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基础题)在青藏高原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那里没有葱茏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是一片毫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滩”,但在岩块与碎石之间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绽放。下图为青藏高原高山流石滩上的蓝色花朵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青藏高原的高山流石滩应出现在( )A.灌丛与高山草甸之间 B.高山草甸与雪线之间C.林线以下 D.雪线以上2.青藏高原高山流石滩上的很多花卉都呈现蓝色,主要是为了( )A.抵抗霜冻、强风 B.躲避昆虫啃食C.避免紫外光的伤害 D.减少热量散失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开展研学旅行,进行了土壤的野外观察调研。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年代测定,制作了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随深度增加,该采样点不同土层的变化特征是( )A.颜色变浅 B.质地增粗 C.有机质增加 D.空隙变大4.野外考察发现,该采样点表层有机质含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生物 C.成土母质 D.气候索诺拉沙漠位于美国和墨西哥交界处,冬夏两季降水,年降水量超过300毫米,位于北部的莫哈维沙漠。当地的巨人柱仙人掌高达十几米,高举“手臂”,柱顶花朵。图左为索诺拉沙漠位置图,图右为索诺拉沙漠的仙人掌。完成下面小题。5.索诺拉沙漠夏季降水的主要类型及水汽来源分别是( )A.台风雨太平洋 B.地形雨太平洋C.锋面雨墨西哥湾 D.对流雨加利福尼亚湾6.该地仙人掌( )A.茎干表面多褶皱,有胀缩现象 B.花朵白天绽放,利于昆虫授粉C.生长非常快,存活时间比较短 D.高举“手臂”,争夺水分和阳光下图示意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由西向东三座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三座城市气候大陆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乙—甲—丙8.三座城市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9.丙城市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0℃,可能是由于( )①地势较高②冬季城市热岛效应较弱③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较弱④距海近,受海洋调节显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严重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急剧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了解干旱条件下树木径向生长特征是研究气候变化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生产力的基础。当土壤水分充足时,树木叶面气孔全部打开,有利于光合作用。某地理研究小组将采样点设于黄土高原中部,该地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下图示意采样点年内及1982—2017年气象站气象资料。(1)简述1982—2017年该区域气候的变化趋势。(2)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对当地树木生长的不利影响。(3)研究表明,干旱年夏季气温高则树木生长较为缓慢,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中等题)地球上的碳元素分布于海洋、地质化石、土壤、植被、大气等各库里。其中,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管理、气候、植被覆盖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有机碳输入与输出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祁连山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垂直变化幅度更大B.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深度呈正比C.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南坡D.南坡土壤有机碳堆积作用较北坡强12.导致该山脉南北坡同一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大的原因是( )A.北坡气温较低 B.南坡生物量丰富C.北坡坡度较大 D.南坡相对高度大13.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的原因是( )A.沟谷土壤肥沃 B.沟谷堆积作用强C.受人类干扰少 D.沟谷侵蚀作用强“一簇簇菌菇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碧绿的菌草生机勃勃……”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这是我国菌草(指能“以草代木”培育菌类的植被)外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场景的真实写照,菌草在当地被亲切地称为“幸福草”。下图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主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4.在自然条件下,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地植被具有的典型特点是( )A.茎花现象 B.垂直结构单一C.叶呈针状 D.多革质叶片15.巴布亚新几内亚引进的中国菌草,喜欢的生长环境是( )A.湿冷 B.干冷C.湿热 D.干热16.巴布亚新几内亚引种中国菌草培育菌类会使当地( )A.水土流失减轻 B.雨林破坏加剧C.气温缓慢升高 D.降水明显增多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夏季水汽收入在全年占比较大。图8为青藏高原夏季水汽净收支和各边界水汽净收支随气压垂直分布图(海拔每上升12m,气压大致下降1hPa)。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7.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汽收入主要来自于印度洋 B.随海拔增高水汽输送渐增多C.北边界水汽输入以暖湿为主 D.450m处东边界水汽支出最多18.仅考虑水汽收支状况,推测未来青藏高原雪线变化是(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19.从气候角度分析,攀登喜马拉雅山及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最佳坡向和时间是( )A.东坡2月 B.北坡5月 C.南坡7月 D.西坡9月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23°13′N~23°25′N,113°55′33″E)又称“东樵山”,其主峰海拔为1281.5m。罗浮山植物种类丰富、发育多种土壤类型。图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1)指出罗浮山海拔300m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2)推测罗浮山样地乔木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特点的形成原因。(3)从气候、植被的角度,分析罗浮山海拔1100m以上发育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的原因。(拓展题)冰川零平衡线是指冰川积累区与消融区的分界线,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是冰川年积累与消融量相等的位置海拔高度。冰川平衡是降水和气温等水热气候因素对冰川综合作用的结果,冰川平衡量等于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下图分别表示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在1959—2010年间冰川零平衡线高度与年降水量变化图和冰川零平衡线高度与年平均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1959~2010年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急剧上升时间段是( )A.1959~1970年 B.1972~1984年 C.1988~1995年 D.1996~2008年22.1959~2010年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23.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60~2010年零平衡线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带来的影响是( )A.海平面上升 B.降水增多 C.林线上升 D.雪线上升达荷美景观带是西非两热带雨林间的稀树草原带,降水集中于3~10月。研究M湖及沿海沉积物发现,距今8400~4500年间,该景观带以森林为主:距今4500~3400年间,受几内亚湾北部湿季上升补偿流增强影响,稀树草原逐渐取代了森林;如今,当地耕地和种植园广布,M湖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图示意达荷美景观带及调查地位置。完成下面小题。24.距今8400~45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适应干季的方式最可能是( )A.季节性的落叶 B.叶片退化成刺 C.枝干呈匍匐状 D.根系侧向伸展25.距今4500~34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年干旱少雨 B.湿季出现短暂干旱C.干季干旱加重 D.年内光照时间缩短26.目前该湖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主要得益于( )①全年热量充足②河流纵贯南北③植被演化复杂④周边植被破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定期对林木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可以了解林木的生长状况,为森林经营提供依据。林业上常用的森林生长量指标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平均生长量指林木在整个年龄期间每年平均生长的数量。连年生长量指林木生长进程中各年度的当年生长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型人工纯林区长白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图示时间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年树龄长白落叶松平均生长量最大B.长白落叶松比日本落叶松生长速度快C.连年生长量比平均生长量达峰时间早D.长白落叶松35年左右生长总量达峰28.数量成熟指树木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等时的状态,据图推测长白落叶松数量成熟龄约是( )A.25年 B.35年 C.42年 D.49年29.人工林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能够促进该地区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①开展碳汇交易,使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②进行林下养殖,提高森林的综合产出③开发生态旅游,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④采伐原有树种,更换生长快的速生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①30.根据材料完成以下各题。冰川面积的变化与气候、地形等因素有关,较小的冰川对气候变化更敏感。天山的阿拉套山脉和博罗科努山脉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脉均为东西延伸,两山脉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冰川。1990~2015年,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冰川面积不断减小,研究发现阿拉套山脉比博罗科努山脉冰川退缩更快。下表为这两座山脉不同规模等级的冰川面积和数量。阿拉套山脉 博罗科努山脉规模等级/km 1990年 2015年 1990年 2015年数量/条 面积/km 数量/条 面积/km 数量/条 面积/km 数量/条 面积/km Ⅰ≤0.1 470 19.80 649 20.86 373 20.21 912 53.97Ⅱ0.1~0.5 442 109.76 381 89.78 933 259.25 950 265.96Ⅲ0.5~2 211 209.06 181 177.21 686 638.56 509 465.53Ⅳ2~5 43 136.72 26 96.55 135 417.94 106 322.69Ⅴ>5 21 236.37 12 149.05 74 889.84 54 613.20合计 1187 711.71 1249 533.45 2201 2235.80 2531 1721.35(1)据上图说明这两座山脉冰川的分布特点。(2)计算2015年与1990年博罗科努山脉V等级冰川的面积占比的差值,并简述1990~2015年该山脉不同规模等级冰川的变化特征。(3)试分析阿拉套山脉比博罗科努山脉冰川退缩速度快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2.答案:C3.答案:C4.答案:D5.答案:D6.答案:A7.答案:C8.答案:A9.答案:D10.答案:(1)年均气温总体明显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相对湿度有下降趋势,但并不明显。(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气候较为恶劣,光照强,降水量少,蒸散量大,年降水量与蒸散量不平衡,水分亏缺严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制约植物生长与水分利用,从而使树木生长受到严重的水分制约。(3)干旱年夏季温度过高,造成植物蒸腾作用和土壤蒸散发加强,土壤中可利用水分减少,树木叶面气孔部分关闭,光合作用减弱,合成有机物减少,但呼吸作用仍不断消耗供树木生长的营养物质,导致树木生长缓慢。11.答案:C12.答案:A13.答案:B14.答案:A15.答案:C16.答案:A17.答案:A18.答案:A19.答案:B20.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判断理由:罗浮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300米处海拔较低,难以形成明显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因此其乔木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罗浮山开发早,开发程度较高,低海拔处乔木大量被人为砍伐;随海拔升高,乔木开发难度增加,数量增加;在更高海拔的地方,由于坡陡土薄,风大,植被矮化,自然带更替为灌丛草甸带,乔木退出植物群落。(3)海拔较高,低温潮湿的环境适宜灌丛草甸生长;灌丛草甸每年能提供大量植物残体,低温潮湿环境中土壤生物活性逐渐下降,植物残体分解率降低,有机质累积增加。21.答案:D22.答案:A23.答案:D24.答案:A25.答案:B26.答案:D27.答案:C28.答案:D29.答案:A30.答案:(1)这两座山脉的冰川均主要分布在北坡;阿拉套山脉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3200~4000m,博罗科努山脉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3600~4400m(或3600~4600m)。(2)4.18% 相对较大的冰川条数及面积均减少,较小的冰川条数及面积均增加。(3)阿拉套山脉小规模的冰川数量占比高,较小的冰川对气候变化更敏感;阿拉套山脉冰川平均海拔较低,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阿拉套山脉冰川退缩率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