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
(
基础题
)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④增强
3.图b果园中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滞地面辐射——提高地温 B.阻滞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提高地面反射率——苹果着色 D.增加大气逆辐射——保温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4.14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5.20时,M地与甲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C.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下图示意某年7月23日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L气压中心属于( )
A.气旋 B.反气旋 C.高压 D.寒带气旋
7.造成此刻甲、乙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气团性质
8.与丙地相比,此刻甲地( )
A.风力较大 B.降雨区范围较大 C.天气晴朗 D.降雨强度较小
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市能耗加大、大气污染加剧等问题。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
材料二: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1)依据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描述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
(2)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
(3)在下图中绘制材料二中“某时段”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并简析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
(4)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
(
中等

)
龙泉山脉位于成都平原东部,是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山脉。受山脉屏障作用及阴阳坡的影响,易引发热力性越山气流。2016年12月7日龙泉山西部的成都平原大气出现重污染,该区域的温度场呈现特殊的分布状况。下图为2016年12月7日10:00该区域等温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同一海拔西坡相比,此时龙泉山东坡( )
A.气温较高,形成上坡风 B.气温较低,形成上坡风
C.气温较高,形成下坡风 D.气温较低,形成下坡风
11.相较于东侧平原,此时成都平原近地风力较弱,其根本原因是( )
A.太阳辐射较弱 B.平原面积更小 C.背景风力更强 D.大气逆温更强
12.龙泉山脉( )
①起伏平缓
②高耸崎岖
③地形破碎
④山体完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3年9月4日,飓风“丹尼尔”在希腊南部近海形成,向地中海缓慢移动。“丹尼尔”登陆非洲后,造成利比亚沿海城市德尔纳市上游山谷的两座大坝垮塌,人员伤亡惨重。随后“丹尼尔”深入撒哈拉沙漠,导致尼罗河三角洲出现严重的恶劣天气。下图示意“丹尼尔”登陆利比亚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3.地中海有利于飓风“丹尼尔”进一步发展和移动的气象条件是( )
A.降水丰富 B.气温较高 C.高压盛行 D.南风强劲
14.“丹尼尔”登陆利比亚后造成该国两座大坝垮塌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引发山洪 B.强风吹垮大坝 C.大坝地基不稳 D.海水大量涌入
15.尼罗河三角洲出现严重的恶劣天气最可能是( )
A.暴雨 B.极端高温 C.冰雹 D.沙尘暴
南半球夏季,非洲南部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多股气流影响,内陆形成气流辐合中心。与西南气流相比,东南气流为南部非洲带来的降水量更大。图3示意2月南部非洲大气环流形势。据此完成问题。
16.与陆地上的气团相比,图中西南气流( )
A.温度较高、湿度较大 B.温度较低、湿度较大
C.温度较高、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湿度较小
17.南大西洋高压与南印度洋高压之间为偏南风,下列对该风向稳定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受两大高压约束,该气流难以转向,风向持久稳定
B.南大西洋高压东侧强烈的顺时针辐散气流,加强该风向
C.南印度洋高压西侧强烈的逆时针辐合气流,加强该风向
D.在两大高压之间,部分源自西风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北上
18.与西南气流相比,东南气流为南部非洲带来的降水量更大,其原因可能是( )
A.东南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
B.东南气流经过寒流,寒流对其降温减湿
C.东南气流经过暖流,暖流对其增温增湿
D.山脉对东南气流阻挡作用弱,水汽深入内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古气旋发源于蒙古国中东部地区,属于温带气旋。该国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西部多高山,中东部为地势平缓的高原。统计资料显示,蒙古气旋春季出现次数最多,冬季次之。如图为某时刻蒙古气旋位置及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受蒙古气旋和大风的影响,局地出现大范围扬沙和浮尘天气,能见度不足300米。
(1)比较图中蒙古气旋两侧冷锋与暖锋锋面的移动速度,并说明理由。
(2)简析在蒙古气旋的影响下甲地此时的天气状况。
(3)与蒙古国西部相比,分析蒙古气旋春季多形成于中东部地区的原因。
(
拓展

)
“大气河”是指地球大气对流层中跨越中纬度地区的长条状水汽带,一般长数千千米,宽数百千米,南北半球均有分布。其水汽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沿冷锋的局地水汽辐合;二是从热带地区向极地输送的水汽。下图是垂直于某地“大气河”水汽运动方向的剖面图(图中等风速线的等值距为5m/s)。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M处的风速可能是( )
A.18m/s B.28m/s C.33m/s D.43m/s
21.北半球“大气河”延伸方向是( )
A.西—东 B.西南—东北 C.南—北 D.西北—东南
昆明准静止锋是影响云贵高原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冬、春季表现最为突出。研究人员根据锋面活动的位置,选取昆明、沾益、贵阳3个站点将昆明准静止锋细化为3类(如图)。c类准静止锋出现占46%,b类准静止锋占40%,a类准静止锋仅占1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研究人员确定准静止锋位置的依据有( )
①锋线以东东北风、锋线以西西南风
②锋线附近等压线稀疏
③卫星云图内西部云系和东部晴空分界
④锋线附近白天等温线密集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3.下图示意昆明、沾益、贵阳三城市冬季上午8时阴天日数年际变化统计,图中甲、乙、丙分别是( )
A.昆明、贵阳、沾益 B.昆明、沾益、贵阳
C.贵阳、沾益、昆明 D.贵阳、昆明、沾益
2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伸脊点偏西时,会使近地面抵达云贵地区的冷空气势力变化及影响是( )
A.增强,有利于c类准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
B.增强,不利于c类准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
C.减弱,有利于c类准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
D.减弱,不利于c类准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
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 )
A.分选性由好变差 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
C.分选性由差变好 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26.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27.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
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 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 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绒布河谷位于珠峰北侧,几乎全为冰川覆盖。科考探测发现绒布河谷离地面1000m以下多盛行下谷风,人们称之为冰川风。研究发现,绒布河谷南北向的上、下谷风的形成,与山坡气温和同高度山谷中气温之差密切相关。左图示意绒布河谷南北向地形剖面;右图示意1975年5月某日绒布寺观测站风向风速垂直分布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绒布河谷冰川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场东高西低 B.气温值南高北低
C.气温值东高西低 D.气压场南高北低
29.绒布寺观测站当日( )
A.日气温最高时吹上谷风
B.午夜后至正午前风速较弱
C.12时左右山坡气温与同高度山谷中气温之差为正值
D.2000米以上盛行东南风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4月15日下午,与蒙古气旋相伴的冷锋在经过河北保定时率先触发了“干对流”(即降水量不大,但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明显),随后杨沙和浮尘天气相继出现、在当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研究发现.冷锋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启动的重要因素,图10示意该日河北省保定站地面瞬时风速、露点温度、气温、降水量,水汽压和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实况。
(1)描述图示16:00—16:30此次保定降水出现前、降水出现后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状况
(2)分析冷锋对此次保定强对流、沙尘天气的影响过程。
(3)简述该日保定强对流天气表现为“干对流”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1)相同点:风向都由郊区吹向城区;不同点: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
(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
(3)
原因:白天受海风影响,海风从气温较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4)增加绿地面积(绿化楼顶、植树种草等);增加水域面积;建设通风廊道;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
(2)读图可知,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大,且整体变化幅度变大。原因可从积雪的特点、对气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积雪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冬季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白色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强,气温较低,且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导致郊区气温降幅较大;强降雪后,城市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运行的需要,清理积雪较为及时,且降雪后城市取暖需求增加,城市废热排放过多,气温较高,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大。
(3)城区的废热排放较多,气温高,气压低,郊区和海洋气压高,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高空气流由城区流向郊区。由所学热力环流知识可知,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白天近地面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主要以海风为主。夜晚主要以陆风为主。题干提到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说明该时段的海陆风应当是白天由气温较低的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城市热岛强度。图如下:
(4)热岛效应指城区气温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城区人类活动较多,排放废热较多;城区多硬化地面,受热升温较快;城区建筑物高大密集,通风散热不畅等原因造成的。为缓解热岛效应,城市规划当中应当对市中心的产业和人口等适当进行分散;市中心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水域面积等;为加快热量散失,应当规划城市的通风廊道,对建筑物的高度和格局进行规划;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规划等。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1)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理由:此时蒙古气旋两侧地区等压线疏密不同,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势力强于暖锋,移动速度更快。
(2)甲地位于冷锋锋前等压线较为密集区,风力较大;有扬沙,能见度低;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无降水,比较干燥。
(3)蒙古国中东部地区多为高原地区,海拔较低,春季升温快,气温较高,空气以上升为主,地面形成低气压;蒙古国西部多高山,海拔高,春季升温慢,气温较低,空气以下沉为主,地面形成高气压,高气压东部吹偏西风,促进了蒙古气旋的生成和发展。
20.答案:A
21.答案:B
22.答案:A
23.答案:B
24.答案:C
25.答案:D
26.答案:B
27.答案:C
28.答案:D
29.答案:B
30.答案:(1)降水出现前,保定气温少变(变化较小),但风速增加,露点温度差变大,气压升高;降水出现后,气温迅速下降,气压上升幅度减小,露点温度差变小,风速波动下降。
(2)冷锋逼近保定,使大气抬升运动加强,气团上升明显(或形成锋面垂直环流),触发强对流天气;地面强风造成起沙,锋面的抬升作用导致沙尘扬升,随着天气系统的移动,下风地带出现沙尘暴,粒径较小的沙尘继续上扬,并随高空风快速向下风地带输送,最终在较远的区域形成浮尘天气。
(3)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稳定,水汽难以充分凝结形成降水;无明显外来水汽输送;同时可能存在融化的冰雹造成的地面弱降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