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淮河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淮河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学情调研(地理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从认识地球到探索宇宙,中国航天梦正一步步实现。2024年7月3日16时19分,航天员李聪开启问天实验舱的出舱舱门,标志着他个人太空行走的首次尝试,也再一次带领我们欣赏浩瀚宇宙。读图,完成1—2小题。
①“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 ②“东方红一号”卫星 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2.关于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家族中一颗普通行星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和土星
D.地球是人类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地球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用经纬网来定位,在茫茫大海上也可以通过定位准确找到船只。读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图,完成3—5小题。
3.一艘油轮行驶到c点时出现故障抛锚,利用无线电向外求救,救援队伍接到信号后应前往哪里救援?( )
A.(20°N,40°E) B.(40°S,20°W) C.(20°N,40°W) D.(20°S,40°W)
4.关于c点的地理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半球 ②西半球 ③低纬度 ④南温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图中既符合“坐地日行八万里”又符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的是( )
A.a B.b C.c D.d
把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划分为24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读图(下图)并结合所学,完成6—9小题。
6.与谷雨对称的节气是( )
A.雨水 B.处暑 C.霜降 D.小雪
7.《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劳作。”小满节气日期大致为( )
A.5月5日 B.5月21日 C.6月5日 D.7月7日
8.对下列节气的含义,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 B.冬至、夏至表示昼最短或最长
C.大暑、小暑表示酷暑炎热 D.寒露、霜降表示一年最为寒冷
9.合肥市昼长夜短的时间段为( )
A.谷雨 B.立冬 C.春分 D.寒露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2小题。
10.有关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B.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C.地球是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椭球体 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1.我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直观的方法是( )
A.白天观察太阳东升西落 B.看地球卫星照片
C.到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航船 D.夜晚观察月相变化
12.以下经纬线作为分界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光热差异很大,形成了五带,下图为地球五带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13—16小题。
13.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各地( )
A.地表高低起伏差异 B.经度位置差异
C.海陆位置差异 D.获得太阳热量差异
14.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是( )
A.南回归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南极圈
15.生活在图中a温度带的居民,对家乡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四季变化明显 ②全年服饰都较厚
③会出现极夜现象 ④正午的太阳高高悬在头顶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6.暑假期间小明和家人到某地旅游,发现该地正午时物体没有影子,该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b温度带 B.c温度带 C.d温度带 D.e温度带
城市中“智能化路灯”(如图)能够根据当地昼夜长短变化自行调节路灯开关时间,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结合材料,完成17—18小题。
17.通常情况下,淮南市的路灯照明时间最长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8.每年进入冬季前,淮南市都会将市内路灯的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分别提前和延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倡节能环保 B.丰富城市夜生活
C.适应昼夜长短变化 D.减轻交通压力
2023年10月以来,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在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读图完成19—20小题。
甲图 乙图
19.小东想第一时间了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位置,他最好查阅( )
A.世界政区图 B.世界人口分布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地形图
20.和甲图相比,乙图( )
A.地理事物简略 B.比例尺大 C.比例尺小 D.实际范围大
学会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技能。结合所学完成21—22小题。
21.魏晋时期的裴秀编制了《地形方丈图》,图中“一寸折百里”是指地图要素中的( )
A.图例 B.方向 C.比例尺 D.注记
22.我们推测《地形方丈图》中表示沙漠时可能使用的图例是( )
A. B.
C. D.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规划简图。读图,完成23—25小题。
23.图中用材林分布( )
A.面积比果林大 B.在山脊部位
C.在海拔300米以上 D.靠近村镇,利于纳凉
24.甲河流( )
A.流经山脊 B.是丙村唯一水源
C.大体流向是西北至东南 D.没有流经用材林
25.将图中村镇从丙地搬迁到乙地,其优势是( )
A.搬迁距离约10千米,运费成本低 B.远离河流,减少了洪水威胁
C.地势更加低平,适宜修建公路 D.接近水田,减少农民种田路途
二、非选择题(共5题,50分)
26.如图为太阳系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1分)
(1)图中有______级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它属于天体类型里的______。(恒星/行星/卫星)。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其方向为______。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地球排第______位,其位于金星和______星之间。
(3)近年来火星探测备受人们关注,火星探测器在飞抵火星的过程中,需要脱离的天体系统是______(银河系/地月系)。
(4)地球因其生命产生发展而成为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完成地球生命产生发展条件的思维导图,将abcd填入相应的序号。
a.地表温度适宜
b.适宜的引力,导致吸引保存大气
c.宇宙环境安全
d.地表温度适宜形成的液态水
①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④______。
27.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请将图中的比例尺用数字比例尺表示______。
(2)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等高距是______米,青山到甲村的最小相对高度______(大于或小于)500米,甲村的海拔最高不超过______米。图中两座大山,海拔高的是______(青山/黑山)。
(3)小青河干流的流向是______,流经地区地形平坦开阔,理由是等高线______。
(4)同学们从甲村出发沿公路到乙村附近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行程中,同学们发现路边立有一个凸面镜(如图),你认为凸面镜最大可能位于图中______(A或B点)。瞻仰烈士纪念碑后,同学们沿着山路登上青山,该山路主要沿______(填地形部位)向上延伸。
28.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工具,让我们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及工具:乒乓球,粗铁丝,记号笔、橡皮泥,量角器等。
制作步骤:第一步,在乒乓球的正中画一个最大的圆,作为赤道。在乒乓球的两个顶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两个小孔记为a、b(图1);第二步,将铁丝弯成(图2)的形状;第三步,将铁丝从乒乓球两个小孔中穿过,并调整好,包上橡皮泥(图3)。
图1 图2 图3
(1)分别说出a、b两点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b______。
(2)说出穿过ab的铁丝表示的地理事物是____________,其与水平桌面夹角约是______。
(3)若要自制地球仪内容更加丰富,可以绘制经纬线,根据所学经纬线知识完成下表。
形状 指示方向 0°的名称
经线
纬线
29.阅读下面材料和图片,回答相关问题。(11分)
2024年11月4日1时24分,我国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至此,“80后”乘组太空之旅圆满结束,航天员叶光富成功刷新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的纪录,成为我国首位累计飞行时长超过一年的航天员。航天员李聪、李广苏的首飞之旅圆满完成。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所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11月4日最早看见日出的是______。
(2)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______和______之间(填写图乙中的序号)
(3)图丙中,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______千米。B地所处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有/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4)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重要纬线的名称),节气名称为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淮南市所在学校旗杆的影子是一年中最______(长/短)。
(5)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
30.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地球运动,探究地球运动的规律。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北极
(1)实验一:手电筒不动,转动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______运动,该运动的绕转中心是______,运动方向是______。
(2)实验二: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水平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地球仪静止不动,演示的现象是______(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现象);转动地球仪,演示的现象是______(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现象)。
(3)实验三: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a.地球仪上展示的城市中,最先迎来日出的是______。
b.地球仪上①②③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
结论:产生a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______运动造成的。产生b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______运动造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