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授课人:一起做生物课件第三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Design By Freepik学习目标学 习 目 标通过糖类和脂肪的学习,形成生命的物质与能量观。生命观念归纳概括糖类和脂质的种类、作用和相互关系。科学思维结合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了解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社会责任【1】细胞中的糖类心慌焦虑冷汗发抖饥饿情绪不稳头痛抽搐嗜睡意识丧失、昏迷乃至死亡【1】细胞中的糖类早晨不吃饭,总感觉肚子空空的,上午会觉得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头脑迟钝讨论为什么同学们不吃早餐会感觉到无力和眩晕?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的现象,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的综合征,可以通过碳水类食物,如葡萄糖、糖果、蜂蜜水、果汁、含糖饮料等升高血糖。拓展【1】细胞中的糖类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糖类吗?红糖葡萄糖麦芽糖冰糖白砂糖蔗糖:红糖 | 冰糖 | 白砂糖【1】细胞中的糖类甜的都是糖吗?那糖都是甜的吗?甜的不全是糖,如木糖醇、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糖不都是甜的,如淀粉、纤维素是不甜的。【1】细胞中的糖类1/元素组成CHO多数糖分子中H:O=2:1,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简写(CH2O)。但分子中H:O=2:1的不一定是糖类,如乳酸(C3H6O3)、甲醛(CH2O)。2/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3/种类单糖二糖多糖水解产生单糖的数量不同【1】细胞中的糖类区分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可以直接被吸收。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多糖由多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如葡萄糖:C6H12O6如麦芽糖C12H22O11脱水缩合OHOH葡萄糖+OHOH葡萄糖OOHOH麦芽糖【1】细胞中的糖类【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五碳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C6H12O6C6H12O6C6H12O6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生命的燃料”一般存在于植物细胞一般存在于动物细胞能源物质核糖脱氧核糖C5H10O5C5H10O4RNA的组成成分DNA的组成成分结构物质【1】细胞中的糖类【2】二糖C12H22O11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在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量丰富。麦芽糖葡萄糖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在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葡萄糖葡萄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1】细胞中的糖类【2】二糖C12H22O11年轻人得靠奶茶续命啊!Q:“奶茶续命”科学吗?只有单糖才能直接被吸收,其他糖需要经过消化道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对啊现在几乎每天一杯!不科学不科学【1】细胞中的糖类【3】多糖(C6H10O5)n由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生物体内的糖类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植物细胞淀粉纤维素植物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动物细胞糖原几丁质(壳多糖)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外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肝糖原肌糖原存在于肌肉,储存能量存在于肝脏,储存能量,调节血糖绝大多数糖类的存在形式几丁质(壳多糖)【1】细胞中的糖类几丁质(壳多糖)外骨骼用途①废水处理②包装纸和食物添加剂③人造皮肤【3】多糖(C6H10O5)n由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生物体内的糖类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糖类的存在形式【1】细胞中的糖类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结构 功能决定淀粉纤维素糖原【1】细胞中的糖类单糖、二糖和多糖的转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释放能量水解氧化分解水解多糖二糖单糖【1】细胞中的糖类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也都需定量摄取。为什么?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后生成的是葡萄糖。血氧仪米饭馒头【1】细胞中的糖类种类 分布 功能单 糖 五碳糖六碳糖二 糖核糖脱氧核糖动、植物细胞中都有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组成RNA的成分组成DNA的成分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植物细胞中动、植物细胞中都有动物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提供能量提供能量麦芽糖蔗糖 乳糖水解成单糖提供能量发芽的小麦等谷粒甘蔗、甜菜中丰富哺乳动物乳汁【1】细胞中的糖类种类 分布 功能多糖种子、变态茎或根植物细胞壁储存能量支持保护细胞纤维素淀粉动物的肝脏肌肉组织储存能量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几丁壳甲壳类动物、昆虫外骨骼外骨骼的重要成分糖类的作用【1】细胞中的糖类细胞生命活动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如葡萄糖如淀粉、糖原等如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几丁质等【1】细胞中的糖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血液中的葡萄糖① 主要:细胞利用② 多余:合成糖原储存③ 富余: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2】细胞中的脂质1/元素组成CHOPN2/特点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3/性质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4/种类脂肪磷脂固醇【1】脂肪三酰甘油 / 甘油三酯是最常见的脂质组成元素:C、H、O甘油+3脂肪酸→+3H2O一份子甘油+三分子脂肪酸→酯【2】细胞中的脂质【1】脂肪【2】细胞中的脂质1.分布动物植物主要在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还在特定的部位,如骆驼的驼峰。主要在种子。(花生、油菜、向日葵、松子、核桃、蓖麻)骆驼驼峰【1】脂肪【2】细胞中的脂质甘油部分简单,且不可变化。脂肪酸部分可变。ab种类和分子长短不同可以是饱和,也可以是不饱和动物脂肪大多数含有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容易凝固,所以在室温时通常呈固态,称为脂。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所以在室温时通常呈液态,成为油。如炒菜用的花生油、大豆油等。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1】脂肪2.功能【2】细胞中的脂质①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良好的绝热体,起隔热和保温的作用③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保护内脏器官。【2】细胞中的脂质与糖原相比,为什么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1g糖原1g脂肪17kJ39kJ(1)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氢的含量高,氧的含量低,因此氧化分解时会消耗更多的氧气,释放更多的能量,同时产生更多的水。(2)单位质量的脂肪体积比糖原小很多,有利于储藏。【2】细胞中的脂质① 脂肪不溶于水;糖类可以。② 脂肪氧化分解速率慢;糖类则较快。③ 脂肪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分解;糖类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可。④ 有些器官或组织(例:大脑和神经组织)必须由糖类来供能。既然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的能量更多,但为什么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呢?【2】磷脂组成元素除C、H、O外,还有P,甚至N1.组成成分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衍生物2.作用细胞膜、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磷脂分子糖蛋白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磷脂分子胆固醇【2】细胞中的脂质【2】磷脂3.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磷脂含量丰富【2】细胞中的脂质【3】固醇只含C、H、O【2】细胞中的脂质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3】固醇【2】细胞中的脂质为什么平时的膳食中要限制高胆固醇实物的摄入?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积聚于血管壁动脉壁变硬变厚,失去弹性,血管管腔变窄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不能正常运作动脉粥样硬化【2】细胞中的脂质小孩、年轻人多晒太阳能补钙,为什么?晒太阳能将皮肤表面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Design By Freepik【2】细胞中的脂质常见脂质 功能 分布脂肪磷脂固 醇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多存于植物种子果实、动物脂肪组织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动物脑、卵细胞、肝脏与大豆种子中较多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动物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血液中脂质运输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由动物性腺分泌形成动物卵巢中多,人体内可由胆固醇转化来【2】细胞中的脂质讨论我每天吃的都是一些玉米、谷类和菜叶,为何长了这一生的肥肉?葡萄糖① 主要:细胞利用② 多余:合成糖原储存③ 富余: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食物中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可以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以脂肪组织的形式储存起来。糖类在供应充足时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一般只能在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且不可大量转化为糖类。容易糖脂肪难课堂小结课堂小结Summary糖类脂质元素组成分类功能C、H、O(N、P)脂肪磷脂固醇生物体的储能物质生物膜的重要组分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④胆固醇⑤性激素⑥维生素D元素组成①C、H、O分类功能主要能源物质单糖②二糖多糖部分糖构成细胞结构脱氧核糖、核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③淀粉、纤维素、糖原等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DBCD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单糖是指含有一个碳原子的糖类,多糖是指含有多个碳原子的糖类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课堂检测课堂检测2.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脂肪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脂肪酸和甘油两种DBCD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熔点高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含有P甚至N胆固醇又称为固醇课堂检测课堂检测3.下列关于细胞内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麦芽糖和乳糖三种二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ABCD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结构的物质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氧化分解释放更多能量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版权声明版权声明COPYRIGHT STATEMENT 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课堂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诗经·大雅》有“周原麃胀,堇荼如饴”的诗句,说明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麦芽糖)。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麦芽糖是植物体内的二糖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有糖类C.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糖类不一定是细胞的能源物质2.动物脂肪细胞中储存着大量的脂肪,这些脂肪以大小不一的脂滴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脂肪是小麦细胞中的主要储能物质B.运动员长跑过程中体内脂肪大量转化为葡萄糖C.企鹅体内的脂肪具有缓冲、减压和保温的作用D.与等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更高3.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糖类和脂质都不含氮元素B.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细胞的储能物质C.固醇类物质都属于生物大分子,是细胞的必要成分D.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液态4.2023年1月7日,合成生物学国际论坛在杭州召开。合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其研究成果有望破解人类面临的健康、能源、环境等诸多问题,比如为食品研发赋能:开发多种功能的替代蛋白、糖类和脂质等。下列有关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分子中C、H的比例高,O的比例低,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B.糖原和淀粉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其单体的排列顺序不同C.细胞中各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都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参与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均含有由糖类参与形成的化合物5.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不能同时存在于原核细胞内B.纤维素和淀粉的功能不同,彻底水解的产物也不同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糖原不能直接水解为葡萄糖,不属于细胞的能源物质6.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作水浴加热处理B.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滴C.人体细胞吸收麦芽糖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D.多食“小饼”等富含糖与脂质的食品有益健康7.糖类和脂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中的磷酸“头”是疏水的,脂肪酸“尾”是亲水的B.糖类、脂肪、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C.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是动、植物体中重要的储能物质D.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在人体细胞中可相互大量转化8.核桃仁是人们经常食用的干果,其中含有60%左右的脂肪,20%左右的蛋白质,还有氨基酸、钙、磷、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如糖类)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桃仁的成分中不含有水B.脂肪是生物体主要能源物质C.核桃仁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中应包括糖原等多糖D.鉴定蛋白质应使用双缩脲试剂,如样本中含有蛋白质,最终样液显紫色9.为了向科学调控小麦种子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有学者研究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研究人员在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每隔4小时对种子中各种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小麦种子中含量丰富的二糖只有蔗糖B.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含量升高,发生这一变化与种子萌发12小时后蔗糖消耗迅速增加密切相关C.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最可能得原因是蔗糖水解D.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小麦种子中的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再加入乙液10.北京烤鸭是北京传统特色美食。饲喂北京鸭时,主要以玉米,谷类和菜叶为饲料,大量喂食促使其肥育。同时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北京鸭食用玉米、谷类和菜叶能迅速育肥的原因是_____。(2)若将鸭皮下脂肪组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苏丹Ⅲ染色后,需再用_______洗去浮色,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脂肪细胞被染成_______色。(3)为了研究肥胖成因,科研人员选取同龄且健康的A、B、C三个品系小鼠进行实验。步骤1:______。步骤2:在适宜环境中饲养8周,禁食12h后检测______相对值(反映小鼠的肥胖程度),结果如图1.三个品系小鼠中,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对象的是_____品系小鼠。(4)检测上述所选品系小鼠细胞内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含量,结果如图2。图中HSL、ATGL和TGH分别代表激素敏感脂酶、脂肪甘油三酯酶和甘油三酯水解酶。据图2推测,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详解】A、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经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存在于植物体内,A正确;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核酸中含有核糖或脱氧核糖,B错误;C、麦芽糖属于二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C正确;D、糖类不一定是细胞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参与构成植物细胞壁,而不作为能源物质,D正确。故选B。2.C【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详解】A、小麦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是淀粉,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A错误;B、脂肪一般只有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C、企鹅皮下有厚厚的脂肪,体内的脂肪具有缓冲、减压和保温的作用,进而适应寒冷的环境,C正确;D、与等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更低,因此脂肪氧化分解会消耗更多的氧气,释放更多的能量,D错误。故选C。3.D【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2、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详解】A、多糖中的几丁质含有氮元素,脂质中的磷脂含有氮元素,A错误;B、糖原是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不是储能物质,B错误;C、固醇类物质都属于生物小分子,C错误;D、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室温下呈液态,D正确。故选D。4.D【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A、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A错误;B、糖原和淀粉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其排列顺序不影响糖原和淀粉的功能,即二者的空间结构不同,因而其功能不同,B错误;C、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故不是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线粒体参与,C错误;D、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RNA,RNA中有五碳糖,因此,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均含有由糖类参与形成的化合物,D正确。故选D。5.C【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详解】A、原核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脱氧核糖是组成DNA的原料,核糖是组成RNA的原料,故核糖和脱氧核糖能同时存在于原核细胞内,A错误;B、纤维素和淀粉的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B错误;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D、肝糖原可直接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因此糖原也是细胞的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C。6.A【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解】A、将“饴“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如出现砖红色沉淀,则饴”是还原糖,A正确;B、加工制成的“小饼”已无细胞结构,无法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滴,B错误;C、麦芽糖属于植物体产生的二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需要在人体消化道中被分解得到葡萄糖后才被吸收进入人体细胞用于多糖(糖原)合成, 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如非必需氨基酸),C错误;D、糖类和脂质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但人过多食用高糖高脂食品会引发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D错误。故选A。7.C【分析】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详解】A、磷脂中的磷酸“头”是亲水的,脂肪酸“尾”是疏水的,A错误;B、糖类、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脂肪不参与细胞膜构成,B错误;C、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是动、植物体中重要的储能物质,C正确;D、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在人体细胞中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故选C。8.D【分析】糖类分类及特点:根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成单糖的数量分为:(1)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组成、植物细胞特有)和乳糖(动物细胞特有)。(3)多糖:植物: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纤维素;动物:糖原。它们彻底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详解】A、由题意可知,核桃仁在含有60%左右的脂肪,20%左右的蛋白质,但仍含有部分水分,A错误;B、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C、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C错误;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鉴定蛋白质应使用双缩脲试剂,如样本中含有蛋白质,最终样液显紫色,D正确。故选D。9.C【分析】由图示可知,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含量升高,而淀粉的含量下降,故推测是淀粉被水解后产生了还原糖;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详解】A、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小麦种子中含量丰富的二糖包括蔗糖和麦芽糖,A错误;B、由图示可知,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含量升高,而淀粉的含量迅速下降,发生这一变化与种子萌发12小时后淀粉消耗迅速增加密切相关,B错误;C、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的含量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被蔗糖酶水解,C正确;D、斐林试剂需要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D错误。故选C。10.(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北京鸭摄入的糖类过多时,糖类在鸭体内就转变成了脂肪,并且在皮下组织等处储存起来(2)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橘黄(3) 每个品系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饲喂等量的常规饲料和高脂饲料 脂肪细胞体积A(4)其细胞内的激素敏感脂酶(HSL)、脂肪甘油三酯酶(ATGL)的含量低于正常鼠,影响了脂肪的利用和转化【分析】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但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功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详解】(1)因为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所以北京鸭食用玉米、谷类和菜叶等含糖的食物可以迅速育肥。(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在制备临时装片的时候,可以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3)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根据图1柱状图分析:三个品系分为了常规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前者作为对照,后者是实验组,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因变量为检测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A品系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B品系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一样,C品系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变化不明显。可见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对象的是A品系小鼠。(4)根据图2柱状图分析:高脂饲料饲喂的小鼠其细胞内激素敏感脂酶(HSL)、脂肪甘油三酯酶(ATGL)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小鼠,可推测其影响了脂肪的利用和转化,导致小鼠肥胖。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课堂检测.docx 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