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二-2 生物科技基础巩固1.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多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B.动物细胞融合已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C.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手段有聚乙二醇融合法、灭活的病毒诱导法、电融合法等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2.紫草宁是从紫草细胞中提取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的作用。科研人员通过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实现了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紫草宁不是紫草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物质B.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个细胞中紫草宁的含量来提高产量的C.紫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基因发生了改变D.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需要将紫草细胞培养成完整的幼苗3.提高骆驼产奶量现已成为提升骆驼产业竞争力和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某科学家利用低温保存的骆驼胚胎进行移植并获得成功,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A和C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引起A和C超数排卵B.图中受体雌性C一般可采用普通骆驼C.图中①是将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置于培养液中共同培养D.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来鉴定性别4.不同动物受精卵发育及其进入子宫的时间有明显的差异。下表为几种动物受精卵发育及其进入子宫的时间表,请据表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动物种类 受精卵发育的时间/h 进入子宫时受精卵的发育天数和发育阶段2细胞 4细胞 8细胞 16细胞 桑葚胚 天 发育阶段小鼠 24~38 38~50 50~60 60~70 68~80 3 桑葚胚绵羊 36~38 42 48 67~72 96 3~4 16细胞马 24 30~36 50~60 72 98~106 6 ?注:马为排卵后时间,其他动物为交配后时间。A.表中“?”代表胚胎发育阶段至少处于囊胚阶段,表中马的胚胎在进入子宫时发育程度最高B.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时,应选择至少处于桑葚胚阶段的胚胎C.动物的体内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研究为胚胎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D.受精卵早期分裂时,胚胎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胚胎的总体积不断增加5.图甲为受精作用的过程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示意图,图乙表示早期胚胎发育的某个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过程②细胞数量增加,胚胎的总体积和细胞内遗传物质几乎不变B.自然条件下,过程①在哺乳动物的子宫内进行且每次只形成一个受精卵C.随着胚胎逐步扩大,结构⑥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该过程叫作孵化D.图乙处于图甲中的a时期,细胞⑦将来发育成胎儿的胎膜和胎盘6.犬细小病毒(CPV)主要感染幼犬,传染性极强,被感染个体死亡率也高。利用小鼠制备CPV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单克隆抗体与药物结合研制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中,抗体起治疗作用B.注射CPV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均可以产生CPV抗体C.过程②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诱导细胞融合,得到的一定是杂交瘤细胞D.体外培养能产生CP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获取大量CPV单克隆抗体7.如图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其中引物1~引物4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上的结合位置如图甲所示,限制酶BamH I、EcoR I、HindⅢ在质粒上的识别位点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应使用限制酶HindⅢ切割质粒B.应选择引物2和引物3扩增目的基因C.过程②可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以促进转化D.若将该基因片段(1个)扩增6次,则消耗128个引物分子8.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发现青霉素发酵过程是高耗氧过程,为了保证在发酵过程中给微生物持续高效供氧科学家们将人的血红蛋白基因转入到产黄青霉中制备了用于生产青霉素的工程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利用PCR技术从人的基因组中扩增出血红蛋白基因,在PCR反应体系中至少需要3次扩增才能获得所需基因B.用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用的质粒往往取自于细菌或病毒体内C.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为检测转基因的产黄青霉是否培育成功需要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9.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洋葱研磨液离心后保留沉淀物并加入冷酒精静置后,可收集到DNAB.将提取到的丝状物与二苯胺溶液充分混匀后,溶液即可变为蓝色C.在沸水浴或微波炉内加热至琼脂糖熔化前需将适量的核酸染料加入并进行混匀D.待指示剂前沿迁移接近凝胶边缘时需停止电泳并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和照相10.甜菜碱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马铃薯自身不能积累甜菜碱,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把与甜菜碱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转入农作物,使其积累甜菜碱,以期达到增强抗逆性的目的。(1)根据BADH基因的序列,甲同学设计了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以获取目的基因,他的引物设计如下(只标注了引物的部分碱基序列)引物1:5'一CAAGACCT-3'引物2:5'一AGGTCTTA一3'此引物设计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2)马铃薯外植体经_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将其放入成功转入图1所示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泡后,再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从而筛选出______。(3)图中所示的基因表达载体需含有启动子,它是________识别并结合的位点。现有两种启动子:组成型启动子和逆境诱导型启动子。组成型启动子能够持续、高效地启动目的基因在植物各种组织中表达,因此也会增加物质和能量的消耗,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选择逆境诱导型启动子(目的基因只有在逆境诱导下才能表达)的优点是________。(4)为了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以从马铃薯细胞提取的DNA为模板,PCR扩增________片段,电泳结果如图2(1为空白对照组,2、3为转基因马铃薯组)。与3号相比,2号马铃薯株系抵抗逆境能力没有增强,可利用________技术检测BADH是否转录出mRNA。能力提高11.一对夫妇都是O型血,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却生下一个A型血的孩子。经检测,作为独生子的丈夫被确诊为“异源嵌合体”(指身体中存在来自不同受精卵的细胞群),该孩子的血型与“异源嵌合体”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涉及细胞核移植、体外受精等技术B.“试管婴儿”与“克隆动物”的原理相同,不会面临伦理问题C.该丈夫可能是在胚胎期“吸收”了异卵双生兄弟的早期胚胎D.可将2个囊胚的内细胞团与滋养层交换重组,构建“异源嵌合体”12.基因编辑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DNA的定点切割。系统主要由向导RNA(sgRNA)和Cas9蛋白两部分组成,sgRNA可引导Cas9蛋白到特定基因位点进行切割,其机制如图所示。研究发现CRISPR-Cas9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体内的Cas9能切割外源DNA保护自身,类似于限制酶B.有时sgRNA会因错误结合而出现“脱靶”现象,一般sgRNA序列越短,脱靶率越低C.Cas9对不同目标DNA进行编辑时,应使用不同的向导RNAD.sgRNA可以特异性识别目标DNA分子,Cas9蛋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13.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是将单个细胞或细胞团进行液体培养增殖的技术,通过对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可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某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培养液pH的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次生代谢产物并不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代谢物B.外植体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植物激素的诱导作用C.12d后细胞干重开始下降可能与培养液中蔗糖浓度和pH下降有关D.培养液中添加蔗糖除能为细胞生长提供能源外,还能调节渗透压14.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利用其乳腺生产人生长激素为加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培养前,可采用酶解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B.重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牛体内之前不需要进行性别鉴定C.可采用电融合法使供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融合D.将重组胚胎移到到雌性水牛体内之前,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15.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在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尝试利用该技术培养红豆杉细胞并获取紫杉醇(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根尖组织为材料与其细胞分裂能力强,易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有关B.①②不能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愈伤组织来源的单个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培养液中应添加牛肉膏、蛋白胨等有机碳源D.大规模培养高产细胞群时,应向培养液中通入无菌空气16.治疗最凶险乳腺癌“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T-DM1)被纳入2023年医保目录名单。T-DM1由曲妥珠单抗、细胞毒性药物DM1偶联形成。T-DM1作用机制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曲妥珠单抗的作用是将DM1准确带至乳腺癌细胞B. T-DM1被乳腺癌细胞吞噬后释放DM1抑制微管聚合进而导致细胞凋亡C. 曲妥珠单抗制备中可选择DM1作为抗原刺激小鼠产生免疫应答D. 利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曲妥珠单抗可定位诊断HER2+17.DNA分子的碱基具有吸收260nm波长光的特性。当DNA两条链碱基紧密连接时,吸光度偏低;两条链分离时,吸光度升高,因此DNA变性可通过DNA溶液对260nm波长光的吸光度来检测。肺炎链球菌DNA的变性曲线如图所示,吸光度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T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会破坏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使DNA变性B.A、T碱基对所占比例越高的DNA,变性曲线中Tm值越高C.加热至约70℃时DNA两条链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分离D.利用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先将DNA变性18.双特异性抗体是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在癌症治疗中可以利用双特异性抗体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以增强治疗效果。如图所示,两条抗原结合臂中一条与肿瘤抗原结合,一条与T细胞上的标志抗原结合,后者可激活T细胞,使T细胞靶向杀灭肿瘤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时给小鼠注射肿瘤抗原和CD3蛋白可获得产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B.双特异性抗体与CD3结合后,激活T细胞,发挥细胞免疫作用C.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抗体基因片段制备双特异性抗体D.使用双特异性抗体时可能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19.农杆菌转化法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羊角蜜细胞中改变其遗传特性,转化操作前对野生农杆菌的Ti质粒进行改造(图甲所示)。转化成功的羊角蜜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利用不同浓度6-BA诱导不定芽形成,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为了使外源基因在羊角蜜细胞中表达,则重组质粒中的启动子最好来源于羊角蜜细胞B.标记基因1可用于筛选成功导入T-DNA的植物细胞C.标记基因2与报告基因的转录模板链不在同一条DNA单链上D.图乙结果不能表明低浓度6-BA促进不定芽形成,高浓度6-BA抑制不定芽形成20.HNFlα基因突变可引发糖尿病等疾病。HNFlα的第249位丝氨酸(S249)是其重要功能位点,为进一步研究S249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将249位丝氨酸(S)突变为丙氨酸(A),成功构建了人源HNFlα-S249A转基因小鼠。如图为基因表达载体部分结构示意图,Myc为标记基因,引物F和R之间的序列长度为386bp。回答下列问题:(1)CMV位于HNFlα cDNA上游,据此推测CMV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保证HNFlα cDNA准确插入载体,可利用PCR技术在其两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应将限制酶识别序列添加____在引物的(填“5'”或“3'”)端。(3)获得HNFlα cDNA后,可利用cDNA中间序列设计引物实现定点突变目的,从而制备HNFlα-S249A cDNA。已知HNFlα中第248、249、250三个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序列为ACC、UCU、GUG,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有GCU、GCC、GCG、GCA四种,为了保证引物与模板的结合效率及突变目的,请设计其中一个引物:_______。(4)利用上述基因表达载体制备转基因小鼠,请用文字和箭头写出制备流程图:______。(5)提取转基因小鼠DNA作为模板,利用引物F和R进行PCR技术扩增,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若出现______结果,初步证明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思维拓展21.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常规PCR的基础上,加入与模板DNA某条链互补的荧光探针(一类两端经过特殊基团修饰的单链DNA片段),当子链延伸至探针处时DNA聚合酶会水解掉探针一端并生成荧光分子,使荧光监测系统接收到荧光信号,即DNA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项技术可用来直接检测样本中新冠病毒核酸的含量B.1个双链DNA分子经过3轮循环一共会生成8个荧光分子C.1个双链DNA分子经过5轮循环一共需要消耗15对引物D.该PCR技术中DNA聚合酶既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又催化断裂磷酸二酯键22.植物细胞壁中存在大量不能被动物消化的多聚糖类物质,研究人员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含多聚糖水解酶基因猪,主要流程如下图,①~⑤表示操作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基因表达载体中构建诱导型启动子,可以利用诱导物激活多聚糖水解酶基因表达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需培养到MⅡ期后用显微操作技术去除核膜包裹的细胞核C.用蛋白酶合成抑制剂激活③过程形成的重构胚使其完成分裂和发育进程D.④过程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下空间位置的转移23.植物甲(2n=18)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远缘植物乙(4n=32)的细胞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科研人员欲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优良品种丙,过程如图所示。已知X射线处理会使细胞分裂功能丧失但不影响线粒体功能,丙烯酸异辛酯(IOA)处理会使线粒体失活,抑制细胞分裂(细胞仍存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取植物顶芽分生区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育种有利于获得脱毒苗B.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胶原蛋白酶分解去除细胞壁C.过程②可用聚乙二醇诱导甲、乙原生质体的融合D.在细胞融合体系中未融合的细胞不能正常分裂形成愈伤组织24.人肌红蛋白(Myo)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生化标志物之一,如图所示为制备抗Myo的单克隆抗体的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获得的淋巴细胞取自注射过人Myo的小鼠的脾脏B.②过程可采用灭活病毒诱导法,该方法不适用于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C.③过程为选择培养,能把产生抗Myo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D.抗Myo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诊断人的急性心肌梗塞25.天然胰岛素易形成二聚体,使得其疗效被延缓。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使胰岛素第28位的脯氨酸替换为天冬氨酸,从而抑制了胰岛素的聚合,由此研发出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产品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改造胰岛素的过程实际是改造胰岛素基因的过程B.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通过改进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实现C.可将定点突变技术获得的新的胰岛素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用于发酵生产D.在通过蛋白质工程对胰岛素改造的过程中,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了解是非常关键的26.SLPI蛋白是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因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的猪源SLPI蛋白,用于制备可稳定分泌抗SLPI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以研究相关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关于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菌生产的SLPI蛋白是单细胞蛋白B.PEG可介导甲细胞和乙细胞特异性融合C.所有融合细胞均可在HAT培养基中生长D.SLPI蛋白可参与到图中过程①和过程④27.实验小组利用PCR技术获得了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并用图示的限制酶对其进行酶切,再用所得DNA片段成功构建了基因表达载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CR技术中用到的一个引物的前8个碱基序列为5'-TGCGCAGT-3'B.步骤①中用到的限制酶是SpeI和CfoIC.用步骤①中的限制酶对质粒进行酶切,可至少获得2个DNA片段D.可用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连接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和质粒28.卡其霉素是一种细胞毒素,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具有杀伤力。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要向实验动物注射卡其霉素B.ADC中抗体的作用是特异性识别杀伤肿瘤细胞C.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不能传代培养D.ADC能实现精准识别,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29.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法(Sanger法)是第一代DNA测序方法。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种dNTP和1种ddNTP进行PCR,PCR产物变性后利用电泳进行分离,根据结果确定特定碱基的位置。通过该方法测定并比较某疾病患者与对照个体DNA模板链的一段碱基序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有ddATP、ddGTP、ddTTP、ddCTP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PCR的原料)有dATP、dGTP、dTTP、dCTP四种。在DNA聚合酶作用下,ddNTP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若连接上的是ddNTP,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dNTP,子链延伸继续。A.PCR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不需要DNA连接酶B.沿电泳方向,核苷酸链长度逐渐增大C.对照个体DNA模板链序列为:5'-CTACCCGTGAT-3'D.患者该段序列中某位点的碱基G突变为A30.人乳铁蛋白(hLF)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食品添加剂。下图某食品公司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hLF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要从hLF乳腺表达载体中获取目的基因并使之成功表达生产hLF,使用的限制酶最佳是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中一般应用的技术是______。(2)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和的作用是______。在导入目的基因之前,成纤维细胞需用______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3)在核移植过程中,先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到______期后去核,再将成纤维细胞从切口注射到卵周隙内,使用电刺激或化学方法促进______,形成重构胚。(4)在获取卵母细胞和胚胎移植前要注射促卵泡生成激素或氯前列烯醇等性激素。对供卵母羊注射促卵泡生成激素等激素,其目的是______;对受体母羊(代孕羊)注射氯前列烯醇,其目的是______。(5)为检验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否成功,研究人员进行了抑菌实验。其结果如下:组别 1 2 3 4滤纸上物质 0.4万IU青霉素 0.25万IU链霉素 人乳清(浓缩20倍) 转基因羊乳清(浓缩20倍) ?(浓缩20倍)抑菌圈直径(cm) 2.2 1.9 1.7 无①组别4滤纸上的物质是______。②与人的hLF相比,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hLF抑菌效果______。(6)为确保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该食品公司后阶段应进行的工作是______。A.实施转基因产品标识 B.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估C.检测转基因羊乳成分 D.鉴定基因是否稳定遗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A错误;B、动物细胞融合已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B正确;C、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手段有: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物理法(如电击等),C正确;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正确。故选A。2.答案:A解析:A、紫草宁是次生代谢产物,不属于紫草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物质,A正确;B、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是通过植物细胞培养使细胞增殖来提高产量,B错误;C、紫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发生脱分化,而不是基因发生了改变,C错误;D、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通过植物细胞培养使细胞增殖来提高产量,不需要培养成完整植株,D错误。3.答案:A解析:A、对C注射激素使其与A同期发情,注射的激素不是促性腺激素,对A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入多排卵,A错误;B、图中受体雌性C一般可采用健康的、繁殖能力强的普通骆驼,B正确;C、图中①是将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置于培养液中共同培养使其完成受精,C正确;D、滋养层可发育为胎盘和胎膜,因此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来鉴定性别,D正确。故选A。4.答案:D解析:A、表中看出,马的受精卵受精6天后才进入子宫时发育,并且此时已经发育到囊胚阶段,故其在进入子宫时发育程度最高,A正确;B、胚胎移植时,为提高移植后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应选择桑葚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B正确;C、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哺乳动物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规律,C正确;D、卵裂期的胚胎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D错误。故选D。5.答案:A解析:A、图甲中过程②为卵裂过程,通过有丝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胚胎的总体积和细胞内遗传物质几乎不变,A正确;B、过程①受精作用在哺乳动物的输卵管中进行,B错误;C、随着胚胎逐步扩大,结构⑤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该过程叫作孵化,C错误;D、细胞⑥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儿的胎膜和胎盘,D错误。故选A。6.答案:D解析:A、通常需用胰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免疫小鼠脾脏组织,加入培养液以制备单细胞悬液,A错误;B、注射CPV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不一定都可以产生CPV抗体,如脾脏中还有接受其他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就不能产生CPV抗体,B错误;C、过程②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诱导细胞融合,得到的可以有没有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不一定都是杂交瘤细胞,C错误;D、体外培养能产生CP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特点是既可以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所以可获取大量CPV单克隆抗体,D正确。故选D。7.答案:C解析:过程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若过程①中使用限制酶HindⅢ切割质粒,则会破坏标记基因,不利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因此该过程中不能使用限制酶HindⅢ切割质粒,A错误。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子链,因此扩增目的基因时应选择引物1和引物4,B错误。过程②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时,一般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以促进转化,C正确。若将该基因片段(1个)扩增6次,则需要消耗的引物分子数为26+1-2=126,D错误。8.答案:B解析:A、以人的DNA为模板,通过血红蛋白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种引物可以扩增出人的血红蛋白基因,第3次扩增的产物中才含有所需的基因,A正确;B、用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用的质粒往往取自于细菌或真菌体内,病毒不含质粒,B错误;C、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先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让两者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再加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基因表达载体,C正确;D、为检测转基因的产黄青霉是否培育成功需要进行分子水平检测产黄青霉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血红蛋白基因或血红蛋白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或血红蛋白基因是否翻译成血红蛋白等,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转基因的产黄青霉是否能够高效利用氧气,D正确。故选B。9.答案:D解析:A、将洋葱研磨液离心后保留上清液并加入冷酒精静置后,可收集到DNA,A错误;B、将丝状物溶于2moL的5mL的NaCl溶液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5min,试管冷却后溶液呈现 蓝色,B错误;C、在沸水浴或微波炉内加热至琼脂糖熔化,稍冷冷却后加入适量核酸染料混匀,C错误;D、电泳缓冲液加入电泳槽,待指示剂前沿迁移至凝胶边缘时停止电泳,以防止样品流失到缓冲液中,之后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和照相,D正确。故选D。10.答案:(1)引物1和引物2会因局部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2)脱分化;潮霉素;转入BADH基因的马铃薯细胞(3)RNA聚合酶;避免外源基因持续大量表达,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解析:(1)分析引物1和引物2的序列可知,引物1和引物2可发生局部碱基互补配对,导致引物失效,故引物设计不合理。(2)马铃薯外植体经脱分化可形成愈伤组织。据图1可知,T-DNA上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将愈伤组织放入成功转入图1所示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泡后,再在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可筛选出转入BADH基因的马铃薯细胞。(3)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上游,紧挨转录的起始位点,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表达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结合组成型启动子和逆境诱导型启动子的特点可知,逆境诱导型启动子的优点是可避免外源基因持续大量表达,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消耗。(4)为了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可以从马铃薯细胞中提取的DNA为模板,PCR扩增BADH基因片段。可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11.答案:C解析:试管婴儿技术不涉及细胞核移植技术;“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而“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两者原理不同,且两者均会面临伦理问题;分析题意可知,“异源嵌合体”是指身体中存在来自不同受精卵的细胞群,一对夫妇都是O型血,却生下一个A型血的孩子,据此推测该丈夫可能是在胚胎期“吸收”了异卵双生兄弟的早期胚胎,被吸收的早期胚胎含有A型血相关基因;内细胞团将来发育为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发育为胎膜和胎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将2个囊胚的内细胞团与滋养层交换重组,构建“异源嵌合体”。12.答案:B解析:A、Cas9蛋白切割特定基因位点,相当于限制酶作用于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正确;B、CRISPR/Cas9技术编辑基因有时会因SgRNA错误结合而出现“脱靶”现象,SgRNA的序列越短,可识别的DNA上的特定碱基序列越短,越容易发生脱靶现象,即脱靶率越高,B错误;C、在对不同目标DNA进行编辑时,应使用Cas9蛋白和“不同”的sgRNA结合进而实现对不同基因的编辑,C正确;D、sgRNA可引导Cas9蛋白到特定基因位点进行切割,所以sgRNA可以特异性识别目标DNA分子,Cas9蛋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正确。13.答案:B解析:A、次生代谢产物是由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A正确;B、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作用,B错误;C、据图可知,12d后蔗糖浓度下降,pH降低,不利于细胞的增殖、生长,所以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C正确;D、在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添加的蔗糖除了能提供能源外,还能够调节培养液的渗透压,D正确。故选B。14.答案:D解析:在进行细胞培养时,取材的动物组织可以用机械法或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供核奶牛细胞来自雌性奶牛,所以重组胚胎一定是雌性,不需要进行性别鉴定,B正确;可采用电融合法使供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融合,C正确;胚胎移植的受体母牛应该是同种生物,奶牛和水牛是不同物种,所以D错误。15.答案:C解析:A、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易于诱导愈伤组织,A正确;B、①②只实现了脱分化,未发育成完整植株或分化为各种细胞,故不能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C、愈伤组织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应添加蔗糖为微生物培养常用碳源,需要要加牛肉膏蛋白胨,C错误;D、大规模培养高产细胞群时,应向培养液中通入无菌空气,保证细胞的有氧呼吸,D正确。故选C。16.答案:C解析:A、T-DM1由曲妥珠单抗、细胞毒性药物DM1偶联前成,分析题图曲妥珠单抗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HER2+特异性结合,将DM1准确带至乳腺癌细胞,A正确;B、根据题图:T-DM1被乳腺癌细胞吞噬后释放DM1抑制微管聚合,且溶酶体破裂导致细胞凋亡,B正确;C、DM1是细胞毒性药物,不能与HER2+特异性结合,其免疫小鼠后产生的抗体也不能与HER2+特异性结合,所以不选择它作为制备单抗的抗原,C错误;D、曲妥珠单抗可以与HER2+特异性结合,因此可以利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曲妥珠单抗定位诊断HER2+,D正确。故选C。17.答案:D解析:A、加热是使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疏散,双链裂解变成单链,进行解链反应,使DNA变性,A错误;B、A、T碱基对有两个氢键,C、G碱基对有三个氢键,A、T碱基对所占比例越高的DNA变性时需要的温度越低,即变性曲线中Tm值越低,B错误;C、加热至约70℃时DNA两条链同时分离,C错误;D、利用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先将DNA变性,使DNA双链打开,D正确。故选D。18.答案:A解析:一个B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同时给小鼠注射肿瘤抗原和CD3蛋白只能诱导形成分别产抗肿瘤抗原抗体和抗CD3蛋白抗体的浆细胞,无法获得产生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A错误;据图可知,双特异性抗体能与T细胞表面抗原CD3结合,激活T细胞,最终诱导肿瘤细胞裂解,即发挥细胞免疫作用,B正确;双特异性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抗体基因片段可以制备双特异性抗体,C正确;使用双特异性抗体时可能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19.答案:B解析:A、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可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为了使外源基因在羊角蜜细胞中表达,则重组质粒中的启动子最好来源于羊角蜜细胞,A正确;B、标记基因1可用于筛选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标记基因2位于T-DNA中可用于筛选成功导入TDNA的植物细胞,B错误;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据图可知,启动转录的方向不同,所以标记基因2与报告基因的模板链不在同一条DNA单链上,C正确;D、6-BA浓度为L5时不定根诱导率小于L1,L2,L3,L4,L6的不定根诱导率高于L1,所以不能表明低浓度6-BA促进不定芽形成,高浓度6-BA抑制不定芽形成,D正确。故选B。20.答案:(1)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HNFlα cDNA的转录(2)HindⅢ和XbaⅠ;5'(3)ACCGCTGTG或TCCCGACAC(4)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受精卵→培养→早期胚胎→胚胎移植→代孕小鼠子宫→转基因小鼠(5)一条386bp的DNA条带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CMV位于HNFlα cDNA上游,由此推测CMV可能是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HNFlα cDNA的转录。(2)为保证HNFlα cDNA准确插入载体,可利用PCR技术在其两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HindⅢ和XbaⅠ,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催化脱氧核苷酸连接,故应将限制酶识别序列添加在引物的5'端。(3)根据题意可知,HNFlα中第248、249、250三个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序列为ACC、UCU、GUG,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有GCU、GCC、GCG、GCA四种,为了保证引物与模板的结合效率及突变目的,则其中一个引物序列可为ACCGCTGTG或TGGCGACAC。(4)利用上述基因表达载体制备转基因小鼠时,制备流程为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受精卵→培养+早期胚胎+胚胎移植→代孕小鼠子宫→转基因小鼠。(5)根据题意可知,引物F和R之间的序列长度为386bp,提取转基因小鼠DNA作为模板,利用引物F和R进行PCR技术扩增,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如果出现了一条386bp的DNA条带,则可初步证明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成功。21.答案:D解析:A、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进行DNA的含量测定,模板DNA越多,荧光信号越强,而新冠病毒的核酸为RNA,无法直接用该技术检测,A错误;B、荧光探针只能跟模板DNA的某条链互补配对,DNA分子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3轮循环后得到8个DNA分子,即扩增形成了7个新DNA分子,一共会生成1+2+4=7个荧光分子,B错误;C、1个双链DNA分子经过5轮循环一共会形成32个DNA分子,即形成64条链,其中62条链都是新合成的,一共需要消耗31对引物,C错误;D、子链延伸时DNA聚合酶可在子链的3'端不断添加脱氧核苷酸,从而形成磷酸二酯键,当子链延伸至探针处时DNA聚合酶可以利用5'-3'外切酶活性水解DNA单链探针的一端,使其有关基团出现荧光,D正确。故选D。22.答案:B解析:A、启动子(RNA聚合酶与之结合启动转录的片段)具有特异性,在基因表达载体中构建诱导型启动子,可以利用诱导物激活多聚糖水解酶基因表达,A正确;B、常用显微操作法去除由卵母细胞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而非去除核膜包裹的细胞核,B错误;C、用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电刺激、Ca2+载体等)激活③过程形成的重构胚使其完成分裂和发育进程,C正确;D、④为胚胎移植,④过程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下空间位置的转移,D正确。故选B。23.答案:B解析:A、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取顶芽分生区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有利于获得脱毒苗,A正确;B、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B错误;C、过程②可用聚乙二醇诱导甲、乙原生质体的融合,C正确;D、X射线处理会使细胞分裂功能丧失但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IOA处理会使线粒体失活,抑制细胞分裂,因此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均不能正常分裂,都不能形成愈伤组织,只有杂种细胞由于生理互补能形成愈伤组织,D正确。故选B。24.答案:C解析:25.答案:C解析:A、蛋白质工程最终还是回到基因工程上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即改造胰岛素的过程实际是改造胰岛素基因的过程,A正确;B、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结构决定功能,因此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通过改进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实现,B正确;C、将改造后获得的速效胰岛素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没有进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可能无法复制、表达,C错误;D、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因此在通过蛋白质工程对胰岛素改造的过程中,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了解是非常关键的,D正确。故选C。26.答案:D解析:A、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菌体,而不是蛋白质,A错误;B、PEG可介导甲细胞和乙细胞融合,而不是特异性的融合,也可能存在相同的细胞融合,B错误;C、如果同种细胞核融合形成的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中生长,C错误;D、猪源SLPI蛋白用于制备可稳定分泌抗SLPI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过程①中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B细胞,过程④中可以用于抗体检测,D正确。故选D。27.答案:B解析:A、由于引物只能引导子链从5'到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一个引物序列为5'TGCGCAGT-3',A正确;B、根据三种酶的酶切位点,左侧的黏性末端是使用NheI切割形成的,右边的黏性末端是用CfoI切割形成的,B错误;C、用步骤①的酶对载体进行酶切,使用了NheI和CfoI进行切割,根据他们的识别位点以及原本DNA的序列,切割之后至少获得了2个片段,C正确;D、图中形成的是黏性末端,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既可连接平末端,又可连接黏性末端,所以可用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连接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和质粒,D正确。故选B。28.答案:D解析:A、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向实验动物注射细胞毒素,而是注射目标抗原,以刺激动物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A错误;B、在ADC中,抗体的主要作用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而不是杀伤细胞,B错误;C、杂交瘤细胞可以进行传代培养,是产生单克隆抗体的关键,C错误;D、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可以精确地靶向结合肿瘤细胞,从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D正确。故选D。29.答案:D解析:对比患者和对照个体的测序结果可知,患者该段序列中某位点的碱基C突变为T,由于C-G、T-A配对,则患者该段序列中某位点的碱基G突变为A30.答案:(1)SalⅠ和NotⅠ;显微注射法(2)维持pH值;胰蛋白酶(3)MⅡ;细胞融合(4)超数排卵;同期发情(5)正常羊乳清;差(弱)(6)ABC解析:(1)对目的基因进行切割时,通常选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分析题图所给的hLF乳腺表达载体,从中获取目的基因并使之成功表达生产hLF,使用的限制酶最佳是SalI和NotI,XholI和Nhel这两种限制酶具有两处可以作用的切割位点,不宜选用。将日的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动物细胞中一般应用的技术是显微注射法。(2)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和的作用是维持pH值。在导入目的基因之前,成纤维细胞需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3)在核移植过程中,先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到MII(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去核,再将成纤维细胞从切口注射到卵周隙内,使用电刺激或化学方法促进细胞融合,形成重构胚。(4)在获取卵母细胞和胚胎移植前要注射促卵泡生成激素或氯前列烯醇等性激素。对供卵母羊注射促卵泡生成激素等激索,其日的是超数排卵,获得更多的卵细胞;对受体母羊(代孕羊)注射氯前列烯醇,其日的是同期发情,使得受供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5)①为检验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否成功,组别4滤纸上的物质是正常羊乳清(浓缩20倍)。②从表格数据可知,与人的hLF相比,转基因羊乳清(浓缩20倍)实验组的抑菌圈直径更小,说明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hLF抑菌效果差(弱)。(6)为确保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该食品公司后阶段应进行的工作是实施转基因产品标识、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估以及检测转基因羊乳成分,由于羊乳为外分泌液,鉴定基因是否稳定遗传不影响其产品,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