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女娲造人》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女娲造人》知识点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女娲造人》知识点
一、作品梗概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的主要特点是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变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二、作者简介
袁珂(kē)(1916 - 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三、字音词义
荒huāng凉:人烟少,冷清。
寂寞jì mò:孤单冷清。
蓬péng勃:繁荣,旺盛。
澄澈chè:清澈透明。
掺和chān huo:掺杂混合在一起。
气魄pò:气势;魅力。
气概gài: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灵敏mǐn: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泥潭tán:泥坑。
绵延yán:延续不断。
莽莽mǎng榛榛zhēn: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原指神仙法力无所不能。现比喻办法多,本领高强。
灵机一动: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力不暇xiá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从事这项工作。
四、主题概述
课文以大胆新奇的想象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人民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思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同时赞颂了女娲这位伟大的人类母亲的勤劳与智慧。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叙述女娲造人的起因:女娲行走在原野上,感到孤独,看见池水中自己的倒影而决定造人。
第二部分(5-16):具体描写女娲造人的方法和过程:女娲揉团黄泥造小人儿,然后加快速度,用枯藤挥洒泥浆造人。
第三部分(17-18):写女娲解决了人类延续的问题:把人分为男女,让人类自己创造后代。
六、鉴赏品读
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做铺垫。
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
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做铺垫。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妈妈”的呼唤,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效果?
“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做铺垫。
6.女娲用枯藤挥洒泥浆造人时,一系列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又一方法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聪明智慧和非凡能力。
7.“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终于”有什么表达作用?
“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的思索之苦和思索时间之长,充分体现了女娲的智慧和对人类绵延生息的巨大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