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复习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复习课件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考情梗概

知识框架

重难解析

热点链接

目录
考情梗概

·第一部分·
考情梗概
考点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备考建议
中华 文化 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1.问题素材:博物馆、“云展播”、红色资源、革命遗址 2.问题形式:选择题、主观题 该考点属于高频考点。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都是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的具体表现。要全面掌握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相关内容。
考情梗概
传统 美德 1.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弘扬传统美德。 2.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1.问题素材:“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 关注模范人物,如“感动中国人物”、航天英雄、“时代楷模”等,掌握先进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优秀精神品质。
民族 精神 1.问题素材:建党精神等 关注热点素材,如建党精神等,熟练掌握民族精神的谱系、地位、意义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观 1.问题素材:文物保护 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地位,掌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做法。
考情梗概
考点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备考建议
人口现状、 生育政策 1. 知道我国当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 2. 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1.考频:问题素材:人口调查报告、人口现状 2.问题形式:选择题 此考点属于高频考点。建议多关注国家或我省人口统计数据。备考要掌握我国人口新特点,掌握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原因、意义等
绿色发展 1.问题素材:碳达峰、碳中和、重要会议、政策文件 2.问题形式:选择题、主观题 此考点属于每年必考的核心考点。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全国两会、法律法规等,熟练掌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做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等
知识框架

·第二部分·
知识框架
守望精神家园
延续文化血脉
凝聚价值追求
知识框架
建设美丽中国
正视发展挑战
共筑生命家园
重难解析

·第三部分·
重难解析
1.形成
2.内容
3.特点
4.薪火相传的原因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重点1:认识中华文化
重难解析
重点二:文化血脉延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古代
近代(革命时期)
现代(社会主义时期)
源自于
熔铸于
植根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重难解析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因此,应当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坚定
文化自信
重点3:中华文化的作用/重要性
重难解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内涵
重要性
怎么做
重点4:文化自信
重难解析
重点5:中华传统美德
1.特点
2.内容
3.重要性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爱国情怀、奋进品格、和乐风范、高尚情操、伦理规范、处世准则,等等。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道德资源,熔铸了民族品格和理想,是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重难解析
重点6: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
2
重难解析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的本质
2.中国人民的精神特点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内涵
重点7:民族精神
重难解析
(1)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2)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3)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重要性|作用
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
(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的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4)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重点7:民族精神
重难解析
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重点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难解析
重点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要性|作用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重难解析
重点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3)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重难解析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
人口特点
总人口增速趋缓
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
老龄化加剧
大量的人口流动
重点9:人口问题
重难解析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现状
影响
重点10:资源问题
重难解析
现状
资源日益短缺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对策
重点11:资源环境现状及对策
重难解析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重点12: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重难解析
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基础
准则
目标
基本国策
新发展理念
重点1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重难解析
重点14:走绿色发展道路
原因
要求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发展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觉行动。
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热点链接

·第四部分·
热点链接
1.2023年2月26日,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在聊城古城区揭牌。揭牌仪式上,22名小学生一起诵读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和《大医精诚》部分篇章,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有助于( )
①推动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
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③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④推进依法治市,共建幸福新聊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热点链接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下图体现的是( )
A.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C.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D.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C
热点链接
3.下列诗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民主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爱国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敬业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强
C
热点链接
4.根据国家数据局统计,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结合图表得出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
A.老龄化加剧
B.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C.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
D.大量的人口流动
B
热点链接
5.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2023年5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 )
A.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B.老龄化程度加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
D.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D
热点链接
6.在浙江安吉,“卖石头”到“卖风景”之变,圆了乡亲们的生态小康梦;在山西右玉,通过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变身塞上绿洲,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上述材料说明( )
①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
②人类只有征服自然才能获得金山银山
③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有机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热点链接
7.2023年4月,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说明( )
A.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
B.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
热点链接
【文化血脉 薪火相传】
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创造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1)如果让你设计文化名片,名片上会出现哪些优秀的中华文化?
(2)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3)新时代的青少年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解析
(1)春节;端午节;故宫;剪纸;茶;京剧;书法;太极拳;旗袍;等等。
(3)学习、了解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写好方块字;背诵古诗词:讲好中国故事;保护文化遗产;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等。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中华文化;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