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巴东、巴马布分别位于印度尼西亚两座岛屿的西岸和南岸,两座岛屿都多山地、丘陵。巴东、巴马布降水季节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图1示意两城市的地理位置,图2示意两城市的逐月平均降水量。据此完成1—2题。图1 图21.与巴马布相比,巴东降水量季节变化更小,主要是因为巴东更长时间受( )A.赤道低压控制 B.东南信风控制 C.西南季风控制 D.东北信风控制2.巴马布当地冬季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 )A.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B.热带风暴登陆多C.东南信风与海岸线夹角小 D.寒流减湿作用明显离开源地较远的冷气团,受下垫面影响,其性质发生变化,被离开源地较近的冷气团追上,形成新的冷锋,继而形成双冷锋结构。同一经线上,纬度每隔1°,距离相差约111km。下图示意2024年10月12日8时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据此完成3—5题。3.此时的双冷锋结构中,新冷锋可能出现在( )A.甲 B.乙 C.丙 D.丁4.此时,新冷锋比旧冷锋带来的降水少,主要是因为新冷锋( )A.温度较高 B.距海较远 C.风速较小 D.气压较高5.若双冷锋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时速约90km,则新冷锋移入海洋的时间大致为( )A.12日12时 B.12日20时 C.13日8时 D.13日12时受地形影响,伊犁河谷存在显著的山谷风更替现象。下图示意伊犁河谷某时刻的风场,此时刻风力较强。据此完成6—7题。6.此时最可能为北京时间( )A.6时 B.12时 C.15时 D.19时7.冬季,该风向可能导致( )A.谷底气温明显升高 B.谷底积雪变薄 C.山谷出现逆温现象 D.谷坡降水增加地质剖面图是指沿垂直方向将大地切开,反映切开断面上岩层及构造形态的示意图。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①表示断层,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据此完成8—10题。8.最容易通过钻井打到地下水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9.图中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10.图中岩浆岩为( )A.大理岩 B.玄武岩 C.页岩 D.花岗岩位于西伯利亚东部的昆德尔山丘洼地形似陨石坑(如图),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岩浆从上地幔进入地壳,但未喷出地表,在地下聚集形成了岩浆房,后期岩浆房塌陷,中部形成洼地。当洼地边缘薄弱部分被侵蚀后,内部积水由昆德尔河流排干。据此完成11—13题。11.与昆德尔山丘洼地及排水系统形成关系最小的是( )A.岩浆侵入 B.流水侵蚀 C.风化作用 D.变质作用12.有助于昆德尔河进入洼地内部的条件包括( )①昆德尔河水量较大 ②昆德尔河落差较小③洼地底部地势较高 ④洼地内部容积较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若地壳运动状态稳定,未来昆德尔山丘边缘的海拔( )A.先降低,后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逐渐升高6月22日,小明同学在我国某地朝天空垂直拍摄全天太阳的照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虚线表示太阳运动轨迹)。据此完成14—16题。14.太阳位于甲点(正午视太阳位置)时,当地时间是( )A.0时 B.6时 C.12时 D.18时15.6月22日该地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是建筑物( )A.东墙 B.西墙 C.南墙 D.北墙16.冬至日,该地日落(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深圳(22°N,114°E)某茶饮店南侧有一高3m的落地窗。12月9日,正午的阳光刚好能够照射到吧台前面的四个座椅。下图为该茶饮店平面图。(1)除了12月9日,一年中还有一天正午的阳光恰好照射到四个座椅,试指出该日的日期,并简述从12月9日至次年该日,正午茶饮店地面光照范围的变化。(6分)(2)判断夏至日阳光能照射进入该茶饮店的时长,并简述理由。(6分)(3)若土木结构条件满足要求,你是否赞同将东侧的实墙改为落地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地质剖面图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不连续地层是指岩层的地质年代不连续分布,从志留纪到第四纪,依次历经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记、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1)指出该地不连续地层的分布位置,并说明理由。(6分)(2)简述甲岩石形成的原因。(6分)(3)简述岩浆侵入之前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2018年1月25日—27日,由于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降水,不同的位置呈现出不同的降水相态(如图)。某团队研究发现,本次降水相态主要取决于高空云内温度和中低空温度的组合状况(如表)。降水相态 高空云内温度 中低空温度降雪 云内温度<冰核活化温度(-6℃) 中低空无暖层冰粒 云内温度<冰核活化温度(-6℃) 中低空有暖层,近地面温度<0℃冻雨 云内温度>冰核活化温度(-6℃) 中低空有暖层,近地面温度<0℃降雨 云内温度>冰核活化温度(-6℃) 低空温度>0℃(1)描述图示冻雨区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2)说明本次降水过程中,冰粒区和冻雨区范围较大的原因。(6分)(3)随着近地面气温回升,分析在水汽充足条件下冻雨区降水相态的变化。(4分)高二地理试卷参考答案1.A【解析】巴东更接近赤道,基本上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且降水季节变化较小。5—9月因气压带、风带北移,巴马布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故A选项正确。2.C【解析】巴马布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但东南信风方向与海岸线夹角小,地形抬升作用不显著,导致降水有限;赤道附近任何季节受热带风暴影响都小;此海域没有明显的寒流。故C选项正确。3.A【解析】甲和乙为气旋延伸出的低压槽,都有可能发育冷锋。北半球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乙位于东南部,为先形成的冷锋。乙冷锋在东移南下过程中逐渐加热,其冷气团逐渐变性,被后方更冷的冷气团追上,形成新冷锋甲。故A选项正确。4.B【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旧冷锋位于沿海,受海洋水汽补充多,降水量较大。故B选项正确。5.B【解析】目前,旧冷锋刚抵达沿海,所以新冷锋移入海洋的位置大致与目前旧冷锋的位置相似。从新冷锋到旧冷锋的距离可以拉到一条经线上估算,大约相差10个纬度,即相差约1100km,在时速约90km的情况下,新冷锋移入海洋需要约12小时。故B选项正确。6.A【解析】由图可知,此时风向由南北两侧下山,为山风。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约2.5小时,当北京时间为6时时,当地时间为凌晨3:30,盛行山风,且风力较强。故A选项正确。7.C【解析】山风使得冷空气堆积到谷底,谷底气温较低,谷底的暖空气上升,形成逆温现象。故C选项正确。8.C【解析】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离地下水位最近,最容易打到地下水。故C选项正确。9.B【解析】图中③沉积岩位于②沉积岩下层,其形成早于②;①断层将两沉积岩断开,形成最晚。故B选项正确。10.D【解析】图中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为花岗岩。故D选项正确。11.D【解析】岩浆侵入,岩浆房塌陷形成洼地;昆德尔河溯源侵蚀切开洼地边缘,洼地内积水外泄;风化作用使得洼地边缘疏松破碎,更有利于被侵蚀;材料未体现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故D选项正确。12.A【解析】昆德尔河进入洼地内部主要通过溯源侵蚀,昆德尔河水量大,落差大,流速快,有利于溯源侵蚀,①正确,②错误;洼地底部地势较高,能够加大洼地内部和外侧昆德尔河的落差,有助于溯源侵蚀,③正确;洼地内部容积与溯源侵蚀关系不大,④错误。故A选项正确。13.B【解析】该地地处西伯利亚,气候寒冷,物理风化、侵蚀作用较强,未来昆德尔山丘边缘的海拔逐渐降低。故B选项正确。14.C【解析】当太阳位于甲点时,为当地正午,地方时为12时。故C选项正确。15.D【解析】由图可知,该日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北半天空,该地建筑物北墙光照时间最长。故D选项正确。16.B【解析】冬至日,该地日落西南方。故B选项正确。17.(1)日期:1月2日(或1月4日)。(2分) 范围变化:从12月9日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地面光照范围变大(2分);从冬至日至1月2日(或1月4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地面光照范围变小(2分)。(2)时长为零(2分)。 理由: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深圳位于直射点以南(2分);日出东北方,正午太阳在正北方,日落西北方,全程太阳在北半天,南窗全天无太阳照射(2分)。(3)赞同。 理由:增加夏至日前后的光照,改善采光条件(2分);改善店面的观光条件,提高对顾客的吸引力(2分);上午温度较低,东侧实墙改为落地窗不会导致室内温度过高(2分)。[或不赞同。理由:夏至日前后,气候炎热,应尽量减少室内光照(2分);长波辐射难以透过落地窗向外辐射,易导致室内温度较高,加大能耗(2分);改造期间的施工噪声影响该茶饮店经营(2分)。]18.(1)位置:位于侏罗纪与古近纪之间。(2分) 理由:侏罗纪与新近纪之间缺少了白垩纪地层;原形成的白垩纪地层被外力侵蚀流失或该时期因地壳上升未形成白垩纪地层,从而形成了不连续地层。(4分)(2)甲岩石最初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后岩浆侵入过程产生高温高压环境;原沉积岩与岩浆的接触地带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6分)(3)首先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岩层受水平挤压,岩层弯曲,形成褶皱;受持续水平挤压力作用,岩层断裂位移,形成断层。(6分)19.(1)地处冰粒区和降雨区之间(2分);110°E以西,以东西走向为主,范围较小(2分);110°E以东,以东北——西南走向为主,范围较大(2分);冻雨区边缘曲折破碎,与其他分区犬牙交错(2分)。(答出三点,6分)(2)南下冷空气遇到(南岭等)地形阻挡,速度减慢,与暖气团交绥形成准静止锋(2分);云层下方为沿着锋面向上爬升的暖空气,即存在暖层,符合冰粒和冻雨的温度组合状况(2分);锋面停滞不前,锋面坡度较缓,影响范围大(2分)。(3)冻雨区近地面温度<0℃,随着近地面气温回升,当低空温度回升到>0℃时(2分),如云内温度等其他因素不变,冻雨(区)向降雨(区)转变(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