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基础题)近年来我国南方某市利用单季稻撂荒地推广“小麦+单季稻”的旱水轮作模式。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该模式的生产方式是( )A.春麦秋稻 B.冬稻夏麦 C.冬麦夏稻 D.夏麦夏稻2.该市推广“小麦+水稻”旱水轮作模式的出发点有( )①促进水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利用效率②抑制杂草和病虫害,改良土壤结构③提高生物多样性,保障作物种质安全④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粮食产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甘蔗喜高温、高湿,充足的光照和规律的降水缺一不可。广西是国内最大的原料蔗和蔗糖生产地。近年来,为应对与厄尔尼诺伴生的极端气候可能给甘蔗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广西某蔗林将平均生长高度为1.2米的春植蔗改种成平均生长高度分别为1.5米、1.7米的宿根蔗、冬植蔗。完成下面小题。3.该蔗林改种平均生长高度分别为1.5米、1.7米的宿根蔗、冬植蔗,主要是为了( )A.增强抗涝能力 B.提升甘蔗品质 C.增加产糖总量 D.统一种植标准4.为应对厄尔尼诺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该地甘蔗种植还应( )①及时排水,加强水利设施建设②施用有机肥,缩短生长周期③加强气象灾害监测,提高预报水平④铺设地膜,改善光照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世界上有三大番茄主产区分别是美国、意大利和中国。中国番茄80%来自新疆,生产的大部分番茄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番茄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新疆番茄生产主要有露地和棚内种植两种方式,露地种植主要是以大面积的露天土地种植为主,棚内种植则是以靠近城市的近郊大棚种植为主,棚内种植成本高于露地种植。番茄类型有薄皮和厚皮之分,目前新疆薄皮番茄产量较低,以种植厚皮番茄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番茄棚内种植成本高于露地种植,靠近城市的近郊以棚内种植为主,主要原因是棚内种植(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品质好口感佳C.可以延长供应时间 D.靠近市场方便运输6.目前新疆生产的番茄以厚皮类型为主,主要原因是( )A.适合大规模种植 B.耐运输耐储存 C.方便机械化生产 D.利于棚内种植读三地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小题。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① 8% 92% 89% 小② 45% 55% 90% 小③ 86% 14% 20% 大7.①②③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 )A.大牧场畜牧业、现代混合农业、稻作农业B.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C.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大牧场畜牧业D.种植园农业、现代混合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8.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主要有( )①气候较为干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③市场需求大④劳动力充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下列关于③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率高 B.机械化水平高 C.技术含量高 D.作物单产高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火山地震频繁,山地丘陵广布。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实行一年三熟,机械化水平低。下图是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1)简要评价火山活动对印度尼西亚农业的影响。(2)说明印度尼西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不利条件。(3)简述印度尼西亚水稻生产实行一年三熟的原因。(中等题)近年来,新疆喀什地区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西梅产业。铁路部门在当地建立产地仓,且采用先进的铁路冷链物流车辆,满足果品运输需求。完成下面小题。11.新疆成为中国西梅生产地的有利条件是( )A.气温年较差大 B.晴天多日照长 C.灌溉技术先进 D.本地市场广阔12.冷链物流的发展和产地仓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①促进农业结构多元化②拓展农产品市场范围③延长农产品周转周期④扩大西梅的种植规模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3.西梅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NSS B.RS C.GIS D.VR北京郊区的窦店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该村在被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试点后,实施了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多级物质循环利用工程(见下图),该工程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目前窦店村的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样板在全国进行推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窦店村生态农业的基础产业是( )A.畜牧业 B.淡水养殖业 C.种植业 D.人工沼气业15.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循环过程的生态意义有( )①减少污染、净化环境②化害为利、变废为宝③调节气候、防风固沙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6.窦店村为北京市场提供的主要产品为( )A.乳肉、玉米、食用油类 B.小麦、水稻、瓜果蔬菜类C.大豆、海鲜、多种杂粮 D.肉类、鱼类、无公害蔬菜甘肃民乐的紫皮大蒜、酒泉的洋葱、庆阳的黄花菜、甘谷的红辣椒等高原夏菜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榆中县海拔在1500—3670米之间,是高原夏莱的主产区和发源地,也是西北“北莱南运、西莱东调”最大的产地型集散中心。下图为甘肃省地标蔬菜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甘肃省国家地理标志蔬菜种类多的主要原因( )A.市场需求多元化 B.地势起伏较大C.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D.种植历史悠久18.榆中菜农将同种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植在1500—3670米的山坡上,原因是( )A.利用地势利于排水 B.延长蔬菜供应时间C.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D.紫外线强,减少病虫害19.每年6-8月榆中县高原夏菜多销往上海、杭州、广州等南方城市的原因是( )A.南方地区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 B.高原夏菜品质优C.南方地区高温且自然灾害多 D.蔬菜品种差异大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中国专家团队将已在黄土高原广泛使用多年的垄沟地膜覆盖技术带到肯尼亚实践并推广。肯尼亚的垄沟覆盖栽培试验区位于东非高原腹地(1°35′S,37°14′E),属于典型的半干旱草原气候。试验初期,出现地膜溶解、破损等问题,经过各方面调整,玉米产量相比自然耕作显著提高,目前技术正在进一步完善、推广中。下图为试验区垄沟地膜覆盖栽培体系和试验区气候特征图。(1)分析试验初期,地膜在肯尼亚遇到溶解、破损等问题的气候原因。(2)解释试验区采用垄沟地膜覆盖技术可提高雨水利用效率的原理。(3)推测目前垄沟覆盖栽培技术需要完善的方面。(拓展题)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Ⅰ)、缓慢发展(Ⅱ)、快速发展(Ⅲ)和高速发展(Ⅳ)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如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 )A.土壤更贫瘠地区 B.黄河两侧平原区 C.暖湿化加剧地区 D.贺兰山高海拔区2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大量回流②政策支持与激励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④旺盛的市场需求⑤适宜的气候条件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A.发达便利的交通线 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C.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24.与一般郊区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 )A.种类 B.成本C.新鲜度 D.品质25.绿腰带项目对慕尼黑郊区的影响是( )A.完善了服务功能 B.扩展了地域范围C.推动城市化进程 D.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内蒙古地区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出产的辣椒产量高、品质优、干物质及红色素含量高,病虫害少。内蒙古的辣椒种植业在远离消费市场的不利因素下,10年里仍成为中国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农民也从中增加了收入,火红的辣椒,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椒”。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也会受到不期而至的市场风险的冲击。完成下面小题。26.近年来,内蒙古地区辣椒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A.市场规模扩大 B.机械化种植 C.种植技术的发展 D.劳动力丰富27.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农户抵御市场风险冲击的是( )①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②推行辣椒干、辣椒酱、辣椒粒等多元化产品发展,提高辣椒综合利用水平③扩大辣椒种植规模,提高辣椒产量④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提高辣椒质量⑤采用节水灌溉、机械化采收等先进技术,提高辣椒产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⑤玉米秸秆是中国秸秆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关键的有机肥资源之一。近年来,青藏高原秸秆资源受到重视。研究表明,自1988年以来,青藏高原五省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中西藏自治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幅最大,各省区玉米秸秆资源数量差异明显。青藏高原各地玉米秸秆供应与肥料需求不匹配,过剩区玉米秸秆浪费,而不足区存在较大缺口。据此完成问题。28.自1988年以来,青藏高原五省区中西藏自治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幅最大,主要是因为西藏自治区( )A.水热条件改善 B.玉米种植面积基数较小C.耕地流转加快 D.城市郊区种植结构调整29.为平衡青藏高原玉米秸秆供需矛盾,最应采取的措施是( )A.将过剩区秸秆运抵不足区后开展加工 B.增加不足区玉米播种面积C.缩减过剩区玉米播种面积 D.将过剩区秸秆就地加工后运抵不足区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平均降水量375毫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材料一:“西辽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大兴安岭对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2)指出西辽河流域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3)推测西辽河流域农牧业分界线的空间变化特征,简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B3.答案:A4.答案:B5.答案:C6.答案:B7.答案:A8.答案:A9.答案:D10.答案:(1)利:火山灰沉降增加土壤养分;弊:地形起伏增大;火山灰遮挡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2)地形复杂,平原少,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经济发展水平低,机械制造工业水平低。(3)气候适宜,全年高温多雨(积温高);该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A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B19.答案:C20.答案:(1)肯尼亚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平均温度高,地膜老化迅速。(2)通过起垄,在田间形成了多个垄和沟,改变了微地形,增加了地表面积,从而增加雨水接收面积;地膜全覆盖将雨水集中在沟内,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或通过膜面的集流,将无效降水(降水量小)变为有效降水并发挥作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增加雨水利用率。(3)培育抗旱、高产品种;可降解地膜材料选用;一膜多季使用;地膜覆盖面积优化研究;覆膜时间优化研究;休耕季土壤水分保持;施肥技术等。21.答案:A22.答案:D23.答案:B24.答案:D25.答案:A26.答案:A27.答案:B28.答案:B29.答案:D30.答案:(1)冬春季节阻挡风沙侵袭,减轻危害;夏季山地东南侧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河流的源地,提供水源。(2)大兴安岭海拔较高的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及丘陵地带发展畜牧业;灌溉条件较好的东部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流、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3)变化特征: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环境问题: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灌排,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