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3、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鉴赏方法。教学重点: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师:我们学过朱自清的哪些文章?生:《绿》《匆匆》《背影》《春》。师:学得不少啊,那么大家对他一定有所了解,谁来说一说?生:朱自清是一个著名学者,字佩弦。师:对,他27岁就出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该校中文系主任。生:他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人的救济粮。师:这一点也是他深受人们敬重的重要原因,毛泽东就称赞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也被誉为“民主战士”。生: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师:“朱自清”一名是他自己在上大学前改的,取其“清白” “清正”、“清廉””之意,这个名字,又的确反映了朱自清一生凛然不屈、高尚纯洁的气节。二、整体感知学生听课文录音一遍。师:听出了本文的文体和主要表达方式吗?生: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师: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写景抒情散文是高考常考的文体,这类散文常常以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抒发作者的情怀。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类散文常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生:情景交融或者借景抒情。师:那么你认为本文的抒情方式是哪一种?生:情景交融。师:下面我们就根据散文的鉴赏方法来学习本文。板书:散文的鉴赏方法:要点:1、仔细阅读全文,注意题目暗含的信息。2、注意每段开头、结尾的句子。3、理清思路,找出线索。师:你从本文题目“荷塘月色”中读出了什么?生:大概描写的是“荷塘”和“月色”。生:应该描写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师:非常好!请大家再默读一遍课文,找一找哪些段落写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生:第4段写月下的荷塘,第5段写荷塘的月色。师:第6段呢?生:第6段写荷塘四面的景色。师: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生:是根据每一段开头的句子。比如第4段开头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所以第4段写的是月下的荷塘;第5段开头是“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所以第5段写的是荷塘的月色;第6段开头就是“荷塘的四面”,可见它写的是荷塘四面的景色。师:阅读时注意每段开头、结尾的句子就能迅速地把握各段内容。那么,第4、5、6段就可以归为一大段,写的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概括一下。生:写的是荷塘月下的美景。师:回头看看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会给课文分段了吗?生:课文分成三大段,第一大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大段,是2—6自然段,第三大段是最后两个自然段。师:是的,我们看看这样分段的依据是什么。生:依据是作者的行踪。先是在家里,然后出门,最后又回到家里。师:很好,那么,你知道本文的线索了吗?生: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师板书:以行踪为线索:家中——荷塘——家中师:这是叙事的线索还是感情的线索?生:叙事的线索。师:再细读课文第一大段和第三大段,概括这两大段的内容,看看这两段中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生:第一大段写夜赏的缘由,是因为心里颇不宁静;第三大段写夜赏的联想,回到现实,作者的心情还是不宁静。师:通过阅读课文首尾两段,我们会发现,课文呈现一种圆形结构,首尾呼应。这就是散文鉴赏中“整体把握内容”的第4个要点,首尾两段对照读。(师接上板书)师:文章的线索可以是作者的行踪,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某种物品,有的文章还会有几条线索。通过首尾两段对照读,我们发现,本文还有一条什么线索?生:感情线索。师板书:以作者的感情为线索:不宁静——?——不宁静师:那么中间的“?”到底是什么,下节课再讲。作业:背诵第4、5、6段。第二课时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二大段。师:作者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出门,欣赏荷塘月色,可是夜赏回来,心里仍是不宁静。那么,你认为中间的“?”应该填什么?想一想,应该怎么找呢?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一些抒情或议论的句子。这就是散文鉴赏要点5——注意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师接上板书)生:抒情的句子有,第3段“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说明作者面对荷塘月色,心情是宁静、喜悦的。生:第2段还有“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也说明作者此时是怡然自得的。生:第4、5段虽然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是却在描写月下美景时融入了一种喜悦的心情。生:我觉得作者既喜悦,又孤独。第6段就写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这就是评论家们所说的本文中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所以前面那个问号我们可以补充为“片刻的喜悦”。(接上板书:不宁静——片刻的喜悦——不宁静)师:前面我们讲了,本文的抒情方式是情景交融,请同学从第二大段中的景物描写中找一找,还有哪里表现了“淡淡的哀愁”?生:第2段,写路是幽僻的,寂寞的,阴森森的,月光也是淡淡的。生:今天晚上的路不是阴森森的。书上是写“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是阴森森的”。生:第5段写雾是薄薄的,云是淡淡的,黑影如鬼一般。可见作者心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生:第6段写树色是阴阴的,灯光是没精打采的,也能体现作者心中淡淡的哀愁。师: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他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在这宁静优美的月下,作者得到了暂时的喜悦,但是想到现实,回到现实,却仍然感到一种孤独与无奈,这就是本文体现出来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师:如果你来讲课,你会选择哪些段落重点品析?生:第4、5、6段。师:朗读这三段,结合课后练习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生读题,思考。师:第一题是把什么感觉转化为什么感觉?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生:第一句是把嗅觉转化成了听觉,使人感觉到荷香就像渺茫的歌声一样时断时续,若有若无。师:那么这种若有若无的荷香烘托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生:烘托出一种朦胧、宁静的意境。生:第二句是把视觉转化成听觉。光与影的黑白块儿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把月色写活了。师:这样写,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营造出了一种朦胧、和谐的意境,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师:其实,通感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比如第一句,作者将花香比成远处渺茫的歌声,二者都具有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特点;第二句是怎么比喻的?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生:第二句是用名曲优美、和谐的旋律比喻光一影的和谐,二者都是和谐的。师:秦观有句名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就是使用了通感和比喻,《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你能试着写两三句运用通感的句子吗?生: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生:她的声音像糖一样甜。生:夜晚的彩灯亮了,有的红,有的绿,一会儿明,一会儿暗,就像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生:《紫藤萝瀑布》里有一句“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笼罩着我”,应该也用了通感。师:非常好。原句是“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师:课文里除了这两句同时运用了通感和比喻,还有很多的比喻句,请同学课后的时候加以品析。练习二的第二题考察的是对动词的分析。正确使用动词,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体现作者运用文字的功底。下面请同学看看这两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生:“泻”字有动感,而且有从上到下的感觉,比“照”字更形象。师:那么你有没有注意,“泻”字这个动作的主体是谁?生:月光。师:对,是月光。还要注意,作者这里说,“月光如流水一般”,那么这个“泻”字就更符合流水的特点了。生:“画”字写出了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就像一幅画一样。师:而且是一幅画在荷叶上的画,表现出了作者的喜爱。师:课文中还有很多运用精妙的动词,请同学课后找出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本文还有大量的叠音词,我们先从生活当中的叠音词来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比如小朋友们爱说,这东西好好吃啊。运用叠音词“好好”有什么作用?生:表示强调。不仅好吃,而且特别好吃。师:对了,很简单,表示强调。所以课文里写“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里面用的两个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生:强调树很多。生:而且很密,到处都是树。师:本文中叠词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了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除上面举出的例子,课文里还有很多叠词,请同学课后去体会。师:通过品析语言,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有,巧妙运用比喻、通感,精心选用动词、叠词。这样,我们在鉴赏散文语言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这两类情况。师接上板书:要点6:注意使用了修辞的句子。要点7: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师:《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因情而起,是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文章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从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赏荷塘月下美景,心里得到暂时的宁静和喜悦,最后又回归现实。这当中体现出一种圆形结构,贯穿着一条感情线索。作者写景时,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多种的。除了上课我们讲过的以外,还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这些我们在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春》的时候介绍过,这里不再重复。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散文鉴赏的七个要点,1、仔细阅读全文,注意题目暗含的信息;2、注意每段开头、结尾的句子;3、理清思路,找出线索;4、首尾两段对照读;5、注意抒情或议论的句子;6、注意使用了修辞的句子;7、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就能顺利解答现代散文的阅读题了。作业,1、从文中找出十个优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文,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短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