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梁山集团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语 文 试 卷
(满分 150 分 时间 120 分钟 )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①人民剧院的大厅里一时万籁俱寂。②台上的布景是一对巨大的、有些畸( )形的翅膀;台下的观众不再喧嚣,他们个个正襟危坐,仿佛一排排雕塑在静静等待一台好戏的开始。③剧场里只有一位女士与众不同,那是扮演《红高粱》九儿的演员,她面色凝重,双手不安地握着。④演出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她的演艺生涯更进一步。
她缓缓走上舞台,双手以令人眼花liáo( )乱的造型舞动着。她的声音抑扬顿挫,像水波在空旷的剧场中荡漾开来。她的话语如同锋利的钢刀在听众们心头镌刻着悲愤,又似一条汹涌的河流在听众们心间咆哮。听众们屏( )息敛声,他们的眼睛闪烁着被九儿点燃的火花,他们的心灵陶醉在九儿描绘的那个温暖又充满希望的春天里,他们被她的深刻所感染,就像被春风吹拂,飘向一个他们以前未曾想象过的深恶痛疾的世界。随即,耳边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经久不绝。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畸( )形 ②屏( )息敛声 ③眼花liáo( )乱
2.指出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正襟危坐 B. 抑扬顿挫 C. 咆哮 D. 深恶痛疾
3. 选文第一段标号的句子存在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5.请从备选素材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句式不限。(4分)
如果你写风,可以不止写风,比如像下面这样,写—— 它来了,落叶卷起又落下,屋檐边的铃铛作响,扁舟与竹筏轻轻飘荡。
备选素材:雨 月 春
我选择的是 ,我想写的是—— 。
6.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完成问题。(6分)
【甲】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筋疲力尽了,但在 A 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
【乙】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B 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
(1)【甲】片段中的 A是 (人名),【乙】片段中的 B 是 (人名)。
从所选生活细节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3分)
有人说,“长征已给中国的面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意识,使这个国家出现了许多世纪以来所缺乏的团结与精神”。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里关于长征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团结与精神”的理解。(3分)
7.综合性学习(8分)
八年级的同学们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各项任务。
活动环节 活动内容
引经据典话诚信 名言 成语 故事
轻诺必寡信。——《老子》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一言为定 ① 曾子烹彘 ②
环顾身边思诚信 新华社郑州6月21日电 6月21日,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江苏老兵李先南光荣上榜,获评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李先南20岁奔赴前线,同行的战友都写好遗书,互相承诺,哪个不幸牺牲了,父母就由活着的兄弟帮忙照顾。23岁的他带着责任返乡,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奉献,同时替牺牲战友尽孝,默默陪伴照料一对老人36年,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班级演讲说诚信 演讲稿 在江苏东山镇,一对老人与一位青年男子抱头痛哭。男子强忍泪水哽咽着说:“你们就把我当儿子吧!”他叫李先南,弱冠之年短衣匹马奔赴边疆为国尽忠。战友们约定如果谁以身殉国活着的兄弟要帮忙给他的父母养老送终。排雷兵易忠怀的工作是扫除松发雷、绊发雷、跳雷等各种地雷,在一次地面戳探时他不幸牺牲永远留在了前线。几年后李先南退伍归家,替老乡战友扛起了“儿子”的责任,开始对易忠怀父母长达36年的陪伴与守候……
(1)分别补充一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和故事:① ,② 。(2分)
(2)用一句话概括新华社这则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3)在班级诚信演讲会上,小庆给同学们讲述了李先南的光荣事迹。请指出他的演讲稿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并说明理由。(4分)
优点是
缺点是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小语与小文围绕“跨越时代,你想与谁相遇”的话题展开讨论,请你补全对话。(10分)
小语:如果时光倒流,我想遇见白居易,去感受他笔下“① ,②
”(《钱塘湖春行》)的花草繁茂的美丽春景;想遇见刘桢,感谢他用
“③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勉励逆境中的我;想遇见
“④ ,⑤ ”(《渡荆门送别》),不舍故乡之水,满心眷恋故
地的李白;我还想遇见郦道元,他的“有时朝发白帝,⑥ ”(《三峡》),和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唯美对话。
小文:我想遇见“⑦ ,志在千里。”(《龟虽寿》),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曹操;想遇见吴均,同他乘船漫游富春江,和他探讨“经纶世务者,⑧ ” (《与朱元思书》)避世隐退的的高洁志趣;我还要梦回大唐,与崔颢共赏黄鹤楼上所见 “⑨ ,⑩ ”(《黄鹤楼》)的明丽之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下列对句中加粗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 晓雾将歇,“歇”组词释义为安歇、歇息。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解释为参与,这里有欣赏的意思。
C. 月色入户,“户”的意思是窗户。
D. 水中藻荇交横,“交”也翻译为“互相、交相”。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语言的细微处切入更能领会文言文的妙处。如甲文中“将”“欲”赋景物以动态,而动中有静;“乱”“竞”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使得景物极具生命力。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院中积水的清明澄澈,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C. 两篇文章都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甲文以感慨发端,接下来描绘具体景物,最后以赞美和感慨收束;乙文如一篇小日记,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D.这两篇均为写景散文,但行文风格大有不同,甲文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乙文多用散句,自然成文,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
12.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涵盖内容、揭示主旨、升华情感的关键性词句。请在【甲】、【乙】、【丙】中分别找出最合适的一个字作为文眼,并说说它们各自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丙】灌水之阳有溪焉……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故更之为愚溪……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①,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②,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③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
注释:①下:位置在低处。②坻:水中的高地或小洲。③适:恰巧,正好。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22分)
最怕匆促
曾颖
①上职高第一年,学校组织春游,目的地是四十多公里外的新都,那里有宝光寺和桂湖等风景名胜,这对于没怎么出过远门的我,无疑是充满了诱惑。
②为了顺利参加春游,我连续一个多星期没吃早饭,把钱攒了下来。交了一元五角钱车费后,还剩八毛钱,足够那天的饭钱。那时馒头一毛一个,包子两毛,水自己带,如果奢侈一点,还可以吃一个煮鸡蛋。
③我们坐着包车,一路摇摇晃晃,上午逛宝光寺,下午游桂湖。对于只有十四五岁的我们,后者的吸引力显见要大一些,又是桂又是湖的,色香味都有,说不定还可以让我们荡起双桨,像歌里唱的那样。
④但事实上,当时的老桂湖公园,并不具备这些魅力,湖是一畦小水,桂花季节未到,没有这两样,那公园只是些破房子而已。大家小转一圈,便觉有些兴味索然。
⑤只有语文老师黄仁文,一路兴趣盎然。一块楹联,一个牌匾,一丛花草,一株老树,甚至一方怪石,都不肯放过。且走且吟,一脸惬意,仿佛所见都是久别老友。
⑥那时,黄老师教我们还不太久,但他身上那股清贫掩盖不住的潇洒与儒雅的气质,却深深吸引着我。不知不觉间,我就跟在他身后,他起初是自顾自地诵读,后来开始给我讲解,哪一副是郭沫若题的,上下联里嵌着“桂湖”两个字,哪一句话又和哪一篇古典名著有关系。还说到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之前读言情小说时看到过,一直以为作者是琼瑶阿姨,殊不知,原来还与这座房子的主人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杨升庵这个名字,从此进入到我的视野里。
⑦关于杨升庵,黄老师给我讲了一个猫市巷的故事。传说当年杨升庵遇祸遭贬,他对皇帝说:“万岁,您把我发配到哪里都可以,唯独不要把我送回新都老家,我家隔壁有一条巷子,叫猫市巷,那里有很多猫屎,我最怕闻那个味道。”他以为皇帝会因为讨厌他,而将他送到他不想去的地方,负负得正,达到回老家的目的。皇帝也不傻,看穿他的小心思,直接将他甩去了云南。
⑧这当然是从无稽考的演义,距历史事实很远,距青少年兴趣却很近。以至于黄老师给我讲的许多关于杨升庵的真实故事,我都淡忘了,唯独这一个,历经39年,依然清晰如新。足见我这记忆力,有多么顽皮。
⑨不知不觉间,我们就和大队伍失去了联系。没有了嬉闹追逐,公园显得异常宁静,阳光灿烂且有一点小风,既明亮又不燥热。黄老师花白的头发,偶尔被风撩起,一如我崇拜的武功电影中超然出世的神仙级高手将要发功,使我看得出神。他说话语调沉稳,完全不像平时上课时那般嘹亮激昂,此时此刻,在这片被花树和传说包围的小小世界,只有我们这一老一少两人,小桥流水式的言语,更贴切,也更应景。所谓如沐春风,大抵就是这种感觉吧?
⑩那天的午饭,黄老师带的是师母做的卤肉夹馍,他硬分了一多半给我,这使得我省下了几毛饭钱。我用省下的钱买了一盒新都特产桂花姜糖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弟弟一道,吃得满心欢喜,那天晚上,我那盛产争吵和焦灼的家,有了一股难得的桂花香气,这应归功于黄老师。
之后的作文课,我写了桂湖,让同学们感叹,说我们去的难道不是一个地方?而黄老师在念完作文之后说:“这世间万物,最怕的就是匆促,一旦匆促,就失了洞察和感知美好的能力。即使有美景在侧,也失去了欣赏的能力。旅游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这句话影响我大半生!
但在这个看电视剧都要开倍速的时代,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情感变化】回忆性散文,感受“我”的心路历程尤为重要,小语做了如下梳理,请你补充完整。(4分)
① ②
③ ④
【品味语言】
(1)小文认为以下两个加点词语很值得咀嚼,请选择其中一处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2分)
A.足见我这记忆力,有多么顽皮。
B.只有我们这一老一少两人,小桥流水式的言语,更贴切,也更应景。
我选择 处, 。
(2)小语对下面的句子进行了删改,小文认为不妥,请你帮小文说明理由。(4分)
原稿:一块楹联,一个牌匾,一丛花草,一株老树,甚至一方怪石,都不肯放过。
改稿:楹联、牌匾、花草、老树,甚至怪石,都不肯放过。
15.【闲笔不闲】闲笔是散文的常见写法。所谓“闲笔不闲”,是指某处文段看似与主题无关,实则不可或缺。小语对此不是很理解,请你结合文章第②段为他解惑。(4分)
【朗读设计】小语非常喜欢黄老师的这句话,并做了朗读设计(“·”表重读,“V”表停顿,“ ”表稍稍延长),请你帮他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 )(4分)
【内容主题】,校刊开设了以下栏目:文化瞭望、校园情结、风景如画、生活智慧。这篇文章放入哪个栏目最合适呢?请你根据该文的内容和主题帮小文做出决定,并说说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18分)
材料一
有同学常为这样的事而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碎片化的,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或提取出错。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化结构化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材料二
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度,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1.自上而下找结构
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即按照一定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同学们这样分析《苏州园林》的结构:课文先总说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从细节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面的总括句密切相关,对总特征进行了具体分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关于《苏州园林》课文结构的树状结构,如下图:
2.自下而上找结构
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据这种关系(即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行分类:
白菜 香蕉 大象 牛 李子 豆角
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水果、蔬菜、动物,再将香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菜类,将大象、牛归入动物类。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材料三
思维导图概念(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
思维导图以其独特的可视化、结构化、发散性而被广泛应用到认知功能领域。绘制思维导图需要找到各级主题关系,分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建立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的记忆链接。思维导图能打通左右脑的机能,联通人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因此,思维导图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
(改编自东尼 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
链接:瑞士军刀,万用刀,是含有瑞士军刀许多工具在一个刀身上的折叠小刀,由于瑞士军方为士兵配备这类工具刀而得名。在瑞士军刀中的基本工具常为:圆珠笔、牙签、剪刀、平口刀、开罐器、螺丝刀、木塞钻、镊子等。要使用这些工具时,只要将它从刀身的折叠处拉出来,就可以使用。
(选自百度百科)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在介绍“自下而上找结构”时所举事物都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B.“自上而下找结构”和“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二者不能兼用。
C.思维导图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实现了思维的结构化。
D.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使有“学术脑”之称的左脑和有“艺术脑”之称的右脑互相协作。
19.请根据材料一,简述如何才能形成结构化的知识。(3分)
20.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1)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3分)
因此,思维导图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3分)
21.材料三中画线句子是对思维导图的说明,请用树状图对其进行结构化的梳理。材料二中《苏州园林》树状结构图可供参考,答题时可不画方框。(5分)
四.作文(55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李白在一壶酒中品尝着甘甜与醇香,朱自清于父亲的柑橘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苏炳添在无数滴汗水里体悟出奋斗与成熟,杜牧在残垣断壁中生发出忧国之思与世事无常。一粒米里乾坤大,一盘菜里情味浓。细品这些味道,我们不仅满足着口腹之欲,还丰沛着情感,丰盈着精神,沉淀着人生哲理,最终化身为自我的成长。
请以《细品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你班要开展读书交流会。请你选择一项任务,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和同学交流。
任务一:讲述自己读书的故事、经历、感受和收获……
任务二:介绍读书的方法、策略……
任务三:阐述自己对读书的认识或看法……
要求:①不得抄袭;②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答案(精简版)
选择题:2.D 3.D 4.B 9.B 11.B 16.D 18.B
1.(3分)①畸(jī)形 ②屏(bǐng)息敛声 ③眼花(缭)乱
5.(4分)示例:雨:它来了,一夜枯苗又逢春,春笋纷纷争头筹,对街讨酒衣衫浸,手中纸伞压千斤。
月:它来了,游子心切关山难越,剑舞酒烈别枝惊鹊;故人相思巴山雨未绝,同望天上宫阙。
春:它来了,一夜之间风似乎变得暖和起来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泥土的腥味,小草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偷偷地钻出了地面。
6.(1)、(3分)A:毛泽东 B:彭德怀 共同之处:吃苦耐劳,活泼率真
(2)、(3分)如:在长征途中,像朱德和彭德怀这样的将领,都会把马让给走累或生病的同志,自己步行,可见红军领袖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团结一心。飞夺泸定桥时,英勇的红军战士在敌人的炮火中前进,体现了红军战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7.综合性学习(8分)
(1)①一诺千金、一言九鼎、驷马难追、信誓旦旦、言而无信、背信弃义……(1分)
②商鞅立木/徙木立信/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季布一诺、韩信报恩、烽火戏诸侯……(1分)
(2)(2分)李先南守诺照顾牺牲战友父母荣登“中国好人”榜。(主语、谓语、原因各1分)
(3)优点是运用了一定的叙事技巧,先叙述结果,再讲述事件发展过程,以倒叙的方式吸引听众兴趣。(2分)缺点是语言过于书面典雅/长句较多/使用了大量专业术语,不便于听众理解。(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古诗默写(10分):①乱花渐欲迷人眼②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岂不罹凝寒? ④仍怜故乡水⑤万里送行舟⑥暮到江陵⑦老骥伏枥 ⑧窥谷忘反 ⑨晴川历历汉阳树 ⑩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10.(4分)⑴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⑵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4分)
①甲: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
②乙:闲。传达出苏轼被贬赋闲的悲凉、自嘲,也有作为有闲情雅致的人夜游自在的自得(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豁达的心胸也可);
③丙:愚。传达出柳宗元在被贬后自觉无用于世的自嘲、愤懑。
三.现代文阅读
13:(4分)(1)兴味索然 (2)黄老师兴趣盎然欣赏美景
(3)崇拜,如沐春风 (4)我买桂花姜糖回家,一家人吃得满心欢喜
14.(2分)
(1)A.顽皮指我的记忆力如同小孩子一般淘气,只对“猫市巷”这种无稽考的演义感兴趣,而不记得那许多关于杨升庵的真实故事。
B.小桥流水指黄老师说话如小桥流水一般语调沉稳,娓娓道来,让人觉得温暖,如沐春风。
(2)、(4分)“一块、一个、一丛、一株、一方”数量词连用(1分),更能突出这些景物的不起眼、普通、琐碎(1分),可见黄老师欣赏时的细致认真,沉醉其中,兴趣盎然(1分),从而表现黄老师拒绝匆促,慢慢行走,细细品味,洞察和感知人生中美好的生活智慧。(1分)(言之有理即可)
15.(4分)第②段写了家境不好的“我”为了去春游连续一个多星期不吃早饭,精打细算省钱的内容,看似与主题无关(1分)。这种做法可见“我”对春游特别盼望(春游对于我来说极具吸引力、诱惑力)(1分),与后文我在桂湖兴味索然形成反差,与后文我拿省下的钱给家里买桂糖带去欢喜相呼应,(1分)更能突出黄老师沉醉于桂湖景色,洞察感知美好对我的影响之大。(1分)实际为表现主题服务。
17、(4分)生活智慧。(1分)本文写了作者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本是索然无味的春游在黄老师感染下沉醉其中,并将其写入作文的经历,符合“生活”的内容;这段经历使作者懂得了人生路上应慢慢行走,细细品味,才能洞察和感知美好,并且这一智慧影响了他的大半生,并引起了我们对于现在匆促生活的反思,正符合“智慧”的主题。(内容2分,主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选择文化瞭望、校园情结是0分;选择风景如画,分析出看似普通的风景,若人们慢慢欣赏,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美好,最多得3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18分)
19.(3分)对散乱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使之变得有规律、成体系。
20.(6分)
(1)、(3分)“主要”表示大部分,说明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大多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言之有理即可)
(2)、(3分)运用比喻(打比方均可)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思维导图的特点和其在大脑认知领域的强大功能。 21(5分)答案示例:(可不画图,内容按下图分布即可)
21.
四.作文(5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