说明理由。 2.展示图片,依次抽答学生并理答。 3.展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 第四关 标志导航 出示不同的安全标志,并设问:请你说说一下标志是什么含义? 出示河边警示牌,并设问:看到这样的警示牌,你有何感受?你想对无视警示的人们说什么?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理解禁令,感受规则的重要。 播放视频《认识安全标志》 第五关 安全保卫 出示小组合作任务:制作安全提示书。每到节假日,学校都会下发安全提示书,现在学校成立“学生护学岗”,请你牵头制作一份安全提示书。请你从预防溺水、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居家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中选择一个主题,制作一份安全提示书,建议每组负责一方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展示成果。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引导并总结基础知识点:增强安全意识的做法。 第三关 阅读问题,做好回答准备。 观看图片,独立思考,积极回答。 阅读相关法律,感受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第四关 观看图片,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了解警示牌内容,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安全需要遵守规则。 认真观看视频,学习认识安全标志。 第五关 了解小组合作任务,做好合作准备。 在教师的组织下,展开探讨,形成安全提示方案,并展示。 在师生互学中理解基础知识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八、作业设计 1.在防灾减灾日当天,某初中学校组织师生开展疏散救援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C ) ①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②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 ③丰富学校教师业余生活 ④增强未成年人安全防范意识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应急车道,是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车辆使用的车道,也被称为“生命通道”。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侵占应急车道是违法行为,但在社会生活中,侵占应急车道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呼吁( B ) ①提高文明素养,坚持生命至上 ②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利益 ③增强安全意识,提升驾驶技能 ④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故,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将损失降到最低。下列技巧和方法正确的是( C ) ①闻到室内有强烈的煤气味时,就地立即打电话请专业的人来检修 ②发生火灾时,可用湿的毛巾、口罩捂住口鼻,按疏散指示逃离火场 ③遭遇泥石流时要沿着与泥石流流向相垂直的方向逃离 ④油锅高温起火时,立即用泼水的方式灭火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