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G5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蚌埠市G5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八年级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排名前四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排名后四位的分别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图1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1.图1中,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排名第一位的省份及简称是( )
A.①—藏 B.②—粤 C.③—浙 D.④—宁
2.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省级行政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旅游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活动,观赏民族风情则是旅途中一项美的享受。图2是一位网友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及拍摄的照片,据图完成3-5题。
图2
3.路线1中,经过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塔里木盆地
4.旅行途中,网友拍照打卡时穿的特色少数民族服装是( )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傣族
5.在路线3中,网友看到广阔的牧场上,人们聚集在草原上进行骑马、射箭、摔跤等竞赛,表达丰收的喜悦。这个盛大的节日名称为( )
A.雪顿节 B.那达慕大会 C.三月三歌会 D.芦笙节
《志愿军》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深刻地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志愿军战士们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图3为中国东北三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图3
6.鸭绿江注入(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7.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 )
A.蒙古 B.韩国 C.朝鲜 D.俄罗斯
8.下列剪纸作品,反映中国鸭绿江边主要少数民族风情的是( )
A. B. C. D.
人口质量包括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素质等多个方面,如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图4为2023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据此完成9-10题。
图4
9.图示省区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河北省 B.四川省 C.广东省 D.福建省
10.为了促进人口整体素质提高,河北省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改善医疗卫生条件②加大教育投入
③扩大城市人口规模④鼓励人口外迁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一树繁华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图5为我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据图完成11-13题。
图5
11.常绿林木分布区域主要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2.西安靠近我国南北方地区分界山脉( )
A.贺兰山 B.太行山 C.阴山 D.秦岭
13.安徽省北部地区树叶变绿的时间要比长春早。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夏季风 D.地形
14.图6示意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反映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
图6
A.地形类型单一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地形类型多样 D.平原面积广阔
图7是我国部分省份轮廓和山脉示意图,据图完成15-16题。
图7
15.我国最早看到日出的省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图中山脉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甲-祁连山 B.乙-小兴安岭 C.丙-雪峰山 D.丁-昆仑山
图8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比例图。读图完成17-18题。
图8
17.2013年国家提出“单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是指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从图中数据看,最需首先实施“二孩”政策的省(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下列有关乙省区10年来人口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B.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
C.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 D.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养老负担加重
浙江千岛湖是长三角地区众多城市饮用水源首选地。图9是新安江流域示意图,据图完成19-21题。
图9
19.漫步新安江源头,最能体现当地地理特色的城市标语是( )
A.晋展风采 B.粤来越好 C.包罗皖象 D.百浙不挠
20.符合新安江的水文特征的是( )
A.枯水期长 B.水位季节变化大 C.径流量小 D.结冰期长
21.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性质差异 B.地球的自转影响 C.地形地势影响 D.纬度高低的影响
“渔光互补”发电新模式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图10为我国某地“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22-23题。
图10
22.下列地形区最适合大范围推广“渔光互补”模式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3.“渔光互补”模式有利于( )
A.节省土地资源 B.缓解交通压力 C.提高人口素质 D.监测空气质量
“成都成就梦想”,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于。成都向全世界展示“成都微笑”,呈现“天府文化”。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宣传资料中,能体现成都“天府文化”的有( )
①拜水都江堰 ②皇家园林颐和园 ③第一水乡周庄 ④古蜀文明太阳神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举办大运会给成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提高城市知名度 B.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增加城市交通压力 D.减少市区人口流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图11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夏季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图11
(1)“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A、B所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它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______和冈底斯山,大致经过我国______mm年降水量线。(6分)
(2)“夏季风示意图”中,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______洋和南面的______洋,它们盛行的是偏南风,气流特点是______(寒冷干燥/温暖湿润)。(6分)
(3)我国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8分)
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季节。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向______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灾害。
27.大江大河,历来牵动文明变迁和国家、民族兴衰。长江与黄河构成的“双河结构”决定了中国的大格局,它是中华文明诞生的基础。人与河,在悠悠岁月中共生共长。读图12长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和图13黄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20分)
【河流的概况】
图12 图13
(1)读图12,写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6分)
①______(山脉名称),②是______(湖泊),是我国最大的______(咸水湖/淡水湖)。长江有“水能宝库”美称,长江的水能资源集中在______(上/中/下)游河段。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适合发展航运,因此长江还有“______”的美称,是我国第______大河。
(2)李白曾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图13,可以看出,黄河在______(省份)入海,其中“海”指的是我国的______海。③、④为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其中上、中游的分界点③为______,中、下游的分界点④为______。(4分)
【河流的治理】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期间,长江流域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万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8%以上。
(3)请简述上游的这种变化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2分)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黄河保护应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等。
(4)黄河中游主要流经______(地形区),下游主要流经______(地形区),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和改道频繁,成为“中国的忧患”。请简述黄河下游河段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4分)
【河流的开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
(5)2024年9月,习总书记在甘肃黄河兰州段考察时提到“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请你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4分)
28.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近地面过冷(略低于0℃)的水滴(非固态雪)降到地面,与低于0℃的物体(植物、道路、车辆、电线等)碰撞立即冻结为冰的现象称为冻雨。如果冻雨持续时间长,物体表面会形成光滑厚冰层,造成灾害。图14为三个城市分布及1、2月均温示意图和冻雨灾害照片。
图14
(1)今年1月30日—2月3日,我国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数码______。(2分)
(2)根据图中照片景观,列举冻雨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3)如果你处在冻雨灾害发生地,请列举两项安全防护措施。(4分)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八年级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D C B B C D C D B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C D C B A D A C A
二、综合题
26.(每空2分,共20分)(1)A 巴颜喀拉山 400 (2)太平 印度 温暖湿润
(3)①夏季 ②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③旱涝(水旱)
27.(共20分)(1)唐古拉山 鄱阳湖 淡水湖 上 黄金水道 一(每空1分)
(2)山东 渤 河口 桃花峪(每空1分)
(3)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等。(任答一点,得2分)
(4)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每空1分)
下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河流难以汇入,因此流域面积狭小。(2分)
(5)在黄河源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加固堤坝,减少水患,改善水质;入海口处保护黄河湿地等。(答出一点措施给2分,两点措施以上给4分)
28.(每空2分,共10分)(1)②
(2)植被遭到破坏;交通受阻;电力设施损坏,给生活带来不便。(答出两点4分)
(3)少出门;防寒;防冻;防滑;防空中坠物。(答出两点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