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考情梗概壹知识框架贰重难解析叁热点链接肆目录考情梗概壹·第一部分·考情梗概考点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备考建议中华 文化 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1.问题素材:博物馆、“云展播”、红色资源、革命遗址 2.问题形式:选择题、主观题 该考点属于高频考点。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都是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的具体表现。要全面掌握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相关内容。考情梗概传统 美德 1.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弘扬传统美德。 2.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1.问题素材:“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 关注模范人物,如“感动中国人物”、航天英雄、“时代楷模”等,掌握先进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优秀精神品质。民族 精神 1.问题素材:建党精神等 关注热点素材,如建党精神等,熟练掌握民族精神的谱系、地位、意义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观 1.问题素材:文物保护 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地位,掌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做法。考情梗概考点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备考建议人口现状、 生育政策 1. 知道我国当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 2. 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1.考频:问题素材:人口调查报告、人口现状 2.问题形式:选择题 此考点属于高频考点。建议多关注国家或我省人口统计数据。备考要掌握我国人口新特点,掌握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原因、意义等绿色发展 1.问题素材:碳达峰、碳中和、重要会议、政策文件 2.问题形式:选择题、主观题 此考点属于每年必考的核心考点。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全国两会、法律法规等,熟练掌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做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等知识框架贰·第二部分·知识框架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凝聚价值追求知识框架建设美丽中国正视发展挑战共筑生命家园重难解析叁·第三部分·重难解析1.形成2.内容3.特点4.薪火相传的原因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重点1:认识中华文化重难解析重点二:文化血脉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古代近代(革命时期)现代(社会主义时期)源自于熔铸于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重难解析(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因此,应当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重点3:中华文化的作用/重要性重难解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内涵重要性怎么做重点4:文化自信重难解析重点5:中华传统美德1.特点2.内容3.重要性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爱国情怀、奋进品格、和乐风范、高尚情操、伦理规范、处世准则,等等。(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道德资源,熔铸了民族品格和理想,是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重难解析重点6: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12重难解析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爱国主义的本质2.中国人民的精神特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内涵重点7:民族精神重难解析(1)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2)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3)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重要性|作用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2)表现在他人的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4)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重点7:民族精神重难解析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重点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难解析重点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作用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重难解析重点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3)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重难解析(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人口特点 总人口增速趋缓 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 老龄化加剧 大量的人口流动重点9:人口问题重难解析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现状影响重点10:资源问题重难解析现状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策重点11:资源环境现状及对策重难解析(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重点12: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难解析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基础准则目标基本国策新发展理念重点1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难解析重点14:走绿色发展道路原因要求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发展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觉行动。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热点链接肆·第四部分·热点链接1.2023年2月26日,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在聊城古城区揭牌。揭牌仪式上,22名小学生一起诵读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和《大医精诚》部分篇章,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有助于( )①推动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③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④推进依法治市,共建幸福新聊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热点链接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下图体现的是( )A.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C.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D.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C热点链接3.下列诗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民主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爱国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敬业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强C热点链接4.根据国家数据局统计,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结合图表得出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A.老龄化加剧B.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C.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D.大量的人口流动B热点链接5.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2023年5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 )A.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根本改变B.老龄化程度加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D.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D热点链接6.在浙江安吉,“卖石头”到“卖风景”之变,圆了乡亲们的生态小康梦;在山西右玉,通过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变身塞上绿洲,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上述材料说明( )①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②人类只有征服自然才能获得金山银山③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有机统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热点链接7.2023年4月,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说明( )A.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B.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热点链接【文化血脉 薪火相传】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创造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1)如果让你设计文化名片,名片上会出现哪些优秀的中华文化?(2)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3)新时代的青少年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解析(1)春节;端午节;故宫;剪纸;茶;京剧;书法;太极拳;旗袍;等等。(3)学习、了解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写好方块字;背诵古诗词:讲好中国故事;保护文化遗产;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等。(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中华文化;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