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作者简介曹操(155 - 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二、创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三、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四、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山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作者简介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作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其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二、创作背景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当时很荒凉。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大约在天宝八年,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中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当时身在扬州,听闻好友不幸的遭遇后特地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以表达自己友人的关怀和思念之情。三、主题思想诗作中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同情,并给予友人关切与安慰。四、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让我把为你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2.品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这句是景物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点明时令。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3.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紧承上文,集中抒发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诗人发挥想象,把明月想象成寄托“愁心”的载体,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自己的化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起到边远荒凉的地方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现存诗不多,最著名的是这首《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二、创作背景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本诗就是其中的名篇。三、主题思想本诗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写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抒发了旅途之中的思乡之情。四、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旅人前行的路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夜色还没有褪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炼字讲究,意境开阔。“平”“阔”“正”“悬”四个字用的极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春潮涌涨,江水浩渺,风帆鼓吹,船上人的视野也因此开阔,诗的意境也由此显得恢弘壮大。3.请赏析“海上生明月,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的时候,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逝去,江面上已经显露出春意。这两句中,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真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这两句诗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 - 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二、创作背景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结合在一起。这首小令就是他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三、主题思想《天净沙·秋思》寓情于景,通过描绘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现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四、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的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2.这首小令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这九种景物,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它们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3.《天净沙·秋思》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在写景时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将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全作者不着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疑。教材课后习题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诗中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沧海、洪波、日月、星汉”是远观之景,景物浩大,眼界开阔,胸怀宽广,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诗人选取这两样景物的用意有三个,一是表现了事情发生的季节为春季,二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给人一种画面感,三是运用其象征的意义,“杨花”飘忽不定,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的啼叫如“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这一联千古名句,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认真品味。首先,理解字面的意思。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因为船在江正中,写景的观察视点是在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其次,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作者连用九个景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衰败、荒凉,缺乏生机、活力,写出了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断肠”之情。五: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指农历的十五、十六两日。古人以月小十五、月大十六为望日,月最圆之时。新月光线柔弱,恐难以照远,不能和远方之人共赏,而今正是月圆光满之时,正好与对方隔千里而共度此良宵,表现了诗人的怀人之情。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明月本是没有意识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惘之情。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天下人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水何澹澹(2)秋风萧瑟(3)次北固山下(4)客路青山外(5)风正一帆悬(6)乡书何处达2.《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 ”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 ,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3.《天净沙·秋思》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5.对《次北固山下》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留”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6.下面对《天净沙 秋思》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A.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辩。B.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C.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D.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7.《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的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请你为春天选取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2一、默写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 ,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1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2.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注】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14.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______、树荫满地、__________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15.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题1参考答案1.(1)多么 (2)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3)停留 (4)旅途(5)风顺而和 (6)家信2.观 实景 虚景3.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4.D 5.D 6.A7.是顺利地。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看出。8.东风、麦苗、杨花、柳絮、小草、嫩芽等。练习题2参考答案1.山岛竦峙2.秋风萧瑟3.随君直到夜郎西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7.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8.思乡。(意思对即可)9.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10.C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11.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12.描写了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13.“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为巧妙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14.石榴开遍 梦觉流莺 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或恬然自在)15.透,穿透。石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展现出明艳的风姿,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第 页第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