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2024.11
注意事项:
1.I卷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II卷在答题纸上作答。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太阳系示意图、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图和地球、火星比较表格,完成1~3题。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亿km) 大气成分 自转周期 质量 体积 表面平均温度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地球 1.496 N2、O2 23时56分4秒 1 1 15℃ 23°26'
火星 2.279 CO2 24时37分 0.11 0.15 -23℃ 23°59'
1.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探测器在火星上进行探测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地形复杂,在火星表面行动受阻 B.强光暴晒,设备容易受损
C.失重严重,在火星表面无法着陆 D.阳光不足,电力无法持续
2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请结合表格数据加以说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①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质量、体积与地球较接近 ②自转周期接近 ③有大气层存在,地理环境和地球表面相似度高 ④与地球的空间距离较近。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完全正确的是( )
①温度条件 ②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③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④地球上有液态水
A.②①④ B.③②④ C.④①③ D.①②③④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土星之间时,在地球上观测便会出现“月掩土星”的天文现象。2024年7月25日(农历二十)日出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见“月掩土星”现象,完成4题。
4.符合2024年7月25日该同学观测“月掩土星”发生前的天象(阴影部分代表暗面)是( )
A. B. C. D.
漠河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我国最北的县级市。2023年11~12月期间,该地罕见出现了两次极光现象。完成5~6题。
5.漠河出现极光现象的概率非常低,原因是该地( )
A.白昼较长 B.云量较多 C.气温偏低 D.纬度偏低
6.漠河罕见出现两次极光现象,反映了2023年11~12月期间( )
A.太阳活动加剧 B.地壳活动频繁 C.大气对流加强 D.日地距离变小
7.太阳活动的变化可以引发很多现象,下列现象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A.地球磁场不稳定出现磁暴现象 B.可以看到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
C.地球上的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D.赤道地区夜空出现绚丽的极光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8~10题。
8.下列地层形成时期与历史上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时期大致一致的是( )
A.⑤→④ B.④→③ C.③→② D.②→①
9.下列重要事件与形成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前寒武纪—蓝细菌大爆发 B.早古生代—鱼类繁盛
C.中生代—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D.新生代开始—出现人类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B.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C.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
D.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火山频发,2023年10月18日,日本樱岛火山发生喷发,火山灰冲入2400米高空,11月3日19时03分左右,日本千叶县西北部发生5.0级地震,最大震感为3,震源深度70公里。下图为日本简图和地球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次日本千叶县地震震源可能位于( )
A.D圈层 B.E圈层 C.H圈层 D.F圈层
12.日本樱岛火山发生喷发,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A圈层→B、C圈层→D圈层 B.B.H圈层→A圈层→B、C圈层
C.D圈层→B、C圈层→A圈层 D.E-圈层→D圈层→B、C圈层
13.关于低层大气中水汽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洋上空含量低于陆地上空 ②平原地区含量高于山地地区 ③裸地上空含量低于森林上空 ④存在固、液、气三态的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差值越大,城市热岛强度越大。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完成14~15题。
14.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 )
A.一天中最大风速出现在4时至6时 B.12时以后城市热岛效应持续增强
C.午后热岛强度最低,风向发生转变 D.16时至次日6时的风速持续增大
15.该城市发生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较大。关于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全天热岛强度较高,城区家庭取暖耗能多
B.全天热岛强度较高,郊区的积雪反射率低
C.夜晚热岛强度增长较多,郊区留存的积雪少
D.白天热岛强度增长较少,城区太阳辐射更强
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该系统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散失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和大气辐射。下图为“非洲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统计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热量的支出量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 B.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气逆辐射
C.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D.云层越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17.影响甲、乙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天气状况 B.纬度位置 C.海拔高低 D.海陆位置
读我国东部沿海等压面示意图(下图),完成18~19题。
18.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丁 > 丙 > 甲 > 乙 B . 甲 > 乙 > 丁 > 丙
C . 丙 > 丁 > 甲 > 乙 D . 丙 > 丁 > 乙 >甲
19.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太行山东麓某气象站所在地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图为该气象站记录的某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图,图中正值代表偏西风,负值代表偏东风。完成20~21题。
20.该气象站山风、谷风的对比,正确的是( )
A.山风-偏西风 风速较快 B.山风-偏东风 风速较慢
C.谷风-偏西风 风速较慢 D.谷风-偏东风 风速较快
21.下图是四位同学绘制的该气象站附近山谷风环流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右图为“江苏某城市10月份连续两天天气预报截图”此完成第22题。
22.右图中第二天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是( )
A.白天①较强、夜晚②较弱 B.白天②较强、夜晚④较弱
C.白天③较强、夜晚⑤较强 D.白天⑥较强、夜晚④较弱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23~24小题。
23.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地表径流增加 B.地表水下渗增加 C.地下径流减少 D.大气降水减少
24.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
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增大城市气温日较差
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彻底根治城市内涝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下图为南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5~26小题。
25.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海水( )
A.盐度、温度、密度 B.温度、密度、盐度
C.温度、盐度、密度 D.盐度、密度、温度
26.结合所学知识下列有关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②1000米以内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
③1000米以下的深度变化幅度较大④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水温大致相同
⑤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A.①②③ B.①⑤ C.④⑤ D.②③⑤
波浪能具有能力密度高、分布面广等优点,它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有广阔的海洋资源,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000万千瓦左右。据此完成下面27~28小题。
27.引起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日、月等天体的引力 B.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
C.大气的运动 D.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差异
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浪对海岸地貌的塑造影响小 B.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C.我国的山东、江苏沿海为波浪能丰富的地区 D.海啸也是一种风浪的表现形式
如图是“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图中表示寒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关于洋流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顺洋流③航行的海轮可以节省燃料 B.与沿岸渔场的形成有关
C.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缓净化速度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2024.11
第II卷
二、综合题(共4个小题,分值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年内变化显著。近年来,安徽大规模在皖北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下图为安徽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简述安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3分)
(2)比较安徽省南部整体比北部太阳辐射量的小,请从图示信息推测其可能的原因。(2分)
(3)简要评价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优缺点。(3分)
(4)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3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2022年5月1日劳动节,小李一家乘坐飞机从广州去北京,起飞时恰逢小雨,雨丝打窗,不久后,飞机上显示的飞行高度为15000米,小李发现机舱外面晴空万里,阳光普照,而飞机下乌云滚滚(下图)。
(1)分析材料中天气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简述图中飞机飞行所在大气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条件。(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新疆哈密市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以盛产哈密瓜闻名。当地生产的哈密瓜、无核白葡萄甘甜多汁。位于该市山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年平均气温较低,但是这里却有一座小型“热带植物园”→一座面积为56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种有香蕉、火龙果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下图为温室大棚原理示意图。
(1)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哈密市昼夜温差大的原因。(3分)
(2)据图分析温室大棚可满足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下图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
(3)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4分)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
材料二: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海宁、杭州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杭州市曾发生多起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试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你认为当地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材料二中类似事件的发生。(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