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复习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复习课件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民主与法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主要
内容
单元梗概
01
重难解析
02
客观题精练
03
主观题精讲
04
单元梗概
01
重难解析
02
重难解析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②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③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④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重点1:如何认识和理解民主?
重难解析
重点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重难解析
选举民主
重点3:社会主义民主的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
民主形式
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民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重难解析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我国各项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一“根本”,三“基本”)
重点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重难解析
重点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管理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重难解析
途径一: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
(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3)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重难解析
途径二:民主协商
(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途径三:民主决策
(1)方式/途径:提案、座谈、论证等。
(2)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重难解析
途径四:民主管理
意义: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途径五:民主监督
意义
①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国家)
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个人)
重难解析
重点6:民主意识的重要性
①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对社会)
②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对公民)
③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对国家)
重难解析
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公民要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生活,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重点7: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重难解析
重点8:法治的作用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重难解析
重点9: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要求
(1)地位: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重难解析
①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踏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②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重点10: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重难解析
重点11: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及工作原则
管理社会生活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人民
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权力来源:
(3)宗旨:
(4)工作原则:
(1)作用:
重难解析
地位:
要求:
重点12: 依法行政
核心: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权必须为)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重难解析
重点1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自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透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4)监督: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3)防范: 防范行政权利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重难解析
重点14:厉行法治的要求?
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单元一句话必背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两种形式。
3.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4.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5.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
7.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8.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易错点)
关于民主的观点:
单元一句话必背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3.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6.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8.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9.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关于法治的观点:
客观题精练
03
客观题精练
1.2024年春节前夕,某社区居委会“小院议事厅”热闹非凡。居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畅想未来关好生活。这表明( )
A.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B.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C.民主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D.基层群众自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D
客观题精练
①公民行使民主权利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如图,所表述的内容正确的是( )
B
客观题精练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围绕“凝聚法治共识”各抒己见。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小丽: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B.小武: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小玲: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D.小江: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C
客观题精练
4.孟子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礼”更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礼让斑马线,让出的是中华美德,让出的是和谐有序。这体现了( )
A.只要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就能礼让行人
B.良好交通秩序只需要发挥法律规范作用
C.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二者可相互取代
D.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D
客观题精练
5.审理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判决善意助人不担责。审理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被索赔案,驳回无理赔偿请求。这两个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司法案例体现的法治价值是( )
①司法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司法满足公民的一切诉求
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立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客观题精练
6.“虽然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这句话体现了厉行法治要推进(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7.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 )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依法行政 D.厉行法治
D
C
客观题精练
8.《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从民主听证会到人大代表进社区,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中国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这表明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
A.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B.人民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人民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实现
D.民主监督
A
客观题精练
9.“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材料表明(  )
①立法者的素质高低决定国家的强弱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③执法者依法办事,国家才会强大
④只要法治力量强大,国家就会富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客观题精练
10.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在本次立法法修订过程中,设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了立法项目论证制度,将国家治理急需、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事项及时纳入立法议程。本次立法法的修订(  )
①建立健全了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②扩大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权利
③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和监督权
④坚持立法为民,推进了立法的民主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主观题精讲
04
主观题精讲
材料: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修改地方组织法。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地方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高校等各方意见;立法机关工作人员奔赴多地调研,倾听一线心声;修正草案先后两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在网上全文公布,征求到1100多条意见;全国两会期间,根据各方意见,对修正草案做出23处修改;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
请你围绕所学民主知识对上述时政材料进行评议。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政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准确全面评议,主题明确,不超过150字。
主观题精讲
解析过程:
第一步:审设问,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需要运用民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广泛征求地方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高校等各方意见→可链接的教材知识:民主决策的过程,保证了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关键词②:调研,倾听一线心声→可链接的教材知识人民民主的本质、特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主观题精讲
【答案一】①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④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答案二】①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②民主决策的过程,保证了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
③我们要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