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京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测试高二地理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方框内填涂。据科学家推算,2040年9月9日将会再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五颗行星在天空中处于比较接近的位置),下图为该次“五星聚会”时预测的天体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示时刻的地方时约为()A. 0时 B. 6时C. 12时 D. 18时2. 科学家能够推测“五星聚会”的时间是基于行星运动的()A. 共面性 B. 同向性C. 周期性 D. 近圆性3. 发生该次“五星聚会”时的天体位置关系大致为()A. B. C. D.下图为摩尔曼斯克(68°N,33°E)某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当太阳运行到甲处时,北京时间为()A. 5:48 B. 17:48C. 6:00 D. 17:005. 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A23°26'N B. 22°NC. 23°26'S D. 22°S6. 该日,下列现象可以确定的是()A. 南京东南方向日出 B. 北极可见极光C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D. 悉尼昼短夜长人们常借“巴山夜雨”泛指我国西南山区多夜雨的天气现象。夜雨是指晚八点到第二天早晨八点之间下的雨。夜雨的成因与独特地形引起的山谷风环流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下列情况有利于降水产生的是()A. 近地面气压低,空气辐合上升 B. 近地面气压高,空气辐合上升C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辐合下沉 D.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辐合下沉8. “巴山夜雨”现象发生时,近地面等压面和等温面分布状况可能为()A. A B. B C. C D. D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中心横穿南京。下图为根据9月15日中央气象台预报图绘制的台风路径及未来路径预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该台风登陆时,下列地点因台风引起的风浪最大的是()A. 甲 B. 乙C. 丙 D. 丁10. 台风“贝碧嘉"登陆后,引起其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热量水汽供应减少 B. 纬度升高温度降低C. 受强冷空气阻挡 D. 地表摩擦力增大11. 中央气象台制作预报图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遥感技术 B. 数字地球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下图为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判断图示月份及理由是()A. 一月,澳大利亚大陆上形成高压 B. 一月,东亚盛行东南季风C. 七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 D. 七月,南亚盛行东北季风13. 该月最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A. 巴西草原正值多雨湿季 B. 东亚地区爆发寒潮天气C. 澳大利亚北部天气湿热 D. 南亚地区频发暴雨洪涝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通过研究地层和地质构造能推测地理环境的演变。图1为希腊克里特岛上某处裸露的岩层景观。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根据图示岩石特点判断其最可能属于()A. 甲 B. 乙C. 丙 D. 丁15. 图中反映的地质构造是()A. 背斜 B. 向斜C. 褶皱 D. 断层16. 推测该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 固结成岩→风化侵蚀→地壳挤压抬升B. 风化侵蚀→地壳挤压抬升→固结成岩C. 风化侵蚀→固结成岩→地壳挤压抬升D. 固结成岩→地壳挤压抬升→风化侵蚀下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在某地研学过程中拍摄到的照片,图中厚厚的新生代黄土层中夹着一层有大量鹅卵石的砂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推测小明同学研学地点最可能是()A. 广东 B. 吉林C. 陕西 D. 云南18. 据黄土层中夹杂的砂砾层推测,该地曾发生()A. 火山喷发 B. 湍急洪水C. 冰川活动 D. 地壳抬升19. 在该地黄土地层中最可能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是()A. 三叶虫 B. 珊瑚C. 三趾马 D. 恐龙有学者用人均既有人口所能吸引到的迁入人口数据,建构城市吸引力指标数值。数值越大代表该城市人口吸引力越强。下图示意2010—2020年不同层级城市人口吸引力变化情况(其中计划单列市包括深圳、厦门、青岛、宁波、大连等5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据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有()A. 城市层级越高,人口吸引力越强B. 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吸引力越强C. 计划单列市人口吸引力下降幅度最大D. 500万以上城市人口的逆城市化加快21. 直辖市的人口吸引力低于省会和计划单列市,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 经济水平 B. 政策引导C. 生态环境 D. 就业机会22. 县级市(县)人口吸引力小幅上涨对当地的影响是()A. 有助于城乡融合的推进 B.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C. 促进当地人口迅速增加 D. 加剧县城老龄化程度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案纸的相应位置上。2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2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甲处低压系统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移动。(1)画出锋沿AB线的剖面示意图(须画出锋面、云雨,标注冷暖气团,用箭头表示冷暖气团及锋移动方向)。(2)与东西两侧相比,分析台湾海峡风力大的原因。(3)判断此时甲乙两地的气温高低,并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角度分别解释原因。(4)结合天气系统的移动,说明未来24小时内丙地的天气变化状况。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太行山是我国华北平原地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在其孕育的肥沃冲积扇上形成了一条延续3000年的华夏“文化走廊”。材料二:下图为华北平原冲积扇示意图。(1)描述图示区域冲积扇的主要分布特点。(2)列举影响图中冲积扇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3)描述图中黄河冲积扇的特征。(4)分析图示区域冲积扇对于形成华夏“文化走廊"的重要意义。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4年《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援助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研发的棉花品种“中国1号”“中国2号”显著提高当地棉花单产,种植面积连续多年占苏丹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材料二:左图为非洲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M地为中国—苏丹合作的棉花种植基地。右图为非洲部分城市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1)指出左图中甲、乙、丙、丁、戊五地的气候类型与右图中的气候资料的对应关系。甲: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_,戊:__________(2)比较①和②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3)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①②两城市降水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析M地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南京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测试高二地理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方框内填涂。【答案】1. D 2. C 3. B【答案】4. B 5. B 6. D【答案】7. A 8. B【答案】9. B 10. A 11. D【答案】12. C 13. D【答案】17. C 18. B 19. C【答案】20. C 21. B 22. 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案纸的相应位置上。23.【答案】(1) (2)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位于海面,摩擦力小;台湾海峡,狭管效应。(3)甲气温高,乙气温低。甲处低压,阴雨天气,乙处高压,晴朗天气。夜晚,甲处大气保温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乙处大气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4)丙地当冷锋过境时,大风、阴雨、降温天气(云层增厚);当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4.【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东麓地带的山口处或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河流出山口。(2)影响因素:河流流速、河流水量、河流含沙量。(3)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面积较大,由出山口向下游呈扇形展开;自西向东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沉积厚度逐渐变小。(4)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农业发达;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利于文化交流。25.【答案】(1) ①. ③ ②. ① ③. ④ ④. ② ⑤. ⑤(2)气温差异:①城市全年高温,②城市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年较差较小;降水差异:①城市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大,②城市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降水季节变化较小。(3)①城市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5-10月降水多,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11月-次年4月降水少;②城市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受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4)位于热带,旱季降水少,光热充足;位于东非高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