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网站原创
生命家园
Harmonious
symbiosis
共筑
绿色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01
知识导航
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P83-84
02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
04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P85-87
03
01
党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视频反映出了当下哪些生态问题?
网站原创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海洋污染
冰川融化
乱砍滥伐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地污染
稳定性
持续性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1
谁是生态问题的“幕后黑手”?谁该为其买单?
2
自然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
人类。
自然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3
如果人类拒绝改变,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
4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什么关系?
人类将走向灭亡,最终成为历史。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网站原创
笔记整理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P81
2
1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P81
3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P81
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P81
4
网站原创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来,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塞罕坝在百年间由“美丽高岭”退化为茫茫荒原,黄沙漫漫。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已是“飞鸟无栖树,黄沙蔽天日”的荒凉景象。
网站原创
网站原创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思考: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网站原创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变化原因分析
1
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对环境肆意破坏,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
2
塞罕坝三代林场人植树造林,大力保护环境,注重生态建设,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使塞罕坝从“荒原沙地”变回了“林海绿洲”。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P84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
NO.1
NO.2
NO.3
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P84
笔记整理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基础、准则、目标
基本国策
新发展理念
网站原创
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提出
知识拓展
ZHI SHI TUO ZHAN
关系
创新是发展的动能,协调是发展的基调,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开放是发展的大势,共享是发展的目标。
02
党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网站原创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余村的“前世今生”
余村的“前世”
地处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群山环抱,秀竹连绵,四季常青。20世纪70-80年代,余村为解决温饱问题,开矿、建水泥厂。后来,余村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但很快尝到了苦头: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村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发展前景一度陷入迷茫。
网站原创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余村的“今生”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到余村考察,称赞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是”高明之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长三角游客多,这坚定了余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信心。自此,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定发展规划,把全村化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田园观光区三个区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围绕”文创小镇“、”智慧小镇“建设,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余村建成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生动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网站原创
网站原创
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路有什么不同?
问题1
余村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对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什么启示?
问题2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余村的思考
网站原创
余村的启示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道路1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道路2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鼓了“钱袋子”
伤了“居住环境”
网站原创
绿色发展
笔记整理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P85
2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85
1
网站原创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习近平


你知道哪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呢?
网站原创
新课讲授
XIN KE JIANG SHOU
关灯一小时
光盘行动
乘坐公共交通
太阳能光伏发电
建设海绵城市
城市森林公园
网站原创
实现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转变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
NO.4
笔记整理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NO.3
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P87
笔记整理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85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P85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
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P87
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知识拓展
ZHI SHI TUO ZHAN
(提示:可从意识、行动、宣传等角度思考。)
①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
②积极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③依法保护环境,善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④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为保护环境建言献策。
⑤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网站原创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笔记整理4: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网站原创
课堂小结
KE TANG XIAO JIE
共筑
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原因 P76
要求P76-77
要求 P78
青少年怎样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补充)
美丽中国
网站原创
随堂演练
SUI TANG YAN LIAN
1.【2024·河南南阳期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①植树造林、种草治沙 ②禁止开发和利用资源
③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 ④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就必须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②中“禁止”一词说法过于绝对;④中粮食安全问题与题干内容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网站原创
随堂演练
SUI TANG YAN LIAN
2.【2024·龙岗区模拟】春光明媚,绿意盎然。在第46个中国植树节,深圳市民纷纷加入社区、公园、自然保护地的公民义务植树队伍,添“绿”鹏城。植树对环境保护发挥作用路径正确的是( )
①聚木成林,吸收碳排放
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③市民踊跃参与植树活动
A. 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市民踊跃参与植树活动,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能够聚木成林,吸收碳排放,从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C说法正确。
3.天然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的制定实施,旨在( )
①制裁破坏湿地资源的犯罪行为
②更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③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网站原创
随堂演练
SUI TANG YAN LIAN
【答案】C
【解析】结合题文可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是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③不是制定此法的目的,不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