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试题(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C B D A C B C D A D A B D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5分)16.答案(10分)(1)一年(365天或12个月)(2分) 四季变化(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2分)(2)D(2分) 昼短夜长(2分)(3)甲(1分) 冬(1分)17.答案(13分)(1)山地(2分)(2)终点位于起点的东北方向或起点位于终点的西南方向(2分);600米(2分)(3)CD段;(1分)原因:等高线数值增大,海拔越来越高,为上坡路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任答一点得2分)(4)BC段经过洼地,通过难度太大(2分),甲路线避开洼地,更加合理。(2分)18.答案:(12分)(1)大西洋﹣太平洋一印度洋﹣大西洋(每点1分,共4分)(2)甲:南美洲(1分)乙:亚洲(1分)丙:非洲(1分)(3)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开辟了新航线;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4)站得高、看得远;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离岸的船只,总是先看不见船身,后看不见桅杆;月食发生时,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其边缘是圆弧形;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是球体等。(每例1分,任答两例得2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试题(卷)七年级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阅读下列太阳系示意图,回答1-3题。1.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地球相邻的是 ( )A.火星和金星 B.金星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金星和水星2.读图,地球表面温度适宜,主要原因是 ( )A.太阳的质量和体积适宜 B.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宜C.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适宜 D.地球与金星、火星距离适宜3.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地理活动课上,丽丽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读图,完成4-6题。4.关于地球仪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B.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C.地球仪是用颜色、文字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D.地轴是真实存在的轴5.丽丽制作的地球仪能反映出 (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C.纬度越低,纬线越短 D.所有的经线相互平行6.丙地的经纬度是 ( )A.(60°S,60°W) B.(60°N,60°E)C.(60°N,60°W) D.(60°S,60°E)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读图,完成7-8题。7.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B.此时,P地即将进入白昼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全部D.此时,光线直射赤道8.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四季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昼夜交替 D.正午物体影子长短“东北小冻梨、南方小土豆……”2023年冬,黑龙江哈尔滨火爆出圈吸引大量游客,据此完成9-10题。9.游客要了解黑龙江省所在的位置应查阅 ( )A.中国气候图 B.中国地形图 C.世界政区图 D.中国政区图10.游客利用电子地图前往中央大街,若放大手机屏幕图像,改变的是地图中的 (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和注记 D.以上三个都不对如同陆地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读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1-13题。11.图中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 )A.大陆架—洋盆—大陆坡—海沟 B.大陆坡—洋盆—大陆架—海沟C.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沟 D.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12.大陆架具有的特点是 ( )①是大陆边缘的延伸 ②坡度较缓③水深较浅 ④表面起伏较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海洋中水深最深的地形类型是 ( )A.洋盆 B.海沟 C.海岭 D.大陆坡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地上升着,只不过上升的速度太慢,不易被人们觉察。结合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14-15题。14.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可以推测 ( )A.历史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了 B.有海洋生物自行爬上了喜马拉雅山C.此处发生了大陆漂移 D.此处发生了海陆的变迁15.喜马拉雅山脉缓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C.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5分)16.(1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资料一:每年的6月22日为夏至。在古时民间是“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备受重视。民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资料二:下图为全年太阳光线进入教室情况资料三:(1)根据资料三判断地球从A点转一周回到A点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自然现象有_________(举出1例)。(4分)(2)在我国许多地区有“冬大过年”的说法,其中的“冬”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我们过冬至时,地球运行在_________(填字母)点,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和黑夜的长短情况为_________。(4分)(3)夏至也是民间很重视的节日,在夏至日那天,太阳光照射到教室的情况如_________图所示,夏至日中国南极科考队能在驻地能看到极夜现象,那时正是南极洲正处于_________季。(2分)17.(13分)探究主题:定向越野活动定向越野是一项借助地图、指北针或其他导航工具,在设定的范围内,通过途中各种障碍,快速到达各个目标点位且完成任务,最后到达终点的运动。山西省某中学定向越野社团在暑假期间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定向越野比赛。下图为此次定向越野路线图,请你参与完成。第一步:解读地图(1)观察此次比赛所在区域的地形类型。(2分)(2)经测量,起点与终点之间图上直线距离为3厘米,分别说出比赛终点和起点的相对方位及两地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4分)第二步:识别路线(3)读图分析,比赛期间比较费力的路段并解释其原因。(3分)第三步:路线优化(4)赛后同学们认为BC段不太合理,应沿线路甲规划路线,请你简要分析原因。(4分)18.(12分)【对球形大地的认知】2022年是人类首次完成环球航行500周年。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探究一 环球航行的路线1519年9月,效力于西班牙王室的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率领一支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途经大西洋等大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历经艰险,费时3年,于1522年又回到始发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说出麦哲伦船队从出发到重新回到始发地依次经过的大洋。(4分)(2)图中甲、乙、丙代表麦哲伦船队途经的大洲,请分别说出大洲名称。(3分)探究二 环球航行的意义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不仅成功地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为此,麦哲伦被称为“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3)简述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深远影响。(3分)(4)结合生活,列举两例说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地理参考答案.docx 七年级地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