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模拟作文“刀鞘与利刃”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2篇【模拟文题】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名言材料式作文题。构成话题要素是“刀鞘”“保护”“锋利”“满足”“迟钝”。“刀鞘”历来被人认为用处不大,但泰戈尔却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解读,“迟钝”即行动、思维、感觉等反应慢、不灵敏。他认为:“我”是刀鞘,“我”的职责就是保护刀刃的锋利,满足于“自己”的“迟钝”,是对本职的坚守,可视为对“刀鞘”的肯定。“对此”“感悟”提醒考生要根植材料思考。我们可以赞同“剑鞘”的“迟钝”,能够迟中见智,以钝护己;也可以认为“刀鞘”做到了自己的本分,是刃鞘合鸣,职责所至;还可以认同我们要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钝”,这样才能锻造自我之“锐”;职责所在,使命所然。等等。【佳作赏析】寻求适己之“钝”,锻造自我之“锐”在《飞鸟集》中,泰戈尔写下刀与刀鞘的哲理诗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总是惯性地将‘锋利’看作评判优秀的依据,从而在单向认识的驱使下极力赞美刀刃的锋利,而忽视“迟钝”的刀鞘。可难道,我们就一定只能讴歌锐利的“刀锋”吗?单一的色调注定构不成精彩,其实“钝”与“锐”的存在都有意义。刀锋不是一切,锐利也并非所有。跳出偏颇的单面尊崇,而从整体俯观,我们不难看到,正是刀鞘的迟钝才能使刀锋远离外界的磕碰,保护刀的锋利,也正是刀鞘的迟钝才能使宝刀时时佩戴于身,发挥刀的用处。一把完整的刀从来不只有单方面的刀刃,世界之所以精彩也从不是因为“锋利”的单维度存在。三原色碰撞融合才有图画的多姿多彩,“钝”与“锐”互相存在,互补互合才能有侠骨柔情的精彩呈现。正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没必要将眼光限制得太过狭窄,而扼杀另一朵花的存在,刀与刀鞘,各人演绎各人的精彩,“锐利”与“迟钝”都是可歌唱的方向。以适己取道,不追锋利,满足迟钝本性。诚如泰戈尔所言,我们不必强求锋利,刀鞘也可以满足自己的迟钝。就客观而言,刀鞘磨得再尖也不能成为刀刃,反而会因为扎手的“锋利”失去作为刀鞘的本义,邯郸学步者最终在盲目追求中迷失自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难道想要吃鱼,就一定要吃黄河中的鲤鱼?凡事要从整体角度考虑,怎能只有黄河之鲤才好?又怎能只有“刀锋”才能吸引人。主观而论,锋利有锋利的好处,迟钝有迟钝的作用,以适合决定自己的方向,刀鞘完全可以满足于迟钝,然而满足并不等于“就此而已”,寻求适己之路也不是鼓吹停下深造的脚步。深锻所选择的自我,“迟钝”也能收获属于“刀锋”的美丽。适合讲究的是不因他人而强行改造自我,不在别人家的优秀中迷失自我,否定自我,而是在自己赛道上的精益求精,打磨最好自我。锻造自我之“锐”。将“迟钝”的刀鞘打造成超级护卫使者,刀鞘不也会赢得“刀锋”一样的美名吗!航天员邓清明,四次进入备份,但他始终保持积极心态,投入高强度训练,最终成为神十五主份。在适己之道中沉潜,原本的“迟钝”也能在与“锋利”不同的道路中磨炼出“锐利”,在与他人不同的方向中绽放同样的光彩。当今社会,有人不切实际地追求不适合自己的职位,盲目内卷,最终却竹篮打水,有人放弃竞争和奋斗,选择躺平,有人追求无欲无求,“我就适合这个”而选择佛系,可殊不知刀与刀鞘的适配正向我们阐释着道理,不必仅局限于锋利,还要寻求适合自己的道路, 满足本性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钝”中沉潜深造,才能铸就上乘的刀鞘品质。“荧荧微光,也能烛照宇宙苍穹”,即使生而为“鞘”无法求得锋利,但若寻求适己的大道,继而向内深锻,“钝”又何尝不是自我的“锐利”?让我们以“钝”辟道,以“锐”造极,打造完美人生。【点评】文章紧扣材料,从当下人们的认识入手,用反问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既要赞美刀锋,也要讴歌刀鞘”。接着采取层进式的方式行文,首先分析钝、利的辩证关系,“刀与刀鞘,各人演绎各人的精彩”,然后阐述为什么要坚守“钝”,再次论述深锻最好的“钝”,以成全与“锋”同样的美名,最后回扣当下,只要准确定位,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语言精练准确,论证力度很强。文笔优美,内容丰富。迟中见智,以钝护己泰戈尔曾言:“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但正是由于刀鞘的迟钝,刀刃才能够锋利依旧,而不是在风吹雨打中慢慢生锈。迟钝中蕴含着“以柔克刚”的智慧,以钝护己,方能行稳致远。迟钝不等同于愚笨,我想它是一种不张扬、不轻浮,能够审时度势、眼观大局的沉稳。是一种行动、思维、感觉方面的“慢而不敏”,是一种含威不怒的内敛。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既需要锐利的刀锋为我们的事业架桥铺路,也需要迟钝的刀鞘面对外界的风雨和纷攘,包裹自己,不被外界劣化,于“迟钝”中“锋利”依旧。尘世纷扰中,“迟钝”傍身让我们有不忘初心的坚定和跨步向前的勇气。朱光潜先生曾言:“人一半是外力造成的,一半也是自己造成的。”在变幻不定的人生际遇中,”迟钝”让我们放缓脚步,冷静下来,认识周遭,看清自己。成就我们不普通的另一半。奥运会“逆转女王”郑钦文,半决赛前还有人劝她“保存体力,去争铜牌”,面对“梦魇”一般的存在的对手,她用“独立、自信、自律”的“刀鞘”牢牢护住心中神圣的目标,最终亮剑,首次击败世界第一,决赛横扫夺冠。环境的阻力或许不可抗,但唯有保持“迟钝”感才能不囿于“时运”所形成的泥淖,才能向更深更远处不断求索。与人相处中,以“迟钝”抵众言,才能在“众说纷纭”中不随波逐流,保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而保护锋芒。俗话说:“三人成虎,十人成教”。独立思考就是一把独特的利刃,而在意见的十字路口上,若没有“迟钝”的庇护,那么这把“利刃”很快就会在不断碰壁中钝化。即使周围人都在劝说比尔·盖茨先继续学业,但他在“迟钝”的保护下破开了“众言”造成的迷雾,于冷静分析和独立思考中看到了时代发展的真正趋势,因而抓住了时代洪流下的机遇,一举成为了世界首富。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只有在“迟钝”下审时度势,才能让“利刃”不被“人云亦云”的想法锈蚀,才能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更加熠熠生辉。前不久,“钝感力”成为网络热词,即在感受他人情绪方面较为迟钝,有人说这就是不懂人情世故,但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种善于判断的能力,判断他人的言行是否值得我们为之牵动感情。面对他人的言论,有人会“照单全收”,然后黯然神伤,变得退缩,踌躇,没有主见,甚至自我怀疑,把自己的“利刃”磨平,最后不再见曾经锋利无比的模样。而“钝感力”就像保护刀锋的刀鞘,它让我们与外界的风雨相隔,不盲目接收信息也不执意排开外界,活得更加舒适而自在。锋芒毕露未必就能一路披荆斩棘,有时“迟钝”一点能让我们在人生中行得更加平稳,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在世俗中不被低质化。让我们永远勇敢,永远坚定,永远有思考的能力,永远保持自我的“锋利”。【点评】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以钝护己”的观点。紧接着将迟钝的含义具体化、深刻化,接着从两方面入手来探讨“迟钝”对人发展的巨大作用。接着联系现实,指明适时的“迟钝”在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富有时代性。最后呼吁青年“以钝护己”,永远葆有思考的能力,永远保持自我的“锋利”。文章引用恰当,举例典型、多元的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