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曝光!汽油罐车装食用油事件2024年7月2日,《新京报》记者曝光,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为了节省开支,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有些食用油厂家也没有严格把关,不按规定去检查罐体是否洁净,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罐车混运食用植物油事件性质极其恶劣,违反基本常识,践踏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是典型的行为违法犯罪,必须严厉打击。国务院出手彻查汽油罐车装食用油事件议题设置总议题:从“汽油罐车装食用油事件”晰法不可违子议题一:从“食安法律规定”知违法无小子议题二:从“调查处置结果”辨违法行为子议题三:从“身边违法行为”学遵章守法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1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0102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2.法律的作用?3.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区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4.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5.如何遵章守法?自学导航从“食安法律规定”知违法无小子议题一:天津一家生产食用油的公司门口,一名罐车司机正在擦拭卸油口。许多罐车不洗罐的话,司机都会通过擦拭卸油口来应付检查。议一议:1.“汽油罐车装食用油”是什么行为?2.罐车司机为何擦拭卸油口来应付检查?2024年7月9日,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食用油罐车运输环节有关问题。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议学成果1: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P48含义:产生原因: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食品安全法明确:“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议一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有何作用?罐车混装食用油,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指引作用评价作用违法行为不应当做而做了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P46议一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有何作用?必须做而未做议学成果2:法律的作用?P46①②③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指引作用】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5.1-1 违法无小事从“调查处置结果”辨违法行为子议题二: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议一议:1.上述调查处置情况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违法行为?联合调查组认定,运输企业负有管理责任,依据《食品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给予行政处罚;生产企业通过销售合同约定将运输和交付环节责任全部由买方承担,违反《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车主负有主要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司机负有直接责任,应以行为犯论处,依据《刑法》有关条款追究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行政违法行为捡手机不归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法律:《民法典》、《 物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责任5.1-1 违法无小事谎报险情违法上访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受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罚(全体):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责任5.1-1 违法无小事抢劫蓄意投毒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责任5.1-1 违法无小事行政违法行为(轻微)民事违法行为(轻微)刑事违法行为 (严重)严重违法行为,又叫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法的社会危害性小试牛刀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结合课本48-50)违法行为类型 不同点 相同点按社会危害轻重分: 按违反法律分: 社会危害性 违反法律 承担法律责任 实例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相对轻微相对轻微严重民法行政法刑法民事责任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罚处罚欠债不还、违反合同、侵犯肖像权殴打他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网故意杀人、抢劫、蓄意投毒1.都是违法行为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议学合作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2.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4.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判断正误议学成果3: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区分?P48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轻微)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5.1-1 违法无小事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拘役、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5.1-1 违法无小事持刀抢劫他人财物。聂某某因醉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甲把乙打成重伤,丧失劳动能力,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四五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某公司因擅用李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小强的爸爸因酒后驾驶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小试牛刀从“身边违法行为”学遵章守法子议题三:情境二:在路上,你看到有人在破坏铁路封闭网,你会……情境一:放学后,你的好朋友叫你一起去收保护费,你会……情境三:回到家,你知道亲戚借款合同到期后赖账,你会……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议学活动:你会怎么做?议学合作:你会怎么做?1.各小组选择情境,根据各自情境展开讨论。2.1人记录书面要点,1人准备代表发言。3.讨论时间3分钟,若回答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情境二:在路上,你看到有人在破坏铁路封闭网,你会……情境一:放学后,你的好朋友叫你一起去收保护费,你会……情境三:回到家,你知道亲戚借款合同到期后赖账,你会……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议学活动:你会怎么做?谎报险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不履行合同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或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侵犯肖像权侵犯著作权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民事活动常见行为法律民事权利基本原则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购置房产、签订合同、结婚等《民法》财产权人身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等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P51相关链接下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议学成果3: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P49-50①②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针对行政违法行为针对一般违法行为议学成果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①②③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课堂小结思维导图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2.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P48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法律的作用?P463.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P49-50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1.法律如影随形,伴随我们的一生。以下关于法律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④法律仅靠人们自觉遵守发挥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法律既靠人们的自觉遵守,也要靠外力的约束发挥作用,故④说法错误;课堂训练2.绘制图表、思维导图、示意图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颖绘制的图示,下列图示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①②: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③: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③说法错误;④: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也叫犯罪行为,④说法正确;课堂训练3.下列四个案件的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正确的是( )①邻居收养流浪狗,每晚不停叫,影响大家休息——行政违法,给法院打电话②某商家沿街促销,围观群众占道导致交通阻塞——行政违法,向城管部门举报③赵某与贾某因占座发生矛盾,将贾某打成重伤——刑事违法,向公安局报警④某培训机构未经高考状元同意将其照片作宣传——民事违法,向检察院起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①:邻居收养流浪狗,每晚不停叫,影响大家休息,属于行政违法,应该给派出所打电话,故①说法错误;②:某商家沿街促销,围观群众占道导致交通阻塞,属于行政违法,向城管部门举报,故②说法正确;③:赵某与贾某因占座发生矛盾,将贾某打成重伤,属于刑事违法,向公安局报警,故③说法正确;④:某培训机构未经高考状元同意将其照片作宣传,属于民事违法,应该向法院起诉,故④说法错误;课堂训练4.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③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B课堂训练①③:题干表述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题干表述的内容没有体现未成年人应对违法犯罪要有勇有谋,故②不符合题意;④:题干主旨不涉及善用法律维权的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 法不可违.pptx 视频1.mp4 视频2.mp4 视频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