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5.1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5.1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
一、教材解析 《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围绕违法无小事和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的内容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所以,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就非常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道德修养:践行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2.法治观念: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学会辨别身边的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曝光!汽油罐车装食用油事件,播放视频片段。 国务院出手彻查槽罐车混装食用油事件。 “槽罐车混装食用油”是典型的行为违法犯罪,必须严厉打击,言语引导提出主题。 1.仔细阅读材料。 2.认真观看视频,跟随教师引导。
子议题一:从“食安法律规定”知违法无小
教学内容: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呈现材料: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许多罐车不洗罐的话,司机都会通过擦拭卸油口来应付检查。 2. 议一议:(1)“汽油罐车装食用油”是什么行为?(2)罐车司机为何擦拭卸油口来应付检查? 3. 食品安全法明确:“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呈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相关规定,罐车混装食用油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6.议一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有何作用? 7.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法律的作用。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理解法律的作用。
子议题二:从“调查处置结果”辨违法行为
教学内容: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区分
预设过程(12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视频: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 2.呈现具体的调查处置结果。议一议:(1)上述调查处置情况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违法行为? 3.言语引导解释违法行为的分类。 4.展示几种违法行为,让学生判断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 5.议学合作:设置表格,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结合课本48-50)。 6.言语引导解释违法行为的分类,并设置判断正误题。 7.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 8.介绍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2.跟随老师引导,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学以致用辨析不同的违法行为。 3.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积极讨论,共同完成表格。 4.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记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5.掌握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子议题三:从“身边违法行为”学遵章守法
教学内容: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开展议学活动:你会怎么做? 情境一:放学后,你的好朋友叫你一起去收保护费,你会…… 情境二:在路上,你看到有人在破坏铁路封闭网,你会…… 情境三:回到家,你知道亲戚借款合同到期后赖账,你会…… 明确小组合作讨论规则,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3.列举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 5.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6.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仔细阅读情境,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老师引导,辨别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3.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违法行为的表现,能够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4.在老师的点拨下,学会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5.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法律如影随形,伴随我们的一生。以下关于法律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④法律仅靠人们自觉遵守发挥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绘制图表、思维导图、示意图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颖绘制的图示,下列图示中正确的一项是( C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四个案件的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正确的是( C ) ①邻居收养流浪狗,每晚不停叫,影响大家休息——行政违法,给法院打电话 ②某商家沿街促销,围观群众占道导致交通阻塞——行政违法,向城管部门举报 ③赵某与贾某因占座发生矛盾,将贾某打成重伤——刑事违法,向公安局报警 ④某培训机构未经高考状元同意将其照片作宣传——民事违法,向检察院起诉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B )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③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